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中國古典文學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一、先秦文學

  1、先秦文學是指秦王朝建立以前的文學,主要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學。

  2、遠古文學包括原始歌謠和神話傳說。原始歌謠是集體口頭創作,特點是歌、舞、樂不分家。神話傳說是人們幻想征服自然力的產物,充滿浪漫色彩。主要有創世神話如盤古王開天地、始祖神話如《女媧補天》、洪水神話如《大禹治水》戰爭神話如《黃帝擒蚩尤》《后羿射日》,它們主要儲存在《山海經》和《淮南子》《列子》《楚辭•天問》以及其他一些古籍中。

  3、《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多年間305篇詩歌。《詩經》根據樂調分成風、雅、頌三類。風大多是民歌,文學價值最高;雅是周天子王城區域的音樂,分為大雅、小雅;頌是祭神祭祖的樂歌。主要藝術手法是賦、比、興。

  4、《詩經》的內容:真實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論述題1祭祖頌歌和周民族史詩以大雅中5篇作品為代表:生民、公劉、緜、皇矣、大明為代表,敘述了自周始祖后稷建國至武王滅商的全部歷史。2政治諷刺詩如《牆有茨》《伐檀》《碩鼠》等。3表現勞動生活以《豳風•七月》為代表,是國風中最長的作品。4反映人民的戀愛、婚姻,如《靜女》。5戰爭題材反映兵役和徭役給人民帶來的巨大苦難,如《東山》《無衣》《采薇》。

  5、《詩經》的的藝術成就論述題1賦、比、興的表現方法。賦是對事物作直接的陳述或描寫;比是比喻;興是先用別的事物發端,引出所要歌詠的事物。2句法和章法四言為主,隔句用韻,重章疊唱的復沓結構。

  6、《詩經》的地位和影響:1表現出高度的現實主義精神,後人稱為“風雅”精神。2比興手法,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獨有的民族文化傳統。

  7、先秦歷史散文:1《尚書》是商周記言史料的彙編,標誌著我國散文的真正形成。2《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諸侯國的歷史,後特製孔子修訂的魯國的編年史。3《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為編年史,相傳作者為左丘明,記敘了春秋各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大事,重視民眾力量,反抗強暴,具有進步傾向。善寫戰爭,長於敘事,詳略得當。4《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史,記敘了春秋8國曆史片段,以記言為主。5《戰國策》,屬國別史,西漢劉向整理編定,記寫戰國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奇計權謀,氣勢縱橫,善於譬喻,極富文學色彩。

  8、諸子散文:是春秋戰國時儒、墨、法、道等諸子百家爭鳴的產物。1春秋戰國之交,以《論語》《墨子》為代表,為語錄體。《論語》是記述孔子及其門人言談行事的語錄體散文,記言記事,生動逼真,是儒家經典之一。《墨子》是墨子及其後學的著作,鼓吹“兼愛”“非攻”,文字質樸、邏輯嚴密。2戰國中期,以《孟子》《莊子》為代表,為對話式論辯。《孟子》是記述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對話式語錄體散文,是儒家經典之一,感情充沛,好用比喻。《莊子》是莊子及其門人、後學的論著集,是道家經典之一。它善於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情節很強的寓言故事,表述抽象哲理,構思奇特,想象豐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3戰國後期,以《荀子》《韓非子》為代表,完善論說文體制。《荀子》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文學,論點明確,論證縝密,善用類比、造句簡約。《韓非子》是政論文,條理分明,邏輯性強、辭鋒犀利,其中收集了大量寓言。

  9、寓言:最早產生於民間,是人們用來總結、儲存某些生活經驗或諷刺批評某些社會現象的短小故事。注意寓意,含蓄幽默。善用擬人手法,將動物擬人化,如《狐假虎威》《坎井之蛙》等。用誇張手法編寫的某一類人的故事,突出該類人特點,如《刻舟求劍》《自相矛盾》等。

  10、《楚辭》——是形成於戰國後期楚國的一種新詩體,以楚國詩人屈原的作品為代表《九歌》《九章》《天問》《橘頌》等。

  11、《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自敘抒情詩。詩中表現了詩人的政治理想、愛憎感情和鬥爭精神,具有濃烈的浪漫主義精神。名詞解釋

  12、《離騷》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論述題

  A、思想意義:1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並以此為特色。2表現了詩人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及寧死不屈的個性。3通過詩人的悲劇遭遇揭露了出國社會的黑暗。

  B、藝術特色:1大膽、豐富的幻想和想象,把各種神話傳說、歷史人物交織一起,超越時空限制,構成五彩斑斕、奇特非凡的幻想世界。2比興、象徵手法,大量的香草美人意象。3獨特語言句式,突破《詩經》以四言為主的格局,句式長短參差,富於變化,多用對偶,雙聲、疊韻,大量使用楚地方言。

  二、秦漢文學

  1、李斯《諫逐客書》說理嚴密,辭義縱橫,多用排偶,音節流暢,直接影響漢代散文。

  2、賈誼是漢初散文代表,《過秦論》是西漢著名的論政文,其中心論點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文章採用鋪排渲染手法,文彩豐富。

  3、晁錯《論貴粟書》提出重農貴粟思想,觀點明晰,層次清楚;大量偶句、排句;對比手法古今對照,正反映襯。

  4、《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記載了上起軒轅黃帝,下至漢武帝初年長達3000年的歷史。全書分表10、書8、本紀12、世家30、列傳70,共130篇。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歷史鉅著,同時也開創了我國的史傳文學。名詞解釋

  5、《史記》的文學成就論述題

  1人物的真實性和感染力。堅持實錄精神:在歌頌賢明君主的同時,也記錄了他們道德品格上的缺點和弱點。讚揚了為國為民、深明大義的賢臣良將;暴露了統治階級內部爭名奪利、相互傾軋以及他們驕奢淫逸的生活。對貪官酷吏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對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人物能不帶偏見地給予公正的評價,不忽略中下層小人物。2注意人物的個性特點,將人物的傳神動作、言語準確描摹出來。3注意人物的心理刻畫。4語言極富創造性:用符合人物地位身份的有特徵性的口語來傳達人物的神情態度,大量使用民謠、諺語、俗語,使語言更加生動,描寫語言十分生動、鮮明、準確,表達了作者的愛憎。

  6、《史記》的地位和影響開創了歷史傳記的體例,影響後代散文、小說、戲曲。

  7、《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作者班固,其體例基本上沿襲《史記》,但它以史料詳實、結構嚴謹見長。《蘇武傳》是《漢書》中最有光彩的篇章之一。

  8、賦——是韻文和散文的結合體,注重鋪敘,誇耀文采。漢初的騷體賦由《楚辭》脫胎而來,注重抒情。代表作家為賈誼。

  漢代中期的大賦:以客觀描寫為主,是一種專事鋪敘的用韻散文。枚乘的《七發》開創主客問答形式,它的出現標誌著漢大賦的形成。漢大賦的代表作家是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揚雄《甘泉賦》、《羽獵賦》;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

  東漢的抒情小賦:篇幅短小、文辭清麗,譏諷時事,有濃厚主觀色彩,如趙壹《刺史疾邪賦》。

  9、漢樂府詩——樂府本是掌管配製樂譜、收集民歌的專門官署,後指漢代民歌。南朝宋人郭茂倩編為《樂府詩集》。

  10、樂府思想內容論述題 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兩漢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注重反映社會現實,暴露社會矛盾。1深刻反映了社會成員間的貧富懸殊和苦樂不均所造成的尖銳矛盾,如《東門行》《病婦行》《孤兒行》。2愛情婚戀如《上邪》表達女子對愛情的矢志不渝;棄婦詩《上山採靡無》《孔雀東南飛》控訴了包辦婚姻,對愛情的摧殘;《陌上桑》則表現婦女不畏強暴的美好品質。3對戰爭和徭役的揭露,如《戰城南》《十五從軍徵》。

  11、樂府詩的藝術成就論述題1樂府詩以敘事為主,兼及抒情。出現了第三者敘述故事的作品,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較為完整的故事情節,如《陌上桑》《孔雀東南飛》,樂府詩標誌著敘事詩的一個新的更趨成熟的發展階段。2口語化,質樸自然,明白易懂,且飽含感情,富於表現力,感染力。3對中國古代詩歌樣式嬗革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實現了由四言到雜言和五言詩的過渡。

  12、樂府詩對後世的影響主要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創作精神,後世多有“借古題寫時事”之作。如曹操、白居易等。

  13、《古詩十九首》——是東漢無名文人所作,載於《文選》,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其主要內容是寫遊子羈旅情懷和思婦的閨愁。藝術上長於抒情,融情入景,善於通過某種生活情節抒寫作者內心活動,語言不假雕飾,淺近自然,詞近意遠,語短情長。

  三、魏晉南北朝文學

  A、詩歌

  1、魏晉南北朝文學最有成就的是詩歌,尤其是五言詩。文人在模仿樂府民歌的過程中誕生了五言新體詩。七言詩也開始流行。曹丕的《燕歌行》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鮑照確立了七言詩在詩壇上的地位,沈約制定了“四聲八病”規則,創造了“永明體”新體詩,為唐代的律詩作好了準備。

  2、建安風骨——廣泛深刻地反映社會災難和人民悲苦,慷慨激昂地表達建功立業的雄心,繼承漢樂府敘事、《古詩十九首》的抒情傳統,以毫無顧忌的直抒胸臆與強烈的現實性相結合,詞采壯麗、骨氣奇高,形成“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生動地表現了時代精神。建安詩歌代表詩人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劉楨、陳琳、阮瑀、徐幹、應瑒、女詩人蔡琰。名詞解釋

  3、三曹——指漢末建安時期著名詩人曹操、曹植、曹丕。1曹操是建安詩歌的主要倡導者,他的詩,一類反映了漢末的社會現實和人民的苦難,代表作是《薤露行》xie lu hang和《蒿里行》,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慘狀,也生動地表現了詩人憂時傷國之情。另一類表現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和積極進取精神,代表作有《短歌行》《步出夏門行》,把寫景、抒情融為一體,展現出蒼涼豪邁的精神和雄渾壯闊的意境,呈現出慷慨豪邁,質樸剛健的藝術風格。他著意學習樂府民歌,創造性地以舊題寫新事,風格剛勁、悲涼。其四言詩成就最高。2曹丕的《燕歌行》是最早出現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詩。其內容抒寫了空閨怨婦月夜思夫的情感,藝術上借景抒情,筆觸細膩,語言清麗流暢。3曹植是建安時期傑出的詩人,其前期詩歌多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志向其後期詩歌能清醒正視現實,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藝術上亦更加成熟。曹植對五言詩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4、王粲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者,劉勰譽之為“七子之冠冕”。其《七哀詩》三首最能代表其詩歌風貌。

  5、女詩人蔡琰五言長詩《悲憤詩》通過個人不幸反映出漢末人民的苦難。

  6、阮籍、嵇康是魏正始時著名詩人,阮籍代表作《詠懷詩》82首,風格隱晦曲折;嵇康《幽憤詩》為其絕命詩,風格清俊。

  7、陸機為太康著名詩人,其《文賦》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精品。

  8、晉代詩風刻意追求形式華美,缺少現實意義如玄言詩,只有左思和陶淵明保持剛健明朗、樸素自然的詩風。

  9、左思的代表作是《詠史》八首,反映了他由用世到絕意仕進的思想轉變過程。詩風挺拔雄健。

  10、陶淵明的詩歌是他全部生活和鮮明個性的真實反映。其題材有二,一是田園詩,二是詠懷、詠史詩。田園詩抒寫了他對純樸幽美田園風光的喜愛,流露出悠然自得、自由恬靜的心境,也表現了他不辭勞苦、堅持躬耕的生活態度以及對黑暗現實的憎惡,同時,還寄託了他的社會理想。風格平淡自然、意味深厚,此類詩以《歸園田居》《飲酒》《桃花園詩》為代表。詠懷、詠史詩抒寫了詩人不求名義、安貧守道的高潔與孤傲,以及慷慨悲壯、金剛怒目式個性,風格峻拔豪放,此類詩以《雜詩》《讀山海經》《詠荊軻》為代表。《詠荊軻》是一首詠史詩,詩人託古述懷、興發感慨,取荊軻的俠義精神,以喻己志,表達了詩人“金剛怒目”式的一面。慷慨悲壯的環境氣氛渲染是此詩的又一特徵。

  11、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成就是:1情、景、事、理的渾然統一。2平淡中見警策,樸素中見綺麗。3語言平淡自然,錘鍊不露痕跡。

  12、宋時,山水詩取代了東晉的玄言詩,七言詩體也得到進一步發展,開啟了格律詩的先聲,但同時也促成了樑、陳詩壇形式主義的熾盛,而後宮體詩風行,詩風流於頹靡,興寄都絕。南朝最有成就的詩人詩謝靈運、鮑照和謝眺,北朝有成就的詩人則是庾信。

  13、謝靈運是第一個大量創作山水詩的詩人,其代表作《登池上樓》富麗精工,寫景清新,但還殘留玄言尾巴。

  14、鮑照最有價值的詩是80餘首《樂府詩》,用五言、七言和雜言寫成,繼承和發揚了漢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表現了人世的種種憂患和現實的黑暗,抒發了作者被壓抑的憤慨不平之情。其代表作是《擬行路難》18首。其內容是寫自己懷才不遇,戍卒的痛苦,思婦的愁怨,傳達出“人生不能恆稱意”的基調,反映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不滿心情。其詩風格俊逸雄健,情感慷慨激昂,對七言詩體的成熟作出了重大貢獻。鮑照是南北朝時期最傑出的詩人。

  15、謝眺與謝靈運並稱為“大小謝”,他是“永明體”的代表詩人。其山水詩講究音韻諧調,對仗工整、語言清新流麗,時稱“新變體”,較徹底地擺脫了玄言詩的影響。其代表作是《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16、北朝詩人庾信的代表作是《擬詠懷》27首,其詩反覆傾訴了他對故國的深情懷念,情真意切,悲愴動人。其詩融合了南北詩風,工於聲律,氣質貞剛,老道深沉,善用典故,是南北朝詩歌創作的集大成者。

  17、南朝樂府民歌多短小、精悍的男女情歌,以吳聲以建業為中心的江南地區和西曲長江中游和漢水兩岸的荊楚一帶為代表,風格柔媚、清麗、清新多情。吳聲《子夜歌》,以及《西洲曲》可為其代表。

  18、北朝樂府多寫軍事活動和羈旅行役,風格豪邁爽朗、慷慨悲愴、粗獷遒勁,其代表是長篇敘事詩《木蘭詩》和牧歌《敕勒歌》。

  B、辭賦、駢文與散文

  1、建安時期散文個性色彩強烈,魏晉辭賦主要繼承了東漢抒情小賦的傳統,在題材範圍上有新的拓展,內容反映現實,直抒憂生傷亂之情和建功立業之志。王粲的《登樓賦》是其代表。其他有曹植《洛神賦》、向秀《思舊賦》等。

  2、左思《三都賦》為魏晉時期大賦代表作,堪與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比美。

  3、駢文即駢體散文,是散文駢體化的結果,它以四、六字句為主,講究對偶、聲律、用典和藻飾,注重形式美。駢文萌芽於東漢,發展於魏晉,成熟於南朝。同時,駢文反過來又影響辭賦形成駢賦俳賦,駢文、駢賦都是介於散文與詩歌之間的文體。南朝重要的駢文、駢賦作家主要有鮑照、孔稚圭、庾信等。

  4、王羲之《蘭亭集序》抒發了作者人生短暫、歡樂有盡的感慨。

  5、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抒發了作者棄官歸隱的愉悅心情,《桃花源記》則表達了人民嚮往和平生活的願望。

  6、庾信是北朝駢文成就最高者,其《哀江南賦》及序感情深摯,筆力沉雄。

  7、北朝散文以酈道元《水經注》和楊銜之《洛陽伽藍記》為代表。

  C、小說

  1、中國古代小說的淵源:一是上古神話、歷史傳說,二是先秦的寓言故事,三是先秦兩漢的歷史散文,魏晉南北朝時,小說發展初具規模,出現了志怪、志人小說。

  2、幹寶的《搜神記》是志怪小說的代表,多記神仙鬼怪、殊方異物、卜筮占夢、民間異聞傳說,充滿神奇詭異色彩。如《干將莫邪》《董永》等。、

  3、志人小說直接承襲了先秦兩漢寓、史傳中記載人物言行的傳統,是當時社會品評人物、崇尚清談風氣的產物,帶有小品筆記性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其代表。它較真實地反映了魏晉士族階層的精神面貌與生活方式,語言精練、傳神。如《忿狷篇》寫王藍田性急。

  D、文學批評

  1、曹丕《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較早探討文學價值、作家氣質與作品風格的關係、文體分類和文學批評方式等文體的一篇專論。

  2、陸機《文賦》系統地對創作過程進行了理論探討。

  3、《文心雕龍》——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體大思精的文學批評著作,南朝劉勰著。其中涉及了許多文學中帶根本性的問題,如文學與現實的關係,文學的內容與形式,創作與構思等,它全面總結了先秦至齊樑以來各種文體的創作經驗,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文學理論體系。

  4、鍾嶸的《詩品》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論詩專著。

  5、《文選》——樑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選的文學選本,收錄了先秦自齊樑130多位作家共700多篇作品,對文學作品與非文學作品作了積極劃分。

  四、隋唐五代文學

  一、唐詩

  一初唐詩歌

  1、初唐流行“上官體”,即上官儀的奉和應詔之作,綺錯婉麗,講求對偶。

  2、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奠定五律基礎,發展七言歌行。

  3、陳子昂:第一個高舉詩歌革新大旗,主張“風雅興寄”“漢魏風骨”,理論與創作都表現出鮮明的革新精神。其詩歌代表作為《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和《感遇》38首。

  4、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進一步發展了七言歌行。沈佺期、宋之問為五律定性做出貢獻。

  二盛唐詩歌

  5、山水田園派——盛唐時,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一批詩人儲光義、常建、祖詠、裴迪,注重抒寫山水景色、田園風情、農村生活,風格洗練含蓄、清新自然。

  6、邊塞詩派——盛唐時,以高適《燕歌行》是其代表作、岑參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為代表的一批詩人王昌齡、王瀚、王之渙、李頎、崔顥,注重描寫雄奇的邊塞風光、艱苦的軍旅生活,表現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

  7、高岑詩歌的特點:1高適反映現實有深度,而又不失盛唐詩人的熱情與理想,其詩獨具沉雄之美。如《燕歌行》中既有對戰士英雄主義氣概的讚頌,又有對戰士因遠離家鄉而痛苦的深切同情;既有對戰士浴血奮戰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頌揚,又有對將軍帳前歌舞作樂的不滿。如是,將詩人嚮往為國立功的熱烈豪情與直面現實矛盾的冷峻思索結合起來,境界開闊,氣勢沉雄。2岑參詩風以奇著稱,具有長於寫感覺印象的藝術才能。詩人善於將西北荒漠的奇異風光與風物人情,用濃重的色彩、磅礴的氣勢、豪邁的語調和奇特的藝術手法,生動地表現出來,別具一種奇偉壯麗之美。岑參的詩極大地豐富和拓寬了邊塞詩的題材範圍,形式接近樂府,但自創新題,用韻靈活,意調高遠。

  8、“詩家天子王江寧”是指王昌齡,他被稱為“七絕聖手”。崔顥《黃鶴樓》被稱為唐人七律的壓卷之作。

  9、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詩仙,其詩大量沿用樂府古題,借古題寫時事,用古題抒己懷,以歌、行、吟、謠等為題的長歌,是其歌行體代表,如《夢遊天姥吟留別》等。李白還擅長五絕七絕。

  10、李白詩歌的內容:1歌頌祖國大好河山;2抒寫個人理想與社會矛盾,表現反權貴思想。

  11、李白詩歌藝術特色論述題1帶有強烈主觀色彩,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而很少對客觀物象和具體事件作細緻描述。2抒情具鮮明個性特點: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於觸動而又爆發強烈的感情,感情熾烈,形成其噴發式感情表達方式。3想象神奇,變幻莫測,跳躍極大,意象的組合跨度大,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但又有異乎尋常的銜接。4意象壯美,包孕日月,吞吐山河,如大鵬、巨魚、滄海、黃河等,但亦不乏清新明麗的優美意象,如清溪、明月、白露等。5詩風色調明朗,語言清新明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11、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詩史、詩聖杜詩的內容:1關心國家命運,表現愛國熱忱。2反映戰亂下人民的痛苦生活賦稅、兵役,揭露統治階級腐朽、驕奢生活,表現清醒現實批判精神。3吟詠自然景色、懷念親友、詠史懷古。詩歌藝術風格:精確描繪社會生活廣闊畫面,風格沉鬱頓挫,兼長各體,尤精於律詩,其律詩格律謹嚴,章法整飭、對仗工穩、技巧圓熟多變,代表了唐代律詩的最高成就。其樂府詩繼承了漢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傳統,創造了“即事名篇”的新形式,為後人開拓了新題樂府的創作途徑。

  三中唐詩歌

  1、大曆十才子——指中唐大曆年間湧現詩壇的10位著名詩人,他們的詩歌除了應酬唱和之作外,主要寫日常生活細事、自然風物和羈旅愁思,藝術表現以謝眺為宗,講究格律詞藻,追求清雅閒淡,工於白描寫景,技巧趨於細膩雕琢,在精緻工整中往往透露出大曆詩歌特有的冷落蕭瑟之感。寫代表詩人有:元結、顧況注重反映現實;劉長卿、韋應物以山水見長;盧綸、李益寫邊塞詩。

  2、韓孟詩派——代表詩人是韓愈、孟郊、賈島;詩風特點:尚古拙、求奇險、風格奇崛險怪。

  3、李賀詩中唐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意象冷豔悽迷,並注入詩人強烈主觀感受,其詩有一種病態美特徵。

  4、劉禹錫善寫懷古詩《西塞山懷古》,以及具有民歌情調的《竹枝詞二首》“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用諧音雙關表現了女子對情人的微妙感情。

  5、柳宗元詩歌沉重、內斂、骨峭、淡泊簡古。

  6、新樂府運動——以白居易、元稹為代表,發揚杜甫寫實精神,取材現實,反映人民疾苦,標以新題材、新語言、新詩題的樂府詩,號稱“新樂府運動”。這種在世俗化、重寫實、尚通俗的詩風下集結的一批詩人,稱為元白詩派。

  7、張籍、王建是較早進行樂府詩創作的中唐詩人。

  8、白居易的詩歌理論:論述題其詩分為諷喻、閒適、感傷、雜律四類。其詩歌理論主要針對諷喻詩。1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喻的傾向。反對離開內容單純地追求“宮律高”“文字、奇”,反對齊樑以來“嘲風月、弄花草”的豔麗詩風。2提出詩歌應當重視現實:“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補察時政,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3指出詩的特點是“根情、苗言、華聲、實義”,希望用詩歌來幫助君王感化人心治理天下。4詩歌的標準是“質而徑”“直而切”“核而實”“順而肆”、,即真實可信,淺顯易懂,便於入樂歌唱。

  9、白居易《新樂府》的特點:論述題1一篇專詠一事,篇題即所詠之事,篇下小序即該篇主旨。2不少篇章形式靈活,多以三字句起首,後接以七字句,富有民歌詠歎情調。3語言力避典雅的書面語,而用口頭語或俗語穿插其間。4善於生動地描繪人物,感情濃烈。缺失:過分注重詩歌的功利性,損害了藝術性。

  10、《長恨歌》和《琵琶行》的藝術成就論述題1抒情因素強化,事件往往簡略帶過,筆墨重心用在人物心理和環境氣氛渲染上。2以精選的意象來營造適當的氛圍、烘托詩歌意境。3語言明白曉暢,而又精純確當。4在運用想象、虛構、比喻等手法上獨具特色。

  11、元稹的《連昌宮詞》是一首描寫宮女生活的敘事長詩。

  12、元和體——指白居易和元稹相互寄懷酬唱的詩歌,既包括長篇排律,又包括情感真摯,清新有味短篇小詩。

  13、古文運動的先驅人物包括:陳子昂、李華、蕭潁士、獨孤及、樑肅、柳冕等。

  14、韓柳的古文理論論述題1主張“文以明道”,道為儒家道統。2提倡向前人優秀文章學習。3文章貴在創新,“惟陳言之務去”。4文章的關鍵是作家的道德修養和情感力量。5發展孟子“養氣說”,重視文章的“氣”,提出“氣盛言宜”。6文章應“不平則鳴”,有感而發。意義:重視文章與現實政治的緊密關係,重視文章內容,抵制內容空洞、一位追求文辭華麗的駢文。缺失:易使文章缺乏真情實感,充滿道學氣,以及過分追求怪奇。

  15、韓愈古文散文成就論述題內容特色:1論說文重視反映現實政治,感情充沛。如《師說》《進學解》。2雜文嘲風現實,議論犀利,短小精悍。如《雜說四》。3送序文形式多樣,言簡意賅,抒情性強,如《送李願歸盤谷序》。4傳記、碑誌狀物敘事,情感真摯,如《張中丞傳後序》。藝術風格:1整體風格雄壯奔放,波瀾曲折。2語言準確、生動、凝練,常兼收前人語言和時下詞語,自創新詞。3善用變化多端的構思組織文章,通過比喻、排比、細節描寫來豐富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在無法與有法之間,創立了一種新的散文規範和秩序。

  16、柳宗元寓言——《三戒》結構短小而極富哲理意味。傳記文有較高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如《捕蛇者說》《段太尉事狀》等。

  17、柳宗元山水遊記“永州八記”的成就論述題1描寫奇異美麗而又遭人忽視、為世所棄的自然山水,或採用直接象徵手法,借“棄地”來表現自己雖頗具才華卻不為世所用而被遠棄荒郊的悲慘命運。2將表現與再現兩種手法結合起來,既重自然景物的真實描摹,又將主體情感不露痕跡地融注其中,令人於意會中領略作者的情感指向。3善於選取深奧幽美型小景物,經過精心刻畫,展現高於自然原型的藝術之美。

  四晚唐詩歌

  18、“小李杜”——指繼承李杜,憂國憂民的李商隱和杜牧。1杜牧,擅長七言近體,七絕柔中有剛,爽朗俊逸。2李商隱是晚唐最傑出的詩人,尤長七律,內容多為憂時憫亂,身世遭遇、愛情,手法含蓄深蘊,代表作《無題》。

  19、李商隱抒情詩的特點:1情調幽美,致力於情思意蘊的體驗、把握與再現,用以狀其情緒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表達上又採取幽微隱約、迂迴曲折的方式,詩境往往悽美幽約。2善於把心靈中的朦朧影象,化為恍惚迷離的詩的意象,辭意往往縹緲難尋,但詩的朦朧有常與親切可感的情思意象統一在一起。3用典獨特,以及他把心靈世界作為表現物件,詩歌所寫並非一時一事,而是複雜的感情世界和多種人生體驗,使其詩歌境界和情思的朦朧,在內涵上往往具有多義性。4詩風悽豔渾融,語言深婉精麗。

  20、賈島、姚合是晚唐苦吟詩人,陸龜蒙、皮日休則淡於世事,關注個人生活。

  21、司空圖是晚唐詩論家,強調詩的“韻外之致,味外之旨”。

  22、詞——又稱曲子詞,是一種合樂歌唱的新詩體,興起於唐,起源於民間,敦煌曲子詞是現存最早的民間詞。中唐後文人填詞成風張志和是較早寫文人詞的詩人。此後,詞的形式逐漸成熟嚴整。五代時,西蜀和南唐成為詞的創作中心。

  23、溫庭筠是第一個大力填詞的文人,多寫婦女生活,思婦征夫,設色華豔,造句工麗,組織綿密。

  24、“花間派”——西蜀詞代表,以趙崇祚編的中國第一部文人詞集《花間集》聞名。花間詞奉溫庭筠為鼻祖,以女色為中心,以戀情為內容,詞風香豔,僅韋莊注重感情抒發。

  25、李煜是南唐皇帝,五代時成就最高的詞人。其詞以南唐亡國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後期主要抒寫亡國之痛,感情真切。李煜突破了晚唐、五代詞寫豔情為主的時風,將詞發展為抒寫人生、政治的獨立抒情文體,擴大了詞的題材內容。

  26、傳奇——即唐代文言短篇小說,內容多反映現實寫人情事態、社會矛盾、進步理想。代表作品:白行簡的《李娃傳》、元稹的《鶯鶯傳》、李朝威的《柳毅傳》、沈既濟的《任氏傳》《枕中記》、李工佐的《南柯太守傳》、蔣防的《霍小玉傳》、陳鴻的《長恨歌傳》等。

  27、唐傳奇的藝術成就論述題1注重審美價值,注重小說愉悅性情的功用。2不宥於現實生活的記錄,善用虛構來營造人物情節。3結構上往往採用史傳表現手法,而在故事展開過程中大量使用虛構想象以求奇,又致力於細節描寫以求真,在真幻虛實之間,創造出情韻盎然、文采斐然的藝術作品,為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4篇幅不長,但在藝術構思上大都奇異新穎,富於變化,使有限的文字生出無限的波瀾,以曲折委婉的情節引人入勝。5藝術手法多樣:用細節描寫揭示人物心理,用對比、襯托手法表現人物性格,善用白描手法作肖像描寫。6語言簡潔明快,人物對話生動傳神,用詩化的語言描寫景物,渲染氣氛。

  28、俗講——是僧徒根據經文為俗眾講佛家教義的一種宗教性說唱活動,盛行於唐代。俗講的底本,就是講經文,散韻結合,說唱兼行。


關於外國名著讀書筆記
幼兒園教師反思筆記作文
相關知識
第五部分中國古典文學
論中國古典文學在傳統書畫藝術中的滲透現代文閱讀原文及參考答案
試論楚辭淵源及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傳承
人生必看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
人生必看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
必看的中國古典文化排行榜
必讀的中國經典文學書籍分享
中國古典詩學裡的鐘聲閱讀答案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讀書筆記
淺談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