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5年02月20日

  小時候鄉愁是一張郵票,你的鄉愁是什麼呢?下面就有小編來講解一下余光中《鄉愁》教學設計這部分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愁》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把握詩中的意象

  2 能夠結合詩中的意象構設畫面,體悟詩中作者的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並能找到記憶的恰當方法

  4 能夠結合該篇自己創設意象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準確理解詩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讀

  難點:學以致用,自如想象,創設新意象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課前播入《鄉愁》曲,創設氛圍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匯入一:同學們有沒有三五天或較長時間的離開家、離開過父母?你想家了嗎?想家時是什麼感受?生列舉,師述同感,引出小詩:

  “……異鄉的路上,家是一盞燈;異鄉的夜晚,家是一個夢,如何也圓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親倚欄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遊子憑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誰都感覺得到,誰也說不清。”——王慧敏《想家的心情》媒體配樂

  是啊,想家的心情,誰都說不清。同學們想家的時候還可以常回家看看,可那些遠離祖國、漂泊異鄉的遊子呢?媒體示圖尤其是臺灣同胞,因為海峽的阻隔,親人們長期不得相見,那才是真正的愁呀!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一起走進詩人那濃情似霧的鄉愁世界,一起來傾聽詩人內心的呼喚。

  匯入二:,鄉愁是深切思念家鄉的心情。可以說是中國詩歌當中一個歷久常新的主題,提起它,我們的腦裡會湧現許多有關鄉愁的詩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

  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每陣歌樓的雨點,每陣西風裡斷雁的叫聲,都會牽動遊子的離愁別緒,都會勾起對故鄉的眷戀。詩人們都會把難以排遣的思鄉之愁訴諸於筆端。於是我們便能欣賞到那一首首悽婉哀傷的詩歌,感受著詩人那綿綿的思念,那柔美的哀傷。下面我們來看一首臺灣當代詩人的思鄉之作。

  二瞭解余光中

  1 學生根據所積累的資料,簡要地介紹。

  2 補充媒體示:

  余光中祖籍大陸。1928年生於南京,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臺灣。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古典文學一往情深,承繼了傳統文化中鄉愁這一永恆的主題,寫出了新意;另一方面,由於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陸和臺灣長期阻隔,而詩人又經常流浪於海外,遊子思鄉之情,不免經常流露出來是他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容。對此,他在一篇散文中曾不乏風趣幽默地說:大陸是母親,臺灣是老婆,香港是情人,美國是外遇。

  代表作《鄉愁》、《鄉愁四韻》,《春天,遂想起》,被稱為鄉愁詩人。

  三聽錄音,感受一下詩的感情基調和詩的朗讀節奏

  1 明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帶哀傷,所以朗讀時的速度就是——緩慢的。

  2 生小聲朗讀,邊讀邊標出節奏和重音“/”、“·”

  師巡迴,指導有疑難的同學

  小時候              後來啊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新娘∕在那頭

  長大後              而現在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外頭            我∕在這頭

  母親∕在裡頭           大陸∕在那頭

  3 請學生個別朗讀,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並適當指導:

  第一、二節,語速慢,讀出思念之情

  第三節,注“呵”的變調,應讀為輕聲,讀出適當的顫音生列離別

  第四節,音調上揚,要有蕩氣迴腸的感覺,“在那頭”要一字一頓。

  4 齊讀

  四解讀全詩,以便更有感情地朗讀

  1 整體感知

  你投入了怎樣的感情去朗讀?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作者對家鄉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2 細細體會

  1詩人的這種感情是不是突發偶感?

  在詩人漫長的生活經歷中,那對故鄉綿綿的思念一直縈繞在詩人的心頭,這一點,可以從哪些詞語看出來?

  小時候 長大後 後來啊 而現在 四個時間序詞,代表了四個人生階段。詩人以時間的變化來組詩,四個時間序詞也即概括了詩人的整個人生,也就是濃濃的鄉愁牽動了詩人的一生。

  2這種感情看得見嗎?

  要把這種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抽象的情感具體地表達出來,作者是怎樣做到的?藉助了一些形象的事物,也就是藉助了意象,什麼是意象?P108意象就是詩中的形象。

  找一找,這首詩藉助什麼樣的意象表達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情?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3 想象構圖

  其實詩人是巧妙地運用了詩歌創作的一種方法——託物寄情。詩是精當而儲蓄的藝術,只懂得這四個意象還不夠,還應根據意象想象詩歌表達的具體內容詩中有畫

  1教師用語言描述自己讀第一節詩後腦中出現的畫面。

  深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遠方延伸……

  一位少年,目光堅定,揹著一個大包,步履匆匆……

  一位母親,滿臉傷感,提著一個行李箱,吃力地跟著……

  只聽見他們腳下的落葉嚓嚓地響。

  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少年停了下來,母親也緩緩放下箱子。

  母親盯著少年的臉,悠悠地說:“別忘了來信。”少年用力點點頭。片刻,母親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遞給少年:“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記加衣服……”少年沒有回答,提起箱子轉身走向前方。

  母親還在原地,她的眼光隨著少年的背影一起一伏。母親久久佇望,目光深情而又專注,夕陽的餘輝給她的面孔添上了一圈朦朧而美麗的光暈……

  解析:母子別——郵票小小,含情依依。媒體示朗讀時注

  2學生輕讀,作畫媒體音樂

  3說一說,適當評論學生自評,師評結合

  明確:

  第二小節:夫妻別——船票窄窄,相思殷殷。媒體示

  妻子是相約一生共白頭的親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賞的亮麗風景。朗讀時應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絲絲溫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節:生死別——墳墓矮矮,哀痛深深。媒體示

  第四小節:詩人在他的詩《從母親到外遇》中這樣寫道:“大陸是母親,不用多說,燒我成灰,我的漢魂唐魄仍然縈繞著那一片故土……我離開她時,才二十一歲呢!再還鄉時已六十四歲。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故國別——海峽淺淺,鄉愁濃濃媒體示

  4結合媒體所示,問:第四小節表達的情感,跟前三節比有何不同?

  前三個意象聯結的是親情、愛情,這節連線的是愛國情。

  感情的昇華——詩人由個人的悲歡離合昇華到家國之思:此時猶如樂曲達到高潮!所以要讀得蕩氣迴腸,一波三折。特別是最後一句要一字一頓,語調上揚,“在——那——頭”要氣流不斷,讀出激昂慷慨之感。

  5請一生再次有感情地讀一讀,或齊讀

  4 當堂記憶

  通過朗讀,想景悟情,我們己經感受到詩人獨具的藝術匠心。簡單陳述意象美。像這麼美的詩,不把它記下來豈不可惜?

  注:切莫死記硬背,找規律。

  每一小節的第一句都是表示時間,從小時候到現在。疊詞。還有每一小節的開頭都是“鄉愁是……在這頭……在那頭”。

  把這些詞想一想,然後,我們試著一起來記憶一下——單獨記,齊憶

  五、拓展,仿句

  這首詩作者通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寄託了濃濃的思鄉之情,其實除了這些事物外,

  還有許多東西能觸動我們的心靈,引起我們的思鄉情緒。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用具體的事物為"鄉愁"打個比方嗎? 適當穿插評,表揚

  例:鄉愁是一枚青橄欖,苦苦的、澀澀的,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鄉愁是一根電話線,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鄉愁是一碗老醋,每嘗一口,都讓人心酸。

  鄉愁是母親頭上的亂髮,理也理不清。

  鄉愁是一灣湛藍的海洋,望不著邊際,看不到底。

  鄉愁是一杯沒有加糖的咖啡,苦苦的、澀澀的。

  六、小結當堂

  一個深秋的夜晚,夜深了,一輪明月升上了天空,如水的月光推開了門窗,灑進了屋裡,一位詩人倚窗而立,時而低頭沉思,時而抬頭眺望,一股思鄉之情如潮水般地湧出,一首詩從他的心中流淌出來:小時候,鄉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

  余光中《鄉愁》原文欣賞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啊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項羽之死教學設計
我的夢想英語作文範文精選
相關知識
鄉愁教學設計
看地圖找家鄉教學設計
小學資訊科技家鄉的地域特色教學設計
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我的家鄉在哪裡教學設計
鄉下人家教學設計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鄉下人家教學設計
九年級課文故鄉預習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四課畫家鄉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教學設計
二年級語文回鄉偶書教學設計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