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商務會議中見面禮儀的差異
商務會議是指帶有商業性質的會議形式。一般包括:新產品推廣會、上市公司年會、專案競標會、行業峰會、答謝宴等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
商務會議中見面禮儀的差異
稱謂的差異
中國人對稱謂有泛化使用的傾向,年輕人通常對長輩稱“叔叔”、“阿姨”、他們對平輩稱“大哥”、“大姐”。而西方對於親屬稱謂相對模糊,而且指稱寬泛,對於他們除了區分輩分之外,什麼都不那麼重要。例如,一個單詞“aunt”,就相當於中國的“阿姨”、“姑姑”、“嬸嬸”、“舅媽”這4個詞。因為西方人倡導的是人格平等,不必太在意年齡,可以直呼其名,對話時無論輩位多高直接稱呼為you。因此,在英語中親屬稱謂根本沒有漢語那樣多與複雜,使用頻率也沒有這麼高。
在會議人員初次見面時的稱謂尤為商務禮儀的展現,作為中方的代表要稱外方的代表中的女士為Miss or Mrs.而男士為Mr.其實中國人不必拘泥於西方人的職位,而特別在稱呼時一定要叫什麼經理什麼部長;相反地,中國人則很在乎職位,外方要常將其職位掛在對中方的稱謂後面。只有這樣的稱謂才會讓雙方都舒服且合理的接受。
問候的差異
在召開商務會議前的打招呼,主要用以向對方詢問安好、表示關切,或者致以敬意。常用中國人最常用的漢語是說一聲: “您好!”。但是西方人更願意說“Nice to meet you”。除此之外,中國人問候的同時習慣於與對方握手,而西方人甚至有時候會熱情的擁抱,中方一定要接受這種友好的方式並同樣熱情的擁抱對方。有時見面簡單的問候之後,人與人之間會有簡單的寒暄,即人們在平日問候他人時所講的一些應酬話。外國人見面的寒暄主要是從天氣開始,如果用中國人的習慣去問候就會被認為你是在關注對方的隱私,打聽他們的私事,被認為是不尊重對方的行為。
所以,在會議前的寒暄時雙方一定要多注意對方的禁忌,說話講求適度合理。
交際語言的差異
在商務會議中,由於文化的差異而引起的語言習慣的不同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到這次會議的成功與否。在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念中,認為謙遜是一種美德,當面對別人的誇獎的時候,中國人通常都喜歡說“不行,不行,還不好”、“哪裡,哪裡”、“還不夠”等,而這種回答方式卻與西方人的傳統截然不同。在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裡,誇別人的人總是希望被誇獎者對他的讚揚做出認可。例如,在商務會議中,中方人稱讚外國人時,他們而則會毫不猶豫地說聲“Thank you”,這樣的舉動在中國人看來是不謙虛的,而中國人的做法在外國人看來也比較虛偽。
因此,雙方都需要深入瞭解兩國的文化背景及價值觀念,更多的去考慮對方,用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的話語交談。
中西方商務會議中社交禮儀的差異
時間觀念的差異
中國的傳統文化裡的時間觀念深受儒道兩家思想的影響,因此對時間是一種環形認識。孔子曰: “溫故而知新。”只有反思過去,才能知道現在的缺點,才能知道下一步去做什麼。而道家思想認為,萬事萬物都出於“道”,經過生長變化之後又都復歸於“道”。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中國人使用時間靈活性較強,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中國人對時間的隨意性較強。這也就是經常可以看到中國公司的領導人更改時間表。但是,在外國人的思想中,他們要把時間算得十分精確,所以,他們會有嚴格的時間安排,如在美國、西歐的商務會議活動應提前兩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來安排好約會。由於觀念的不同,中西方在商務活動中對時間的處理方式也不同。例如,西方人認為時間是金錢,會談開始就直入主題,在會談的過程中,他們多是速戰速決。而中國人在貿易往來中比較注重細水長流,通過宴請或非正式會晤等商業活動,慢慢和對方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商務交涉禮儀的差異
在商務會議中對方發言時,中國人總是習慣於默默地聽著,並且認為此時提出問題打斷別人講話時非常不禮貌的,是不謙遜和愛挑剔的一種表現。而西方國家的人則對此感到非常疑惑,認為你這樣做表示你沒有好好聽,要麼就是厭倦和生氣了,這時他們會不高興的一再重複。因為在西方國家如英國或者美國,他們在聽別人講話時總是不斷做出各種反應,提出各種問題。因為他們的員工和領導都是平等的地位,有什麼想法與意見可以隨時提出。
饋贈禮品的差異
會議雙方互贈禮品已成為不可缺少的確認夥伴關係的形式,不僅中國人有送禮的習慣,外國人同樣講究送禮之道。但是,中外對送禮的認識上卻是截然不同,外國人不會送非常貴重的禮物,他們講求的是文化格調與藝術品位,以及浪漫的情調,比如本國有紀念意義的工藝品,而且他們非常在意禮物的外在包裝,體現感情的深厚。正所謂“禮輕情意重”。然而。現在的中國人都喜歡送和接收貴的禮物,這樣反而讓西方人不知如何是好。
相比較之下,我更喜歡西方人的觀念,金錢是無法衡量感情的深厚的,禮物送的有意義遠比用錢來砸人好得多。
禮儀在商務活動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