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有什麼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9月28日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溼,冷、暖空氣團在這裡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夏至的習俗。

  夏至的習俗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飢餓死亡。《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作為古代節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遼史》,清朝又是“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清嘉錄》。夏至接近遠日點,冬至接近近日點,且近日點地球公轉速度快,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慢,夏長冬短由此得來。

  從周代時起,在夏至日已經有了祭神儀式,到了清代仍然被視作“國之大典”,民間的百姓們在這一天吃夏至面,有的地方還將新麥做成餅、饃等,有嘗新的意思,分別用自己的方式慶祝夏至。

  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文武百官要放假三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在西北地區如陝西,此日食粽,並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後食用或贈送親友。

  廣東地區,人們喜好在夏天滋補涼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比較傳統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調醋,少鹽、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類等為主。

  夏至消暑湯

  1、山楂湯:

  山楂片克、酸梅50克,加水煮爛,放入白菊花克,燒開後撈出,然後放入適量白糖,晾涼飲用。可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2、荷葉茯苓粥:

  荷葉1張鮮、幹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克,白糖適量。先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淨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藥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將白糖入鍋。有清熱解暑、寧心安神的功效。

  3、薏仁綠豆粥:

  薏仁健脾化溼,綠豆清熱解毒。薏仁較難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溫水浸泡2-3小時,讓它充分吸收水分,綠豆最好也浸泡12小時,然後等份煮粥即可。健康飲食

  4、冰鎮西瓜露:

  西瓜瓤切丁,連汁倒入盆內冰鎮。然後用適量冰糖、白糖加水煮開,撇去浮沫,置於冰箱冷藏。食用時將西瓜丁倒入冰鎮糖水中即可。可清熱消暑、消毒利水。

  夏至的簡介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執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目前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在北京地區,夏至日白晝可長達15小時,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天文專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減短。夏至日過後,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也會逐日降低。同時,夏至到來後,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夏至白天有多長
關於夏至節的資料
相關知識
夏至有什麼習俗
無錫夏至有什麼習俗
二十四節氣夏至有什麼習俗
福州冬至有什麼習俗
上海冬至有什麼習俗
廣東夏至吃什麼習俗及注意事項
廣東地區立夏時節有什麼習俗
立夏節氣有什麼習俗
立夏節氣有什麼習俗
立秋有什麼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