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社交禮儀的教案
社交禮儀教案
一、常用的稱呼
1、社交、工作場合中常用的稱呼
在工作崗位上,人們彼此之間的稱呼是有其特殊性的。它的總的要求,是要莊重、正式、規範。
1、職務性稱呼 就高不就低。
一般在較為正式的官方活動、政府活動、公司活動、學術性活動中使用。以示身份有別,敬意有加,而且要就高不就低。 這種稱呼,具體來說分三種情況:
a、只稱職務。 如:董事長、總經理等。
B、職務前加姓氏。 如:王總經理、張主任、劉校長等。
C、職務前加上姓名。 適合於極為正式的場合。如:×××市長等。
2、職稱性稱呼
對於有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可用職稱相稱。
a、僅稱職稱。 如:教授、律師、工程師等
b、在職稱前加姓氏。 如:龍主編、常律師、葉工程師。
C、在職稱前加姓名。 適合於正式的場合。如:楊振寧教授、謝玉清研究員等。
3、學銜性稱呼
這種稱呼,增加被稱者的權威性,同時有助於增加現場的學術氣氛。有四種情況:
a、僅稱學銜。 “博士”
b、加姓氏。 劉博士
c、加姓名。 劉選博士
d、將學銜具體化,說明其所屬學科,並在後面加上姓名。如:法學博士劉選。這種稱呼最正式。
4、行業性稱呼
在工作中,按行業稱呼。可以直接以職業作為稱呼,如:老師、教練、會計、醫生等。在一般情況下,此類稱呼前,均可加上姓氏或者姓名。如:劉老師、於教練、王會計等。
5、泛尊稱
就是對社會各界人士在一般較為廣泛的社交中,都可以使用的。如:小姐、女士、夫人、太太。未婚者稱“小姐”,已婚者或不明其婚否稱“女士”。男的叫“先生”。不分男女叫同志。
2、生活中的稱呼
生活中的稱呼應當親切、自然、準確、合理。
對親屬的稱呼:
① 對自己親屬的稱呼。與外人交談時,對自己親屬,應採用謙稱。②對他人的親屬的稱呼,要採用敬稱。
對朋友、熟人的稱呼:
①敬稱。
對任何朋友、熟人,都可以人稱代詞“你”、“您”相稱.對長輩、平輩,可稱其為“您”;對待晚輩,可稱為“你”.對有身份的人或年紀大的人,應稱“先生”.對文藝界、教育界以及有成就、有身份的人,稱“老師”.對德高望重的人,稱“公”或“老”.如“秦公”“謝老”.被尊稱的人名字是雙音,將雙名中的頭一個字加在“老”之前,如稱周培公先生為“培老”.
②姓名的稱呼.
平輩的朋友,熟人,彼此之間可以直呼其姓名,如“王迎”,“李香”;長輩對晚輩也可以這樣做,但晚輩對長輩卻不能這樣.為表示親切,可免呼其名,在被呼者的姓前加上“老”,“大”或“小”字相稱,如“老馬”,“大李”,“小杜”. 對關係極為親密的同性的朋友、熟人,可不稱其姓,直呼其名,如“曉龍”等;但不可對異性這樣稱呼只有其家人或戀人才允許這樣稱呼.
③親近的稱呼.
對於鄰居、至交,可用令人感到信任、親切的稱呼,如“爺爺”“奶奶”“大爺”“大媽”“叔叔”“阿姨”等類似血緣關係的稱呼.也可以在這類稱呼前加上姓氏,如“毛爺爺”等.
對一般普通人的稱呼:
對一面之交、關係普通的人,可視情況採取下列稱呼. 同志;先生;女士;小姐;夫人;太太等;
3、外交中的稱呼
國際交往中,因為國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稱呼就顯得千差萬別。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規律,二是要注意國別差異。
一般都可以稱小姐、女士、夫人、先生。
還有稱其職務和對地位較高者稱“閣下”的。如“市長先生”“大使閣下”。對軍界人士,稱軍銜。“將軍”“上校”“上尉”“元帥”。對宗教人士,稱呼其神職.如“牧師”“神父”“傳教士”。教授、法官、律師、醫生、博士,因為他們在社會中很受尊重,可以直接作為稱呼。
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講英語的國家裡,姓名一般有兩個部分構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後。如“理查德?尼克松”。女子結婚後,通常她的姓名由本名與夫姓組成。如“瑪格麗特?撒切爾”,瑪格麗特為本名,後面為夫姓。有些英美人的姓名前會冠以“小”字,如:“小喬治?威廉斯”,這個小字與年齡無關,而是表示他沿用了父名或父輩之名。這些國家,一般稱其姓,並加上先生、小姐、女士、夫人。對於關係密切的,不論輩份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稱姓。
俄羅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個部分。婦女的姓名婚前使用父姓,婚後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變。在俄羅斯,一般的口頭稱呼只採用姓或本名。
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我們一樣,不同的是姓名字數較多。日本婦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後使用夫姓,本名不變。
二、稱呼禁忌
1、使用錯誤的稱呼。
主要在於粗心大意,用心不專。常見的錯誤稱呼有兩種:
1誤讀,誤讀也就是念錯姓名。如“仇qiu”、“查zha” 、“蓋ge”等.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對於不認識的字,事先要有所準備;如果是臨時遇到,就要謙虛請教。
2誤會,主要指對被稱呼者的年紀、輩份、婚否以及與其他人的關係作出了錯誤判斷。比如,
比如,將未婚婦女稱為“夫人”,就屬於誤會。相對年輕的女性,都可以稱為“小姐”,這樣對方也樂意聽。
2、使用過時的稱呼。
有些稱呼,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一旦時過境遷,若再採用,難免貽笑大方。在我國古代,對官員稱為“老爺”、“大人”。若將它們全盤照搬進現代生活裡來,就會顯得滑稽可笑,不倫不類。
3、使用不通行的稱呼。
有些稱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北京人愛稱人為“師傅”,山東人愛稱人為“夥計”,中國人把配偶、孩子經常稱為“愛人”、“小鬼”。但是,在南方人聽來,“師傅”等於“出家人”,“夥計”肯定是“打工仔”。而外國人則將“愛人”理解為進行“婚外戀”的“第三者”,將“小鬼”理
解為“鬼怪”、“精靈”,可見這是“南轅北轍”,誤會太大了。
4、使用庸俗低階的稱呼。
在人際交往中,有些稱呼在正式場合切勿使用. “哥們兒”、“姐們兒”、“磁器”、“死黨”、“鐵哥們兒”,等等一類的稱呼,就顯得庸俗低階,檔次不高。它們聽起來令人肉麻不堪,而且帶有明顯的 黑社會人員的風格。逢人便稱“老闆”,也顯得不倫不類。
5、用綽號作為稱呼。
對於關係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張給對方起綽號,更不能隨意以道聽途說來的對方的綽號去稱呼
對方,還要注意,不要隨便拿別人的姓名亂開玩笑。如:柺子、禿子、羅鍋、四眼、傻大個、麻桿兒等更不能說出.另外,還要注意,不要隨便拿別人的姓名亂開玩笑.要尊重一個人,必須首先學會去尊重他的姓名。每一個正常人,都極為看重本人的姓名,對此,在人際交往中,一定要牢記。
怎樣處理好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