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論語》記錄了很多孔子說的話,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幫助。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論語學習心得體會,來欣賞一下吧。

  論語學習心得體會一

  孔子作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被他的弟子子貢稱為“天縱之將聖”,一百多年後,孟子更是認為孔子身上凝聚了聖人的各方面的優點,是古代聖人的“集大成”者。司馬遷不僅將孔子以布衣之身放入了世家中,而且在《史記·孔子世家》的評論中寫到:“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現在通行的《論語》20篇,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本次閱讀的是楊伯峻《論語譯註》。

  縱觀孔子一生,他的政治是失敗的,然而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門下既有“不遷怒,不貳過”的顏淵,又有急公好義的子路,既有可以“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的子貢,又有習於文學的子游。所謂“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四科十哲”,作為萬世師表,通過他長期的教學實踐,提出具有創造性的教學原則和方法,這也正是我們要學習的。

  論語學習心得體會二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說:“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並在適當的時候印證練習,不也覺得高興嗎?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也感到快樂嗎?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並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風度嗎?”短短的幾句話,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處世的道理。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熱愛學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鑽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論語》中對於教育思想方面的內容對我啟發很大。在教育物件的選擇上,他主張“有教無類”,不分貴賤、賢愚,機會均等。用今天的話來說,孔子非常尊重學生。在教育的方法上,孔子主張“因材施教”,重視誘導式的啟發教育,觸類旁通,強調在實行啟發誘導的基礎上必須注意循序漸進。本學期我所教的課文中,講的就是孔子與學生的故事,再次重讀孔子的《論語》,讓我再次接受了教育。在教育的培養目標上,孔子認為進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義禮淨化人們的靈魂,協調人們的社會行為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在於培養具有仁義之心的“仕”、“君子”,以為當時的社會服務,這就是他著名的“學而優則仕”的思想。

  讀孔子的《論語》,讓我想到了我們今天的教育教學實際,發現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被繼續沿用,仍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一部經典著作。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講了,提出了“學”是“思”的基礎,“思”又能使“學”不斷深化和擴大,闡明瞭學和思的辨證關係,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學思結合。再如今天的因材施教、寫作參考循序漸進、舉一反三等這些教學原則、方法在《論語》中都能尋找到痕跡,除了教學,孔子關於做人也有自己的獨樹見解。他強調做人要正直磊落,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倖而避免了災禍。他還強調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最多的問題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於第一位的。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又曰:“人

  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這說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做人還要重視修養的全面發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幫助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講信用了?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溫習了呢?強調從自身出發修養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孔子強調做人還要重視全面發展。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

  孔子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重點在於“學以致用”。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意思是說,品德不去修養,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啊。由此可見,讀書的目的,不在於死記書本,而在於應用,在於實踐。

  以上是我學習《論語》後的一點感受,通過這次學習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識面是多麼的狹窄,讓我有一種“人生處處盡學問,世間人人是我師”的感覺。今後,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學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

  論語學習心得體會三

  暑假裡本是為了應付檢查才捧起丟在案頭已近乎遺忘的《論語》,最初總覺得上學時已經學過多篇關於《論語》的文章,感覺自己已經讀得很透,可是今天當我再以教師的身份去拜讀它的時候,卻有了另外一番的收穫。或許是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職業習慣,我對孔子的教育思想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被孔子的言行深深感動,為他的胸襟和智慧所折服。

  一、嚴肅認真的教學態度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教師要做到“誨人不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許多老師經常會在課堂上生氣發火,缺乏耐心。如果孩子犯了錯誤,老師應該耐地去調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找出孩子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談,幫他認識自己的錯誤。比如,當孩子上課走神的時候,提醒他;當課堂秩序亂的時候,不要對孩子大呼小叫,而應該反思是不是我們的課堂對孩子沒有吸引力?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幫他找出沒有完成作業的原因,使孩子體驗及時完成作業的成功感。

  再說說“學而不厭”。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我們希望學生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首先教師自己要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正像陶知行先生所說:“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為了教育好學生,教師自己不但需要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還需要精深的專業知識和紮實的教育科學知識。為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就需要有一種不斷學習的精神,讓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一本活的教科書。

  二、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論語》中孔子採用了多種教育方法,其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因材施教”。作為教師我們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環境肯定會讓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面對學生的差異我們不能一把尺子下來,十個手指伸出來還有長有短,所以對於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要求。我們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讓學生能體會到不同的快樂。《論語》中孔子的學生之所以各有所長,也正是他因材施教的結果。《論語》中孔子還提到了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思想。“知新”的前提是 “溫故”,“為師”的前提是“知新”,不能知新,又怎能為師?

  三、快樂的為師之道教師的工作是一件繁瑣、勞心的工作,如何在一種清貧的生活世界中尋找快樂,在清貧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心的快樂呢?這就需要我們在自己的心裡開出一片樂土,追求自我的完美。在《論語》中,孔夫子告訴他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子曰:“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通過學習《論語》,感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要熱心教育事業,愛崗敬業;二要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講究教育教學方法;三是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發揚《論語》中所提倡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勤于思考,不斷將所學知識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將理論知識轉化成為實際行動,教育好學生。讓我們一起在這份職業中尋找我們的快樂吧!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範文
六個為什麼學習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論語的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時代楷模張富清英雄事蹟的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黨員八項義務的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團課的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科技哲學的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品質管理的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會計基礎的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社群參觀學習心得體會_參觀社群的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社交禮儀的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管理與溝通的學習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