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教育敘事
教育敘事是指敘事主體講述教育生活中的事件的活動。學生的德育教育是很重要的,班主任的教育教學生活中有怎樣的發現與感悟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一則拾金不昧的故事
德育是對學生最重要的教育,極大地影響一個學生的終生髮展,能使之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對國家和社會做出回報與貢獻。我自己作為六年級的一名生物教師,在我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始終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下面是我進行無數德育教育的一例。
開學不久的一天,我帶六2班的同學上了一節生物實驗課。之前,我要求全班同學在教室外面排隊,然後按秩序進入實驗室。在排隊過程中,芳子同學突然跑到我的面前,對我說
“老師,我撿到20元錢!”
“在哪裡撿到的?”
“在地上。”芳子同學回答。
“這錢是哪位同學丟的?”
……
“感謝芳子同學,下來我調查一下吧!”
我明白了,這錢一定是其他班的同學丟的,現在一時也查不到了。
事後,我反覆思考,怎樣處理芳子同學上交的錢物妥當呢?怎樣表揚一下芳子同學呢?經過思考,我認識到這是一個拾金不昧的典型,這種優良品質應該在班上所有同學身上發揚,同時,我還覺察到這件事是一次對芳子和全班同學進行一次生動的德育教育機會。
於是,我決定這樣處理這件事。首先我將20元錢交給班主任做班費,並請班主任在班會課上表揚芳子同學。然後我又在一次培優活動中特意加上了芳子同學。
我清楚地記得,在那次培優活動中,我看到了芳子同學燦爛的笑容和飽滿的學習熱情。同時,我也發現班上的那些優秀學生對芳子好熱情,爭相在學習上幫助芳子同學!
我看到這一切,心裡感到無比欣慰,因為我覺得對芳子和全班同學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德育教育。同時,我還發現了教育無止境的深刻內涵,感到教育的深度和廣度真是無限啊!
篇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任教20年了,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一位學生,時常讓我坐臥不寧,寢食不安。 2013年的9月1日,我又迎來了剛分過班的九年級新生。第一眼看到她,很是與眾不同:小鼻子、小眼睛、小嘴巴,五官搭配很和諧。奇怪的是與她談話很難同時看到她的兩隻眼睛,只有一隻眼睛彷彿在與你對話,而另一隻眼睛總被她時髦的留海嚴嚴地蓋住。她的留海很是特別,從腦門的左邊到右邊,是一條斜線裁下來,到右耳邊時已是長長的一綹。 “這樣的髮型很酷,但是看書看黑板得勁嗎?”我第一次與她交談起來。
“怎麼不得勁,習慣成自然。”呀,好老練的回答,我初次感到此生不凡。
“可是我們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是很嚴格的,你是新轉來的,不知道。我校學生不能穿奇裝異服,男生不許留長髮。”“可是我是女生啊!”又一次讓我啞然。
“但你髮型這樣蓋著眼,不利於你學習啊!”“我爸說了,創新才有發展。”我又是一驚。“你爸是幹啥的?”“我爸是村裡的大隊書記。”說這話時她自豪而驕傲的神情溢於言表。哦,我明白了,原來如此,村支書的女兒,在我們農村也算是“官二代”了,更是“富二代”了,這孩子的別具一格肯定是與家庭的薰陶、家長的引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了。看你的表現,我想。
“老師,請你幫我女兒調個班。”一天,他的父親來了。“為什麼?”“女兒回家說,你班裡的任課老師太嚴格,今天提問背這個,明天要求背那個,而且班主任說話太直接,她受不了。”“哦,那得請示一下校長。校長開會說了,一旦分好班,沒有特殊情況不允許調班,否則幾十個班級就會搞得很亂。”“校長那邊我已經說好了,叫我女兒到某某班。”“啊?”我無語。但氣不打一處來。任課老師們也猜測說:那他肯定是向校長告我們的狀了,要不校長怎麼會答應?難道我們對學生嚴格不對嗎?老師們憤憤不平地說著。
臨走時,村支書對剛下課回辦公室的老師說:“不好意思啊,我家小女調走了。” 不料下午村支書又來了,滿臉的無奈:“老師,某某班老師說他們班已經滿了,而且我女兒也聽說他們班上課很少用多媒體,她不喜歡。”
想走就走,想來就來,任課老師們不高興了,要麼說不想管她了,要麼說不敢管她了。提問時,左提右提就是不提她,批改作業時左細改右細改就是不給她細改,只給她打個日期而已。月考結束了,她的成績比分班時下滑了不少;期中考試臨近了,她的心中十分懼怕,考不好,對不起她美麗的形象和那顆好強的心;考好,對於她這段時間的學習來說,太難。怎麼辦?還是想個法子躲考吧。期中考試的前一天,她約了一名女同學回宿舍,她故意從上床滑到下床,把脊樑蹭破了一點兒皮,然後跟女同學說:你快去跟班主任講,就說我從上床跌了下來,叫他打電話通知我爸把我帶回家。”
村支書來了,一臉的擔憂。二話沒說,把女兒扶上車,去醫院拍片子。醫生說沒摔著,不礙事。班主任說:“那還能不能參加期中考試?”“不行,得歇一天看看再說。”村支書很堅決。
考試的第二天下午,她來了,就考了一門化學,得了29分。不考也罷,考了就得算平均分啊。化學29,其餘各科均為零。這自然影響了老師們的評比,老師們不高興的情緒油然而生。他們有的說:這樣的學生還不如勸退算了,今天懼考能從床上跳下來,明天遇到挫折說不定能從樓上跳下來,到那時我們老師和學校可就慘了。是啊,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她的家長太與眾不同了。
“勸退?”村支書滿臉的酒氣,一生氣臉更紅了,說話不乾不淨,氣勢洶洶地拍著辦公桌喊道:你們要勸退?我就去告你們的校長!你們學校收的什麼什麼錢,合不合法?收據呢?如果要勸退,我非告倒你們不行!
老師們都知道:我們沒有做錯任何事,我們沒有體罰你孩子,更沒有做違法亂紀的事,你是告不倒我們的;老師們也瞭解:學校收的費用都是有依有據的,你也告不了。但是老師們更知道:學校大了,班級多了,校長的工作不說是日理萬機也是千頭百緒,我們怎好為了一點小事去惹校長生氣?如果每個班級都拿這些瑣事去找校長,那全校七、八十個班,校長還用幹別的嗎?
“這樣吧,你與我們老師籤個口頭協議,保證孩子以後不亂來,我們就給她個悔改的機會。”村支書也算理解我們,答應絕不會再出現類似的事情,大休回家一定好好教育。
孩子繼續在校學習,但老師們心有餘悸也好、生氣也罷,要麼不敢管她、要麼真的不願管她了。雖然,大休回來,我發現她的髮型變得普通了,由原來的斜線型變成了直線型,兩隻眼睛也終於共同露面了,下課也不像原來那樣大呼小叫好表現了。
慢慢地,隨著老師的不在意,她也更隨意了。該背的課文、單詞一律不背,該做的練習幾乎不做,該值日的時候更不見人影„„。
有一次上課,我叫學生仿造句子 :金錢能買來 ,但不一定能買來 。輪到她造時,她說:“金錢能買來老師,但不一定能買來師愛。”我大吃一驚。我叫她再造一句,她說:“金錢能買來朋友,但不一定能買來真正的友誼。”句子造的是不錯,但言為心聲啊,我感覺她的思想有些低沉,有一種被孤立的淒涼感。
又有一次,我在她的作文上發現了這樣的語句:這個世界對我來說是一片黑暗,活著不如離去!我一看,壞了,老師的放棄、同學的孤立對她來說可能是一個無形的殺手,如果再這樣下去,可能要毀了一個年輕、脆弱的生命!於是我立馬行動起來。元旦聯歡會上,我特別邀請她合唱一首《感恩的心》。這一次她笑得特別開心,這是她“調班事件”以來笑得最燦爛的一次。
批改作文的時候,我利用下批語的機會與她談心,她的每篇作文我給她寫的批語幾乎是一篇小短文,我告訴她:挫折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我還告訴她:人要慢慢地成長,從哪兒跌倒就從哪兒爬起來,分析跌倒的原因,吸取跌倒的教訓,你會走得更頑強„„
期末考試臨近了,我的辦公桌上多了一封信,開啟一看:第一頁:兩片紫紅的玫瑰花瓣做成的兩顆紅心緊連在一起。第二頁:親愛的語文老師:我不知該怎樣感謝您。在我最無助的時候,是您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在我迷失了方向的時候,是您給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在我厭棄這個世界的時候,是您給了我活下去的勇氣。您的安慰與鼓勵似縷縷春風吹開了我的心門,如絲絲春雨滋潤了我的心田。經歷了這一次,我成熟了許多,我明白了作為學生,什麼才是最美,我懂得了自尊、自愛的重要性,我更感覺到溺愛的可怕、師愛的不可缺少。你把特別的愛給了特別的我,相信終有一天,我也一定會把特別的愛送給特別的您!
迷途歸圈的羔羊 掩信深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是啊,中學時期是青少年思想想、品德和興趣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人生中充滿錯綜複雜的矛盾的時期。幼稚與成熟、獨立與依賴、衝動與理智等多種矛盾交織在一起,犯錯是難免的,要不就叫“學熟”而不叫“學生”了。我們做老師的千萬不能把犯錯的學生一棍子打死,而應該合理引導;老師的嚴格是對的,畢竟“嚴是愛,鬆是害”,而且 “嚴師出高徒”,但是一定要嚴中有寬,寬中有樂,樂而不亂;要嚴中有慈,慈中有愛,愛而不寵。要審勢度量,嚴的有理,嚴的有道,這樣才能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的發展。
當然,家長的溺愛也是一劑可怕的毒藥,對孩子聽之任之的教育方法絕不可取。 為此我要與諸位共勉:
作為一名教師,所面臨的是一群天真無邪,渴求知識,有著五彩斑斕般夢想的孩子們,對他們更應該給予無私的愛。唯有愛的雨露才能催開最美的花朵;唯有愛的交流,才能搭起師生之間心靈的彩橋。我們的事業是愛的事業,我們的教育就應該像春風那樣慢慢吹開學生的心扉,就應該像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篇三:別讓你的“愛”被當做藉口
每位老師的班上都會有個別相對來說能力比較弱的孩子,可能經常忘記自己的物品放在哪,到處找東西找不到;可能理解能力比較差,別人聽一遍能理解的內容,他要想好久才能弄懂;可能寫字的速度特別慢,要花費雙倍的時間才能完成和別人相同的任務„„當你遇到他們,你會怎麼做?
我們班有個孩子覃小龍,這個孩子平時在班上總是一聲不吭,很老實,平時上課不講話、也不做小動作,但是也不舉手回答問題。內向的性格讓同班的孩子覺得他很不起眼,有的時候還會被別的孩子欺負。做到作業的時候,他總是速度很慢,做一題要花很長時間。從表面現象看,這個孩子思維能力弱一些,一些填空和應用題對他來說可能確實難以理解。他平時遇到不會的題目,就自己一個人坐在那,從來都不主動開口問我,讓你覺得不忍心批評他。我覺得像這樣弱勢的孩子,需要我們加倍的關注和耐心,所以總是利用課餘的時間幫他把課上沒聽懂的部分再講一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也為他詳細地講解,希望他能儘量縮小和別人的差距。
但事與願違,每天對他加倍的關注,花費加倍的時間與精力卻並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慢慢地他對老師越來越依賴,開啟作業本也不再積極認真地先自己獨立完成,而是先亂寫一氣,等我給他把每道題的方法講解清楚後,再重新寫一遍。這樣的結果是,不只是簡單的生字,就連最基本的填空題他也錯得一塌糊塗,字也是寫得亂七八糟,對學習的積極性反而是一落千丈。
怎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我的滿腔努力付出,全心全意的愛難道錯了嗎? 這時候恰巧班上有另一位學生林奧運也出了一些狀況。這個孩子的智力水平沒有問題,但卻是一個比較幼稚的孩子,經常性的作業忘記做,做一半留一半,忘記訂正,等等。他媽媽也經常找我們交流說這個孩子在家裡也是丟三落四、跟他說一件事情,沒有5分鐘就全部拋到腦後了,學什麼忘什麼,他媽媽也是經常在家裡急得直掉眼淚。通過和他媽媽的交流,我感覺這個孩子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因此對他也就比較寬容,有問題的時候而大多是提醒他一下,很少嚴厲地去批評他。
但是慢慢地又出現了問題,我發現這孩子的學習也越來越糟糕,甚至發展到上課的時候也不聽了,把手伸到抽屜裡做小動作。有一天,在課上留的作業時間裡,他沒有寫作業,晚上回家也沒有完成,第二天早晨很輕鬆地告訴我他忘記了,在我提醒他儘快把作業補好之後,他也沒當回事,還在忙著找小夥伴做遊戲。
為什麼孩子會全部當回事呢?
我在反思,為什麼在我的關心、寬容、付出下,所得到的卻完全相反呢? 一天,從網上看到一則小故事,大意是說:一個從小在福利院長大的孩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一直都瞧不起自己,所以一直都一事無成。在他30歲生日這天,他的好朋友告訴他廣播里正在尋找拿破崙的孫子,外貌特徵和他一模一樣。聽到自己竟然是拿破崙的孫子,他頓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充滿了力量,第二天一早,他便滿懷自信地來到一家大公司應聘,20年後,成為這家大公司的總裁。但成為總裁的他經過多方查證,發現自己並不是拿破崙的孫子。這個故事說明了暗示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我為覃小龍補課,每道題都為他詳細講解;從來都不責備林奧運,只是溫柔地提醒他,這樣我所認為的為孩子著想,反而給了他們另一種暗示呢?我的行為是不是也可以解讀為,我知道他們的能力有所欠缺,所以接受他們的不足呢?那他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既然老師都覺得我不行,那我也可以不用努力,得過且過也就行了?那我所認為的對孩子的“愛”不就成了他們可以不認真努力的藉口了嗎?
最近,在《讀者》上又看見一篇文章,大意是當你在飛機上跳傘前,向教練詢問傘是否能開啟時,你希望聽見“我相信能開啟”還是“我知道能開啟”?前者的潛臺詞是具有不確定性,暗示著結果是不一定的;而後者的潛臺詞是確定的,結果也是唯一的。那我是不是也應該調整對這兩個孩子的態度呢?
我先把覃小龍叫來,對他說,經過老師的長時間觀察,發現他的學習能力一點也不差,別的同學能做到的事,他也同樣做得很好。所以,我對他說,我決定從今往後對他和別的同學做一樣的要求,做不到就要接受我的批評,因為我完全清楚他的能力。當我把這個決定告訴他的時候,他聽得很認真,雖然有些不知所措,但還是同意了我的說法。
在這之後,他的情況有了明顯的改觀,作業也不會拖拖拉拉的,上課也會主動舉手發言,有不懂的還會主動跑來問我。前後的情況一對比說明之前我對他的態度已經有了“溺愛”的嫌疑,他用行動證明他的能力一點也不差,別人做的到的,他也能一樣完成得很好。覃小龍之前之後的變化,讓我感覺到可能我們沉浸在孩子一直以來所給我們的假象,當我們主觀地覺得有一些孩子可能能力比較弱,所以對他的要求降低的時候,我們有可能就進入了“溺愛”的誤區,孩子也許也會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所以也就造成了他們越來越差。
成功地找到了覃小龍的原因,再來反思林奧運的問題,我是不是給予他的關心與幫助太多,覃小龍有了依賴的想法,覺得不用自己努力,反正我最後還是會教她?思來想去,我決定和他來個“約法三章”,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儘量獨立完成,每完成一題,我就會在他的作業本上加一顆五角星。結果發現,他的解題能力就像海綿裡的水一樣,壓壓也就有了。
這兩件事,讓我有了新的感悟,孩子是會讀懂你的暗示的,當你自以為是的展示你的“愛”,為他找藉口,幫他想辦法,自然而然的他也會覺得很多事使他無法勝任的。真的去相信孩子,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做得到”,給他自信,你會發現呈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個全新的狀態。
篇四: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好人,而愛別人不愛的孩子才是教師的崇高境界。”那些在學習、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問題學生”。他們往往被忽視、被冷落,殊不知,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殊不知,錯過學生的一個教育機會,沒準就錯過學生的一輩子。 “問題學生”同樣擁有一顆真誠純潔的心靈,也有被尊重被賞識的願望。對“問題學生”只有誠摯的師愛,才能填補他們心理的缺陷,消除他們心理的障礙。所以,班主任應當對他們給予更多的教育引導和關愛, 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問題學生”。
一次,我去家訪,來到學生袁智博家,剛一進門,孩子的媽媽迎上來就問:“老師,這小子在校是不是不聽話?”又有一次,我家訪完走出家門。聽到隔壁鄰居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瞧,老師追到家裡來了。”不難看出,有些家長特別是問題學生的學生家長把家訪看成了告狀。究其根源在於以往的教師家訪,總是以報“憂”不報“喜”的行式出現。報“憂”不報“喜”的家訪行式,其中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利於發展教師和家長的聯絡;也不能使家長很理智的對待自己的孩子,要麼痛打一頓,要麼無可奈何。
我班有個學生李燊,他課上不專心,課後作業不完成,不遵守紀律。教育過幾次,效果不佳。告之家長,好景不長。有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與體育老師閒談中,得知他的體育成績較好,我抓住這個機會,
當著他的面向他的父母報喜,並提出如果在學習上也能這樣出色,做個懂事的孩子就更好了。這下可真奏效,他上課認真了,課間能與同學和睦相處了。這時我又不失時機地寫了家校聯絡單。總之,該生一有進步,我就設法給他“報喜”,使他感到老師時刻在關注他,希望他進步。這樣他就增強了自信心和自覺性,從而獲得了更大的進步。幾次成功家訪給我的啟示是:家訪時“報喜”有時比“報憂”更管用。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班主任應以賞識的眼光和心態看待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孩子,使他們找到好孩子的感覺。也正由於有了老師對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向上地成長、快樂地學習。
感恩教育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