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關於讀書演講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傳承與引領者,讀書不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職業的要求。一位教師只要願意與書為伴,堅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就能尋覓到心中的清風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質的生活姿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幼兒教師關於讀書的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暑假為了完成學校佈置的任務及打發漫長的假期,我認真地讀了幾本書,其中《海倫凱勒自傳》這本書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引起了我無比的震撼。

  一歲半的海倫凱勒因為生病,失去了寶貴的聽力與視力成了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重度殘疾兒。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學習、生活、可她憑著自已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病魔挑戰,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考上了大學,最後成了一位出色的演說家。

  海倫自幼就有一個偉大的願望,那就要建立一個盲人基金會。考取大學後,她就一直在為創造基金會奔波,在她的生命裡最美好就是助人。和海倫凱勒相比,我是渺小的。我沒有她驚人的意志,沒有她那美好的憧憬。在我身上,更多的是脆弱,怕累,碰到困難就想躲避。

  海倫凱勒是個非同一般的女孩,她有著拼博到底的勇氣;有著驚人的意志;還有一個為盲人福利奉獻一生的理想。雖然她的生命中承受了那麼大的打擊,可是她卻有向命運之神挑戰的決心!失去視力的她雖然不能感受雨後彩虹的繽紛,也無法欣賞皎潔明月的清輝,無法用雙眼去領略大自然的美,但她卻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人世間的真情。

  讀了《海倫凱勒自傳》我完全進入了她的世界,這個世界給予我的是無比的震撼,我,不,不止是我一個人,是所有的人都應該向海倫學習,學習她那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精益求精的精神。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對海倫很合適。對所有殘疾或正常的人也很合適。讀書雖苦,但樂在其中。所以我選擇了讀書,活到老,學到老將伴我一生。在人生的旅途上,儘管人人盼望成功,無人喜歡失敗,但它們卻像孿生姐妹,永遠在生活的舞臺上相伴共生。我們學習知識也是如此,為了那眼花繚亂的“數字迷宮”而嘔心瀝血,為了那令人頭疼的作文而費盡心思。這些表面看來確實很辛苦,然而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們的則是一串快樂的音符。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代價,沒有含辛茹苦的耕耘,哪能領會到甜入心田的收穫?知識的海洋原來不是風平浪靜的,要想獲得真知,就必須揚起奮發的風帆,努力拼搏,這一定是很苦的。在它面前,我們是畏難怯步,還是搏擊進取?前者當然不會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更不能領會到學習的樂趣:而後者則會領略到知識的芬芳,迎來“梅花撲鼻香。”的豐碩成果。想一想你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吧,哪一點不是經過辛勤的勞動所獲得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渴望的是獲得知識,付出點代價算得了什麼!

  篇2

  首次接觸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組織活動時,我在前面講,孩子在後面講的場景。我一直在探索讓孩子願意聽我講話,能夠專心聽我講話,並積極迴應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但是一直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許這本書對我會有一些幫助吧?也許書裡無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這些個詞吧?帶著這兩種想法,我開始翻閱這本書。瀏覽中,案例圖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僅因為每次我的處理方式都和錯誤的範例不謀而合,而且還有那些正確的引導方式讓我佩服。細讀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穫,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克服了一般書籍空洞的理論說教的毛病,它結合眾多的故事,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了很多簡單實用的方法。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適用於家長與孩子之間,也適用於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

  通讀全書後我有一些粗淺的收穫:

  一、關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著不肯來園的情況。一般情況,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說服他。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說出來並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也許理解、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感受,並用適合的話說出來你的理解,不要急著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角色幫助幼兒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麼該如何讓幼兒面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了我們可操作性的建議:1、全神貫注的聆聽。2、認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達出來。4、借住想象滿足孩子的願望。

  二、關於如何誇獎孩子對美術活動作品評價的啟示: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知道從哪裡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著用詞單一、內容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助幾乎為零。書中對於如何誇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說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後,我聽到兩個幼兒的對話。A:你的畫很好,我喜歡。B:為什麼啊?A:因為很漂亮。B:……A:因為你的畫上面有兩個蝸牛,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我很喜歡那個小的蝸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評價中得到認同,增強了自信。並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優點,今後可以繼續發揚。B也從中學到了A的優點,從而在以後學習、提升。

  三、關於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懲罰對處理孩子不當行為的啟示:

  我們都一直不認同懲罰行為,懲罰會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那出現問題後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專家認為一個孩子應該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後果,而不是受罰。有的後果是無法模擬的,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呢?

  書裡給我我們七種方法來替代懲罰:1、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幫助老師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瞭解問題本身的影響。3、表明你的期望:對於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並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4、提供選擇:提供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接受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5、告訴孩子怎麼彌補自己的失誤:當孩子的知識經驗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可以直接告訴幼兒該怎樣去做來幫助他彌補失誤。6、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對於並不是對我們有很嚴重的影響的事情我們可以採取行動,讓幼兒直接面對行為背後的後果。

  當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瞭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建議、方法,並不能給我們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關鍵在於實踐,針對不同問題具體的做法還是需要在實際情境中去不斷的探索。對於我剛參加工作,接觸這本書也就半年時間,沒有細細去挖掘,工作經驗較少,理解的也只是些皮毛。這本書需要經常的拿出來翻閱,我相信它在今後還會不斷的給予我們啟示與幫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篇3

  對於成長於文化斷層年代的我們,胡適先生似乎只是歷史的一個符號,他曾經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等,由於種種原因,難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對於他的瞭解多來自片段性的軼事或巨集大感受。近日於南圖覓得一本《胡適的聲音》,雖然只是一冊不同時期的演講集,但也足以窺見胡先生博大精深學養的滄海一粟。

  “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適的聲音》一書的卷首語,這是胡先生一生主張並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來,不論在什麼語境下先生都會是一個“大右派”。作為一個有深厚舊學背景,在完善的西學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學者,胡先生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建樹,是真正學貫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曉暢明白,樸實自然,沒有精英意識,即使現在閱讀也有極強親近感,很符合他倡導的白話文應該是“活”的文字。

  書中涉獵的領域和年代跨度很大,從“五四”時期到五十年代,幾乎收錄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時期的各種演講內容,讓我們看到胡先生歷經學者到官員駐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長等不同角色轉化中為人,治學的態度,可以充分體現他畢生倡言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證”的治學方法以及"認真的作事,嚴肅的作人"的為人之道。

  對書中感觸頗深的是一篇對“五四”事件的回顧演講稿,具體而詳盡的過程描述讓我們身臨其境。一方面,他承認“經過了這次轟動全國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讚歎的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另一方面,他堅持說,五四運動“實是這整個文化運動中的一項歷史性的政治干擾。它把一個文化運動轉變成一個政治運動”。他明確表達了:對抗爭政府的同情和對運動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為獨立知識分子,一貫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寧鳴而生”。

  另一篇極具特色的演講稿是關於中國禪宗的發展史,從中國哲學史的角度系統講述了佛教在中國成長髮展的過程。胡先生關於禪宗發展史的研究考證翔實,表述客觀風趣。胡先生本人沒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從學問的視野進入。胡先生的禪宗研究源於他編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到他離世只完成《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禪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處,他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彌補。胡先生對禪宗史下過很多功夫,頗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礎上專門為影響很大,成為一代宗師卻不識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會和尚傳》;晚年,又花很多時間去考證《虛雲和尚年譜》。雖然禪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學一隅,但嚴謹的態度足以描述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發日本禪宗學者鈴木大拙與他的一翻論戰。胡先生對於禪宗史的研究體現了他在治學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會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為獨立知識分子,用獨立、理性、責任、正見、負責的言論來發表個人思考的行為特點。

  如何深入的探尋與認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獨立知識分子的思維來“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我們需要一生探尋的問題。

  看完“”的人

1.幼兒教師優秀演講稿4篇

2.最美幼兒教師演講稿3篇

3.優秀幼兒園教師演講稿3篇

4.我是一名幼兒教師優秀演講稿

5.歌頌幼兒教師演講稿6篇

6.教師關於讀書優秀演講稿

7.優秀幼兒教師演講稿兩篇

學校先進教育工作者發言稿
教師關於誠信教育演講稿
相關知識
幼兒教師關於讀書演講稿
幼兒教師關於感恩演講稿
幼兒教師關於愛心演講稿
幼兒教師關於奉獻演講稿
幼兒教師關於夢想演講稿
幼兒教師關於愛的演講
中小學生關於讀書演講稿精彩篇
幼兒教師愛崗敬業演講稿範文
教師關於青春演講稿範文
中學生關於讀書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