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小常識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9日

  每年夏、秋季節颱風都會給東南沿海地區人民造成重大損失。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颱風小常識有哪些

  一、颱風小常識定義

  颱風和颶風都是產生於熱帶洋麵上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範圍內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東亞一帶叫颱風;在南半球稱旋風。

  二、颱風形成的原因

  颱風的形成,是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成水汽升空,而周圍的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迴圈,終必使整個氣流不斷擴大而形成風。由於海面之廣闊,氣流迴圈不斷加大直徑乃至數百公里。由於地球由西向東高速自轉,致使氣流柱和地球表面產生摩擦,由於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強,這就引導氣流柱逆時針漩轉,南半球系順時針漩轉由於地球自轉的速度快而氣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轉的速度而形成感覺上的西行,這就形成我們現在說的颱風和颱風路徑。颱風的中心就在我們目前看到的風向成丁字形的位置,根據風向和風速就不難判斷出颱風中心的距離和走向了。根椐四十年觀測臺風耒臨前的行雲方向,判斷颱風是否從本地經過,基本上全部準確。準確性有好多次竟先予本地的預報。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17.2米時,我們就稱它為颱風。

  三、颱風產生的必備條件

  1、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溼的大氣。熱帶洋麵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溼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颱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麵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於26℃-27℃;

  2、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

  3、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儲存在臺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颱風暖中心結構;

  4、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颱風基本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麵上。

  四、颱風預報

  有颱風時,一般要釋出“颱風警報”和”颱風緊急警報“;當有颱風可能影響本地和颱風解除時可發訊息。

  當我國編號範圍內的太平洋上有颱風發生,並且在三天左右可能影響我國沿海時,氣象臺就先發布“颱風訊息”,主要是提供颱風的實況,如颱風的中心位置、強度、大風範圍和颱風前進的方向和速度等,以引起大家的注意,保證人和物的安全。

  當颱風繼續向我國沿海靠近時,預計48小時內將對我國沿海某一地區有影響,就釋出這個沿海海面的“颱風預警”。颱風警報的內容,除了颱風訊息的內容外,還要增加未來24小時和48小時颱風的預報位置,以及對釋出地區的具體影響,如風、雨等的預報。

  當颱風在未來24小時前後,將對我國沿海產生嚴重影響。如受颱風的侵襲有10級以上的大風時,就釋出受影響沿海海面的“颱風緊急警報”。它是氣象臺釋出颱風預報最高一級的警報,以強調颱風影響的嚴重性,並有詳盡的說明和風雨預報內容,以便人們全力以赴地和颱風開展鬥爭。

  具體來說,颱風預警訊號共分5級,分別以白色、綠色、黃色、紅色和黑色。

  白色颱風訊號表示熱帶氣旋48小時內可能會影響本地。

  綠色颱風訊號表示熱帶氣旋24小時內可能或已經影響本地,平均風力可達6~7級。

  黃色颱風訊號表示熱帶氣旋12小時內可能或已經影響本地,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

  紅色颱風訊號表示熱帶氣旋12小時內可能或已經影響本地,平均風力可達10級以上。

  黑色颱風訊號表示熱帶氣旋12小時內可能或已經影響本地,平均風力可達12級以上。

  當颱風已遠離本地,影響基本已經結束,就釋出“颱風解除”的訊息。

  五、當前觀察颱風的方法

  颱風發生於熱帶海洋上,前已談及,但海洋麵積廣大,氣象測站稀少,在以往颱風發生後很不容易發現,必待颱風移至有島嶼或船隻附近方可發覺,然後將各測站同時間的氣象報告繪於天氣圖上,隨時比較觀察,才能判知颱風的位置、強度、行進路徑。

  但在目前,因氣象觀測方法進步,對臺風的觀測也日益精確可靠,除在天氣圖上判知外,尚可採用下列各種觀測:

  1、施放無線電探空儀,以氣球攜帶能測高空各層之氣壓、氣溫、溼度、風向及風速,並能自動發出無線電報之儀器,偵知高空各種氣象情形。

  2、以飛機攜帶各種必要儀器在臺風可能發生之地區上空偵察有無颱風發生,當颱風發生以後,也可以在臺風內各方向、各高度穿越,實地偵測颱風內各種現象。但目前西北太平洋地區這種飛機觀測已從民國76年9月起停止作業。

  3、自飛機上在臺風之頂端投下附有降落傘之無線電探空儀,偵測颱風內部各種現象。

  4、利用氣象雷達可以看出在三、四百公里內颱風之位置、動向、雲雨分佈的情況。

  5、用氣象衛星更可定時拍攝照片傳至地面,對臺風之位置、大小、 移動方向等皆可提供正確資料。上述各種裝置和方法,氣象先進國家都已普遍採用,成效非常良好。

  六、颱風對人類的影響

  颱風除了直接或間接威脅人體生命外,還會給人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專家們研究發現:颱風呼嘯的聲音會直接影響人體的神經中樞系統,從而使人產生包括恐懼在內的一些心理障礙。颱風來臨時天氣驟變,氣溫突降,人體的寒冷感覺會突增,這會使得人體呼吸道區域性溫度降低,極易誘發如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病人的病情,也極易因颱風影響而復發;一些發熱病症,一遇涼風也會加重病情。多數心肌梗塞患者對降溫明顯的大風過程有顯著的敏感症狀,這樣的過程對關節病症、胃部病症的影響也非

  常顯著。但以上這些是完全可以預防的,主要是在臺風期間不要外出直接接觸颱風,做好保暖,準備藥物。

  颱風是一種低氣壓的天氣過程,低氣壓本身對人體健康也有不利影響,主要是影響人體內氧氣的供應。大氣的氣壓下降,會導致人體發生一系列生理反應,如呼吸急促、心律加快、頭暈等症狀,神經系統也會產生障礙。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大多數肺結核患者咳血、血痰加重的程度與低氣壓環境有密切關係。患者的病情惡化,大多數是在低壓環流形勢下發生的。

  颱風過後,受災地區的人們更要謹防疾病,主要有三類:

  一是容易感染腸道傳染病,如霍亂、傷寒、痢疾、甲型肝炎等;

  二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鉤端螺旋體並流行性出血熱、瘧疾、乙型腦炎等;

  三是各類面板病,如浸漬性皮炎、蟲咬性皮炎等。對以上疾病的預防,主要是多注意食品衛生,保護好水源,飲用水要消毒等。

  七、如何預防颱風

  1、氣象臺發出颱風警報後,不要到颱風經過的地區旅遊或到海灘游泳,更不要駕船出海;外出的人應儘快回家。

  2、住在大廈裡的居民,應關好窗戶,收掉陽臺上的東西花盆、晒衣架等;加固室外易被吹動的物體。

  3、市民應留意媒體播放、刊載的颱風訊息,並採取預防措施。

  4、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暢通。

  5、船隻應及時駛入避風港。

  6、颱風襲來時,切勿靠近窗戶,以免被強風吹破的窗玻璃片弄傷。

  八、颱風來臨時該怎麼做

  1、躲避大風應選擇在地下室、防空洞、涵洞等場所。

  2、風災中身處擁擠、混亂的人群中,要做深呼吸,將胳膊放在胸前,用兩隻胳膊和肩膀、背部頂住外部壓力。

  3、在家中也要學會躲避大風。

  a、迅速撤退到地下室或地窖中,或到最接近地面的房間內,並面向牆壁抱頭蹲下。

  b、遠離門窗和房屋外圍牆壁等可能坍塌的物體。

  c、儘可能用厚外衣或毛毯等將自己裹起,用以防禦可能四散飛來碎片。

  d、貴重物品要向樓下轉移,也可放在洗衣機、洗碗機等電器裡。

  e、接收到颱風預警資訊之後,應儘可能地不要外出,要待在家中安全的地方。

  f、轉移時保管好自己的財物。

  颱風來時,住在低窪地段部分居民一般會被組織轉移。轉移時除了要保管好家裡的貴重物品外,還要帶上隨身的日用品,多準備點衣物和乾糧是很有必要,免得到時要重新返回家中去取,發生危險。如果家裡地勢較低,轉移之前還要墊高櫃子、床等傢俱,把大米、蔬菜等放在高處,如果米被髒水浸過,或者已經發黴,千萬不能吃。

  九、颱風形成的條件主要有哪些

  颱風的形成至少有兩個條件:

  1、比較高的溫度

  2、充沛的水氣

  燒開水時,鍋底的水會往上升,這是因為鍋底的水受熱膨脹的原因。空氣也是這樣,當底層的空氣受熱後,就會往上升。在氣溫較高的區域裡,正好碰上大氣裡發生的一些擾動大量的空氣就會往上升,使地面的氣壓降低,這時上升區域的外圍空氣源源不斷流入上升區裡,因地球自轉的關係,使流入的空氣像車輪一樣轉動起來,這就是產生颱風的一個原因。當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後,其中的水氣冷卻凝結成水滴,要放出熱量,這又助長了低層空氣不斷上升,使地面的氣壓降的更底,空氣旋轉的更加猛烈,這就形成了颱風。什麼地方同時具有這兩個有條件呢?只有在熱帶的海洋麵上。那裡的海洋麵上的氣溫非常高,使低層空氣可以充分接受來自海洋麵的水。那裡又是地球上水汽最豐富的地方,而這些水汽是颱風形成發展的主動力。沒有這個原動力,颱風即使形成也會消散。其次,那裡離赤道有一定地球自轉所產生的偏轉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於颱風發展氣旋使環流和氣流輻合的加強。第三、是熱帶海洋麵情況中緯度單純。因此,同一海域上方的空氣,往往能保持較長時間的定常條件,使颱風有充分的時間積蓄能量,醞釀出颱風。在這些條件配合下,只要有合適的觸發機制,例如:高空出現輻散氣流或南北半球信風在赤道稍北地方相遇等,颱風就會在某些熱帶海洋區域形成並增強。根據統計,在熱帶海洋,颱風常常產生在洋麵溫度超過26、27度以上的地區。 根據統計,產生颱風的海洋,主要菲律賓以東的海洋、我國南海、西印度群島以及澳洲東海岸等。這些地方海水溫度比較高,也是南北兩半球信風相遇之處,因此一年中常有20多次颱風誕生。

  十、颱風的分級標準

  颱風,通常按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的風力的大小進行分類。

  1、超強颱風。中心附近最大16級以上

  2、強颱風。中心附近最大14~15極

  3、颱風。中心附近最大12~13級

  4、強熱帶風暴。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11級

  5、熱帶風暴。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11級

  6、熱帶低壓。中心附近最大風力6~7級

  十一、颱風的結構是怎麼樣的

  颱風的範圍很大,它的直徑常從幾百公里到上千公里,垂直於水平範圍之比約1:50。

  在水平方向一般分為颱風範圍、颱風本體和颱風中心三個部分;在垂直方向分為;流入層、中間層和流出層。

  颱風眼通常位於颱風中心平均直徑約為40公里的圓面積內。由於颱風眼外圍的空氣旋轉得太厲害,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氣不易進入到颱風的中心區內,因此颱風眼區就像由雲牆包圍的孤立的管子。它裡面的空氣幾乎是不旋轉的,風很微弱。颱風眼其外側100千米左右的地區是狂風暴雨區。

  十三、颱風路徑是怎麼樣的

  颱風移動的方向和速度取決於作用於颱風的動力。動力分內力和外力兩種。內力是颱風範圍內因南北緯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轉偏向力差異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颱風範圍愈大,風速愈強,內力愈大。外力是颱風外圍環境流場對臺風渦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南側基本氣流東風帶的引導力。內力主要在臺風初生成時起作用,外力則是操縱檯風移動的主導作用力,因而颱風基本上自東向西移動。由於副高的形狀、位置、強度變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響,致颱風移動路徑並非規律一致而變得多種多樣。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區颱風移動路徑為例,其移動路徑大體有三條:

  1、西進型颱風自菲律賓以東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最後在中國海南島、廣西或越南北部地區登陸,這種路線多發生在北半球冬、春兩季。當時北半球副高偏南,所以颱風生成緯度較低,路徑偏南,一般只在北緯16度以南進入南海,最後在越南登陸,波及泰、柬、緬等國。甚至進入孟加拉灣。

  2、登陸型:颱風向西北方向移動,先在臺灣島登陸,然後穿過臺灣海峽,在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沿海再次登陸,並逐漸減弱為熱帶低壓。這類颱風對中國的影響最大。

  3、拋物線型:颱風先向西北方向移動,當接近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時,不登陸而轉向東北,向日本附近轉去,路徑呈拋物線形狀,這種路徑多發生在5-6月和9-11月。最終大多變性為溫帶氣旋。

  颱風形成後,一般會移出源地並經過發展、成熟、減弱和消亡的演變過程。一個發展成熟的颱風,氣旋半徑一般為500km~1000km,高度可達15km~20km,颱風由外圍區、最大風速區和颱風眼三部分組成。外圍區的風速從外向內增加,有螺旋狀雲帶和降水;最強烈的降水產生在最大風速區,平均寬8km~19km,它與颱風眼之間有環形雲牆;颱風眼位於颱風中心區,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10km~70km不等,平均約45km。颱風眼區的風速、氣壓均為最低,天氣表現為無風、少雲和乾暖。隨著颱風的加強,颱風眼會逐漸縮小、變圓。而弱颱風、以及發展初期的颱風,在衛星雲圖上常無颱風眼但是有時會出現低空颱風眼。

  十四、颱風帶來的災害

  颱風引起的災害通常由三方面造成:

  一是風災。颱風大風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萬噸巨輪拋向半空,攔腰折斷,也可把巨輪推入內陸;在陸上臺風可拔樹倒屋,引起巨災。

  二是比風災還要嚴重的颱風暴雨之災。短時間高強度的降水可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嚴重地質災害,江湖氾濫、水庫崩潰,沖毀道路建築,造成交通的中斷、水電供應中斷,工廠、民居損毀和人員傷亡等。颱風暴雨及其造成的滑坡、泥石流是颱風造成較多人員死亡的主要原因。

  三是比雨災更嚴重的暴潮之災。它可淹沒島嶼、沖毀堤防、湧入內陸,可使數十萬人瞬息之間慘遭滅頂之災。

  十五、怎麼樣解決颱風災害帶來的問題

  加強颱風的監測和預報,是減輕颱風災害的重要的措施。對臺風的探測主要是利用氣象衛星。在衛星雲圖上,能清晰地看見颱風的存在和大小。利用氣象衛星資料,可以確定颱風中心的位置,估計颱風強度,監測颱風移動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風暴雨出現的地區等,對防止和減輕颱風災害起著關鍵作用。當颱風到達近海時,還可用雷達監測颱風動向。還有氣象臺的預報員,根據所得到的各種資料,分析颱風的動向,登陸的地點和時間,及時釋出颱風預報,颱風緊報或緊急警報,通過電視,廣播等媒介為公眾服務,同時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依據,釋出颱風預報或警報是減輕颱風災害的重要措施。


颱風來襲如何安全行車
颱風天放假通知
相關知識
颱風小常識大全
幼兒冬季養生小常識大全
生活安全小常識大全
防範颱風小常識
冬季汽車保養小常識大全
老人秋季養生小常識大全
夏季保健養生小常識大全
養生健康小常識大全
生活美容小常識大全
夏季養生小常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