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級秋季學期歷史期中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不好好學習一下我們的歷史可能會低分哦,小編為大家帶來一份高三歷史,希望大家能有一個好的成績

  有關高三歷史上學期期中

  第I卷 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的要求。***

  1.“災異示警”是中國古代神學政治理論的核心主張,更是中國古代言諫文化與制度的精神支柱,由於其與“君權神授”同為中國古代天命哲學的構成基礎而廣為統治階級所接受,代代相傳而深入人心。這表明

  A.統治者借宗教思想穩定政治秩序 B.“災異示警”有效制約了君主集權

  C.言諫制度源於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君主專制催生了“君權神授”思想

  2.按照周代廟制,祖先的宗廟,天子立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無廟。超出定製之廟,要擇吉日將神主遷入太祖之廟,而其宗廟則被譭棄。此舉稱為“遷廟”這說明周代

  A.天子具有絕對權威 B.祭祀儀式非常嚴格

  C.宗法觀念根深蒂固 D.注重維護親疏貴賤

  3.表1為部分正史文獻中,對漢代四個皇帝稱謂出現頻率統計***單位:次***。

  表1

  漢高祖***漢高帝*** 漢文帝 漢景帝 漢武帝

  《晉書》 22 7 1 20

  《北史》 7 6 3

  《隋書》 21 19 3 17

  《宋史》 16 1 14

  《金史》 7 5 1

  《明史》 11 6 1 8

  合計 84 44 5 63

  對此合理的解釋是

  A.漢高祖對漢朝的歷史貢獻最大 B.漢景帝在漢代諸皇帝中影響力最小

  C.漢武帝給後世留下的印象深刻 D.晉代因崇尚統一而比較欣賞漢武帝

  4.圖1為《漢畫像石•紡織》,畫面上清晰地呈現出漢代紡織的三道工序,即一人調絲,一人絡絲、並絲,一人踏機織作,圖中所使用的腳踏提綜式斜織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織布工具、據此可知,漢代

  圖1

  A.棉紡織業水平高超 B.勞動人民勤勞智慧

  C.發明擀彈紡織技術 D.文明程度世界領先

  5.西漢時期,五經具有不同版本,經文解釋更是五花八門,所謂“經有數家,家有數說”東漢章帝召開白虎觀會議,命群儒“講議五經同異”,“帝親稱制臨決”,最後整理成《白虎通義》一書,作為官方欽定的經典刊佈於世。據此可知,白虎觀會議

  A.消除了各家之間的分歧 B.強化了思想大一統局面

  C.提高了儒家的社會地位 D.規範了儒學的學術研究

  6.鄧廣銘先生研究發現:624年唐政府宣佈了均田制,但在唐代的各種史書中卻都找不到其推行這一政令的任何具體史實;從敦煌發現的唐玄宗開元、天寶期間內一些戶籍丁籍遺文來看,唐代人民只希望把丁壯期限縮短,可反證唐初均田制並沒有普遍推行過。這說明

  A.史料是學習研究歷史的唯一載體 B.大量史料的充分運用會再現歷史

  C.探究歷史史料有利於發現歷史真相 D.著名歷史學家的解釋具有絕對權威性

  7.隋唐以前,政府規定,“兄弟均分”和“子承父分”是標準的財產繼承原則,唐中期以後,在室女、出嫁女、歸宗女對戶絕財產已有一定的繼承權,且在無宗祧***室***繼承人的情況下,遺囑繼承人已具有高於其他繼承人的資格。這種變化反映了

  A.宗法血緣關係的根深蒂固 B.商品經濟衝擊家庭倫理

  C.隋唐時期婦女地位的提高 D.國家對財產私有權的保護

  8.南宋時期,賀壽、贈祝、以詞代簡等應用性詞作中,議論化成分比較常見;寫山水風月,常寓含某種幽微之理,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尚理風氣的影響 B.市民階層的需求

  C.商品經濟的發展 D.空談義理的浸染

  9.據考證,南宋的都城臨安,與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長,東西窄,皇宮位於城市的南端,從皇宮北面的寧和門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條用石板鋪成的御街,最引人矚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設立的“金銀鹽鈔引交易鋪”,生意興隆。這可以佐證,南宋時期

  A.“市”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 B.都城設計不再體現皇權至上

  C.“鈔引”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D.都城佈局出現革命性的變化

  10.明清時期,各級官吏蒞位與離任之時,都要先祭告於城隍,始終受到的“監察”,成為定製,於是城隍監察百官與司民之神權,便正式確立,這反映出明清時期

  A.監察制度更加完善 B.專制統治得到加強

  C.民間信仰發生變化 D.封建迷信甚器塵上

  11.明清小說中,金榜題名後大權在握便鏟奸除惡是主要題材,如著名的《玉堂春遇難逢夫》《張廷秀逃生救父》等。這傳遞出的資訊是

  A.知識分子對科舉制度的反思 B.商品經濟對傳統價值觀衝擊

  C.科舉制推動了社會階層流動 D.普通民眾對政治清明的渴望

  12.在整個18世紀,中國一直是世界上白銀的“最終歸宿”。乾隆年間,關稅收入已佔清政府財政收入的1/10。特別是粵海關的稅收發展極快,自1783年以來,躍居戶部稅關之首,至嘉慶年間已相當於全國財政收入的1/4。這反映了

  A.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迅速 B.清政府放棄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C.私人貿易佔據主導地位 D.中國商品在世界市場有競爭優勢

  13.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提出了“挑戰——應戰”模式來解釋文明的起源與發展。他把自然界對人的刺激和人對人的刺激統稱為挑戰,把人對自然挑戰的反應和人對人挑戰的反應統稱為應戰。晚清中國所面臨的挑戰

  A.推動清朝重建天朝體制 B.促使中國全盤接受西方思想

  C.要求中國派遣駐外使節 D.導致新式國際關係強制輸入

  14.魏源與賀長齡於道光初年輯《皇朝經世文編》,全書120卷中,《禮政》***記述傳統治國思想***佔16卷;光緒十四年葛士凌輯《續編》,全書120卷中,《禮政》僅佔12卷。這一變化反映了清末

  A.儒家思想已經失去主流地位 B.西方加快了對中國的文化侵略

  C.民主思想成為人們關注焦點 D.人們的思想觀念逐漸發生變化

  15.1854年6月,清政府與英、美、法等國達成協議,約定由三國各推一人幫辦關稅事務,從而確立了以洋人為主管理海關的體制,這一體制

  A.表明中國海關主權開始喪失 B.反映了清政府已經失去民心

  C.阻滯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序 D.有利於列強對中國經濟侵略

  16.《申報》1894年8月4日報道:“中國之地雖十倍於日本,中國之人雖數十倍於日本,而中國不見甚強,日本不見甚弱,何也?以日本之能專心西法,一切政教號令皆一遵夫泰西之所為,自維新以來,寢寢乎稱雄於東海,而泰西諸國亦皆喜其能拜下風也。”這種觀點

  A.為清廷妥協派提供依據 B.揭示甲午戰敗的根本原因

  C.主張學習日本變法維新 D.反映了國人示弱怯戰心理

  17.近代以前,中國歷史上的新風氣往往興起於北部邊境。中華文明每遭遇動盪時期,總是通過吸取周邊世界的能量實現復興與擴張……但是,宣告新時代的南來之風從真正意義上席捲中國大地,可以說是從近代開始的……近代中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從南方開始復興之路的時代。可以印證這一觀點的史實是

  A.百日維新 B.義和團運動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

  18.近代中國實業教育是伴隨著洋務運動而興起的,從“洋務教育”到“戊戌教育”,清政府在大、中、小學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創辦各類實業學堂,但實業教育畢業生所學非所用的情況在當時非常普遍,被時人戲為“失業教育”,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業發展緩慢 B.政府支援力度不夠

  C.缺乏相應社會環境 D.學習西方層次過淺

  19.胡適出版於新文化運動高潮期間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中指出“孔子論知識注重‘一以貫之’,注重推論,本來很好。只可惜他把‘學’字看作讀書的學問”,因而造成某些“流弊”。這表明

  A.舊道德與新文化勢同水火 B.學者檢討儒學的得失

  C.傳統思想的繼承困難重重 D.西學己佔據文化主流

  20.表2為一些學者對於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些觀點。

  表2

  學者 主張

  ***中國***陳唯聲 雅典民主政治的勝利是比較先進的商品經濟對落後的自然經濟的勝利

  ***英國***芬利 如果沒有雅典帝國,就不可能有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充分發展的民主制度

  ***法國***克魯瓦瑟 雅典民主是希臘精神最偉大的創造物之一

  ***中國***易建平 民主政治與小國寡民之間存在一種必然的聯絡

  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結論是

  A.雅典民主的出現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B.關於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史學界有頗多視角

  C.外國人更多從精神層面探討雅典民主的產生

  D.中國學者的主張符合科學邏輯已成學界共識

  21.後世的羅馬法主要是指羅馬法在它對商品生產的各種法律關係,如所有權、債權等,它成為大陸法系的主要淵源。馬克思說:“即使在英國,為了私法***特別是其中關於動產的那一部分***的進一步發展,也不得不參照羅馬法的諸原則。”這說明羅馬法

  A.保障公民私權利 B.使全民從中受惠

  C.內容龐雜且縝密 D.體現了人文精神

  22.古希臘智者的教育活動以傳授修辭術、演講術和訴訟術為主要內容,注意辯駁論證的

  技巧,目標在於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思維方法、表達能力和政治素養。智者的教育活動

  A.適應了政治體制需要 B.有利於緩和社會矛盾

  C.體現了對真理的追求 D.使哲學成為研究人的學問

  23.美國婦女史家和女性主義者瓊•凱莉說:“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所有進步一一她的原始資本主義經濟、國家和人文主義文化一起把婦女塑造成一種美麗的擺設:端莊、貞潔、對丈夫和君主雙重依賴。”作者強調文藝復興

  A.並未改變婦女的從屬地位 B.強化了婦女的獨立精神

  C.對婦女內心世界進行關懷 D.凸顯了婦女的理想信念

  24.宗教改革後,新教牧師主要是受過教育的市民,來自於城市貴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據歷史學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紀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師和手工工匠的兒子,貴族和商人退出了競爭教職的行列。這種現象

  A.說明了新教教士必須服從世俗政府的管轄

  B.導致了新教教會和神職人員需要繳納賦稅

  C.強化了新教進一步簡化了宗教儀式和教規

  D.主要由於新教所倡導最高的權威是《聖經》

  25.哥白尼寫道:“我確信,數學家們只要認真而不膚淺地研究,就會同意我的這些結論。……如果有人利用聖經某些段落來攻擊我、歪曲我的原意,我會斷然予以拒接。數學的真理只能由數學家來判斷。”伽利略表示:“哲學寫在宇宙這本大書裡面,為懂得這本書,人必須首先懂得它的語言和符號。它是以數學的語言寫成的,人若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就無法懂得宇宙。”材料強調的是 ***  ***

  A. 宇宙可以用數學語言進行判斷

  B.聖經成為教會攻擊科學的武器

  C.科學與神學思想二者勢如水火

  D.教會成為研究宇宙的主要力量

  26. 16***英國議會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決。直到1694年,出於對外戰爭的需要,他才簽署了此案。這反映了

  A.議會至上的原則被破壞 B.君主專制的傳統被繼承

  C.政府的立法作用的增強 D.英國民主程序的艱難性

  27.19世紀晚期德國的現代化程序中,經濟突飛猛進與政治民主發展滯後形成巨大反差。出現這種現象 ***  ***

  A.造成國家分裂阻礙政治民主化 B.由於皇權與貴族結盟掌握政權

  C.源於經濟發展消解政治改革訴求 D.有利於推動德國國內民主程序

  28.18世紀,有英國學者說:“英國的貿易造就著紳士,而且已使紳士佈滿這一國家,因為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們的孫子,開始與出身最高貴和出身於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樣,成為地道的紳士、政治家、議員、樞密院官員、法官、主教和貴族。”據此,我們可以得出最準確的歷史解釋是,當時英國***  ***

  A.海外殖民掠奪推動了社會階層流動 B.資本主義經濟正在改變社會面貌

  C.紳士由貿易多少和經濟地位決定的 D.國內外貿易推動工業革命的完成

  29.表3為《1850—1900年主要國家溫室氣體排放表》***單位:百萬噸二氧化碳***。據此可知,當時

  表3

  英國 德國 法國 美國

  1850年 122.7 15.2 19.6 19.8

  1870年 228.7 76.7 50.6 98.7

  1890年 353.3 208.4 97.9 402.1

  1900年 420.1 327.0 129.4 663.3

  A.英國經濟發展始終停滯不前 B.世界環境破壞源於英美經濟發展

  C.英美經濟發展速度超過德法 D.西方主要國家工業化程序加快了

  30. 1830年,司湯達的長篇小說《紅與黑》問世,標誌著第一部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誕生。下列繪畫作品與其誕生於同一時代的是

  ①《自由引導人民》 ②《日出•印象》

  ③《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④《向日葵》

  A.① B.② C.③ D.④

  31.《世界大歷史》一書中指出:政治是為了實現理想而存在的。美國獨立革命為的是宣揚個人至上的理念;法國大革命乃是為廣大人民的共同願望而戰;俄國的布林什維克革命是要讓工業社會的勞動階級出人頭地;納粹德國的訴求是保護優等民族,擁護納粹領袖希特勒。下列對於作者觀點理解最正確的是***  ***

  A.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為的根源

  B.為了實現理想而進行的政治行為都是合理的

  C.政治行為的實施體現行動者的追求和理想

  D.不同的政治理想決定世界政治制度的多樣性

  32.1847年,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是中等階級***小工業家、小商人、學者、醫生***的運動,而共產主義是工人階級的運動”,雖然馬克恩、恩格斯把自身的理論稱為共產主義,但是並沒有放棄社會主義的名稱。這反映出馬克思和恩格斯***  ***

  A.調整了工人階級的革命物件 B.認為“社會主義”目標也是共產主義

  C.有聯合中等階級革命的要求 D.還未區分“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

  第Ⅱ卷 非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滿分52分。其中33題12分,34題13分。35題12分、36題15分。***

  33.***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鄉約是宋代地主階級士大夫在社會變遷面前提出的挽救社會危機的基本建制,其途徑就是通過士大夫自覺地義務地在鄉村建立起開展思想教化的組織或機構,向全體民眾宣傳傳統政治統治的合理性。陝西藍田的呂大臨、呂大防兄弟於神宗熙寧九年***1076***首先創立了呂氏鄉約。該鄉約規定:“在地方上推舉年高德劭者一人為都約正,另外推舉兩位有學行者為約副。每月另選一人為直月。”年高有德、堪身體力行之人是可能被推舉為鄉約正副的基本條件,即聲望和學識是鄉約凝聚力之形成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任務是揚善懲惡,對鄉里社會實行教化,在鄉里社會提倡互敬互愛、患難與共的淳樸社會風氣。這本是過去歷朝鄉里制度所一貫堅持的宗旨,漢代至唐代的三老教化屬於官方控制,但到了宋代,這一任務卻日漸轉由呂氏鄉約這樣的民間組織加以執行。

  ——摘編自王日根《論明清鄉約屬性與職能的變遷》

  材料二 民國初期,山西鄉村政權組織的建置十分混亂,經濟發展能力也日漸枯竭,因此閻錫山執政之初,在山西鄉村進行新“村制”探索。他認為,“大凡世界各國,其行政網愈密者,其政治癒良好、愈進步”。“意欲由行政網不漏一村入手,一村不能漏然後再做到不漏一家一人,網能密到此處,方有政治可言”。第一個階段自1917年9月至1922年3月是“官治提倡村制之時代”,山西省公署頒佈了一系列關於編村的章程、條例等規章制度,併成立專門的機構自上而下推行新“村制”;第二階段是1922年3月至1928年的“村民自辦村政之時代”,山西省公署設立了專門的考核機構——村政處,以行政力量促進新“村制”在各地的具體落實。由省起至鄉村的鄰,共建立起九級行政管理組織,即省署一村政處一禁菸股、考核股、總務股一區一縣一段一編村一閭一鄰一居民***另加村範委員***,閻錫山終於取得了將國家行政管理網路直接延伸到鄉村社會的初步成功。 ——摘編自馬義平《近代山西社會秩序再構與權威重塑一以民國初期山西新“村制”為例》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鄉約管理制度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5分***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山西新“村制”與宋代鄉約管理制度的不同和影響。***7分***

  34.***13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莊園是英國中世紀的基層組織。12世紀,隨著工商業經濟發展,城市的建立和復興活動,不少農奴逃離莊園進入城市。農奴還常利用領主法庭及國王法庭等進行合法鬥爭。1200年英國王室法令明確規定,如果農奴在城裡住滿一年零一天,就獲得自由身份。“城市的空氣讓人自由”,成為當時流行諺語。但對於大多數村民而言,他們的生計是與耕地、牧場聯絡在一起的,很難一走了之。13世紀末興起的貨幣地租是關鍵性變革。此後勞役折算為貨幣,農奴實際上成為領主的承租人,與自由佃農已沒什麼區別。1348—1354年發生的黑死病,英國人口下降三分之一,越來越多的農奴要求擺脫莊園,發起了群眾抵抗,14世紀末英國農奴制全面崩潰,英國社會逐漸形成一個富裕農民階層。此後經過宗教改革和圈地運動,英國逐漸確立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經營模式。到1750年英國被譽為“歐洲的糧倉”。

  ——摘編自候建新《資本主義起源新論》

  材料二 鴉片戰爭後,當中國農民家庭棉手工業開始受到洋布洋紗的衝擊時,即引起人們的注意。1846年,包世臣就說:“近日洋布大行,價才當梭布三之一。吾村專以紡織為業,近聞已無紗可紡,鬆***江***太***倉***布市削減大半”。從非產棉區到產棉區,洋紗洋布的市場逐漸擴大。隨著自然經濟解體,大量失業人口只能湧向本已緊張的土地之上:失去副業的農民無力支付高額地租,鄉村的租佃關係變得異常緊張。部分人口流入城市,推動城市畸形繁榮,但作為消費型城市,工業產業並不發達,其結果是大部分人只能過著寄生蟲般的閒人生活,或者沉迷於追逐權力;傳統士人講究葉落歸根,而現代大學學到的東西常常是來自西方的知識,當學生畢業回到鄉村後無人與他講話,沒有人理解他,也就不再回鄉。鄉村流失的不僅是金錢,更是人才。

  ——摘編自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費孝通《中國士紳》等

  ***1***根據材料一,概括英國自然經濟逐漸解體的原因。***4分***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英國相比,中國自然經濟解體過程的特點。***3分***

  ***2***結合上述材料,分別說明中英兩國自然經濟解體帶來的不同影響。***6分***

  3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卡拉斯是法國一名頗富聲譽的商人,虔誠的加爾文派新教徒。1761年10月,他的兒子安東尼突然吊死在自家門框上。傳聞安東尼曾想放棄斷教信仰,改信天主教,是卡拉斯一家人“謀殺”了安東尼。大批天主教民眾群情激憤,紛紛指控卡拉斯一家。案件落到一個狂熱的天主教法官手中,法院在沒能拿出有效證據的情況下,宣判卡拉斯有罪:處以車裂,家產沒收,1762年執行。

  其時,伏爾泰正流亡於日內瓦。他意識到這是一場宗教迫害,便立刻著手為卡拉斯平反。經過努力,巴黎高等法院撤銷了對卡拉斯案的判決。1765年,樞密院正式為卡拉斯一家恢復聲譽,法國國王賜予卡拉斯夫人豐厚的體卹金,卡拉斯一家人重獲自由。整個歐洲為之震動,人們稱伏爾泰為“卡拉斯的恩人”。

  ——摘編自蕭瀚《神聖的辯護:評伏爾泰為卡拉斯辨護》

  結合歐洲近代史的所學知識,從“卡拉斯冤案及其平反”中選取一個角度展開分析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

  36.【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庚子之役後,清政府宣佈推行新政,由張之洞主稿,張謇等紳商參與擬稿潤色,劉坤一領銜上奏的《江楚會奏變法三折》成為清末改革的綱領性檔案,其中明確指出:“無農以為之本,則工無所施,商無所運,今日欲圖本富,首在修農政。”1901年,張謇創辦了通海墾牧公司。經十年努力,各堤之內“棲人有屋,待客有堂,儲物有倉,種蔬有圃:佃有廬含,商有廛市,行有塗樑,若成一小世界矣。”此後,在20世紀初的20多年中,江蘇北部荒蕪人煙的沿海灘塗先後出現了大小几十家農墾公司。1910年,參加南洋勸業會的各省工商界人士,召開全國農務聯合會成立大會,到會者千餘人,大會擬定了章程草案,推舉張謇為會長,並決定設立總事務所於南京,另分設南北兩事務所於武昌和保定。1910年,通海墾牧公司開辦了一所初等農業實業學堂,稱“乾區乙級農學校”。張謇注重在普通農民中推廣農業科技,以使潛在的生產力能夠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為此他一方面倡導“審風土人情,編纂適用之教科書,以教育其子弟”,並曾為多本普及農業知識的書籍作序,如1904年作《普通農學淺說序》, 1910年作《農學通釋序》。

  一一摘編自徐靜玉《張謇與清末農業改革》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張謇推動清末農業改革的背景。***9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張謇農業改革的影響。***6分***

  高三歷史半期考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單選題***共48分,每小題1.5分。且在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的要求***

  1~5 ADCBB 6~10CDADB 11~15DDCDD 16~20 ACCBB

  21~25AAADA 26~30DBBDA 31~32CC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滿分52分。其中33題12分,34題13分。25題12分、36題15分。***

  33***12分***

  ***1***特點:自覺性***民間性、自治性、義務性均可得分***;側重道德教化;選賢任能;***每點1分,任答2點得2分***

  原因:士大夫的積極推動;挽救社會危機,加強基層管理的需要;小農經濟的封閉性和脆弱性;民間自治的傳統;宗法性社會結構***每點 1分,任答三點得3分***

  ***2***不同:自上而下行政力量推動;一定程度打破宗族結構;政治管理網路嚴密***側重政治管理******每點1分,共3分***

  影響:有利於穩定鄉村社會秩序;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和風氣轉變;削弱了傳統家族勢力對鄉村的影響,加強了對鄉村的控制管理;鞏固了閻錫山對山西的統治。***每點1分,任答4點得 4 分***

  34***13分***

  ***1***原因:商品經濟發展和城市復甦;歐洲多元法律體系提供保障;農奴的不懈鬥爭;貨幣地租的推動;黑死病的影響;宗教改革和圈地運動的影響。***任答4點得4分***

  特點:主要受西方侵略所致;棉紡分離,紡織分離,耕織分離;帶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3分***

  ***2***影響:中國:鄉村人地關係和租佃關係緊張;鄉村人才和財富流失嚴重;城市畸形繁榮,城鄉差距不斷拉大。***3分***

  英國:推動了農村經濟迅速發展;改變了鄉村階級結構,推動封建制度的瓦解;推動英國由農業文明轉變為工業文明。***任答3點得3分***

  35***12分***

  示例***“示例只作評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

  角度1:卡拉斯冤案暴露的社會問題

  論述: 卡拉斯冤案是一起典型的宗教迫害事件。這次冤案的發生,意味著18世紀的法國司法昏庸和專制腐敗。宗教改革打擊了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然而天主教與新教彼此間矛盾重重,信仰自由和宗教寬容尚未實現。偏見已經根深蒂固,理性的發展依然十分緩慢。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啟蒙運動需要深入開展的迫切性。

  角度2:卡拉斯冤案得以平反的原因

  論述: 由於饑荒、戰爭、宗教迫害,18世紀的法國正面臨嚴重的經濟困境和社會矛盾。卡拉斯冤案的發生正是當時司法昏庸和專制腐敗的縮影。然而隨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法國社會的逐步啟蒙為辯護提供了有利的與論氛圍,伏爾泰作為啟蒙思想家持續不懈努力是冤案得以解決的重要推力。卡拉斯冤案的平反是人類邁向宗教寬容及理性之路的又一進步。

  角度3:卡拉斯冤案得以平反的影響。

  論述: 卡拉斯冤案及其平反是一場維護人權的戰鬥。伏爾泰為死去的卡拉斯辯護是要維護他的名譽權,追求法律的公平正義。圖魯滋地方法庭在沒有確定的證據情況下判處卡拉斯死刑,實質上就是維護天主教。對新教進行追害。神聖辯護促進了啟蒙思想的傳播,產生了深刻的社會影響。伏爾泰信奉自然權利學說,他認為人人有信仰自由和平等的人權。這反映了啟蒙思想家們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正是他們廣泛的思想宣傳和社會活動,促進了大革命的到來。

  36***15分***

  ***1***挽救民族危機;西方農業科技的傳入;“實業救國”思想的影響;“清末”新政的推動;“重農”的歷史傳統;“戊戌變法”的影響***每點 2 分,任答五點 9 分***

  ***2***推動農業近代化;加強了各省農會聯絡,有利於中國農村資產階級的產生;有利於農作物的改良和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增加農業產量;有利於促進近代工商業發展***每點兩分,任答三點 6 分***

  高三歷史上學期期中聯考試題

  第I卷***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

  1.商代“服國”所管轄的土地和人民並非商王賜予,商王朝無法形成“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過分封直接對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時的“諸侯之長”變成名副其實的“諸侯之君”。可見,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

  A.推動了血緣宗法制的發展 B.利於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認同

  C.成為開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易於形成天子權力的高度集中

  2.錢穆先生指出“中國版圖的恢廓,蓋自秦時已奠其規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專制。然按實而

  論,秦人初創中國統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為當時事勢所需,實未可一一深非也。”這一統一的變局還體現出*** ***

  A.從血緣世襲到宗法世襲 B.從世襲政治到官僚政治

  C.從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權 D.從禮樂治理到法律治理

  3.秦簡中有名稱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種,涉及經濟的有《田律》《廄苑律》《倉律》《金布律》《關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傳食律》《牛羊課》等十餘種,證實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執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這表明秦朝*** ***

  A.注重以立法調整經濟關係 B.積極鼓勵私營工商業的發展

  C.農本觀念受到了嚴重衝擊 D.農工商各行業得到全面發展

  4.曹操在給漢獻帝上表論田莊主田疇時說:“疇率宗人避難於無終山,北拒盧龍,南守要害,清靜隱約,耕而後食,人民化從,鹹共資奉。……疇文武有效,節義可嘉,誠應寵賞,以旌其美。”由此可知,部分田莊在東漢後期 *** ***

  A.對中央集權構成了嚴重威脅 B.起到了維護地方穩定的作用

  C.激化了田莊內部的階級矛盾 D.促進了北方地區的民族融合

  5.表1為隋唐科舉制發展簡表。對此解釋合理的是*** ***

  表1

  時間 事件

  隋大業元年 始創進士科,但僅具有古詞新用的含義。

  唐初 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考試稱制科。明經、進士兩科成為常科的主要科目。

  唐高宗及以後 進士科尤為時人所重。

  武則天時期 女皇親自“策問貢人於洛成殿”;首創武舉科。

  唐玄宗時期 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皇帝在長安、洛陽宮殿親自面試科舉應試者;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以後成為定製。

  A.隋代沒有真正實行科舉考試製度 B.科舉考試考題禁錮了讀書人思想

  C.唐代科舉成為當時唯一選官方式 D.科舉考試的內容和形式逐漸完善

  6.唐宋筆記中對當朝君主的記載較多。唐人用諸多異象來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對“人事”的關注加強了。在君臣關係上,唐人多涉及前代,並敘述較少,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所處時代,對君臣關係更加關注,多詳載內廷變革與矛盾。這種變化反映了宋代*** ***

  A.明君賢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訴求 B.理學成為封建正統思想

  C.市民階層的普遍文化心理傾向 D.社會輿論影響政治生活

  7.宋代農學家陳敷說:“多虛不如少實,廣種不如狹收”。元代農學家王禎說:“凡人家營田,皆當量力。寧可少好,不可多惡。”明代農學家沈氏說:“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種多收。”該材料主要表明從宋代到明朝的農業生產中***  ***

  A.人地矛盾的顯現 B.精耕細作的傳承

  C.稻麥種植的減少 D.技術交流的增加

  8.宋以來的民間戲曲小說,凡是才子佳人的題材,男主角必定是個讀書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歸,實現大團圓,必定得進京趕考,考個狀元。這反映了宋代以來*** ***

  A.文學作品推動科舉制發展 B.主流思想佶助戲劇傳播

  C.市井文化反映社會價值取向 D.讀書做官成為社會風尚

  9.趙翼《陔餘叢考》載:“至元設行中書省於各路,遂又移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稱,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時,州縣為元兵殘破,乃隨處設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說明*** ***

  A.行省因防禦元兵而設 B.行省制度開啟於金代

  C.地方官制具有繼承性 D.行省為流動的中書省

  10.秦漢時期,漕運為東西方向,漕糧通過黃河、渭河由東向西運抵長安;唐代,漕運線路由秦漢時期的東西向呈現出東南、西北向的變動。宋元明清時期,漕運則轉變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運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是*** ***

  A.經濟重心的不斷南移 B.關中自然環境的惡化

  C.國家疆域的不斷擴大 D.經濟政治格局的變遷

  11. 表2

  記述 出處

  洪武八年***1375年***“禁民間不得以金銀貨物交易,違者罪之” 《明史•食貨五》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兩浙之民重錢輕鈔,多行折使” 《洪武實錄》

  宣德十年***1435年***“戶部言民間交易,惟用金銀,鈔滯不行” 《明史•食貨五》

  宣德十一年***1436年***“於浙江、江西、湖廣、南直隸等不通舟楫之處,各隨土產、折收布絹白金,赴京充俸” 《正統實錄》

  表2為不同史籍關於明前中期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 ***

  A.民眾賦役制不斷增加 B.白銀漸趨貨幣化

  C.政府強化經濟調控 D.紙幣退出了市場

  12.清朝入關以後,基於統治全國的需要,設定律例館,進行全面的立法活動。主要有《大清律例》、《欽定六部則例》、《理藩院則例》及以行政法為主要內容的《大清會典》等。清政府在制定法規章程方面的這些努力*** ***

  A.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B.完成了國家法律法規構建

  C.使處理行政事務有章可循 D.通過立法強化對漢人統治

  13.陳啟沅創辦的繼呂隆繅絲廠,曾被當地官府和頑圊勢力視為異端,1881年南海知縣還下令封閉,致使陳啟沅被迫遷廠於澳門。19世紀末,諭令各省“多設織布、紡綢等局,廣為製造”。這一變化*** ***

  A.是自然經濟瓦解的必然結果 B.主要出於抵制列強侵略的需要

  C.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D.反映了清王朝統治危機的加深

  14.表3為辛亥革命中獨立的部分省份立憲派的政治活動

  省份 代表人物 政治活動

  四川 蒲殿俊 領導了保路運動、罷課、罷市,四川宣佈獨立後任大漢四川軍政府都督。

  湖北 湯化龍 武昌起義後,與革命黨合作,參與組織湖北軍政府,革命黨人負責軍事,立憲黨人負責庶政,並通電敦促各省諮議局響應革命。

  湖南 譚延闓 推動湖南宣告獨立,革命黨人都督焦達峰被殺之後,擔任都督,安定地方,援助湖北革命軍,通電建議及早組織臨時政府。

  由此可見,立憲派*** ***

  A.善於投機使革命潛伏著危機 B.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

  C.在革命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 D.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勝利程序

  15.五四運動前後,“改造中國”成為非常流行的政治口號。孫中山在

  上海發表了題為“改造中國的第一步”的演講,梁啟超等創辦了名為《解放與改造》***後改稱

  《改造》***的刊物,新民學會的宗旨是“改造中國與世界”。這種現象的出現根源於 ***  ***

  A.辛亥革命的推動    B.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C.社會變革的需要   D.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16.1926年,陳獨秀強調,在國民革命階段,共產黨“應該徹頭徹尾表示獨立的在野黨態度”,要“嚴厲取締黨中機會主義做官熱的傾向”,限令已擔任縣長的共產黨員立即辭職,否則開除黨籍。這說明陳獨秀 *** ***

  A.主張獨立領導工農群眾運動 B.正確分析了當時中國的國情

  C.忽視了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 D.堅持了統一戰線中的獨立性

  17.中國國民黨中央於1927年4月組成包括共產黨員毛澤東等人在內的中央土地委員會,著手準備解決土地問題的方案;不久又提出“本黨決計擁護農民獲得土地之爭鬥,致使土地問題完全解決為止”。這表明 ***  ***

  A.國共兩黨合作更趨密切   B.革命重心開始轉向農村

  C.民生主義思想得以落實   D.國民革命推動農民運動

  18.隋朝以來,長三角地區城鎮化程序加快,鴉片戰爭前形成了“之”字形空間格局,到20世紀30年代初期,又發展演變成“∑”形空間格局***如下圖所示***。這一變化 ***  ***

  近代長三角地區城鎮發展軸變化示意圖

  A.描繪了經濟重心持續南移的過程 B.奠定了上海遠東經濟中心的地位

  C.折射了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特徵 D.拉大了東西部經濟發展的差距

  19.1933年4月1日,蔣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贛四省農民銀行。最初其主要經營業務集中於農業信貸與農村救濟。1933年底,四省農民銀行開始更多地擔負起軍事經費調撥等工作。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 ***  ***

  A.日本侵華範圍不斷擴大 B.革命根據地日益壯大

  C.國民經濟建設深入開展 D.世界性經濟危機擴散

  20.1935年,蘇維埃工農共和國改為蘇維埃人民共和國,1936年又改為民主共和國。1937年,工農民主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會指導。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國共兩黨開始由對峙走向合作 B.適應民族革命戰爭的需要

  C.國共達成建立聯合政府的協議 D.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到來

  21.下表為1943年國民黨經濟部發布的“後方工業概況統計”中的部分資料,展示了主要經濟部門中國營經濟和私營經濟的比例,據此可知***  ***

  工業部門 國營經濟 私營經濟

  水電工業 89% 11%

  冶煉工業 90% 10%

  機器製造業 73% 27%

  化學工業 75% 25%

  飲食品工業 23% 77%

  服飾品工業 8% 92%

  A.國家統制經濟適應了形勢的需求 B.公有制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C.民營資本受到了官僚資本的壓制 D.國民經濟結構的不平衡性加劇

  22.1938年3月,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抗戰建國綱領》,明確表示以“三民主義”

  和“總理遺教”為最高準繩,以國民黨和蔣介石為領導抗戰核心,制定外交、軍事、政治、經濟、民眾、教育各綱領,堅持抗戰並同時完成建國。該綱領的制定*** ***

  A.有利於激發民眾堅持抗戰的信心 B.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C.反映國民黨藉機排除異己的企圖 D.表達出國民黨民主建國的意願

  23.1940年8月26日,中國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致電朱德:“頑寇陸續增兵,企圖掃蕩華北,截斷我西北國際交通,兄等抽調勁旅,事以迎頭襲擊,粉碎其陰謀毒計,至深佩慰。”該電文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事鬥爭 ***  ***

  A.策應了遠征軍赴緬作戰的行動 B.打通了海外援華的物資通道

  C.配合了國民黨徐州會戰的進行 D.支援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敵

  24.1945年10月,毛澤東在回答英國記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國的概念”的提問時說:“它將實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則與羅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將保證國家的獨立、團結、統一及與各民主強國的合作。”這一表述的主旨是 ***  ***

  A.肯定美國的政治模式   B.建立人民民主專政國家

  C.促進民主、和平建國   D.批判國民黨的獨裁統治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25.***10分***唐朝與前朝相比,各種治理制度進一步完善,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姚崇、宋璟都是玄宗時的良相。玄宗總攬政務之後,宰相從4人進一步減為2人。另外,由宰相擔任的高階職務空缺的現象變得普遍了。714—724年,無尚書僕射。這一情況導致門下省和中書省職能的逐步合併。他們漸漸變成一個協調的組織,既負責制定和起草政策,又負責法律的審查和複審。還充當與皇帝一起負責重大決策的祕書處的少數重臣。總之,權力穩步地集中於宰相們,特別是集中在德高望重的宰相之手。

  ——摘編自【英】崔瑞德編《劍橋中國隋唐史》第316-317頁

  材料二 唐朝御史臺組織機構完備,長官為御史大夫,其職責是“掌以刑法典章糾正百官之罪惡”。御史臺完全獨立於三省六部等行政機構,可以對中央和地方的百官進行監察。其次是監察機構法定化,御史臺和三院的執行依據是《唐六典》,該法詳細規定了御史臺的員額、品級、許可權及其與其他機關的關係。同時集傳統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議》成為御史履行職責、糾察犯罪、彈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據,使御史彈劾過程有法可依。御史制度加上諫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詔”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權與權臣的專橫,表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性和穩定性。

  ——摘編自餘釗飛《“整肅綱紀、察舉百官”的唐代御史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據材料一,概括玄宗時期相權發生的變化。***2分***依據材料二,概括唐朝的御史臺有哪些功能與特點?***4分***

  ***2***皇權專制最大的困境就是難以糾錯,據材料二指出唐朝是如何防止政策失誤的?***4分***

  26.***1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麼是現代國家?近代以來,人們根據源於西方的各種觀念,或將建立單一民族國家作為現代國家的標誌,或將建立聯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為現代國家的標誌,或將建立普選制議會制、兩黨制多黨制作為現代國家的標誌。這些理解雖然側重點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從政體即政治運作方式來認識現代國家的。

  ——摘編自***英***克里斯•皮爾森《論現代國家》

  材料二 中華文明的現代轉型是面對19世紀中葉的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巨大沖擊而倉促開始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於何謂現代、怎樣轉型這些根本性問題,我們一直沒弄清楚。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民經歷了一個世紀的奮鬥,但現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華文明走向現代的偉大轉型,是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方才真正路上征程的。

  ——據高德步《中國價值》等

  ***1***根據材料一的標準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美國是如何成為一個“現代國家”的?***4分***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華文明的現代轉型在1840—1949年成效有限的原因,指出1949年以來中華文明在實現現代轉型方面的具體表現。***11分***

  27.***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張謇全集》中,記錄了中國近代史上眾多的歷史現象,現摘錄部分,整合如下:

  張謇,江蘇常熟人,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1886年,張謇在南通創辦了大生紗廠,經過數年的經營,大生紗廠逐漸壯大,到1911年為止,大生一、二兩廠已經共獲淨利約370餘萬兩。1914年,張謇在臺城南門口河南創辦了泰屬貧民工場一所,建房80餘間,佔地30畝,僱工進行毛巾、藤器、縫紉等項工藝的生產。1913年以後,和其他地方的紡織企業一樣,大生一廠、二廠連年嬴利,興旺一時,僅1919年兩廠贏利就高達380多萬兩,創下最高紀錄。總計從1914年後的幾年間,大生兩個廠的利潤有1000多萬兩。但是1919年以後,張謇的企業日益艱難,“實業救國”的夢想最終未能實現。

  結合中國近代經濟史的所學知識,從上述材料中提取一個歷史記錄,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經濟史上的歷史現象,並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簡要寫出所提取的歷史記錄及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概述和評價準確全面。***

  28.***1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7年,康熙以防範西方各國可能對中國侵略為由,除保留東洋貿易外,對南洋各國只允許外國來華,禁止中國商人前往貿易。1757年,清朝政府決定關閉漳州、寧波、雲臺山三個口岸,只留廣州一口通商。隨後,又設立了公行,兼有外交和商務兩重任務的半官方機構。此外,清政府還在廣州設立商館,制定對外商的防範措施,並對國內出口貨物的種類和數量也嚴加限制,如嚴禁糧食、五金、硝磺等出口。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開闢引起了歐洲遠洋貿易的大發展。西歐民族國家實行重商主義政策,政府直接干預經濟,鼓勵擴充套件國際貿易……在對東方進行商業壟斷貿易和殖民擴張中,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歐諸國在亞洲紛紛成立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從本國政府那裡獲得貿易獨佔權而且擁有軍隊,對殖民地進行殘暴的政治統治、經濟掠奪。這一切,對各國資本主義原始積累起了重要作用,但似乎並沒有改變歐洲對亞洲貿易的不利地位……歐洲直到18世紀末葉發展起動力機器時,才解決了與亞洲貿易中的這一問題。

  ——摘編自楊寧一《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外貿政策的特點。***6分***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晚清時期中西方之間的貿易發生的重大變化,並分析這一變化產生的影響。***9分***

  高三歷史試卷 答案

  1—5 B C A B D 6—10 A B C C D 11—15 B C D D C 16—20 C D C B B

  21—24 A A D C

  25.【答案】***1***變化:相權集中在少數宰相手中,參與最高政務決策;***2分***功能:對中央與地方的百官進行監察糾錯;***1分***特點:獨立於三省六部、機構法定化、監察程式有法可依。***3分***

  ***2***糾錯:唐朝建立御史制度、諫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詔制度***4分***

  26.***15分***

  ***1***原因:北美大陸移民經過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民族——美利堅民族;通過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制定1787年憲法,確立了美國的聯邦體制,實現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縱向分權;美國建國後,逐漸形成了兩黨制。***4分,任意四點即可,每點1分***

  ***2***原因:中國傳統社會巨大慣性;西方列強的長期侵略;近代中國長期戰亂,社會動盪不安;現代道路選擇的複雜性***或“統治階層和知識精英對現代轉型認識不清”***。***4分,任意四點即可,每點1分***

  表現:政治上,重建和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了三大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經濟上,建立起以重工業為基礎的國營工業體系;改革開放後,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文化上,批判地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核心價值和西方現代價值,並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形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現。***7分,任意三點即可***

  27.***12分******模擬2018年高考第42題***

  示例:

  歷史記錄:1913年以後,和其他地方的紡織企業一樣,大生一、二連年贏利,興旺一時。

  歷史現象:這一歷史記錄反映了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短暫的春天”。

  概述與評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南京臨時政府獎勱發展實業的方針政策,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吹治環境,各種發展實業的團體,如雨後春筍,紛紛湧現。海外華僑競相投資國內⊥商業。

  辛亥革命後,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此起彼伏,“實業救國”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會基礎。

  戰爆發後,歐洲列強忙於戰爭,無暇東顧,暫時放鬆了對屮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讓屮國民族資木主義的發展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春天”。在這期間,輕工業發展顯著。一戰結束後,歐洲列強捲土重來,加緊了對華資本輸出和商品傾銷,整個中國民工業迅速蕭條。“實業救國”雖成難圓之夢,但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發展為民主革命的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同時也促使中國無產階級隊伍不斷髮展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階級條件。

  ***示例答案只做評卷參考,不做評卷標準,學生可以從多角度進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8.***15分***

  ***1***特點:政府開放的口岸日益減少;由雙向貿易轉向單向貿易;政府加強對貿易的壟斷和控制。***6分***

  ***2***變化:由中國處於優勢地位逐漸變為歐洲居於優勢地位。***2分***

  影響:①中國閉關鎖國的狀況被打破,被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②中國的自然經濟逐漸瓦解,客觀上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③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和社會轉型,其世界主導地位日益形成;④客觀上進一步密切了世界的經濟聯絡,有利於世界市場的發展。***7分******任答3點,得滿分***

  高三年級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唐德剛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歷史三峽論”,將四千多年來中國政治形態變遷分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階段。“從封建轉帝制,發生於商鞅與秦皇漢武之間,歷時約三百年”。以下各項不屬於這一轉型時期特徵的是*** ***

  A. 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型 B. 分裂割據向統一王朝轉型

  C. 神權政治向世俗政治轉變 D. 青銅文明向鐵器文明轉型

  2.如表是《十二銅表法》的目錄,由此可見它的特點是

  第一表 第二表 第三表 第四表] 第五表 第六表 第七表 第八表 第九表 第十表 第十一表 第十二表

  傳喚 審理 執行 家長權 繼承和監護 所有權和佔有 土地和房屋 私犯 公法 宗教法 補充條例 補充條例

  A. 重視訴訟程式、注重保護私有財產 B. 體現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嚴謹性

  C. 體現了羅馬法律的成熟和完善 D. 維護羅馬居民的合法權益

  3.著名史學家錢乘旦指出:“經過18世紀的變化,英國國王是不會犯錯誤的……實際的政治問題交給政客們去處理——讓政客們去犯錯誤,並且承擔錯誤的後果。”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

  A. 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B. 工業資產階級主導政府

  C. 議會開始限制王權 D. 國王憑手中權力轉嫁責任

  4.下圖為近代英國出版的時政漫畫:“巨人殺手”,畫中中國巨人已經被小矮子砍翻在地,就差砍頭了。該漫畫描述的戰爭最有可能是

  5.方寸郵票見證歷史。下圖所示的郵票發行於

  6.在學習巴黎公社成立時,某校高一學生舉辦了一個座談會,同學們就巴黎公社進行了廣泛的學習心得交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發性和偶然性

  B.巴黎公社革命後建立的政權是無產階級政權

  C.巴黎公社革命是在無產階級革命成為歷史主流的背景下發生的

  D.巴黎公社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還未達到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程度

  7.彼得格勒工人在國際婦女節這一天開始了罷工和遊行。工人隊伍按習慣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麵包!”、“打倒戰爭!”、“打倒專制制度!”的口號。此次罷工最終演變為一場革命事件。這一事件是指俄國的

  A. 二月革命 B. 《四月提綱 》發表 C. 七月流血事件 D. 十一月起義

  8.面對新中國的誕生,詩人胡風以一句“時間開始了”表達了自己的心聲,而這一句話也以其高超的藝術手法被譽為“開國的絕唱”。“時間開始了”是指

  A. 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 B. 黨的工作中心開始轉移

  C. 進入人民當家做主的新時代 D. 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9.下面三幅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 新中國的外交政策逐漸走向成熟 B. “一國兩制”構想付諸實踐

  C. 中國人民維護國家統一立場堅定 D. 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10.有人這樣評價當今世界:“當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國是萎縮的巨人,日本是獨腳巨人,俄羅斯是生病的巨人,歐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國是潛在的巨人”。如果說這一評論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概括性的話,說明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點是

  A. 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正在發展之中,而且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

  B. 眾多“巨人”的出現標誌世界多極化格局的最終形成

  C. 兩極格局結束後,世界開始呈現多極化趨勢

  D. 當今世界是美、日、歐、俄、中共同主導的多極世界

  11.社日是農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過社日活動表達他們對減少自然災害、獲得豐收的良好願望。王駕《社日詩》雲:“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社日活動傳統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響深遠 B.農耕經濟影響社會生活

  C.節日習俗成為傳統文化的核心 D.節日習俗促進了詩歌的發展

  12.它是世界文化遺產,是自然與文化.人類與環境.水利工程與山水風光和諧融合的千古奇,2000多年來一直髮揮著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它指的是*** ***

  A. 都江堰 B. 鄭國渠 C. 大運河 D. 趙州橋

  13.考古學家在商丘某地的一處古墓的隨葬品中,發現了青銅器、鐵製農具及琺琅彩瓷器。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現於

  A.西周 B. 春秋戰國 C. 宋朝 D. 明清

  14.明代李鼎在《李長卿集》中記載:“燕、趙、秦、晉、齊、樑、江淮之貨,日夜商販而南;蠻海、閩廣、豫章、楚、甌越、新安之貨,日夜商販而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 明朝時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達 B. 北方是中國古代經濟重心

  C. 資本主義萌芽現象出現 D.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發達

  15.東漢光帝劉秀的舅父佔有田地面積達300餘頃;東晉宰相謝安佔有水地256頃,含帶兩山;明代皇莊土地面積達37000多頃。這種現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併的盛行 B.統治者“不抑兼併”

  C.東漢政治腐敗 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16.明朝中後期,商人錢無盡經商致富後,其投資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A.買田置地 B.放高利貸 C擴大手工作坊規模 D.娶妻納妾

  17.16世紀一位外交官說,在對東方的探險中,“宗教提供藉口,而黃金提供動機”。這反映了當時

  A尋找黃金是為了傳播基督教 B輸出黃金是殖民擴張的重要方式

  C黃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黃金是新航路開闢的推動力之一

  18.新航路開闢後,歐洲主要商路和貿易中心從

  A、地中海轉移到了非洲東海岸 B、地中海轉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C、地中海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D、波羅的海轉移到地中海地區

  19.17世紀的荷蘭被稱為“海上的馬車伕”,從根本上說明了

  A.荷蘭佔有廣闊的殖民地 B. 荷蘭掌握著海上的商業霸權

  C. 荷蘭商船當時數量最多 D.荷蘭成為“世界工廠”

  20.下面哪一項屬於英國進行工業革命的直接原因

  A.工場手工業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 B.殖民掠奪和海外貿易的需要

  C.進一步推行圈地運動的需要 D.為工場手工業更新生產技術的需要

  21.第一次工業革命給英國社會帶來重大變化,下列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A.汽車在馬路上賓士 B.人們可以坐火車外出

  C.電燈照亮千家萬戶 D .電話成為重要通訊工具

  22.西方有經濟學家專門研究過裙子與經濟的關係。叫做“裙子經濟”,結論是:裙子的長度與經濟的發展成反比。也就是說,裙子越長,經濟就越落後;裙子越短,經濟就越先進,越發展。以19世紀中期英國為例,此時英國女性一改中世紀曳地長裙、行不露腳的式樣,褲裝和短裙逐漸流行起來。這一轉變充分說明了

  A.工業革命完成,婦女角色改變 B.民主政治進步,女權意識增強

  C.科學技術發展,婦女思想解放 D.對外殖民擴張,婦女遠離故鄉

  23.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英國,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景象:衣冠楚楚的紳士和淑女與衣衫襤褸的下層人民同擠一列火車,還得到處給別人讓路。保守人士驚呼,鐵路會帶來某種“平等化的危險”。民主人士則拍手稱讚:“我看到這列火車真高興,我想封建制度是永遠一去不返了。”這主要反映了

  A.火車成為陸上主要的交通工具 B.鐵路運輸導致了封建制度的廢除

  C.鐵路運輸消除了社會不平等現象 D.工業革命衝擊了傳統的社會關係

  24.閱讀下表並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符合這一時期中國狀況的結論是***  ***

  1750—1900年世界製造業產量份額表***單位:%***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歐洲 23.1 28.1 34.1 53.6 62.1 63.1

  中國 32.8 33.3 29.8 19.7 12.5 6.2

  ①鴉片戰爭前中國製造業大大落後於西方

  ②民族工業的興起縮小了中國與歐洲製造業的差距

  ③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艱難曲折地發展

  ④外國列強的侵略與掠奪是中國經濟落後的重要根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5.近代某一女性服飾樣式1929年由中華民國政府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50年代以後被冷落,***中被視為“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該服裝樣式是

  A. 傳統滿族旗袍 B. 改良旗袍 C. 蘇式連衣裙 D. 中山裝

  選擇題答題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選擇題***第26題20分,第27題14分,第28題16分***

  2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仙配》是我國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它寄託著下層勞動人民對自由純真愛情的嚮往。其中膾炙人口的歌詞唱到:七仙女:樹上的鳥兒成雙對,董永:綠水青山帶笑顏。七仙女:從此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雙雙把家還。七仙女:你耕田來我織布,董永:我挑水來你澆園。七仙女:寒窯雖破能避風雨,董永:夫妻恩愛苦也甜。——《墨子》

  材料二 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官奴婢***。…… ——《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三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重租稅以困辱之……市井子孫***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為官。——《史記•平準書

  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什麼生產經營方式?***2分***這種生產方式有何特點? ***3分***

  ***2***材料二和三體現了體現了我國古代統治者的什麼經濟政策?***2分***這一政策確立於什麼時候?***1分***統治者推行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麼?***2分***請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材料一材料二體現這一經濟政策的具體規定?***不得摘抄原文******4分***

  ***3***我國古代這一經濟政策有什麼影響?***6分***

  27.***14分***中國古代的鄉村生活是經濟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鄉村不斷髮生變化。隨著人口增加、鐵製農具廣泛使用以及農業耕作技術進步,過去被視為鄙野之地的郊野,逐漸繁榮起來,有的甚至成為新興商業都市。荒野也陸續開墾,新的居民點不斷出現。……擁有一定數量土地、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同時兼營家內手工業的自耕農成為鄉村主要勞動者。隋唐時期,鄉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小農家庭習慣於組成三代小家庭,“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親疏居有族,少長遊有群”。

  材料二 明清農村雖然還是一種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但這一時期的小農經濟與市場的聯絡日益緊密。農民已經不再僅僅是在自給自足之餘,將自己的農產品拿到市場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賴於市場。農戶在種植糧食作物之外,都普遍開始種植旨在交換的經濟作物,如棉花、菸草乃至經濟林木,並開始對農產品進行加工。一部分農民由於經營有道、擴大生產而成為“上農”,一部分農民則從自耕農下降為佃農或僱工。一般租佃關係普遍採用契約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額的方式納租。 —上述材料選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1***據材料一分別概括春秋戰國、隋唐時期鄉村生活的主要特點。***6分***

  ***2***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中國農村經濟的新變化有哪些?這說明了什麼?***8分***

  28環境史研究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演化,雖重視自然卻不只停留於自然,社會經濟、思想觀念和環境之間的關係更值得研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視角一 “哥倫布的大交換”

  歐洲人發現南北美洲並來此定居時,帶到新大陸來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帶來的雜草種子,所有這些組成了一個“生物旅行箱”,這個旅行箱由原產於歐洲的,加上來自非洲的和亞洲的一些物種組成。……最具災難性的是舊大陸的疾病,而印第安人對這些疾病毫無抵抗力,這些疾病包括了我們今天所面對的大部分傳染病,它們差不多殺死了90%的美洲土著。從美洲返回歐洲的船舶更多的帶回了火雞等動物,更重要的是帶回了玉米、土豆、西紅柿、可可、橡膠等一大批新的作物,當今世界上種植的作物有一半來自於新大陸。 ——摘自克羅斯比***美***《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

  依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哥倫布大交換”帶給人類社會的影響。***6分***

  視角二 “太陽下的新事物”

  就環境變化的範圍和速度而言,20世界的環境變化前所未有。……火最初被人們使用時,在羅馬煉鉛,不會給千里之外的北極造成空氣汙染,但最近,越來越嚴重空氣汙染,已經影響了大氣各種成分的比例。過去幾個世紀中一直存在的生態緩衝因素——淡水、未開發的土地、常規的氣候、生物多樣性等,都將消失。——麥克尼爾***美***《太陽下的新事物:20世紀環境史》

  ***2***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影響20世紀環境變化的主要因素。***6分***

  視角三 “著眼於未來”

  1945年以來,驚人的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的生態後果——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環境惡化、自然資源的耗竭,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主要問題。這種付出高額代價的增長將不可能長期持續,而且最終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歷史研究》***2013.3******3***依據上述材料結合你的理解,如何實現未來環境的可持續發展?***4分***

  參考答案

  選擇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A B D C A C C A B A D A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D C B A B A D D B

  26***1***男耕女織”為主要經營方式的小農經濟。***2分***特點:①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3分***

  ***2***體現重農抑商政策***2分***;始於戰國時期,是商鞅首倡的。***1分***

  目的:限制打擊工商業,保護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確保賦役租稅的徵派,鞏固封建統治。***2分***

  具體規定:①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者免除徭役;

  ②從事商業而致貧者,罰為官奴婢;

  ③漢代不準商人穿絲綢衣服;課以重稅;

  ④商人子弟不得為官。***4分***

  ***3***重農抑商政策在封建社會前期,保證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促進了封建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對於安定社會,鞏固封建統治,起了重要作用。到了封建社會晚期***明清時期***其消極作用成了其主要方面,阻礙了商品經濟發展,破壞工商業的正當經營,強化了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經濟,影響了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是造成近代中國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 ***只要從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答,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給分******6分***

  27.***1***特點:春秋戰國鄉村生活逐步繁榮,出現新興商業都市;新居民點不斷出現;自耕農經濟為主。***4分,答出兩點即可***隋唐鄉村生活以家族式村落為主。***2分***

  ***2***變化:鄉村經濟與市場聯絡密切;經濟作物在鄉村普遍種植;農民出現了階層的分化;租佃關係逐漸普遍。***6分,答出三點即可***

  說明:農耕經濟高度發展,商品經濟活躍。***2分***

  28***1***影響:促進了新舊大陸的物種交流和傳播,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使人類社會由孤立走向整體,***或答有利於全球化的開始***;給美洲人民及生存環境帶來災難。***6分***

  ***2***影響:工業革命的進行。***2分***全球化程序加快;人口增長;城市化程序加快;能源結構的改變;環境保護意識薄弱。***4分,答出兩點即可***

  ***3***實現: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實行環境保護立法;鼓勵民眾參與環保;創造清潔的能源體系;通過教育提高國民素質等。***4分,每點兩分,若答其它,言之有理也可酌情得分***


高三年級秋季學期歷史期中題
第一學期高三期中歷史試卷題
相關知識
高三年級秋季學期歷史期中題
高三年級秋季學期歷史期中題
高三年級秋季期中考試試題
小學三年級秋季班主任工作總結
高三地理秋季學期期中考試題
小學三年級秋季校運會加油稿
一年級秋季學期評語
八年級秋季學期學生評語範例
一年級秋季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高三年級第一學期英語期中考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