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的種植技術有哪些
芍藥被人們譽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為“六大名花”之一,該如何去種植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推薦芍藥的種植技術,希望能幫到你。
芍藥的種植技術
1、土壤選擇:芍藥是深根性植物,所以要求土層深厚,又是粗壯的肉質根,適宜疏鬆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在黏土和砂土中生長較差,土壤含水量高、排水不暢,容易引起爛根,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為宜,鹽鹼地不宜種植。
2、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後,及時中耕除茸,不宜深,以免損傷幼根,夏季乾旱時應中耕保墒,每年中耕除草3—4次。
3、澆水管理:芍藥性喜地勢高敞,較為乾燥的環境,不需經常灌溉,因為是肉質根,特別不耐水澇,積水6-10小時,常導致爛根,低溼地區不宜作為我國的芍藥產區,每次水災,對芍藥幾乎都是毀滅性的,只有在高敞處,未被水淹的芍藥留了下來。
4、光照管理:芍藥生長期光照充足,才能生長繁茂,花色豔麗,但在輕蔭下也可正常生長髮育,在花期又可適當降低溫度、增加溼度,免受強烈日光的灼傷,從而延長觀賞期,但若過度蔽蔭,則會引起徒長,生長衰弱,不能開花或開花稀硫。
5、溫度管理:芍藥是典型的溫帶植物,喜溫耐寒,在夏季極端最高溫度達42.1℃,也能安全越夏,在冬季極端最低溫度為-46.5℃的條件下,仍能正常生長開花,露地越冬。
6、適時追肥:芍藥是喜肥植物,第一年因芍根太嫩,少追肥或不追肥,栽後第二年起,每年追3次肥,第一次在3月下旬,每畝施人畜糞水1000千克,第二次4月中旬,每畝施人畜肥水1500千克,過磷酸鈣15千克,第三次在秋季10月中旬,每畝施廄肥2500千克,溝施,施後澆水。
7、摘蕾修剪:除留種外,一般在現蕾時將其花蕾摘除,促進植株和根的生長,為使芍藥花朵碩大而美麗,在側蕾出現後應及時疏去,以便使養分集中於主蕾,達到預期的目的。
8、合理間作:栽後1-2年內,植株生長緩慢,發棵小,為充分利用土地,可間作蔬菜、豆類、芝麻作物。
芍藥施肥的方法
栽種前的基肥:
在栽種芍藥前,要給花盆做好充足的基肥,基肥以腐熟骨粉、廄肥和堆肥為主,上面覆土。
花謝後施肥:
芍藥花期一般在5月上旬前後,花期較長,最少可維持1個月之久,在花謝2個星期後,要進行施肥,此時是缺肥狀態。因為花開時幾乎把土壤裡的養分全部吸收掉了。這時施肥最好以高磷肥為主,可以為第二個花期打個好基礎,使第二花期開的更加旺盛。
秋季與冬季施肥:
在秋季與冬季時期,可以追加施肥一交人,這樣可以為次年開花做準備。
施肥技巧:
在日常護理中,可以觀察土壤的顏色來判斷是否缺肥,土壤的顏色為深色,可以適量減少施肥。在可以觀察植物的狀況,若植物顏色、飽滿度都有所不同,則要增加施肥。
注意事項:
在每次施肥後都要積極的進行相關的工作,比如及時澆水與鬆土。尤其在開花前期,一定要做好施肥,花期時是需要大量的養分的。花卸後,也要及時清理掉花梗,以免損失不必要的養分。
芍藥澆水的方法
芍藥的根入土很深,可以吸收深層土壤的水分;所以就算盆中的土壤表層已經偏幹了,也先可以不用澆水。但過於偏幹,也會影響其正常生長,例如花朵的顏色不豔麗,花朵偏小且少等。
所有的植物都無法定製相同的澆水時間與次數。不同的養殖環境,不同的地理位置,澆水的方法自也不會相同。但是
在芍藥的花期前後與過冬前澆水尤為重要。一定要保證水分的充足,但不能出現積水現象。進入冬季,在封土前要澆一次水。
鳳仙花栽培方法與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