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茶文化對比論文
16世紀茶葉傳入歐洲,很多國家開始消費使用,唯獨歷史悠久的英國枸建起了有別於中國的英國茶文化,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語言交際下中英茶文化對比分析
摘要:語言即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傳遞方式。文化以它的特殊性,在語言的表達和記載內容的方面也具有特殊性。“茶”作為國際上公認的三優飲品之一,它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也是“深厚味重、源遠流長”。中英以茶文化為代表,通過記錄和表達文化內容特色的不同語言方式,顯示出中英兩國的文化差異。本文章從語言角度出發,簡單明瞭的解釋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與語言之間的關係。
關鍵詞:茶文化;中英文化;語言差異;文學
語言是文化的承載體系,也是文化體系內的重要組成部分,跨國際的語言交際也是跨文化交際的主要方式。在英漢語言中部份表面相似的理論概念,顯示出不同的語言理論概念和獨特的文化內涵。通過各自獨特的表達形式,表明不同的語言在各自的文化體系中具有不同的意義。與此同時,也造成了英漢兩種文化的巨大差異。中國是“茶”的發源地,在17世紀後才流進歐洲的市場體系。在對“茶”的消費中,歐洲的國家堪稱比比皆是。英國作為其中的一員,因從多方面的用“茶”,茶的地位突顯的也尤為重要。在國際上,只有英國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茶文化。分析中英兩國茶文化的異同,通過承載茶文化的英漢語言方式進行對比研究,從而有助於中英的文化交匯和交際資訊的準確傳遞。
1茶文化
“文化”一詞,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被人們耳熟能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文化應用主要代表是茶文化,為人們口口相傳,侃侃道來。那麼,文化到底是什麼?茶文化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1.1文化內涵
文化的內涵範圍十分廣泛,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對文化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語言將民族文化表達的淋漓盡致,將民族色彩也突顯的尤為光鮮靚麗。
1.2茶文化
茶文化影響範圍廣闊,中外對茶文化內涵和本質的理解方向和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茶文化的內涵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括茶葉等級的鑑賞、泡茶的技法、藝術品析等一系列操作手段。與此同時,茶葉的生長環境的也是文化內容之一。對於茶文化的體驗過程是美好的,過程中的具體形式和“茶”精神是相互統一。飲茶活動是茶文化的一個代表,也是一種民族的文化現象。茶文化除了自身的蘊意深厚以外,也涉及到宗教文化。全世界多數國家和民族的居民對飲茶都格外青睞,部分地區還把飲茶作為一種藝術生活來欣賞。以此同時,各國對茶文化的理解也各有千秋,中英作為茶文化的佼佼者,他們的代表性更具有說服力。
1.2.1中國的茶文化茶文化起源於中國。“茶”在人們的生活中,首次使用是以草藥的身份。在農耕文明發掘後,茶與文化倆者進行緊密的結合。在此基礎上,茶文化再次接受儒釋道三家文化的薰陶,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茶”道主義。20世紀80年代,真正學術意義上的中國茶文化才誕生。當今社會上,茶文化的具體內容是中國茶文化研究的總體方向和主要成就的表現。茶文化的具體內容包括茶文化總論、茶文化歷史研究、茶藝和茶道研究、茶文化工具書的編篡等等。“茶文化”一詞首次使用是在1984年,莊晚芳的《中國茶文化的傳播》這一論文中產生。目前,中國茶文化研究是世界各地的研究熱門。而在茶文化的研究中,中國茶史研究起步是最早的。
1.2.2國外茶文化葡萄牙和荷蘭是歐洲最先接觸“茶”的國家,他們不但把茶帶進了歐洲的世界,為此他們還帶去了茶文化。即使英國的茶文化有四個世紀之久,但總體來說,茶文化在西方的發展和研究歷史也是短暫的、有限的,關於茶文化的研究也有限的。英國茶葉文化的相關研究著作,堪稱是難得一見。中國的“茶”字起源於人們自然的生存勞動活動中,英國的“茶”字“tea”,國際之間是茶葉貿易的發展而出現的一個漢語詞條。當“茶”這一品類在英國上市後,與之相匹配的茶類詞語也相繼出現。自此,茶文化已經融入了英國人的生活。
2語言與文化關係
文化是以語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語言是文化組成的重要部分,並對文化的傳播和影響具有一定推動作用。語言屬於人的行為活動,也是一種社會現象。語言與文化有相同的屬性,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儲存、傳播和繼承的方式。因此,世界範圍內的各種因素、各種文化都會在具有自身特色的語言中找到依據。
2.1語言上文化的起源
中國“茶”起源於《神農百草經》,並稱茶為“荼”。西漢時期,司馬相如的著作《凡將篇》中稱:茶為“詫”。18世紀末,茶在英國傳播已經經歷了一個世紀後,英國人才普遍的使用“Tea”一詞,並一直沿用至今。
2.1.1中英“茶”的語義“茶”在中國的字典中有四種認知意義。第一,茶屬於常綠灌木,其葉子呈長橢圓形,花白種殼,“茶”經過精加工後就是南方最重要的經濟作物茶葉。第二,“茶”被用作飲料。例如紅茶、綠茶等。第三,“茶”被用作飲料的名稱。例如奶茶、杏仁茶。第四,“茶”被喻為油茶樹。“Tea”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的認知意義也四種。One,driedleavesofanever-greenshurbgrowninChainandIndia.Two,drinkmakebypouringboilingwaterontheseleaves.There,drinkmakebypouringwaterontheleavesofotherplants.Four,lightmealservedatanoccasionwhenteaisdrunk,especiallyinthelateafternoon.“茶”在中國的詞性是名詞,而在英國就被引申為動詞,喝茶。
2.1.2中英茶的詞彙意義域中國文化裡有很多關於種植茶和生產茶的語言,例如民間的俗語“清明發芽,穀雨採茶”。而英國文化裡,這類語言幾乎是不存在。與此同時,一系列的言語文化所表明“茶”生根於中國,發芽於華夏。並未紮根於英國。由此可見,英國“茶”是傳播而已。與茶葉有關的詞彙在中國“茶”登陸英國後才產生,一些茶文化的語言也相繼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在英語裡,“teatime”一詞表示英國人飲茶時間的不同和飲茶習慣的規範。據瞭解,每一個英國人的一生,花費他們一生的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品茶上。因此,茶文化在英國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總體來說,語言是民族文化的鏡子,它的語言表現能夠影射出文化內涵。由於文化的語言是形色各異、多種多樣的,各種文化也是互不相同的。因此,我們要通過語言的學習進一步的對文化進行深層次的剖析。
3中英茶文化在文學語言上的對比
茶文化中的語言表達形式是各不相同,一種是群眾的日常生活中的茶文化用語,另一種是在文學語境中的茶文化用語,兩種語言的表達形式在內容和特點上也是不盡相同的。但是,一系列的語言表達形式和文化的本質都是緊密的依賴和生存的。語言中的文學語言是極具魅力的一種語言形式,也是在語言歷史發展中不容忽視的。文學語言既反映了真實的社會生活,還增添了個人的情感,對文化的表達更為深切。茶文化與文學有著緊密的關聯,因此,中英兩國的文學家將“茶”作為爭相歌頌的物件,將“茶”視作文人們的創作伴侶。有關茶文化的文學作品中,詩歌、小說和戲劇都有相關的涉及。
3.1中國文學對茶的運用
“茶”既是中國的專利,又被華夏兒女譽為“國飲”。從古至今中國人對茶的熟悉範圍極深極廣,每個人都以茶為好。茶文化的影響力從帝王將相、諸子百家,到市街商販、平民百姓。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茶”的大雅風情和大俗人文都彙集在茶葉裡。“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茶”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來放鬆和休閒的飲品,也是款待親朋好友的待客之物。“茶”包含著群眾百姓的家長裡短、繁瑣雜事,被譽為“開門七件事”,它已成為中國的民俗諺語。而與之相對的,“琴棋書畫詩酒茶”中的“茶”是文人雅仕,騷客遷人用來修養身性、陶冶情操之物。“茶”是高雅脫俗、文學底蘊深厚的,被譽為文人七件寶。中國第一部詩集《詩經》中包含七首關於茶的作品,只是,當時“茶”是一種綠色植物。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是古代文人中最著名的愛茶人。白居易的文學一生與茶相伴,晚年時期對茶熱愛更甚,嗜茶更深。白居易自嘲“竟日和所為,或飲一甌茗,或吟兩句詩”。他關於茶的著作詩代表《琴茶》中:“琴裡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從這倆句詩的內容中可知白居易用“茶”之靈性來比喻自己“君子陶陶”的風範和“寧靜傲潔”的品格。
3.2英國文學對茶的使用
英國人將飲茶,作為傳統性、規律性、高質性生活的象徵。在英國的文學界,大部分作家都臣服於紅茶的魅力,視其為重要的精神調劑。1633年,英國文學史上第一首茶詩《論茶》由此誕生。它的作者是英國詩人埃德蒙•沃勒。《論茶》這首詩創作的主要目是讚美“飲茶王后”凱瑟琳,併為她祝壽。這首茶詩不但在皇宮內引起廣泛的影響,而且在民間也備受歡迎。“Themuse'sfriend,teadoesourfancuyaid.,repressthosevapourswhichtheheadinvade”是茶詩中的一句名言,它既道出茶的功效,也從側面透露出皇后愛“茶”之源。在當時的英國社會,茶葉僅為貴族階級所知所享,因此詩歌中運用“praise”、“best”等一系列詞彙,抒發人們對茶葉的喜愛和對新式飲品的欣賞,同時還通過茶葉昂貴的價格顯示了身份地位,而茶本身的聖潔與皇后非常匹配。由於宮廷上下都知道凱瑟琳最愛的就是茶,所以借茶來祝壽,恰到好處。詩歌語言精煉,藝術精粹充滿抒情和象徵其嚴謹的結構和整齊的形式,增加的是的韻律節奏之美感,讀起來朗朗上口。
4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都在發生著與時俱進的變化。英國和中國兩個古老的國度,他們的本土環境和社會經濟影響了中英倆國的茶文化差異。雖然中英兩國茶文化存在著差異,但是在時代的推動下,雙方也進行了交匯,文化內的部分內容也有一定的共同點。從古至今,中國的茶文化以注重實用性為主,注重精神領域的昇華為輔。而在英國領域,他們的茶文化突顯的更加簡潔,以象徵著貴族紳士優質好貴的品格和工業社會所追求的務實性。通過語言內涵的傳承和發展,各個國家的文化相互交流,互融貫通,對外來文化實現共存,共建友好和諧的文化世界。
參考文獻
[1]孟丹.中英茶文化內涵的對比研究———從物質、精神和語言方面[D].湖北工業大學,2010.
[2]鄢家利.淺談語言交際中中英文化差異[J].西南科技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4:94-96+107.
[3]肖小月,彭華.語言交際下中英茶文化對比研究[J].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132:116-118.
2
淺析中英茶文化內涵的差異
摘要:茶發源於中國,最初被當作藥草使用,後來受到儒、道、釋三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茶文化。16世紀茶葉傳入歐洲,很多國家開始消費使用,唯獨歷史悠久的英國枸建起了有別於中國的英國茶文化,不僅改變了其本土的生活方式,也影響了其國民的精神生活。本文擬通過比較中英兩國茶文化的內涵,加深對兩者的理解,並引起讀者關於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
關鍵詞:茶文化;內涵;差異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茶、製茶、用茶、飲茶的國家。相傳茶“發乎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而盛於宋”,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茶葉在我國最初是被當作藥草使用的,後來逐漸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飲品。在農耕文明的基礎上,在人們細斟慢飲的過程中,受到儒、道、釋三家思想影響的茶慢慢與文化因素結合,衍生出了獨具一格的中國茶文化,將人類的精神引導到一種更高的境界,同時也促進了人際關係的融洽以及人類文明的程序。同樣有著悠久歷史的英國在茶葉傳入歐洲後,不僅納為己用,而且銳意創新,形成了不同於中國的英國茶文化。本文擬對兩者的內涵進行比較,以期在加深對兩國文化理解的同時,引發讀者對於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
一、茶的起源及其傳播
在中國古文化中,茶的起源與“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聯絡地最緊。相傳身為三皇之一的炎帝神農為治病救人,常去深山採藥並親自試吃,以識別藥用藥效。一日,神農偶然嘗毒草,遂隨手拾起身後樹上飄落的葉子咀嚼,卻出乎意料地發現不適感消失了,精神也隨之振奮。那些飄落的葉子便是茶葉。雖然時隔久遠,這一傳說的真實性已無從考證;但通過對自然環境和歷史文獻的研究推知――茶的確起源於我國上古時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距今已有五千多年曆史。據記載,唐朝時海內外交往繁盛,茶葉常作為禮品饋贈給來華僧侶、傳教士以及出使外國的中國使節,因而被傳播到世界各國,並於17世紀以奢侈舶來品的身份登陸英倫諸島。
二、茶文化的界定及中英茶文化的形成
茶的發現和使用並不等同於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人們在長期的飲茶過程中,在一定的階段,把飲茶當成了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於是,就隨之產生了各種文化現象,產生了社會功能,這才開始出現了茶文化。它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特殊產物。”具體而言,我國早在神農時代就發現了茶,但直到兩晉、南北朝的時候才出現了茶文化的萌芽;同樣,雖然茶從16世紀開始就已經向西傳播,但到18世紀才為英國社會所接受,逐漸從宮廷貴族的專享演化為社會各階層的飲品。在中國,茶葉在發現之初本是作為藥用的;後隨著對其認識的加深,至秦漢時,茶成為飲品;再至兩晉南北朝時,茶成為尋常人家的待客之物,融入了尋常百姓的生活。東晉時,社會風氣浮躁,人皆以鬥富為榮,奢靡之風盛行。為抵制這股不良風氣,有識之士提出以茶為象徵的“養廉”。南北朝時,開明的南齊武皇帝曾下遺詔,喪事從簡,靈位前不準放三牲祭品,只放些乾飯、果餅和清茶,並令“天下貴祭,鹹同此制。”此時的茶早已不再僅僅是單純的飲品,而成為了待客之物、祭祀之品,表現出了自身價值之外的文化功能,進入了精神領域,中國茶文化由此萌芽,其所具有的社會文化功能逐漸超過其自然實用功能。但這一時期的茶文化也只是寒光微露,還沒有形成專門的學問。直至唐代,我國的茶文化才正式形成。唐朝時,農業進步、商貿活躍,促進了茶葉的生產和銷售:佛教興旺、科舉初成、詩風繁盛、流行貢茶、令行禁酒。等時代因素更是掀起了一股社會飲茶風尚。唐人陸羽所著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葉的專著《茶經》更是極大地促進了茶文化的發展與傳播,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書中不僅對有關茶的各種知識進行了詳盡介紹,而且首次將飲茶過程看作一種藝術,還將儒、道、釋三家的思想內涵融入其中,創造出了一整套強調意境的中國茶藝。
英國從未種植過茶葉,16世紀前更是隻喝咖啡和酒。茶葉在剛傳入英國的時候也是作為藥草使用的,真正把飲茶之風帶到英國的是英王查理二世的王后凱瑟琳。由於皇后的表率作用,雖然當時英國的紅茶價值黃金,但貴族們依舊爭相效仿,飲茶之風遂在英國宮廷流行起來,隨後進入貴族世家。中國茶由此轉為時尚奢華生活的標誌。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英國政治安寧、經濟繁榮,很快確立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進口大量的茶葉,茶葉因此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慢慢成為日常生活的消費品。英國人的早餐豐富、午餐簡單,而晚餐一般要到八點鐘左右。一些無所事事的貴婦人覺得午餐過於簡單,且與晚餐間隔太久,便輪流在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舉行餐會,吃吃甜點,喝喝紅茶。這種風尚逐漸流行,轉而成為維多利亞時期必不可少的用餐環節和正式的社交活動。19世紀40年代,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對下午茶更是進行了奢華設計和積極推廣,下午茶逐漸成為幾乎所有英國人的生活習慣。至20世紀初的愛德華時期,單純的家庭式下午茶難以滿足人們高漲的消費需求,外出飲茶成為風尚。富於本土特色的英國茶文化由此確立。
三、中英茶文化內涵的對比
由上述可知,中英茶文化不同的形成背景和過程導致了兩者的內涵也有著極大的差異。中國茶文化根植於傳統的農耕文明,提倡心靈感悟,追求天人合一;英國茶文化則是由工業文明衍生而出,在宮廷貴族的高貴優雅的基礎上,融注了工業社會所注重的務實性與目的性。
中國哲學源於農耕文明。農時農耕尤不與大自然息息相關,因而中國人視大自然為母親,對其有一種天然的崇敬、依賴之情,更極為推崇漢代的儒學人家蕈仲舒提倡的“天人之際,合而為一”的思想。茶生於山川河流之中,中國人在發現利用的基礎上,自然結合自身的審美情趣賦予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內涵。中國茶文化不可避免地帶有濃郁的山林氣息。綠茶在眾多茶葉品種中最受人喜愛,原因就在於未發酵的綠茶一經沖泡,其形狀、顏色、氣味無不給人自然的氣息,或看、或聞、或品,都令人彷彿置身於蔥綠的自然一般心曠神恰。紫砂茶具也在種類繁多的茶具中獲得最多寵愛,是因為紫砂這一陶土精靈給人以質樸的泥土芬芳和無限的天地靈氣。中國曆代的文人士大夫大都偏愛飲茶,雅興來時,常邀三五好友,於松風竹林間煮茗論道。數千年的文化薰陶,賦予了茶“淡泊”“寧靜”“返璞歸真”等神韻。一方斗室,一豆青燈,一杯香茗,常常使人氣定神閒、物我兩忘,得以感受“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理想境界。
與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同,西方文明主張“天人兩分”,視自身為探索者和研究者,試圖通過掌握自然的奧祕來主宰自然。具體而言,英國人喜好發酵過的紅茶,還經常加入其他調料,製成奶茶方才飲用。在茶具的選擇上,英國人也沒有一直沿用中國瓷器,而是創造性地將動物的骨灰加入到瓷土中進行燒製,製造出了飲茶用的骨瓷。英國茶文化還集中體現了西方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個人主義。比如,邀請別人來喝下午茶時,女主人們勢必要拿出家中最好的茶,費盡心思做出美味的茶點,還要換上最得體的服飾,從而向客人展示自己以及家中最完美的一
面,獲得自我精神的滿足。此外,英國茶文化追求實用性。相較於中國茶文化隨時隨地皆可飲茶的傳統,英國人將茶與一日三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只會在固定的飲茶時間才悠閒地喝杯茶,如傳統茶、下午茶以及晚餐茶,體現了其嚴謹考究的文化特色。英國人還根據自身的飲食習慣製作了很多既能滿足口欲又能填飽肚子的茶點。
中國茶文化吸收了儒、道、釋三家思想的精華,但其主導的思想還是儒家所提倡的“中庸”和“仁禮”,主張通過飲茶反躬自省,在和諧的氛圍中交流思想、增進情誼。同時,中國茶文化強調自然,追求以簡為德,心靜如水,返璞歸真,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與中國茶文化的謙和相比,英國茶文化就多了幾許霸氣。英國曾一度國力強盛,稱霸海上,被譽為“日不落帝國”,因而英國人普遍有一種自傲排外的島國心態。加之,英國文化中存在一股強大的向上的價值取向。因而,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場合,英國人總竭力展示自己的最佳狀態,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和敷衍。喝下午茶自然也不例外――環境一定要優雅舒適,衣著一定到典雅得體,茶點一定要高檔精緻,待客一定要體貼周到。一頓真正的下午茶彷彿變成了一場時尚的社交盛宴,主人不敢有絲毫馬虎,客人也是小心翼翼,一定要穿著時下最流行的服飾赴會,否則稍有差池,便會招來嘲諷。
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衝擊著人們悠閒的傳統飲茶方式,人們很少有時間能夠靜心品味茶的內涵或者精心準備下午茶的服飾。在這種時代大背景下,中英茶文化都在經歷,深刻的變革。中國茶文化不再過分追求玄思靜想,英國茶文化也簡化了其過去花哨的形式和繁複的禮儀。中英茶文化逐漸出現交匯點,成為增進不同文化交流的助力。但不可忽視的是,中國傳統茶文化如今日漸低迷,而作為後起之秀的英國茶文化卻正風靡全球,如何保護和傳承好中國的傳統文化值得每個中國人深思。
註釋:
1.簡伯華.《茶與茶文化概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P155.
2.唐朝時科舉制度嚴格,考生千里迢迢赴考且考試時間過長,於是朝廷便將茶果送入試場,以解考生與考官的疲乏之苦.
3.安史之亂後,社會動盪,農民無心種糧,因而釀酒原料短缺。唐朝統治者因而下令民間禁酒。並且,茶有益身心,不喜飲茶的人也開始飲用,飲茶的風俗得以更為廣泛地傳播.
參考文獻:
[1]黎小萍.“簡說中國茶文化”[J].《茶十機械雜誌》.20014.
[2]王從仁.《玉壺清茗》.上海古籍出版社[M].1991.
[3]吳琳.“中英茶文化比較”[J].《黑龍江科技資訊》.200918.
中英茶文化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