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課後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教學反思是教師們對自己的授課質量進行的評價與總結!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湖心亭看雪》課後反思 。

  《湖心亭看雪》課後反思一

  我認為本節課成功之處在於以下幾點:

  1.重視朗讀:教師配樂範讀、學生聽讀。此舉利用聽覺效果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美讀能力。學生在朗讀中領會了文章的意義、意境以及句式美,不斷深化了對文意的理解。

  2.探究交流:本節課無論在理解詞義、疏通文意,還是在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理解課文主題及寫作方法時,都採用了探究交流學習的方法。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精心設計問題,以“痴”為文眼,明其事,賞奇景,品奇人,悟其情,一步步領悟文之思想。

  對以後教學的啟示:

  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特殊部分,文言文的學習令許多學生深感“頭大”,怎樣讓文言文真正走入學生心靈深處,成為我們初中文言文教學中亟待解決而又異常棘手的問題。通過對本次課例的研究,本人對文言文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進行:

  1.精心準備,優化設計

  教材所選文言詩文大多堪稱經典,是文化的沉澱,有著豐富的內涵。我們可抓住文言文的結構、語言等特點精心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來引導他們深入文字,讓學生從文言文中汲取文化的精髓。在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教師輔以恰當的引導,才能讓學生達到“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的效果。如課前匯入新課,故意設定一個懸念;講課中穿插介紹西湖的風土人情、歷史故事等。這些方法可一下子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讓學生產生閱讀文字的願望。當然,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靈活多樣,只要因人設法,巧於安排,必能啟用文言文學習,讓學生學好文言文。

  2.相信學生,使其主動探究學習

  文言文教學應把時間和主動權讓給學生。綜觀教材中的文言文字,大多註釋詳盡,學生完全可藉助註釋及工具書去讀、去悟。教師提出問題或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在此過程中,老師只作點撥、解疑。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從自己的動腦、動口、動手中學到了知識,明白了道理,增強了活力,養成了習慣。文言文教學也就因此而活起來了。

  總之本設計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因而教學效果佳。

  《湖心亭看雪》課後反思(二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寫西湖雪景的小品文,作者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家張岱。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勾勒了一個凝靜清絕、悽清淡雅的雪世界。文章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複雜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獨自賞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還交雜著作為亡國遺民的痛心與無奈,而更讓讀者感同身受的是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這篇課文語言比較淺顯,初二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基礎,我考慮到學生結合課下註解和詞語手冊基本能理解課文內容。因此在備課時對疏通文意這個環節以學生課外自學為主,曾提前一天佈置了"把課文翻譯成現代漢語"這個作業。課堂教學設計大致是朗讀課文、品味感情、寫作特色的把握----白描手法的運用。匯入新課時,我用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下面我出示幾張有關西湖的畫面看誰能夠對這畫面說出相應的詩句來。讓同學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讀為主,以"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為切入點,通過找"痴"的表現來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並適時地對張岱的經歷和作品進行簡介。對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人物的語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進行賞析、品讀,使學生能較好地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瞭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說實話,備課時對自己設計的這些教學環節還是比較滿意的。可是那天在上課過程中,前面有些環節耗時較多,導致時間分配不夠合理,"理解內心世界"這個環節結束得很倉促,還有對比閱讀----拓展遷移,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也只能留到課外去完成。

  我就談一談這節課存在的不足及我的認識:教學設計不夠科學,缺乏條理性,有些環節完全可以合併起來,這樣就節省了時間;其次,對於白描手法的處理有些脫離文字,給學生講得過於概括、抽象,學生很難理解,教師通過ppt,出示一些運用白描手法的文段,使學生能夠有一個直觀的認知。在板書和過渡語設計方面都體現出明顯的不足。

  《湖心亭看雪》課後反思三

  本堂課主抓關鍵詞“痴”,以朗讀貫穿課堂,同時引用史料,基本達到了教學目的。

  匯入部分以一副“雪景圖”為例,引發學生對雪的感悟,說到對古詩的記憶,大家都很自然的想到了柳宗元的《江雪》,它以其清遠的意境、孤高的情懷讓世人讚歎,從而引出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關於雪的文章——《湖心亭看雪》。

  帶著“舟子是如何評價張岱的”?這個問題聽完視訊朗讀,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關鍵句子“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緊接著又用一個問題“用一個字概括呢”抓住了本課的核心詞語——“痴”。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痴”是痴呆、傻子的意思,張岱肯定是不會作此解釋的,從而就激發了學生一探究竟。

  接著一讀文,找“痴”行,初悟痴心。很多學生都找到了“獨往湖心亭看雪”這一句,我順勢一問,下雪天去外面看雪,這樣的舉動是痴的嗎?是傻的嗎?學生都笑了,此時,他們領悟過來,是在“大雪三日”的情況之下,“湖中人鳥聲俱絕”,夜晚還獨自一人去湖中賞雪,加上如此條件,才是“痴行”,同時這個“獨”字又體現出了作者的“孤獨、孤傲”。

  二讀文,品“痴”景,再悟痴心。主要抓住本文的寫景句,其一為“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三個“與”字,能否去掉了?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儘管很多學生沒有見過茫茫雪景,不過,他們發揮想象,能夠領悟到萬物融為一體的蒼茫意境。其二“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也用了一個對比體味對於量詞的運用,分別改為“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餘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在笑聲中,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借縮小的量詞來表現人、物渺小,與蒼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對比的藝術效果。

  三讀文,議“奇遇”,三悟痴心。主要是抓住“金陵人”這個特殊的具有歷史意義的詞語來理解作者。當然這個“金陵人”的發現也是破費工夫的。請學生把目光鎖定到酒後話別這句話,問他們能不能發現什麼問題,大家都沉默不語,這時,我換一種方式——如果我問你叫什麼名字,你答你是順德人,行嗎?學生恍然大悟,找到了作者答非所問的地方,也把視線聚集到了“金陵人”,再讓學生說說金陵的歷史地位,以及見解張岱的身世,也就能理解張岱的故國之思了。再聯絡《紅樓夢》中所說——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至此,學生較容易理解作者所說的“痴”了。

  本堂課在上課前花了長時間備課,上完課,自己覺得比較舒暢,學生也跟著老師的節奏,用一課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教學任務,像類似比較短小的文章,大可不必字字解釋,句句翻譯,抓住文章的核心,一一拓展,會受到更好的效果。

  當然,沒有任何一堂語文課是完滿的,首先,本文巧妙的將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先讓學生感知再讓學生去總結,這樣的理解會更深刻;其次,對於白描手法的處理,定義給學生講的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湖心亭看雪課後反思
湖心亭看雪課文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
課文湖心亭看雪讀後感
初二人教版語文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閱讀原文和答案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
八年級語文上冊湖心亭看雪優化測控捲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答案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