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春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作為一箇中國人,你敢說你熟知中國過春節的習俗嗎?春節又稱新年,到底過春節有哪些習俗呢?除了這些人人皆知的習俗,到底還有哪些中國傳統習俗被我們漸漸遺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中國春節傳統習俗有哪些,希望能幫到大家!

  中國春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禹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黴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春節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春節放爆竹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吃餃子

  寓意是舊的一年與新的一年相交,為交子,後來演變成餃子。

  串門,因為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富裕,所以越來越懶,並且人與人之間的親熱勁正逐漸消失。

  舞獅子

  獅舞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來助興。舞獅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獅藝在當時已成為過年過節、行香走會中的必備節目。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


小學生春節手抄報的相關圖片
除夕的由來與傳說_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相關知識
你知道中國春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春節傳統文化知識有哪些呢_春節有哪些傳統習俗的故事
彝族過春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彝族過春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北方人過春節有哪些傳統風俗習慣
北方人過春節有哪些傳統風俗習慣
江蘇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江蘇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春分有哪些傳統習俗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