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烹飪方法
鯽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雜食性魚,體態豐腴,水中穿梭遊動的姿態優美。鯽魚體形美觀、肉質鮮嫩、營養價值高,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具體如下:
1、醬燒鯽魚的烹飪方法:
原料:鯽魚500克,黃醬50克,醬油10克,花生油150克,乾紅辣椒2個,料酒10克,花椒水15克,味精3克,蔥花20克,薑末15克,蒜末10克,香菜末10克,清湯400克,溼澱粉10克,香油適量。
切配:1鯽魚去鰓、去鱗、去內臟,沖洗乾淨,控幹水。將黃醬塗遍魚身內外,放置l小時,使魚肉充分入味。2幹辣椒切成小段。
烹調:1勺內放油燒熱,將魚身外面剩餘的醬渣去掉,放入勺中,煎至兩側淺紅時移入盤中。2勺內另加油燒熱,投入幹辣椒炸出香味,再放人黃醬、姜炒出醬香味後放入鯽魚,加醬油、花椒水、料酒、味精、清湯,湯量以將魚身沒過為度;移旺火燒開,轉中火燒製五到六分鐘,翻轉魚身再燒至魚肉斷生無血時為止,用澱粉勾薄芡,最後放人蔥花、香菜、蒜泥出勺即成。
操作要領:1煎魚時以中火為好,使魚不焦不碎。 2炒醬時要炒出醬香味。3燒製時間不宜過長,以保持肉質鮮嫩爽口。4成菜要求色澤紅潤,明油勾芡,醬香濃郁。
2、鯽魚砂鍋的烹飪方法:
美食原料:河鯽魚3條,玉蘭片200克,盒裝豆腐2盒,鮮蘑菇200克。調料:精製油50克,姜5克,蒜5克,蔥5克,泡紅椒3克,味精15克,雞精20克,胡椒粉3克,料酒20克。
美食做法:玉蘭片切成菱形,盒裝豆腐,一分為七,鮮蘑菇一分為二,洗淨,裝入砂鍋待用。
姜蒜切片,蔥,泡紅椒切成“馬耳朵”形。
河鯽魚去鱗,鰓和內臟,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取出。
炒鍋置上火,下油加熱,放姜蒜片,蔥,泡紅椒,炒香。摻白湯,放河鯽魚,味精,雞精,料酒,胡椒粉,燒沸,去盡浮沫,倒入鍋內,上臺即可。
3、豆瓣鯽魚的烹飪方法:
美食原料:活鯽魚2條或鱖魚1條重約600克,蒜末30克,蔥花50克,薑末、醬油、糖、醋各10克,紹酒25克,溼澱粉15克,細鹽2克,郫縣豆瓣醬40克,肉湯300克,熟菜油500克約耗150克
美食做法:將魚洗淨,在魚身兩面各剞兩刀深度接近魚骨,抹上紹酒、細鹽稍醃。
炒鍋上旺火,下油燒至七成熱,下魚稍炸撈起。鍋內留油75克,放鄲縣豆瓣醬末、姜、蒜炒至油呈紅色,放魚、肉湯,移至小火上,再加醬油、糖、細鹽,將魚燒熟,盛入盤中。
原鍋置旺火上,用溼澱粉勾芡,淋醋,撒蔥花,澆在魚身上即成。注意:必須用新鮮鯽魚或鱖魚為原料。烹製時滷汁要濃厚,使魚粘勻滷汁而入味。
美食特色:顏色紅亮,肉質細嫩,滋味鮮濃,微帶甜酸。
鯽魚的食療價值:
鯽魚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利水、通乳、除溼之功效。
宜: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浮腫者宜食;孕婦產後乳汁缺少者宜食;脾胃虛弱,飲食不香者宜食,小兒麻疹初期,或麻疹透發不快者宜食;痔瘡出血,慢性久痢者宜食。
忌:鯽魚補虛,諸無所忌。但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多吃。
[效能]味甘,性微溫。能補脾開胃,利水除溼。
[參考]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1.B2.B12和煙酸、鈣、磷、鐵等成分。
[用途]用於脾胃虛弱,少食乏力,嘔吐或腹瀉;脾虛水腫,小便不利;氣血虛弱,乳汁減少;便血,痔瘡出血。
[用法]煎湯,煨食,蒸熟,入菜餚。
魚肚烹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