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的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6日

  一年24個節氣,每個節氣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每一種習俗都體現了當地的文化,風土人情,然而,部分小暑節氣習俗也一直延續至今。具體是什麼習俗呢?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吧。

  小暑之食新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一直以來,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小暑之吃麵

  伏日吃麵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麵、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實大腸。另外,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俗語:小暑黃鱔賽人蔘。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的是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

  小暑時節是臺灣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黃熟的時候也是絲瓜、苦瓜、黃瓜、冬瓜的盛產期臺灣周圍的海域是屬於溫水海域,也是溫水魚群的群聚時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紅魽等漁獲,淡水海域則可捕獲黑鯛。

  所謂小暑吃芒果代表這個時節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臺南縣白河鎮的蓮田盛產蓮蓬和蓮子,素有蓮花之家的白河鎮每年都會舉辦蓮花節。

  小暑節氣降至,溫習以上各種習俗,有利於對各個地方的瞭解,也有利於文化的交流以及小暑節氣養生。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小暑之吃餃子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伏日吃麵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麵、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實大腸。另外,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有關小暑的諺語
小暑前後釣魚實用技巧推薦
相關知識
關於小暑的習俗和農業諺語句子
小暑的習俗
小暑的習俗有哪些
傳統處暑的習俗
大暑的習俗
關於小滿的習俗
福州處暑的習俗有哪些
處暑的習俗
小年的習俗飲食習俗具體有哪些
北方小年的習俗具體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