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茶文化畢業論文
中國茶傳到西方之後,經過西方茶人的發揚,形成其獨特的西方開放式茶文化。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中英美茶文化跨文化對比思考
摘要:中國是最早種植茶的國家,並且將茶傳播至全世界,尤其是在英美等國,茶得到了改良和發展,形成西方的茶文化。中西方茶文化由於其地理位置、經濟發展、主流文化等等原因展現了獨特的魅力。對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較既是對茶的發展歷史的記載和對茶文化的補充,也是中西方文化比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豐富了中西方文化比較的內容。
關鍵詞:中國茶文化;英美茶文化;比較
茶已不再是一種商品而是一種文化,是代表國家特徵的標誌。茶在中國體現的意境和在歐美國家體現的意境是截然不同的。在中國,茶如君子之交,淡薄靜雅,而在英國,茶就是一種優雅的姿態,展現了紳士的風度。本文通過對茶文化在世界的傳播發展和“茶”在英語中的表現探討了中國與西方國家不一樣的茶文化,這對研究中外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1茶在西方國家的發展
唐朝時茶已經成為了一種風靡全球的風雅之物,當時對外貿易相當活躍,不少傳教士來到中國傳教並記錄了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再傳回歐洲大陸,引起強烈的反響。中國的茶西行經過廣州、福建等沿海城市再到馬來半島、印度半島最終到達歐洲大陸。義大利的馬可﹒波羅在其《馬可﹒波羅遊記》中詳細記載了中國的茶葉,三百多年後的葡萄牙傳教士撰寫了一部專門介紹中國茶葉的書並刊登出版。從此,中國的茶走上歐洲發展道路,讓無數歐洲人瞭解茶並喜歡上茶。最初引入茶進人們視野的是葡萄牙人但真正推廣的卻是荷蘭人。葡萄牙人通過馬可﹒波羅的遊記對東方茶葉好奇無比,藉助當時海上霸權的地位和發達的海路運輸技術,入侵中國,獲得中國最早的貿易權,得到大量的茶葉並運回國,引起上流貴族的關注和好奇。但是因為葡萄牙人注重國內自身消費而沒有國際貿易的意識,所以並沒有將茶全面推廣,真正實現茶葉推廣的是後來居上並擊敗葡萄牙的海上馬車伕—荷蘭。荷蘭通過大量的貿易將茶帶進歐洲市場,帶入歐洲人的生活中,並使其成為時尚的象徵。除了進口各種茶葉之外,還將配套的茶具也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場上銷售。雖然荷蘭將茶有效地傳播到歐洲各地,但是並沒有形成全面飲茶的氣候,只有少部分地區已經接受茶這個新的事物。到了18世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英國替代了荷蘭海上貿易的地位,也將茶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使茶走進英國貴族的日常生活中,發展成為一種英國茶禮儀,最終走進了英國百姓家庭。英國人自此以後鍾愛喝茶,尤其是紅茶,更是將茶作為貴重物品招待客人,也會在聚會時品嚐享用紅茶的香甜。至此,茶的發展並沒有止步,而是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髮展,傳入了美國,在傳統茶的基礎上改造成風靡全球的美國冰茶。茶在不同國家得到不同的發展,形成了不同的茶文化,中國的茶文化與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茶文化迥然不同,不僅僅因為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同而不同,還因為受所處時期的主流文化的影響不同使得茶文化在各國有了新的發展。
2中國茶文化的內涵
茶在中國有上千年的發展並逐步形成了燦爛的茶文化。茶文化不是隻指如何泡茶、飲茶、品茶或是表演茶藝這些外在的表象,而是在泡茶品茶的過程所感悟的人生哲理。著名的茶聖陸羽在其《茶經》中用簡潔而形象的語言詳盡地描述了茶的製作工藝和他所要表達的治國為人的思想。由於茶的歷史悠長,受到不同時期的影響,形成了複雜而豐富的茶文化,其中所受影響較大的要數唐朝時期的儒釋道思想文化了。
2.1儒家的“中庸”思想
“中庸”一直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思想,中庸一直不偏不倚,折中的處事態度。朱熹曰:“中者,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很多學者認為中庸思想就是軟弱、妥協,這是進入了誤區。中庸的思想講究的是和平、真善美、寧靜致遠的意境而不是簡單意義上的不爭取。儒家思想還要求人修身平天下,茶經中茶性就充分體現了這個觀點。茶的妙處在於修身養性,平靜心態,追求淡雅的生活。古代君子通過飲茶彰顯為人處事之道,無處不在地體現了儒家的“仁”思想。
2.2道家的“順其自然”、“精”“儉”的理論
道家理念在《茶經》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陸羽深受道家理論的影響,追求“精”“儉”,認為茶學的靈魂之一就是崇尚自然、崇尚簡樸、崇尚真善美的美學理念,意在天人合一的和諧。最為典型的就是在茶經中出現的茶用具代表青蓋碗。蓋碗是一種特別能體現道家思想的茶用具,其沖泡的每個程式如淨手、出具、開蓋、搖香等等都包含了道家的內涵,講究尊道貴德、重人貴生、天人合一,極其看重茶道禮儀。
2.3佛家的“悟”學說
評價陸羽的宗教傾向時,不能單一的歸納為儒釋道其中一家,他不屬於任何一派,因為他的思想融合了三教的精華,是個複雜的歷史人物,因此他所著作的《茶經》必然傾注了他的人生理念,其中之一就是依佛。佛家注重悟性,而茶也在於一個子“悟”,所以茶有助於僧侶在坐禪修行時提神醒腦,被視為一種修身的過程。
3東西方兩種茶文化的比較
中國的茶文化和英美的茶文化屬於繼承和發展的關係,起源於中國,流傳到歐美,再結合當地的風俗習慣和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帶有獨特風格的茶文化。這兩種文化必然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我們就從其經濟、地理和文化等幾方面具體分析兩種文化的特點:
3.1中國是東方大國,坐落在世界的東方,歐美相比中國的地理位置而言就是西方。中國的茶一路西行來到歐洲大陸再到美洲大陸,經歷了歷史的變遷和文化的糅合,形成了頗有地方特色的兩種茶文化。中國地大物博,因為土壤和陽光的條件不一樣,生產的茶葉品種也不同,有紅茶、綠茶等,中國人根據地理位置和飲茶習慣的不同會品嚐不同的茶葉感受不一樣的滋味;英國地處地中海,本身不適宜生產茶葉,又因常年受地中海氣候的影響,所以偏愛濃厚而甘甜的紅茶,最著名的英國茶文化當屬下午茶afternoontea了。東西兩大國的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得兩國的飲茶種類也就不同。
3.2中國古代的經濟體制是封建小農經濟,在滿足溫飽的條件下,人們就開始考慮精神上的提高。在封建社會的影響下,茶成了一種風雅之事,也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茶由一種商品逐步發展成茶學、茶道最後融合為茶文化。在這種穩定的小農經濟裡,飲茶是一種悠閒的生活方式,需要人心如止水、心平氣和,慢慢品嚐,感受茶的寧靜和芬香。而英國的茶相比中國的寧靜,帶有實用性和工業化的特點。英國人一天最重的一餐是晚餐,中午的飲食就會相對簡單許多,而又因兩餐間的時間相隔很久,由此就有了下午茶這種形式。下午茶不僅是喝茶還有糕點水果之類的甜品。英國的茶文化講究的是茶具好看、貴氣,茶味甘甜濃厚,在聚會中襯托出貴婦們優雅的氣質和優越的社會地位,這種講求實用性的飲茶方式恰恰體現了工業革命帶來的現代化的特點。尤其是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實用性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速溶茶就是工業革命的產物。英美這樣的發達的工業國家隨著技術的革新,也將茶葉的外形和用法隨時代變化而變化。除了形式上的不同,還有對茶的認識的不同。在中國,茶是食品,是吃食,而在英國,最初茶是作為藥在宣傳的,他們認為茶具有很多醫藥作用,如消熱解毒等等。
3.3茶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與儒道佛三派的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和諧供出的精神,也要求飲茶之人修身養性,提高修為。這種種要求展現了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講究淡薄、豁達、內斂的品質。可以說,中國的茶道反映的是一種無處遁形、不可言傳的品性、情懷和美感。它散發的氣息實則為君子禮節,體現了“君子之交淡若水”的高尚節操。而英國的茶文化更多體現的是貴族的禮節和儀態,在其中展現了英國紳士的風采。由此可見,中國的茶文化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文化特點,講究“天人合一、修身養性、崇尚自然、崇尚簡樸、順其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追求個人品行的培養;而英國茶文化則體現了貴族們的高貴優雅,是人的社會身份的標誌,伴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體現出其務實性和現代性。中國人看重茶文化是因為它的精神內涵,把它當做精神和情感的寄託,而英美等國飲茶看重的是其功效和效能,僅把它作為商品和身份的標誌。
參考文獻
[1]趙淑萍,跨文化視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較[J],農業考古,2013:313-315
[2]吳琳,中英茶文化比較[J],黑龍江科技資訊,200918:176
[3]黎小萍,簡說中國茶文化[J],茶葉機械雜誌,20014:34
[4]張稚秀、孫雲,西方茶文化溯源[J],農業考古,20042:327-333
[5]畢文靜,淺析中英茶文化內涵的差異[J],大眾文藝,20124:128-129
[6]秦茂莉,英美文化與中國文化在語言運用方面的比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S3:80-83
[7]張進軍,中英茶文化比較及對中國茶文化傳播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48:175-176
[8]張加明,中華茶文化與人學生人文修養[J],農業考古,20115:69-72,102
[9]寇丹,據於道,依於佛,尊於儒—關於《茶經》的文化內涵[J],199904:209-210
[10]蘭冰,淺議西方茶文化及英語茶[J],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0111:118-211
[11]賈雯,英國茶文化及其影響[J],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8
[12]許嘉璐,中華文化傳播之翼—關於茶、茶人、茶文化的兒次談話[J],中國電視紀錄,201410:65-67.
[13]姜欣、姜怡,茶典籍譯文中異域特色的保留與文化增殖[J],北京航空航天人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13:61-62.
[14]程程,透過陸羽《茶經》解讀茶文化的內涵[J],黑龍江史志,200916:65-66.
2
中西方茶文化比較
【摘 要】在飲茶之風日益盛行的21世紀,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進步。茶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與茶有關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世界上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30多億人飲用茶葉。中國茶傳到西方之後,經過西方茶人的發揚,形成其獨特的西方開放式茶文化。文章通過對東西方茶文化進行比較分析,旨在探索東西方茶文化的精髓。
【關鍵詞】中西方;茶文化;比較
一、中國茶文化溯源
常言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見,茶與人們日常生活中須臾不離。茶之於中國,不僅僅是一杯飲料,更是一種悠久璀璨的文化。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葉的發源地。在茶文化發展過程中,它已深深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中,受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道、佛三教的浸染,形成了獨特的中國茶道精神。
從魏晉時期開始,茶文化中,首先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諧”的思想觀念,主張以茶協調人際關係,實現互愛、互敬、互助的“大同”,並期望以茶的清廉、高潔之精神磨鍊自己的意志。其次,茶文化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茶產自山野之林,正蘊含道家“淡泊”、“寧靜”、“返璞歸真”的神韻,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佛家茶文化具有“苦寂”,以茶助禪,明心見性。佛學家認為,茶能使人心靜,有節制,與禪宗規誡相適應。各家茶文化精神有著內在契合點和相通之處,即和諧、平靜的精神。而在明清以後,茶文化出現了一種返樸歸真的現象,茶人更追求的是茶的本身至味的內在意味,並尋求一種物我合一的境界。
二、西漸
茶及其衍生的茶文化均發源於中國,流傳千年,影響深遠。千百年來,茶葉在全球廣泛傳播,中國的飲茶器具、製茶工藝連同中國傳統的茶道文化和獨特的東方哲學一起播撒四方。
古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的茶葉貿易往來主要通過以下路線:1茶馬古道――向西南,傳播至西藏和印度。在高寒地區,人們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容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2絲綢之路――向西由我國的新疆傳播至中亞。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對外輸出的商品以絲綢、瓷器、茶葉為大宗。茶葉作為古中國的特產,也隨著絲綢之路走向了世界各國。3草原之路――向北傳播至今天的蒙古、俄羅斯及廣大的歐洲地區。4海上之路――東傳播至日本和朝鮮,南傳播至中南半島,以明朝鄭和下西洋為肇始,向非洲、歐洲和美洲傳播。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動脈,自中國出發之貨物主要以絲綢、茶、瓷器為主。
三、西方茶文化理念
由於人文歷史和環境條件的差異,表現在飲茶時間、品茶文化行為等方面。不管是在品茶的物件上還是方式上,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人都保持著不同的風俗和習慣。
美國被稱為咖啡王國,卻有大約一半人喝茶,也創造了自己的飲茶文化。崇尚快節奏的美國人大多數喜歡飲冰茶,這茶以飲、以涼為主,大都是不帶任何茶葉痕跡的速溶茶。
德國人喜歡飲花茶,但不是我國用茉莉花、玉蘭花等製作的茶葉,而是用各種花瓣加上蘋果、山楂等果乾製成的,裡面一片茶葉也沒有,真正是“有花無茶”。德國人居家飲茶是用沸水將放在金屬篩子上的茶葉不斷地衝,衝下的茶水流到茶壺內,再將茶葉倒掉,所以茶水顏色很淡,這也成了德國人獨特的“沖茶”習慣。
在下午5點鐘喝下午茶成為許多英國家庭約定俗成的習慣。下午茶時間可以說是一天當中充滿溫馨、其樂融融和傳情達意的美好時光。英國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客,世界上茶葉銷售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平均一年一人約需2公斤茶葉,英國人均飲茶量是中國和印度的3倍,年均飲茶2公斤。
西方這種開放性飲茶法,雖未能如中國之茶道般上升到天地自然一體的哲學高度,但有飲茶的新生命、新傳統作基礎,普遍又活躍。
四、比較中西茶文化異同
縱觀中西方飲茶歷史的演變,雖相隔千年,但兩者都是先認識到茶的藥用價值,開始飲用,繼而發展成為一種普通的飲品;茶同樣都滲入到政治經濟、文學藝術、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但二者品茶方式、飲茶禮儀、茶道精神等各有不同。
一品飲方式的不同。中國飲茶分為兩類,一類是“清飲”,不加入任何有損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單用開水泡喝。另一類是“混飲”,即在茶中根據個人的口味嗜好加鹽、糖、奶等,目前這種方式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地區。
英國人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以去掉茶鹼,把苦澀的茶水變成適合自己口味的甜飲料。此外,英國人對茶葉本身也進行了改造。袋裝的速溶茶葉末代替了片片茶葉,而中國人習慣將整片茶葉放在開水裡。
二飲茶禮儀的不同。在多數中國人眼裡,飲茶隨時可以進行。相比起來英國人嗜茶、尊茶的風氣要濃厚得多。一個典型的英國家庭一天至少喝五次茶。早晨醒來,主人會靠在床上喝一杯醒早茶,提神醒腦,如果有客人,早茶就是問候客人的最好方式;上午11點鐘左右,是紅茶佐茶點;中午午餐時要喝奶茶;下午5點鐘左右是著名的下午茶;晚上睡覺前要喝告別茶。此外,還有名目繁多的茶宴、花園茶會等。
三茶道精神的不同。“和、靜、怡、真”是中國茶道的“四諦”。“和”是中國茶文化哲學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恰”是中國茶道修習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中國人飲茶常把它作為精神的激勵與情感的寄託。與中國茶道不一樣,英國人品茶更活潑和更重社交,強調一種優雅的格調。
參考文獻
[1] 徐先玲,李相狀.中國茶飲文化[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
[2] 關劍平.茶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徐永成.英倫的茶文化[M].上海:文化教育出版社,1990 4.
中西方茶文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