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的故事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是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後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於長安太極殿,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於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
生平介紹
早年經歷
貞觀二年628六月庚寅,李治出生在東宮的麗正殿。
貞觀五年631,封為晉王。
貞觀七年633,不到任所而接受幷州都督之職。幼而聰慧,端莊安詳,寬厚仁慈,和睦兄弟。開始由著作郎蕭德言教授《孝經》,唐太宗問道:“這部《孝經》說的什麼最重要?”對答道:“孝,開始是事奉雙親,長大後是事奉君王,最終是修身。君子事奉皇上,進朝廷想著盡忠,退居在家想到彌補皇上的過錯,將順從其美,糾正其惡。”唐太宗大喜道:“按此行事,完全能夠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等到文德皇后去世,李治時年九歲,悲哀思念之情感動左右的人,太宗多次加以安慰,從此特別受到寵愛。不久被任命為右武候大將軍。
貞觀十七年643,皇太子李承乾被廢棄,魏王李泰也因犯罪被貶,唐太宗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李積等人計議,立李治為皇太子。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李治在旁邊,讓他觀看自己決斷各種政務,有時候讓他參加議事,唐太宗多次稱讚他好。
貞觀十八年644,唐太宗將討伐高麗,命令李治留守定州。等到唐太宗基本確定了發兵日期,李治悲哀,整天啼哭,因而請求驛站飛馬傳遞自己生活工作起居的表章,並傳遞邊境情況的報告,唐太宗都同意了。用快馬奏事,從此開始。等到唐太宗大軍凱旋,李治跟從唐太宗到幷州。當時唐太宗生了個大毒瘡,李治親自用口吸毒膿,扶著車輦步行跟從了幾天。
登基為帝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駕崩。二十七日,以禮部尚書、兼太子少師、黎陽縣公于志寧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書左丞張行成為兼侍中、檢校刑部尚書,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代理戶部尚書高季輔為兼中書令、檢校吏部尚書,太子左庶子、高陽縣男許敬宗兼禮部尚書。二十八日,李治回京。六月一日,李治即皇帝位,時年二十二歲。八日,改民部尚書為戶部尚書。疊州都督英國公史李積為特進、檢校洛州刺史,仍在洛陽宮留守。十日,詔令司徒、揚州都督、趙國公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主持尚書省、門下省二省政事,其餘官職依前一樣,賜物三千緞。二十日,特進、英國公李積為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秋七月三日,有關衙門請求改治書侍御史為御史中丞,諸州治中為司馬,別駕為長史,治禮郎為奉禮郎,以避諱李治的名。因為貞觀時不避諱先帝太宗“世民”二字,所以不同意,有關衙門上奏道:“先帝兩個名字,在禮制上不偏向某一避諱。皇上既是單名,臣下不應指斥。”李治於是聽從之。六日,于闐王伏闍信來朝見。八月一日,河東地震,晉州尤其厲害,毀壞了房屋,壓死了五千多人。三日又發生地震。詔令派遣使者慰問,免賦稅三年,壓死的人家各賜給絹綢三匹。以開府儀同三司、英國公李積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僕射開始連帶同中書門下。十八日,將唐太宗安葬在昭陵。九月十二日,加授鄜州刺史、荊王李元景為司徒,前安州都督、吳王李恪為司空兼梁州刺史。二十四日,贈樑國公房玄齡為太尉;贈申國公高士廉為司徒,贈蔣國公屈突通為左僕射,都可在太宗廟庭配祭。
永徽元年650春正月六日,李治立妃子王氏為皇后。七日,封陳王李忠為雍州牧。五月九日,李治對群臣道:“朕繼承皇帝大位,刑罰教化不明,致使晉州多次地震。確實是由於賞罰不公正,政理荒謬所致。你們應該晉封章奏事,儘量指明政教得失,以挽救朕之不足。”吐火羅派遣使者獻大鳥,大鳥像駱駝,吃銅鐵,李治派人獻到昭陵。吐蕃贊普死,李治派遣右武衛將軍鮮于匡濟持皇帝書信前往弔祭。九月,高侃擊擒突厥車鼻可汗,分置單于、瀚海二都護府。
永徽二年651正月,西突厥賀魯自立為沙缽羅可汗。七月沙,缽羅可汗攻入庭州,遣樑建方討之。八月大食國始遣使來唐。
永徽三年 652年正月,唐軍在牢山大敗賀魯軍。吐谷渾、新羅、高句麗、百濟並遣使入貢。三月建大雁塔。七月戶部計,全國380萬戶。十一月駁馬國遣使朝貢。是年孫思邈著《千金方》。
永徽四年653年,房遺愛、高陽公主、巴陵公主、薛萬徹柴令武等人密謀擁立荊州王元景為帝,事情敗露,,二月三日,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等都被處死;李元景、巴陵、高陽公主都被賜以自殺。左驍衛大將軍、安國公執失思力發配到轀州充軍;侍中兼太子詹事、平昌縣公宇文節發配到桂州充軍。吳王李恪、江夏王道宗、蜀王李愔等因得罪長孫無忌、褚遂良,或死或貶。
同年,李治頒佈孔穎達的《五經正義》,每年秋舉明經考試就依據《五經正義》。
乾綱獨斷
早在李治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與大他四歲的太宗才人武氏私通;唐太宗駕崩後,武氏依唐後宮之例,入感業寺削髮為尼。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又與武氏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氏便再度入宮。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
不久高宗欲廢王皇后,改立武氏為後。對此,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對。李義府、許敬宗等卻迎合帝意,表示贊成;宿將李積則奏稱:“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高宗在李義府等人的支援下,終於在永徽六年655年廢王皇后,立武氏為皇后。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貶斥,不久,長孫無忌被迫自縊,褚遂良則被流放至更遙遠的愛州今越南清化,死在那裡。
從皇帝到太上皇都是被迫的李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