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人怎樣讀書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讀書”這個事情。讀書這個事情大家都很熟悉,,每個人都應該在有生之年,好好讀書。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當代中國人讀書的方法。


 

  當代中國人不讀書的原因

  一,巨大的生活壓力。

  雖說我們的經濟在迅猛發展,GDP在瘋狂地飆升,但是最近幾年來國人的精神上卻出現了巨大的漏洞,頻頻爆出的道德下滑事件正好印證了這一反應。在談了讀書時,我們知道讀書是必須得花時間的,而現代的中國人所面對的都是夜以繼日的加班掙錢,哪來的時間讀書。高昂的放假和物價,將空餘時間擠壓到了幾乎為零的地步。就算是難得一個空閒的週末,大家也都是很情願出去看看,而不願躲在家裡看看書的,比如說每到節假日的時候,人山人海的景區和大街你就可以想象到沒幾個人原意靜下心來閱讀一番的。

  二,糟糕的社會環境。

  如今的中國相比於過去,價值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仍有大量的寒門子弟通過讀書這條路來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但是面對大學的擴招,畢業後將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當看到自己辛辛苦苦讀了幾十年的書,到頭來卻很難找到一個好工作時,很多人便開始貶低知識的力量,於是催生了讀書無用論。這就把讀書的群體全部集中在了青少年,因為對於青少年來說,在學校裡必須強制接受教育。

  三,稀缺的閱讀習慣。

  所謂生活壓力和社會環境從對個人來說,從某種角度上來看都是藉口,因為有些事只要你想做,時間總是可以擠出來的,就算生活壓力再大,也沒有大到一天24小時全在工作。所以歸根到底還是沒有培養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數字“閱讀”的普及。

  隨著電視、電腦、手機等數字化科技的普及,人們更傾向於將時間花在刷微博、看微信、聊QQ和閱讀網路小說上面。資訊的“大爆炸”和紊亂導致人們不知道該如何去篩選有用的資訊。電視上的娛樂節目和宮廷鬥戲讓人過足了眼癮,甚至在人們的閒談中也更傾向於聊一些某某明星又劈腿了或者離婚了的八卦新聞,卻不會去關注身邊的人。

  當代中國人怎麼去讀書

  首先。小時候拿到一本書就是好書,不存在怎樣讀書的問題,如飢似渴地讀和慢慢吞吞地讀都一樣,反正是開卷有益,讀了就有出息。今天我們把讀書當成一門學問來看的時候,我認為讀書應該有幾個態度。第一個是手不釋卷,也即天天要讀書,讀書不能停,不能當成一件活,一件重要的工作。讀書應當如吃飯睡覺,是非常隨便的事情,不能忽略。今天要是沒讀書今天就算沒過。如果你後半夜醒來告訴自己今天沒讀書,根本睡不著,那麼你就有這種精神的飢餓感。古人說:“一日不讀書,心源如廢井”。我們要每天讀點書,滋潤自己的心靈。讀書不是立竿見影之事,不能立馬改變生活,他是個慢功夫。幾天不讀好像沒什麼,其實你已經落後了,而當你水平提高了又不容易下去。

  我們應當時時學習,做到手不釋卷。我現在很忙,所以整塊時間很少,但是隻要我有空必定在讀書。我走進任何空間只要我能看到的字我都要把它看下來,這已經成為一個習慣。今天我進來教室的時候,看的不是人而是上面的字,這就是本能反應。所以說,手不釋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練就這種功夫。總之,隨時隨地要攫取資訊,要有一種飢餓感,像愛吃飯那樣愛學習。

  第二個叫“書不離筆。”手不釋卷很多學習好的同學能做到,但是書不離筆卻比較難做到。書不離筆,指讀書的時候不能空白著讀,一定要適當做筆記和讀書札記,做點批閱和圈點。總之,你看的那本書除非圖書館借來的,你不能讓它乾乾淨淨的。小時候為了證明自己記憶力好,我的書永遠乾乾淨淨,但是後來思想多了就記不住了。在書上寫下自己的感想和聯想,這個時候才證明你是真正讀過了這本書。孔夫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學的同時就得思,所以做筆記就是在書上留下你思考的印記。有朋友問我,在部落格裡邊很多讀書札記是不是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其實我小時候就習慣做讀書筆記,用小卡片寫好。現在讀的書把做了讀書筆記,把它們編排整理,再加上日記上部分可公示的內容,就變成了部落格。所以同學們,讀書的時候要拿支筆在身邊。我的家裡到處都是書,到處都有筆,家裡亂七八糟。別人收拾整齊了,我認為是混亂,我要求任何地方都得有書和筆,可以隨時隨地很自然地讀書。西方人這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古代把讀書看得太高雅,只有少部分人才讀書。但是在國外,讀書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廚房、客廳都有書。我們應該提倡讀書是一件平常的事,並不是高雅,高雅要表現在你讀什麼書,思考什麼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疑而後知”,即讀書要有懷疑精神。今天很多人認為自己會讀書,但是正如我開頭說的,很多概念一推敲就發現自己實際上不懂。“書”是如此,“讀”亦是如此。我問你會讀書嗎?“讀”是什麼意思?很多人就不明白了。“讀”這個字,還念dou四聲。句讀的“讀”,即是我們今天說的標點符號。古人沒有標點符號,現在的學的古文都是大學教授給大家標出來的,這本身就不一定正確。古人是自己句讀的,自己找到標點,證明你就會讀書了。所以這個“讀”一開始就與懷疑和思考在一塊。今天的讀變成了念出聲的“讀”,念出聲是好的,但是應該自己知道斷在何處,這就證明你知道了意思。高考的句讀考題,就是考察大家對意思的理解。從“讀”我們知道,古人讀書有懷疑精神。心裡經常問自己:“對嗎?”當然,我們懷疑它的目的並不是要推翻它,而是因為你懷疑之後接受了的東西才是真正自己的東西。我們從小要有懷疑精神,長大之後才能成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工作了之後尤甚,學校裡邊學的東西可能過時或者僵化,但是大多是正確的。但是你工作之後你遇到的東西沒有人能保證其正確性,要是沒有懷疑的能力,我們就會淹沒在資訊的海洋之中。比如現在的廣告,廣告的東西多數是不靠譜的,我們必須經常保持一種懷疑精神。所以學好語文,學好數學,十分重要。我認為數學不好,語文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當然毛主席和錢鍾書數學也不好,但是不是說其就沒有數學能力。有數學能力就有邏輯推理能力,就是質疑有沒有別的可能性,盡信書不如無書,書上的東西不能完全相信。

  最後一點,“知而後行”。前面說的幾點咱中國人做的還好,中國人能讀書,有懷疑精神,能夠做筆記等等。中國最大的問題是知識和實踐脫節。中國人知道很多道理,就是不按照道理做,中國人知道的道理是世界上最多的。中國成績很差的孩子到美國都能當班長,當數學課代表。我們整個基礎教育是非常紮實的。而且學者也是,我接觸法國的學者,結構主義是法國發源的,但他居然不知道結構主義!中國學者沒有不知道結構主義的。中國人知道的問題和知識全世界第一,但是就是不做。所以我們諷刺一些知識分子,稱其不是知識分子,只是一個知道分子。這個問題很重要,這是中國近200年來落後的主要原因。現在我們黨中央表示要弘揚傳統文化,但是弘揚傳統文化不能解決問題。清朝人的傳統文化比我們好,但是鴉片戰爭還是照樣打敗了,國家照樣衰亡。這裡邊的原因就是“知而不行”,學的道理不去做。世界上的道理並不多,你抱定一個道理,然後去實踐他,你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仁義禮智信,這幾個字你能做到麼?從馬克思到《聖經》、儒釋道,這些講的大概沒幾個道理,世界上大多數道理基本都被前人講過,剩下的就需要我們去做。聖人不見得是特聰明的人或者智商和文化很高的人,六祖惠能不識字,不影響其為禪宗始,因為他能做!聖人都是實踐的人。“踐”的意思是“以足觸地也”。一步一個腳印走在地上。但是我們大多數中國人不實踐,中國培養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全世界第一,但是學生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讀書的方法有哪些
初一學好英語的好方法
相關知識
當代中國人怎樣讀書
中國人怎樣給孩子起名的方法
當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全球化背景下的當代中國文化閱讀答案
看看名人怎樣讀書的名言
看看名人怎樣讀書
名人怎樣讀書
當代中國詩人為何只向西看閱讀答案
當代中國工筆人物畫優秀作品
當代中國工筆人物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