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主要自然災害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1日

  北方的自然災害很多,有沙塵暴,蝗災,旱災,水災主要是黃河,地震,等等。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來看看吧。

  我國北方常見自然災害----沙塵暴

  一、什麼是沙塵暴

  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二者的總稱,是指強風把地面大量沙塵捲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渾濁,水平能見度低於1千米的天氣現象,其中沙暴係指大風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風暴;塵暴則是大風把大量塵埃及其它細粒物質捲入高空所形成的風暴。對沙塵暴強度等級的劃分一般採用風速和能見度兩個指標。目前將沙塵暴強度劃分為四個等級:即4級≤風

  速≤6級,500米≤能見度≤1000米,稱為弱沙塵暴;6級≤風速≤8級,200米≤能見度≤500米,稱為中等強度沙塵暴;風速≥9級,50米≤能見度≤200米,稱為強沙塵暴;當其達到最大強度瞬時最大風速≥25米/秒,能見度≤50米,甚至降低到0米時,稱為特強沙塵暴或黑風暴,俗稱 “黑風”。

  二、沙塵暴的時空分佈

  世界有四大沙塵暴多發區,分別位於中亞、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亞。我國的沙塵暴區屬於中亞沙塵暴的一部分,主要發生在北方地區。總的特點是西北多於東北地區,平原或盆地多於山區,沙漠及邊緣多於其它地區。且主要集中在兩大區域:一是位於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另一個是從巴丹吉林沙漠東部,南至甘肅河西走廊,經騰格裡沙漠烏蘭布和至庫布齊沙地和毛烏素沙地。另外在北疆克拉瑪依地區、南疆的和田地區和青海的西北部地區是三個局地性沙塵暴區。據研究表明,早在白堊紀末距今7000萬年,就有風沙塵出現。據地方誌記載公元351年甘肅武威一帶就有強沙塵暴發生,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員與牧畜傷亡。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沙塵暴顯示出週期性變化,它與地質時期氣候變化和地面沙塵物質的多少有關,遇氣候暖溼時期,地面植被生長茂密,生態環境條件好,沙塵暴發生頻率低;反之在冷幹氣候時期,則沙塵暴發生頻率高。在我國西北地

  區的沙塵暴近半個世紀以來的變化特點是:20世紀50年代沙塵暴發生的日數最多;60年代前期略有降低,60年代後期降至最低;之後70年代稍有增加,80年代又處於逐漸減小的趨勢,90年代又有明顯的增加。我國沙塵暴的季節和月份變化特點是:春季最多,約佔全年總數的一半,夏季次之,秋季新疆地區為冬季最少;按月份來看,4月發生頻率最高,3月和5月次之,9月新疆為12月或1月最低,另外沙塵暴也有明顯的日變化特徵,主要發生在午後和傍晚。

  三、沙塵暴是怎樣形成的

  有關研究指出沙塵暴的形成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塵物質,它是形成沙塵暴的物質基礎;二是大風,這是沙塵暴形成的動力基礎,也是沙塵暴能夠長距離輸送的動力保證;三是不穩定的空氣狀態,這是重要的局地熱力條件,沙塵暴多發生於午後傍晚說明了局地熱力條件的重要性;四是乾旱的氣候環境,沙塵暴多發生於北方的春季,而且降雨後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沙塵暴是很好的證據。春季沙漠的邊緣地區,由於長期乾旱,而且地表少有植被覆蓋,當有大風來臨的時候地表的沙塵很容易被吹起且被輸移,但由於沙子粒徑較大,不易形成懸移懸浮移動,是小顆粒物質保證長距離輸移的必要條件,因此不能長距離輸移,這也是距沙塵較遠的地區只有降塵而少見揚沙的主要原因。如果風持續的時間很長,形成懸移的浮塵能夠被輸送到很遠的地方,所經過的地區就會出現沙塵暴;當風速減弱到一定程度後,浮塵就會降落,該地就會出現降塵天氣。如果此時降水,就會形成所謂的“泥雨”。

  從沙塵暴形成過程所需的四個條件看,黃土高原、廣袤的沙漠及由人為因素的破壞正處於荒漠化過程中的土地,北方春季末耕種的土地及處於施工過程中的基礎設施如高速公路等為沙塵暴的發生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源;而春季北方地區的乾旱,又使沙塵暴發生的可能性增強;大風的產生是一種複雜的大氣現象,主要是冷鋒活動或經緯向環流調整作用的結果。由此可見沙塵暴的產生是多種複雜因素共同作用結果,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破壞導致土地荒漠化的加劇,對沙塵暴發生產生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近幾年全球乾旱其原因目前尚未知等異常天氣

  現象也對沙塵暴的發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說人類活動對沙塵暴的產生只起到一定作用,並不能說沙塵暴就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四、沙塵暴的危害

  沙塵暴,尤其是特強沙塵暴是一種危害極大的災害性天氣。當其形成之後,會以排山倒海之勢滾滾向前移動,攜帶沙礫的強勁氣流所經之處,通過沙埋、狂風襲擊、降溫霜凍和汙染大氣等方式,使大片農田受到沙埋或被颳走活沃土,或者農作物受霜凍之害;致使有的農作物絕收,有的大幅度減產;它能加劇土地沙漠化,對大氣環境造成嚴重汙染,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對交通和供電線路等基礎設施產生重要影響,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我國受到沙塵暴的危害嚴重,特別是西北地區的工礦、交通、新興城鎮及其它水利、電力、煤田和油氣井等設施,均受風沙危害或威脅,一旦出現沙風暴或黑風暴,受害尤為嚴重。 1993年5月5日 一次特強沙塵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6億元。此次特強沙塵暴的影響範圍總面積約110萬平方千米,涉及西北四省區的18個地市的72個縣旗,1200多萬人。據統計,在此次浩劫中,共死亡85人,失蹤31人,傷264人。死亡和丟失大小牲畜幾十萬只頭,受災農田和果林與幼林等均達幾十萬公頃,數以百計的塑料大棚被毀,草場、牧場和鹽場的基礎設施、供電線路、公路和鐵路等破壞都十分嚴重。此外,沙塵暴對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的破壞,大大加快了該地區的土地荒漠化的程序,其間接損失是無法估算的。另外降塵會對城市的大氣造成汙染,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

  五、對於沙塵暴我們要做些什麼

  1.建立沙塵暴的預報體系

  沙塵暴的治理任務艱鉅而繁重,許多問題未徹底明白如每次沙塵暴物質源的準確地點,且人類駕馭自然的能力極其有限,所以沙塵暴的治理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而且沙塵暴特別是黑風暴來臨時來勢凶猛,狂風呼嘯,沙塵滾滾,遮天蔽日,有很大的恐怖感,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和生命財產損失。因此目前

  建立準確的沙塵暴預報系統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在沙塵暴來臨前進行比較準確的預報,提前做好防災工作,如加強少年兒童的保護,避開危房以防牆壁倒塌致傷,保護牲畜,及時切斷電源防止火災等,可將損失減小至最低限度。

  2.加強環境治理與環境保護

  環境的破壞對沙塵暴的產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加強環境的治理對於減輕或減少沙塵暴顯得尤為重要。與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相結合,從2000年起,國家將在西部地區新建“十大工程”,其中之一是中西部退耕還林還草和生態建設。這對遏制沙塵暴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科學研究尋找比較準確的物質來源,對沙塵暴的源頭進行重點治理,顯得尤為重要。

  歷史上中國北方的自然災害舉例:

  1556年1月23日,華縣發生8級強烈地震。此次地震在我國曆史記載中是災害極端嚴重的一次,死亡人口之多,為古今中外罕見。101個縣遭受了地震的破壞,分佈於陝、甘、寧、晉、豫5省約28萬平方公里。地震有感範圍為5省227個縣。震中區為西安市以東的渭南、華縣、華陰、潼關、朝邑至山西省永濟縣等,約2700平方公里。震災損失極其嚴重。民房、官署、廟宇、書院蕩為廢墟;較堅固的高大建築物城樓、寶塔、宮殿全部倒塌。地震造成華陰縣城西駐馬橋斷裂,城北大員村地裂數丈,水湧數尺。大荔縣南的紫微觀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在震後乾涸。黃河南岸的大慶關和蒲州河堤盡數崩塌。華縣鳳谷山石泉廢為幹泉。根據各縣州府志記載,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約為83萬人。

  光緒初年的華北大旱災

  這次大旱的特點是時間長、範圍大、後果特別嚴重。從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續了整整四年;受災地區有山西、河南、陝西、直隸今河北、山東等北方五省,並波及蘇北、皖北、隴東和川北等地區;大早旱不僅使農產絕收,田園荒蕪,而且。餓殍載途,白骨盈野”,餓死的人竟達一千萬以上!由於這次大旱以1877年、1878年為主,而這兩年的陰曆干支紀年屬丁丑、戊寅、所以人們稱之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又稱“晉豫奇荒’、“晉豫大飢”。 隨著旱情的發展,可食之物的罄盡,“人食人”的慘劇發生了。大旱的第三年1877年冬天,重災區山西,到處都有人食人現象。吃人肉、賣人肉者,比比皆是。有活人吃死人肉的,還有將老人或孩子活殺吃的……無情旱魔,把災區變成了人間地獄! 從1876年到1878年,僅山東、山西、直隸、河南、陝西等北方五省遭受旱災的州縣分別為222、402和331個.共955個。而整個災區受到旱災及饑荒嚴重影響的居民人數,估計在一億六千萬到二億左右,約佔當時全國人口的一半;直接死於饑荒和瘟疫的人數.在一干萬人左右;從重災區逃亡在外的災民不少於二千萬人蔘見李文梅等《中國近代十大災荒》

  1761年8月17、18日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十八、十九日在黃河中游發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經多年的歷史資料查證,這次洪水主要來自黃河三門峽至花園口區間的伊河、洛河、沁河和直接匯入黃河的小支流,黃河下游多處決口。1761年洪水花園口斷面洪峰流量為32000立方米 /秒。伊洛河、沁河下游沿河城市備受水患之苦。伊洛河從洛陽至偃師整個夾灘地帶,水深都在一丈以上。偃師、鞏義、沁陽、武陟、修武也都是大水灌城,水深在五六尺至丈餘不等。據當時河南巡撫奏摺,總計河南省被水衝十州縣,另有十六州縣禾苗被淹。”

  人在大自然的面前都是脆弱的,所以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現在的一切。

防雷擊的安全實用知識介紹
保險保不保自然災害
相關知識
北方主要自然災害
北京主要自然災害型別
學校自然災害安全防範工作方法
醫院預防自然災害的應急方法
面對自然災害的自救方法
常見自然災害避險自救方法
自然災害傳染病預防控制要點
北京的自然災害
初二北方地區自然特徵和農業教學設計
自然災害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