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漢互譯有什麼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考綱上關於翻譯部分的規定是:“能將一般難度的英語短文譯成漢語,理解基本正確,譯文達意。”也就是說,翻譯是一項對考生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的題型,它不僅要求考生對詞彙、語法、語篇以及文化知識等有較好的掌握,還要求考生有很強的語言組織能力。

  

  小編為2016年的考生具體分析一下考研英語翻譯的考查及解題技巧。

  1句子較長、結構複雜、內容抽象

  《大綱》要求,英譯漢畫線部分的5個小題的總字數約為150詞左右,這樣一來,每個小題詞彙量的平均約為30個。近幾年的試題都符合這一要求。

  【例如】

  It applies equally to traditional historians who views history as only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riticism of sources, and to 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 who equate their activity with specific techniques. 1999年試題

  解析:整個句子共有30個單詞,結構比較複雜。整個句子是由一個主句、兩個定語從句組成的主從複合句,主句的基本結構是 “It applies equally to …, and to …”;由兩個who引導的定語從句均修飾historians; applies equally to, 此處應理解為“同樣存在於”,而不應譯作“同樣適用於”;兩個短語是定語從句中的view … as …和equate … with …;為了句子表達平衡的需要,可先譯主句,然後再譯兩個定語從句的內容,用“前者……,後者……”表示,避免重複,這樣譯出的句子結構清晰明瞭,易於接 受。另外,結合上下文,it指的是“此種謬誤”;their activity指的是“歷史研究”,不宜直譯為“他們的活動”。

  譯文:這種謬誤同樣存在於歷史傳統派和歷史社科派,前者認為歷史就是文學界內部和外部人士對各種史料來源的評論,後者認為歷史的研究是具體方法的研究。

  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ed manner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 2003年試題

  解析:整個句子共有35個單詞,是較難把握的一個句子。這是對社會科學的概念做出的一個論述,因而譯成漢語時要體現出判斷句的結構來。英文原句中第一個 that是一個指示代詞,而並非連詞,沒有引導一個表語從句,這是首先要認清的地方;其次要知道由which和第二個that引導的兩個定語從句分別修飾 branch和manner,翻譯句子時先處理主句,然後重新組織後邊的修飾成分,這樣顯得通順、自然。

  譯文:社會科學是知識探索的一個分支,它力求像自然科學家研究自然現象那樣,用理性的、有序的、系統的和冷靜的方式研究人類及其行為。

  2對畫線部分句子的理解需藉助上下文

  “上下文”通常指原句中內容之間的聯絡、語義之間的關聯、語法專案之間的呼應。考生在進行英譯漢翻譯時只有在通讀全文的前提下,才能準確地理解並譯出畫線 部分的句子。在語法層面上,藉助上下文比較常見的是確定代詞的所指和省略句的補全。有的地方需要補加詞彙語義更加明晰,有的地方又要去掉些重複的詞彙使句子更加精練。

  Actually, it isn’t, because it assumes that there is an agreed account of human rights, which is something the world does not have. 1997年試題

  解析:句中的it是指上下文中的Do animals have right? 這句話。只有理解所指才能準確地譯出原意,結合上下文,用“這種問法”譯出,既明確了it所指的內容,又增加了譯文的連貫性,從而給人以明確和通順的感 覺。另外,句中的which是指that there is an agreed account of human rights,翻譯時有必要重複一下which指代的內容,使句意表達更明瞭。

  譯文: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這種問法是以人們對人的權利有共同認識為基礎的,而這種共同認識並不存在。

  When that happens, it is not a mistake: It is mankind’s instinct for moral reasoning in action, an instinct that should be encouraged rather than laughed at. 1997年試題

  解析:本句在翻譯時要搞清楚前半句that所代表的內容,這就需要藉助上文。In action可譯為“在活動在起作用,在運轉”。An instinct是mankind’s instinct的同位語,翻譯時要進行補充說明。

  譯文:這種反應並不錯,這是人類用道德觀念推理的本能在起作用。這種本能應得到鼓勵,而不應遭到嘲弄。

  Under modern conditions, this requires varying measures of centralized control and hence the help of specialized scientists such as economists and operational research experts. 2000年試題

  解析:本句中的主語為代詞this,指前文中提到的governments throughout the world act on the assumption … 這件事,雖說不必全部譯出,但考生應理解其所指,這有助於掌握全句的意思。句子的賓語是由and連線的measures和the help。

  譯文:在現代條件下,這需要程度不同的中央控制,從而就需要獲得諸如經濟學和運籌學領域專家們的協助。

  3句子中的詞彙一詞多義的情況較多

  英語詞彙中一詞多義的情況相當普遍,這就需要考生根據句子的內容或上下文去判斷準確的意思,進行取捨,而不要想當然地望文生義,造成誤解。

  【例如】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s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1999年試題

  解析:句中的discipline一詞通常指“紀律;訓練;懲罰”等,但也是“學科”的意思,雖不常見,但句子的上下文告訴我們譯成“紀律”是肯定行不通的。

  譯文:人們之所以關注歷史研究的方法論,主要是因為史學界內部意見不一,其次是因為外界並不認為歷史是一門學問。

  Some philosophers argue that rights exist only within a social contract, as part of an exchange of duties and entitlements. 1997年試題

  解析:本句準確翻譯的關鍵在於對一些詞語的正確理解。動詞argue常作“爭論,爭辯”,還可引申為“堅持認為,主張”;contract一般意為 “合同”,但因與social連用,通常譯為“社會契約”。Duties和entitlements分別譯作“責任或義務”和“權利”,連在一起可譯為 “責與權”。

  譯文:有些哲學家論證說,權利只存在於社會契約中,是責與權相交換的一部分。

考研英譯漢命題特點有哪些
如何走考研英語翻譯複習誤區
相關知識
考研英漢互譯有什麼特點
考研英語閱讀有什麼技巧
考研英語輔導用什麼書複習資料好
周公解夢夢見考試不會做題有什麼特別的寓意
防晒噴霧有什麼特點
級差地租有什麼特點
玻璃茶具有什麼特點
靜電貼的正確用法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飄逸杯的用法飄逸杯有什麼特點
十項全能運動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