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細節決定成敗心得
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是一個注重細節的人。因為細節決定成敗,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 ,歡迎大家參閱。
讀過《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覺得他寫的很好,很有道理所以一直收藏著它。這本書的各種成功和失敗的案例都告訴我們一個淺顯的道理——不管是一個國家、還是單位、或者個人,如果他想發展壯大,或者有所成就,都必須從細小的環節做起。只有每個環節,每個部位,每個點都做的非常到位,才能使它正常運轉,不斷的發展壯大。
細節是平凡的、具體的、零散的,如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會面.......細節很小,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有些細節會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有些細節會改變事物的發展方向,使人們的命運發生轉變。對個人來說,細節體現著素質;對部門來說,細節代表形象;對事業來說,細節決定著成敗。汪中求先生的《細節決定成敗》,從各個方面,由淺入深,從思想觀念出發,到細節的產生的差距,忽視細節的代價,由細節的本質到細節的積累。清清楚楚,淋漓盡致的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全新的觀念,從做人,做事,做管理,處處體現了細節的重要性。而“細節”又是一個多麼容易被忽視的字眼啊,在表面風光的背後,有誰會真正注意到細節的存在和影響呢?而要真正做到對每一件事都細緻入微,周全考慮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書中所說的注意細節其實是一種功夫,這種功夫是靠日積月累培養出來的。談到日積月累,就不能不涉及到習慣,因為人的行為的95%都是受習慣影響的,在習慣中積累功夫,培養素質。香港商業鉅子李嘉誠無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與人的交往中都可以說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在一次講學中說道:“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可見“注重細節”這個行為習慣的日積月累對人的影響。
我們現實生活中,切實感到:細節確實決定成敗.不注重細節而釀成大禍的事件天天都在上演,礦難事故頻頻發生,井噴事件的不斷湧現,有毒有害物質洩漏的事件屢禁不止等等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細節決定成敗》也舉了很多例子: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因脫下鞋子進入航天飛船而成為遨遊太空第一人,一位應聘者因檢起地上的紙團而成功應聘,這些事情無不生動地不告訴我們細節決定成敗。
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必須從我事做起,從小事做起,注重每一個細節。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是一個注重細節的人。因為細節往往反映一個人的品質和操守,直接關係到別人對自己以及自己管理團隊的客觀評價.而做好細節的功夫往往又都在平時自己的一言一行,作為管理人員,更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細小處著手,以身作則,模範帶頭,做精益求真,不折不扣的執行者。《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就舉了許多事例:“一個藥廠的廠長因隨地吐了一口痰,外商就終止了談判,菲利用一把椅子問候,從此走上了讓人夢寐以求的成功之路”。細節體現一個人的素質,細節更隱藏成功的機遇.古云:“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西方有句名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再大的事都必須從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就大事業。一個細節的忽略,往往可以鑄成大錯,而一個細節講究,可以讓企業鹹魚翻身,可以在談判中挽狂瀾於既倒。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日公司員工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員工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員工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箇中國員工去做,那麼他在第一天可能會擦六遍,第二天可能也會擦六遍,但到第三天可能就只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有鑑於此,他表示,把每一次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正如書中所說:“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
這是一個細節制勝的年代,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細節往往被我們忽視,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也要求人們做事認真、精細,否則會影響整個社會系的正常運轉,對一個單位來說也是如此,單位要成功,得靠每一個員工做好每一個細節。所以,我們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細做實。古人有云: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周恩來總理就一貫提倡注重細節,他自己也是關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範。
細節決定成敗心得
“中國決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
“中國有13億人口,不管多麼小的問題,只要乘以13億,那就成為很大的問題”。[1]
這是我從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感受最深的兩句話。在書中他沒有羅列一大堆晦澀難懂的道理,而是舉了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或正面或反面的例子,講明瞭細節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的作用.《細節決定成敗》粗一看這題目,似乎覺得有點小題大做了,可是仔細一讀這本書,卻是深有感觸,作者在書中,不斷強調,不論做什麼工作,都要重視小事,關注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揭示了細中見精,小中見大,寓偉大於平凡的真理.書中“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這段話指出了我們工作中的通病.再高的山都是由細土堆積而成,再大的河海也是由細流匯聚而成,再大的事都必須從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順利完成.一個細節的忽略往往可以鑄成人生大錯,可以造成事業顛峰之危,而一個細節的講究,可以讓企業鹹魚翻身,可以在談判中力挽狂瀾於既倒.
海爾總裁張瑞敏說:什麼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2]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細節,從小事做起.古語有云: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勝人一籌,從而忽視小節,結果不但沒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敗.因為他們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會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樹連線而成,驕人的戰績更是無數細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讓我們把握生命中的細節,醞釀過程中的細節之美.只有這樣,你才會取得不斷的成功.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只是當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熱情.他們只能永遠做別人分配給他們做的工作,甚至即便這樣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汪中求說如何把細節做好,最重要的,第一是認識,第二就是訓練。團隊就是格式化,就是將細節訓練成習慣。所謂的團隊就是經過格式化的模式,能夠達到一定默契的隊伍,否則只能叫烏合之眾,而烏合之眾是不可能有戰鬥力的。所以進入團隊以後需要進行格式化,需要進行很多操作規範的培訓,必須非常嚴格的要求格式化的操作,使大家久而久之形成我們的工作習慣。[3]
細節實質是什麼?細節實際上是一種長期的準備,從而獲得的一種機遇。細節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積累,也是一種眼光,一種智慧。只有保持這樣的工作標準,你才能注意到問題的細節,你才能做到為使學習工作達到預期的目標而思考細節,才不會為了細節而細節。否則,再注重細節也是精心導演了一幕讓別人看得過得去的演戲。在物理學上可以細分到粒子,醫學上可分到細胞,數學可以從0到無窮大,讓我們從0做起,1就是1,2就是2,心中有一萬,著眼1+1,才能創造出人生財富和價值。細節不是空喊出來的。細節就是一種積累的經驗和習慣,關係著我們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位名人說得好:“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人的習慣就是一種潛意識。“如果讓你的手下去送貨,你必須考慮5個細節,必須打7個電話;你的業務人員訪問經銷商,未開口說話之前,必須做5件事;一個戒菸規定,要經歷5個階段,做了一年的細節,順理成章地全部實現戒菸;[4]……”這是本書中的一些案例,這些案例充分說明了當人做一件事情達到一定熟練程度後,就會變成一種潛意識,變成一種習慣。任何一項工程,都可以分解成為無數個細節,無數個細節嚴格執行,使其變成一種習慣。細節就是習慣,優秀也是一種習慣!
例如:自己今天的學習工作安排有量化嗎?學習的態度端正嗎?所犯的錯及時改正了嗎?記錄本非常整潔嗎?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及時請教了嗎?同樣的問題絕沒有犯過第二次嗎?你明天的學習計劃做了嗎?……等等。對照自己的學習工作,存在著的不足之處,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急待提高,在細節上多下功夫,使自己不斷進步提高。
我個人認為自己最大的缺點就是喜歡一心兩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歡一口氣學許多東西,但是貪多嚼不爛,即使最後都能學會,也已經搞得自己很疲勞。如今想想,這樣其實並不好,正所謂貴在精而不在廣。如果我一段時期內專注於一種學問,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並掌握這門知識。自從我發現自己有這個缺點和問題後,我常常警戒自己,應該從小事做起,要注重細節。很多小事,一個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往往就是一些細節上的功夫,決定著完成的質量。因此,說細節決定成敗,也不算小題大作了。
細節決定成敗心得體會
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要講的是--細節決定成敗。如有雷同,純屬英雄所見略同。“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縱觀《二十四史》,朝代更替,必源於統治者生活糜爛,作風腐化;國家機器千瘡百孔,近於癱瘓;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防微杜漸”,至理名言。紅花須綠葉相襯,明主須賢臣輔佐。唐太宗,曠世明主,每天還得照魏徵這面鏡子,時時自省,勤政愛民,方有貞觀之治的景象。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唐玄宗,耽於酒色,不理朝政,國勢日衰,白居易的《長恨歌》為證:春宵苦短日高升,君王從此不早朝。大唐盛世風光不再,終不免“安史之亂”。
也許不經意的失誤,會導致一場戰役的失敗,歷史也將因此而改寫。民國時期,軍閥混戰。馮玉祥的北京政府與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對峙,蔣介石決定北伐,於是馮玉祥的西北軍與閻錫山的晉綏軍商議合兵伏擊蔣介石的中央軍。不料,馮的電報員把集結軍隊的地點搞錯,以致貽誤戰機,最後和蔣軍在河南呈膠著狀。雙方都欲拉攏張學良的東北軍,馮給張出的價碼是全國三軍副統帥,此事被從事情報工作的戴笠得知,蔣立馬給張出更高的價碼,除三軍副統帥之外,還有六百萬兩黃金,並把內蒙古,河北,熱河劃歸張的勢力範圍,最後張學良揮師入關,與中央軍南北夾擊大敗馮閻聯軍,此次戰役雙方死傷共計30萬人,史稱中原大戰,為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亮劍》中的日本大佐山本一木有過這樣的理論:當雙方勢均力敵時,戰爭的天平將趨於平衡,也許一隻螞蟻就可以左右天平的傾向。我認為講的是非常有道理的,試想如果不是那個電報員的失誤,或許蔣介石早就魂歸西天了,這隻螞蟻可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小小操作失誤,也可能是指揮員的決策失誤,總之這隻看不見摸不著的螞蟻卻左右了戰爭的勝敗,它不容忽視。
也許一個輕率的決定會讓你悔恨終生。新中國物理學界的泰斗王淦昌‘兩彈之父’鄧稼先的導師早年留學德國,師從被愛因斯坦稱為‘德國的居里夫人’猶太籍物理學家梅特納。他曾經設計了一個實驗方案志在發現中子,大家知道:原子彈要爆炸必須中子‘點火’,所以發現中子具有劃時代意義。不過梅特納看過之後,保守的認為這個方案沒有可行性,王淦昌於是放棄了。兩年後,英國年輕的物理學家查德威克採用和王淦昌類似的實驗方案發現了中子,並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王淦昌師徒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不勝懊悔。有時候我們總是被慣有的思維支配著,這固然可以保證各位不會有大的失誤,卻也侷限了各位的創新思維,很難有新的突破。對於不清楚,不瞭解的事物不要輕易下定論,不要讓機遇悄悄溜走。也許一個決定,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恰恰決定了你的成敗。
20世紀五十年代,中央決定在黃河上游建三門峽水電站,由於當時中國的科技隊伍還未成規模,就邀請蘇聯的水利專家聯合搞這個專案。有一次,中科院組織人員討論蘇聯專家的設計圖紙,當時中蘇處於蜜月期,再加上當時國內政治氣氛很濃厚,所以好些參加會議的人員違心地表示沒有異議,只有中國水利專家黃萬里提出一個建議:不能將排沙孔堵上,因為按照蘇聯專家的意見,施工結束時必須將排沙孔全部堵上。後來,毛澤東知道後,就對他的父親黃炎培開玩笑:“你們家的階級鬥爭很激烈啊。”當然,毛澤東是從政治角度出發的,無可厚非,最終,設計圖紙被原封不動的照搬了。投入使用後不久,就發生了了大面的水災,其中關中平原受災最嚴重。80年代,鄧小平執政之後,政府又以每個排沙孔1000萬元的代價將其炸開。但是之前所造成的損失卻是不可估量的:大片大片的農田被淹沒,土地嚴重鹽鹼化,成千上萬的居民背井離鄉,間接的經濟損失更是天文數字。假設當初決策者不堵上排沙孔的話,我想損失可能是微乎其微了。有時候,一個細節的忽略,往往會造成重大災難;一些細節的不完善,往往是整體的性質發生變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堵塞排沙孔確實有畫蛇添足之嫌,是三門峽工程的一大敗筆。
量的積累必然導致質的飛躍。只要我們能完善每一個細節,就一定會做好每一件事,必定會達到預期目的。
相關文章
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