最美麗的風景初一作文
因為我不經意的回頭,我看到了,我確信,那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感人的風景,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編的,大家快來看看吧。
篇1
最美麗的風景
談起“最美麗的風景”,我不禁要說一說了,美麗的風景真是多得很,有杭州西湖,有青藏高原,還有帕米爾高原,真是數不勝數,而我卻只被我的家鄉晉城的白馬寺山所吸引。不必說白馬寺山的草木蒙縱,禽鳥啾唧,也不必說白馬寺山上的佛寺建築多麼別具匠心,單是站在山上向遠處眺望,那美景就讓人讚歎不已。
白馬寺山真的讓我迷戀,讓我陶醉。我還記得小時候和父母一起乘著摩托車來到白馬寺山腳下,抬頭仰望,那無數的石階一級一級地伸向遠方,有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正在努力地向上攀爬著,隨著向上攀登的腳步,他們在我們的視線中消失了。我也迫不及待了,和父母一起往上走,周邊的綠樹野草讓人置身於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一級,二級,三級,四級……”我一邊上一邊數著,走到半山腰,轉身站在石階上向遠處望去,哇,好美的風景——遠處的寬闊的柏油馬路上車來車往,行人們接踵摩肩,真是好不熱鬧!再看白馬寺山腳下,還有好多遊客正在拾級而上,這裡的臺階多,山勢高,但卻高而不陡。人們雖然都是氣喘吁吁地上著臺階,但卻看到他們臉上都洋溢著愉悅的神情。放眼望去,似乎遠處的城鄉都盡收眼底。不知不覺,我已經快爬到山頂了,只見周圍的人們都呼呼地喘著粗氣,但臉上那愉悅的神情始終沒有散去。“加油,加油!就快要到了!”我在心裡為自己鼓勁,可是雙腿卻像被灌了鉛似的,快抬不起來了。終於,我們爬到了山頂,卻已經是大汗淋漓了。休息片刻之後,我才開始欣賞風景:遠處的高樓大廈已變得矮小如瓶,太陽彷彿就在前方不遠處,只要我們再往前點就能抓到它似的。燦爛的陽光照耀著大地,雲朵也被染了色,像粉紅色的棉花糖漂浮在空中。晉城的美景都盡收眼底,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怎麼樣?我們家鄉晉城的白馬寺山是不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呢?
篇2
最美麗的黃昏
猶如酒後醉紅的殘陽,慢慢消失在遙遠的地平線;猶如戀飛遲歸的小鳥,漸漸消失在山腳的叢林裡;猶如眷戀漁火的晚風,緩緩吹走忙碌的白晝。
每天的太陽都將光芒灑下大地,淡雲的片落零離,微風的橫掠水面,漣漪的層層遊移,在每個人的眼裡代表了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思緒。我鍾情於黃昏,鍾情於她帶給我的別樣留離。
清晨的光清澈,晌午的光強烈,黃昏的光有些黯淡,有些迷惘。我以前認為黃昏是傷感的,一天快要結束了,不願失去白晝不想接受黑暗,也可能這一天太過平淡,沒有事情充實時間,沒有精神充實內心。任一天又匆匆掠過只得用這昏沉的夕陽來懷念。似乎離別總是在黃昏中被渲染,渲染得更惆悵,更悽美,黃昏也漸漸成了愁與傷的寄託,以前我喜愛黃昏,喜愛把每件事物都附著上絲絲的愁,讓自己的情感變得細膩,變得可以感觸到落葉飄到水上的振動,花朵綻放的聲音,可以把大自然的花開花落都與自己牽絆起來,而黃昏就是這些微妙事物最淋漓的時刻,可以任我留下千百種不同的淡愁。
冬天的黃昏會將裸露的枝椏映照在地上,似一幅粗略的素描,不那麼認真的筆觸只留下一抹痕跡。春天的黃昏伴著剛抽出的新芽與湖面的遊船盪漾在碧波上。夏天的黃昏會悄然地合攏滿池的荷花,菡萏的蓬頭在晚風中搖曳,招引那夜晚光臨的螢火蟲。秋天的黃昏將楓葉投射到紅磚砌成的牆壁上,幾隻螞蟻爬上那面牆,駐足又散去。
黃昏也許不都代表哀傷,我現在仍喜愛黃昏,但喜愛的是它的光芒,它那柔和又充滿希望的光芒。它以最美的景緻結束了一天,不就又以精緻的色彩啟示明朝嗎?
篇3
最美麗、最感人的風景
因為我不經意的回頭,我看到了,我確信,那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感人的風景,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裡。
——題記
一天晚上,我準備乘車到弟弟家去玩。在上車的時候,媽媽叮囑著:“要謹慎小心,下車後注意安全---。”車還沒開,媽媽仍然嘮叨著:“要謹慎小心,以免遇到壞人,下車後一定要注意安全-----”我有點不耐煩:“我知道了,知道了,馬上要***,快回去吧!”司機關上了車門。
司機叔叔不僅和藹可親,而且開車平穩。司機開玩笑著說要把我賣掉,還問我記不記得車牌號碼。我回答到:“我雖然沒記住號碼,可我媽媽記住了,她可以報警啊!”
叔叔笑了,我也笑了。我情不自禁地回頭看了看我上車的地方,在我回頭看的一瞬間,我愣住了。在我上車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個身影,那身影很熟悉。我睜大眼睛,原來是媽媽,她還沒回家,眼睛朝車行駛的方向看。
在那天晚上,風很大,雨也很大。風無情地拍打著她的臉頰,雨也無情地敲打著她的臉頰。她的衣服溼透了,好像一點感覺也沒有。我彷彿看見了媽媽焦急不安的眼神,感覺到她永久不能平靜的心。我看到了這裡,眼眶裡塞滿了淚花,在心裡默唸著:快回去吧!車行駛了,媽媽的身影逐漸變小,變小,最後變成了一個黑點,消失在我的視線中。我實在忍不住了,眼眶中打轉的淚花沉重地落了下來。從那時起,我懂得了愛,懂得了什麼是母愛,懂得了母愛的溫暖!
我看見了,看見了世界上最美麗最感人的風景!
開學第一課的勵志演講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