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交通安全注意事項
近幾年來,中學生交通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也愈來愈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一、行走安全
1、安全常識:
指揮燈訊號綠燈亮時,准許行人通行;黃燈亮時,不準行人通行,但已進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繼續通行;紅燈亮時,不準行人通行;黃燈閃爍時,行人須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通行。
人行橫道訊號燈綠燈亮時,准許行人通過人行橫道;綠燈閃爍時,不準行人進入人行橫道,但已進入人行橫道的可以繼續通行;紅燈亮時,不準行人進入人行橫道。
行人必須遵守的規定行人須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靠右邊行走;穿越馬路須走人行橫道;通過有交通訊號控制的人行橫道,須遵守訊號的規定;通過沒有交通訊號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顧右盼,注意車輛來往,不準追逐,奔跑;沒有人行橫道的,須直行通過,不準在車輛臨近時突然橫穿;有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的,須走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不準爬馬路邊和路中的護欄、隔離欄,不準在道路上推扒車、追車、強行攔車或拋物擊車。
2、行走時,哪些情況最危險呢?
1橫穿馬路很容易出危險。
2三五成群橫著走在非人行道上,這樣最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3上、下班高峰過後,馬路上車輛稀少,因為路中車少人稀思想麻痺。麻痺加麻痺就等於危險。
4行走時一心兩用,邊走邊看書,或邊走邊想問題,或邊走邊聊天,邊走邊玩„„這樣做,可能車子不來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車子,因此也十分危險。
二、乘車安全
1外出乘車不要乘坐低速載貨汽車和拖拉機、黑摩的等非客運車輛,不要乘坐超員車輛,預防和減少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
2上車前先看清公共汽車是哪一路,因為公共汽車停靠站,往往是幾路公共汽車同一個站臺,慌忙上車,容易乘錯車。
3待車子停穩後再上車或下車,上車時將書包置於胸前,以免書包被擠掉,或被車門軋住。
4上車後不要擠在車門邊,往裡邊走,見空處站穩,並抓住扶手,頭、手、身體不能伸向窗外,否則容易發生傷害事故。
5乘車要尊老愛幼講禮貌,見老弱病殘及孕婦要主動讓座。
6乘車時不要看書,否則會損害眼睛。
7、乘車須在站臺指定地點依次候車,待車輛停穩後先下後上。上車後主動讓座給老人、病人、殘疾人、孕婦或懷抱嬰兒的乘客:下車後,應隨即走上人行道,千萬不要在車前或車尾急穿馬路,以防被車撞倒。
8不準拾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乘車。這些物品會受熱、擠壓或意外情況引起或爆炸,造成人身傷亡和車輛損壞。
9機動車在行駛中,乘車人要坐穩扶牢,防止緊急剎車,不得將頭、手伸出窗外,以免被來往車輛擦傷自己。不準在車輛未停穩時急忙下車。
10遇到交通事故,撥打122或110報警電話,同伴被車撞倒,要記下撞人車輛的車牌號,車身顏色或其它特徵。
安全出行的三大本領:一會走路、二會騎車、三會乘車這三個“會”的含義就是要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1、走路時,要走人行道或在路邊行走,過馬路時,左右看,紅燈停、綠燈行,不亂跑、不隨意橫穿,不在馬路上追逐打鬧、不攀爬欄杆,遵規矩、保生命。
第一, 行人須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時靠路邊距路邊緣線1米處以內行走,並注意前後車輛。
第二, 橫過車行道,必須走人行橫道。沒有人行橫道的,須事先看清左右來往車輛,待車輛走過後直行通過,不要追逐、猛跑。
第三, 不準在車輛監控時或車輛停著的車後突然橫穿馬路,也不要走在路中突然回頭走。這些會導致駕駛員措施不力、判斷失誤,導致交通事故。
第四, 晴天過公路,如有灰塵應迴避一下,但不要盲目搶上風;雨雪天氣,打傘、穿雨衣不要遮住視線,防止與車輛碰撞。
第五,過交叉路口,要注意交通訊號,熟記紅燈停,綠燈行。有些路口設定了紅綠兩種顏色的人行橫道燈。綠燈亮時,准許行人從人行橫道內通過;綠燈閃爍時,不準行人進入人行橫道,但已進入人行橫道的,可以繼續通行;紅燈亮時,不準行人進入人行橫道,這時行人應讓在人行道上等候。要規範自己的走路行為。在城市街道,走路必須走人行道,在農村公路須靠路邊行走。橫過街道必須走“人行橫道”、“人行天橋”或“地下通道”。這樣可以避免與車輛發生碰撞。
2、乘車時,等車停穩先下後上;坐車時不要把身體的任何部分伸出窗外,也不要向車外亂扔東西。
3、不要搭乘超載車,更不要坐農用車,尤其是人貨混裝車。
4、12歲以下兒童不要騎車。騎車時要靠右走,車速不能過快,更不能雙手離把,不逆行,不要騎英雄車。自行車後座不能載人,騎車拐彎時要伸手示意。
5、在道路上遇到突發事件,要立即就去找成人幫忙。
6、遇到交通事故,撥打122或110報警電話,同伴被車撞倒,要記下撞人車輛的車牌號,車身顏色或其它特徵。 同學們,美好的人生從安全開始,只有保證了健康和安全,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大家一定要培養文明交通意識,養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良好習慣。同時還要當好交通安全的宣傳員,向別人宣傳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更要幫助家長提高交通安全意識。只要大家始終把交通安全牢記在心,落實到行動,我相信,我們完全可以遠離交通事故
中學生關於交通安全主題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