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道歉成為習慣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讓道歉成為一種習慣,學會道歉和學會接受道歉”

  對原諒,我們有著普遍的需求。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關係中,誰也避免不了在人際交往時傷害別人或者被別人傷害。儘管大多數傷害是無意的,但學會道歉和學會接受道歉,仍然是開啟通向原諒和恢復關係大門的最有效的鑰匙。

  但是,“道歉”一詞在中國文化中的傾向,往往是與“錯”聯絡在一起的,好像道歉就意味著犯了錯誤。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做錯事必須道歉!但他們多次用惡語傷害孩子卻從來沒說過什麼,因為他們害怕失去作為家長的權威感。在學校,如果發生老師向學生道歉的事,很快傳開的將是“某老師承認犯了錯誤”,而非“老師為學生做出道歉的榜樣”。另外,在我們的習慣中,道歉也成為責任劃分的依據,比如馬路上兩車相蹭,主動下車道歉的司機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事故的責任方,因為“如果沒錯為什麼要道歉呢”。

  更嚴重的是,道歉還常常被視作軟弱和失敗的表現,讓道歉者感到失去自尊。一些夫妻在出現衝突後,雙方首先想到的,都是通過指責對方來為自己辯護。哪怕有些心虛,嘴上也決不肯吃虧,而是千方百計地找藉口:“要不是你先說……我也不會……”主動“示弱”的事誰都不願去做。

  可是,人與人的交往又怎能沒有磕磕碰碰呢?

  婚姻、家庭、同事、朋友間的矛盾和衝突都需要有人來承擔責任。如果誰都不願道歉,後果將是關係冷漠、疏遠,甚至破裂。特別是在家庭中,父母或配偶“偶然的無心的傷害全都為了愛”——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如果沒有及時處理,而是任由裂痕停留在關係中,當事人難免會感到憤怒。一旦憤怒積聚成怨恨,有些人就會選擇極端的方式,讓傷害自己的人為他們的行為付出代價。很多家庭破裂和青少年犯罪的案例讓我們想到:當初如果丈夫或妻子給對方一個原諒自己的機會,如果傷害孩子的父母能夠真誠地表示歉意,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了。

  不願意主動道歉,有可能是受了傳統觀念的影響,也可能是對道歉的理解存在誤區,而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不少成年人從小就沒有建立起向別人道歉的習慣。蓋瑞·查普曼博士提醒說:“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學會道歉的語言,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道歉的重要性會有更深的領悟和理解,為今後的道德和人際關係發展奠定基礎。”

  因此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父母和教師要大膽嘗試以表達道歉來承擔責任。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在真誠地向別人道歉之後,我們經常會收穫到同樣來自對方的歉意。而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從成年人的道歉語言中學會該如何處理人際衝突,學會表達歉意。

  事實上,道歉不僅不會使人“丟面子”,而且還能幫助提升人的自尊。經常向孩子講述自己道歉的經歷,引導他們明白道歉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並且幫助他們意識到道歉對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必要性,這些都是父母們應該且必須給予孩子的積極影響。

  道歉的藝術雖然不那麼簡單,但是人們可以學會,而且值得去學。真誠道歉的人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原諒。當道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我們都會得到所需要的接納、支援與鼓勵,品嚐到道歉的益處。

財富與修養的關係
個人需杜絕的惡習有哪些
相關知識
如何讓道歉成為習慣
讓道歉成為你的習慣
如何讓健身成為一種習慣
如何讓客戶成為你的追隨者
如何讓客戶成為回頭客
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會說話的高手
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高情商的大學生
如何讓討論成為課堂的民主陣地
如何讓討論成為課堂的民主陣地
如何讓幸福成為企業文化的主題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