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養殖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8日

  青蟹其肉味鮮美獨特,營養極為豐富,素稱酒席上之佳餚!那麼,對於新手養殖戶而言,要如何養殖好青蟹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青蟹的養殖要點,希望你會喜歡!

  

  一青蟹苗種放養

  1.苗種來源

  青蟹養殖的苗種來源,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撈海區的大眼幼體蟹苗;三是捕捉天然蟹種。人工育苗苗種整齊、純正,目前仍處於試驗階段,大規模生產性育苗技術尚未全面突破。在人工育苗技術尚未生產性的突破前,捕撈自然海區蟹苗和蟹種仍是目前青蟹人工養殖的主要苗種來源。

  1捕撈大眼幼體

  ①蟹苗捕撈:青蟹產卵於鹽度較高海區,孵化後的幼體變態成大眼幼體後逐漸移向河口和內灣稍低鹽度環境中棲息,此時即是苗汛季節。浙江沿海在4~11月都可捕到天然蟹苗,其旺季是5~6月和8~9月。蟹苗捕撈方法大多采用定置網,推輯網和手抄網三種。各地根據潮流、風浪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選用。

  ②蟹苗的鑑別:在捕撈的自然蟹苗中,常有其它蟹類的大眼幼體混雜,需要鑑別和挑選,鑑別分類詳見表3-4。

  ③幼蟹培育:幼蟹培育是指將天然海區捕撈或人工培育的蟹苗,強化培育成幼蟹的過程。經培育的幼蟹,個體增大,抵抗力增強,養殖成活率較高。

  2捕撈天然幼蟹 天然幼蟹,個體大小不一,要求捕撈幼蟹體質健壯,附肢完整,未受機械損傷和附著物少的青蟹,浙江沿海幼蟹集中苗發期在6~7月中旬又稱"夏蟹"、"梅蟹"和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稱秋蟹,夏蟹可以在當年直接養成商品規格,秋蟹要經過越冬後才能養成商品規格。青蟹捕後的露空時間要短,特別是夏季悶熱高溫的情況下更不宜露空,一般氣溫在28°C以上時,不超過半天,25°C以下時也不要超過2天,從捕獲到放養時間越短越好。過長會引起死亡。

  3青蟹種苗質量鑑別與挑選 在當地海區自捕自養的蟹苗,因環境條件基本一致,露空時間短,一般成活率高,如經長途運輸的種蟹,須經嚴格選擇,淘汰病殘蟹後方可放養,種苗挑選與鑑別的方法有:

  ①選擇體質健壯的種蟹。健壯青蟹苗的甲殼呈青綠色,十足齊全,軀體完整無損傷,感官反應靈敏,活動能力強,不易捕抓;游泳足和螯足不能缺少和傷殘,步足缺少不能超過3個,如果步足斷了一截或受傷,可把剩餘的足肢在基節與座節之間的關節處折斷,新的附肢會在短時間內再生出來,若不折除,殘肢會流掉大量體液而造成死亡。凡甲殼,腹部和附肢有異色如深藍色、紅棕色、鐵鏽色等受刺、鉤、晒傷的蟹苗質量差,以不選用為好。

  ②無病。辯別病蟹可以從步足基部肌肉的色澤來判斷,其肉色呈蔚藍色,肢體關節的肌肉不下陷,具有彈性者為健康苗,如肌肉呈黃紅色或具白色斑點,肢體關節間肌肉下陷,無彈性,則不適宜用於養殖。

  ③剔除蟹奴,有少數蟹苗的腹節內側基部寄生1個及多個蟹奴,蟹奴呈卵圓形,體質軟以吸取青蟹體內營養維持生活,受寄生的青蟹影響正常生長和發育,故選擇時應及時將蟹奴剔除。

  ④蟹苗運輸 幼蟹運輸工具一般為硬籮框或木箱。在底部鋪一層溼草,擺上一層蟹,再覆蓋一層溼草,使幼蟹不致碰傷。不要重疊太多,最後蓋上硬框紗窗布,便於途中淋海水,提高運輸成活率。

  2.苗種放養

  1放養規格及時間:夏苗放養一般在6~7月,規格為15~50克平均25克左右,經3~4個月養殖後,當年能達商品蟹規格;秋苗放養一般在9~10月,規格在10~20克,越冬養殖至翌年5~6月份,可達商品規格。如越冬放養數量不足,可在第二年3~4月再補養50~100克蟹種。育肥養殖,一般9~10月收150~200克以上並已交配的瘦蟹,養殖30~40天可達膏蟹。

  2放養密度。4~5月份放養50~100克/只越冬蟹,每畝放苗200~500只為宜,如規格偏小可適當增加放苗密度,約二個月可以輪捕。此時正是夏苗苗發季節,可以放養小規格夏苗,畝放養苗種數量為每畝1000~1500只左右為宜。育肥養殖放養時間在8~10月,放養密度視環境條件可掌握在500只/畝左右為宜。

  二養成管理

  1.投喂餌料

  投餌是取得青蟹產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青蟹的生活食性掌握合理的餵養技術,才能有效發揮灘塗圍網養蟹的優越性。青蟹的食料要充分利用天然餌料在池內的繁殖或通過網目進入池內的餌料生物。青蟹以肉食性為主,喜食貝類和小型甲殼類,可投喂活體藍蛤、短齒蛤、鴨嘴蛤等低值貝類,一些灘塗原先就是一些低值貝類的生長繁殖區,應加以保護和利用,同時還可移入一些環節動物如沙蠶及小型底棲甲殼類,自繁能力強,青蟹又喜食,這些都是青蟹良好的活體餌料。另外,小雜魚蝦及淡水種的貝類如螺螄、人工配合餌料等可作為缺餌時的補充。

  根據青蟹晝伏夜出的覓食習性,人工投喂最好在傍晚進行。投喂量要視季節、潮流、水質和池內的自然餌料情況來掌握,一般來說海區水溫適宜18~25°C時及大潮汛期間可以加大投喂量。

  青蟹養殖的日常管理

  1.投餌技術

  1餌料種類青蟹屬於肉食性蟹類,因此,要以肉食性餌料為主,植物性餌料為輔。常用餌料有紅肉藍蛤、尋氏肌蛤、鴨咀蛤、小毛蚶、短齒蛤、淡水河蛤、淡水螺等小型低值貝類以及小雜魚、雜蝦、雜蟹等,也可投喂一些青蟹人工配合餌料。其可食餌料的種類較多,可根據當地的實際資源情況選擇,只要無毒無害、青蟹喜歡覓食的廉價餌料,都可作為保障供給的餌料源,但要求餌料必須新鮮,黴爛變質的餌料切不可投喂,否則會嚴重影響青蟹的健康生長。

  2投餌比例養殖期的投餌量,應根據水溫、潮汐、水質和青蟹的活動情況靈活掌握。如青蟹在水溫15℃以上時攝食旺盛,26℃時達到最高峰,若水溫高於30℃或低於13℃時,其攝食量就明顯減少,如浙江沿海溫州、台州一帶5月~6月和9月~10月水溫較適宜,青蟹的攝食量會增強,應多投餌;7月~8月高溫期水溫偏高,5月以前和10月以後水溫明顯偏低,青蟹攝食量會減弱,則應少投餌。

  在大水潮或潮漲時,青蟹攝食較多,小水潮或潮退後攝食量較少;大水潮換水後,水質好攝食增強,投餌量與平時相比可增加1倍;若遇多雨天,池水混濁或天氣悶熱,食量就下降,這時要適當減少投餌量;天氣寒冷,水溫下降到10℃左右,青蟹活動少或不活動,覓食少或不覓食,要注意少投餌或不投餌。

  青蟹的攝食量隨著個體生長而逐步增加,但日攝食量與其自身體重之比則會隨體重增加而下降。一般日投餌量與青蟹個體大小的關係和百分比為:蟹甲殼寬3釐米~4釐米,掌握其日投餌量佔體重30%左右;5釐米~6釐米時日投餌量為20%左右;7釐米~8釐米時日投餌量為15%;9釐米~10釐米時日投餌量為10%~12%;11釐米以上為5%~8%。

  3投餌方法餌料要均勻地投放於蟹池的四周,不宜投放在池中央,有條件的池塘,最好在池周邊設幾處食料臺,以便更好地掌握日所需投餌量。根據青蟹日伏夜出活動覓食的生活習性,可清晨投喂日投餌量的三分之一,傍晚投喂三分之二。八月中秋西北風起指農曆,前、後半夜溫差拉大,青蟹則易煩躁,半夜後易逃跑,最好在前半夜,適量增投一次餌料,既可防止青蟹逃跑又可減輕其相互殘殺。總之,投餌要根據水質條件、天氣變化、蟹體生長蛻殼情況等要素,靈活掌握每日所需的投餌量。

  2.水質管理

  良好的池塘水質環境是青蟹生長髮育的基本保證。青蟹的一生要經過多次蛻殼才能長大成成蟹,而其蛻殼的活動都在清晨或後半夜進行。如果沒有清新良好的水質或溶氧量不足,青蟹就無法順利完成正常蛻殼和增長,甚至會導致死亡。保持池水清新穩定,溶解氧豐富,青蟹蛻殼就容易,且生長快,所以一定要認真管理好水質。管理好水質的基本內容是換水納水、控制水位,調節水溫、鹽度,保持適宜透明度、pH值和溶解氧,確保養殖池水的清新穩定。

  1合理換水換水是改善水質環境的最經濟而行之有效的辦法。日常換水掌握"量小次多"的原則,一般3天~5天換一次水,大水潮時多換水,日換水量為全池水的1/3~1/5。高溫期池內水質差,池外外海水質好則要增加換水量,以1/2或2/3的比例進行,具體應根據本池池水的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注意在進水時流速不宜太急,流量不宜過大。此外,在換水時還需注意瞭解掌握外海水質變化狀況,如發現外海水發光、粘滯性大、有異味、有赤潮生物時,不宜進水。正常的水位應保持在1米上下,高溫季節的水位可升到1.5米左右,以維持養殖池水溫的穩定。

  2調節鹽度當池內海水鹽度過低或過高時,要及時換水調節,特別在多雨季淡水汪期或多臺風暴雨天,出現池內海水比重過低時,應及時開啟上部閘板,先排出池內上層低比重水,然後納入高潮位的中下層高比重海水。對於高灘建池自然納水困難,可用提水泵抽取中下層海水調節。

  3穩定理化因子要確保池內各理化因子相對穩定,換水前後要隨時檢測池內外海水的溫度、鹽度,尤其在降雨前後更應引起注意,避免換水前後溫度、鹽度變化過大。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0釐米~30釐米為宜,還需保持良好的水色淺黃色、黃綠色和充足的溶解氧大於3毫克/升,pH值控制在7.8~8.5之間,一旦發現池內有腐敗物要及時清除。

  4投放水質改良劑青蟹養殖中通常使用的水質改良劑,主要有光合細菌、沸石等。光合細菌能有效改善池塘生態環境,可預防、減少疾病的發生,對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大有好處。其使用方法是在蟹苗種放養前的5天~6天全池潑灑光合細菌液15ppm~20ppm菌液濃度每毫升達10億個以上,以後每隔10天~15天潑6ppm~8ppm,可結合實際靈活掌握應用。

  為了及時瞭解掌握蟹池準確的生產情況,青蟹飼養管理中除了加強科學投餌和水質調控管理外,還應做好日常的巡池檢查工作。

  1巡池檢查要堅持建立健全每天早、晚巡池檢查制度。檢查內容包括閘門、堤壩、防逃設施、水色、水位、青蟹覓食、生活活動狀況及池邊四周有無病蟹的出現等。特別在盛夏秋季的雷雨天、雷雨前和無風悶熱的傍晚及早晨日出前,久晴後下大雨,池水鹽度突變時,最容易出問題,所以更要加強巡池,防範青蟹逃逸及意外事故的出現。

  2水質和蟹體生長檢測堅持每天測量養殖池的水溫和比重,尤其是下雨後和換水前後更要注意勤檢測,及時掌握水質環境因子的變化。在整個青蟹養殖期間,做到每隔15天隨機取樣測量青蟹的背甲殼寬和體重,通過測量,瞭解不同季節青蟹的生長情況,以便適時調整投餌量。

  4.越冬管理在越冬前儘量做好降低池內水位工作,促使秋蟹在池的中邊溝兩側及塘底挖掘洞穴潛伏過冬,當北方冷空氣來臨前要儘量加高水位,以防秋蟹凍傷,影響越冬成活率。越冬期水溫在10℃以下時不須投喂餌料,水溫在12℃上時,則少量投餌,水溫回升至14℃以上,要適當增投餌料,對面積小、保溫性差的池塘,可搭棚蓋上覆蓋物越冬。

  青蟹養殖的病害防治

  當前,對青蟹養殖病害成因及防治技術的研究還不夠深透,所以現在仍應採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重於治、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則進行防治,儘量排除致病因素。從增強青蟹體質和自身的抵抗力入手,以減少減輕病害的發生,達到青蟹養殖優質、高產、高效的目的。

  1.青蟹纖毛蟲病及絲狀藻附著綜合症

  該病一般會發生在青蟹幼體期,也可能發生於養成期。此病具病程長、累積死亡率高等特點。

  1病蟹症狀發病初期,體表長有黃綠色及棕色毛狀物,活動遲緩,對外來刺激反應遲鈍,手摸體表有滑膩感。用顯微鏡可觀察到鐘形蟲、累枝蟲等纖毛蟲類原生動物及綠狀藻存在。發病中晚期,蟹體周身被厚厚的附著物附著,引起鰓絲受損、呼吸困難,繼發感染細菌病,導致食慾減退,甚至不攝食,生長髮育停滯,體質虛弱難蛻殼,死亡率約佔20%~30%左右。

  2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池塘放養密度過大,殘餌過多,汙染嚴重,水中的有機質含量偏高,造成養殖池水極度富營養化,致使纖毛蟲及絲狀藻大量繁殖,特別是每年的7月份~9月份高溫期,大量纖毛蟲及絲狀藻附生於蟹體上,嚴重影響了青蟹的正常生長髮育。

  3防治方法①保持水質清潔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做好正常換水,調節水質,排水時及時撈去池中殘餌,定期潑用氯製劑消毒,定期重點監測氨氮、pH值,一旦發現超標,立即換水,全池潑灑100克/立方米~150克/立方米沸石粉或10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淨水寶"。②對發病的池塘可用硫酸鋅、硫酸銅、硫酸亞鐵按8∶5∶2的比例混合潑灑,濃度為1.2ppm~1.5ppm,連用3天,第4天全池潑灑"富氯"0.3ppm;或第一天用"纖蟲清"1.2ppm~1.5ppm,進行全池潑灑,第二天換水後全池潑灑"富氯"0.3ppm。對病情嚴重的,可7天~10天后再使用一次,則可殺死蟹體表的附生物。消毒殺滅病蟲害後,餌料中摻拌抗菌素製成藥餌,並新增0.1%~0.2%蛻殼素,連喂7天為一療程,可使疾病得到全面有效控制。

  2.青蟹蛻殼不遂症

  青蟹發生蛻殼不遂病,是整個青蟹養成期中危害最嚴重的病例之一。該病主要由水環境突變,病菌感染引發所致。

  1發病症狀該病一般多發於每年的秋季,每當第一次寒潮初來時,大量體重在150克左右的青蟹容易感染弧菌,在未收捕繼續留養的過程中逐漸惡化死亡。病蟹體液白濁,基節的肌肉呈乳白色健康蟹呈蔚藍色,折斷步足會溢流出白色粘液,通常稱"白芒病"。發病池塘極易重複感染,死亡率可達30%~80%,對養殖生產影響特別嚴重。

  2發病原因①秋季水溫在22℃~25℃時為水體中孤菌等病原菌最適繁殖的條件,而水溫下降又會降低青蟹的活力及抗病力,病原菌感染為該病發生的根本原因。②發病還與青蟹特殊生理生態結構有關,秋季25℃~28℃水溫時正值青蟹集中生殖蛻殼期,一般蛻殼硬化時間較長2天~3天,極易感染病菌。此時,若環境突變、水質、塗質不良也易使雌雄體交配受阻而造成大量死亡。

  3防治方法①保持良好水質是防病的最基本的措施,養殖過程中應嚴防外染源汙染及外病菌源感染。②在發病前半個月用25ppm生石灰或2ppm漂白粉每隔7天交替消毒,以改善水質,殺滅水體中的病原菌,同時能刺激部分青蟹提前蛻殼,促使蟹與蟹之間的蛻殼期叉開。③對發病的池塘用0.33ppm二氯海因或0.8ppm溴氯海因進行全池水體消毒,連用2天~3天,同時結合內服強力黴素,連用5天~7天,其效果較好。

  3.青蟹的黃斑病

  青蟹黃斑病一般多發於Ⅷ期以後的幼蟹或成體階段,是目前養殖過程中較常見的一種病害,發病病程長,死亡率高,僅次於蛻殼不遂病。

  1發病症狀此病得病初期在青蟹的螯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現黃色斑點,而後在腹甲上出現鐵鏽色斑點,或在螯足基部分泌出一種黃粘液。螯足的活動機能減退,失去活動規律和攝食能力,腹甲上斑點中心部稍凹下,呈微紅褐色。到晚期,潰瘍斑點擴大,互相連線成為形狀不規則的大斑,中心處有較深的潰瘍,邊緣變黑色。剖開甲殼檢查,在其鰓部可見像辣椒籽般大小的淺褐色異物。

  2發病原因引起此病的病原細菌種類較多,分佈也很廣。發生此病的直接原因是青蟹在收捕、運輸、養殖過程中甲殼上表皮受傷,分解幾丁質的細菌侵入所致。其發病頻率及感染率是隨著水溫升高而增加,一般的發病時間大多在水溫偏高、雨水較多的季節。

  3防治方法①投喂新鮮餌料,多投活性餌,如貝殼類的蘭蛤等,可減少該病的發生。②在蟹苗的捕撈、運輸、養殖生產過程中管理操作要細心,防止蟹體受傷害。放養的密度不要太高。③保持水質清新,放養前苗種要用200ppm福爾馬林溶液浸洗2分鐘~3分鐘,以殺滅甲殼體表上的寄生蟲和病原菌。④儘量保持養殖池水鹽度穩定,定期使用25ppm生石灰或2ppm漂白粉進行滅菌消毒,並做到每月全池潑灑茶枯浸出液,刺激青蟹蛻殼,減少疾病發生。⑤對已發病的池塘,可用0.5ppm二溴海因進行水體消毒,連用3天。同時配合內服複方環丙沙星,用量為每天每100公斤施用5克,連用一星期,可預防和減輕疾病的發生。

  4.青蟹的黃水病

  青蟹黃水病一般多發於翌年的7月~8月與9月~10月份,對青蟹養殖生產危害匪淺。

  1發病症狀因在臨死前肌肉液化成"黃水"而得名,每年的發病率要比秋季高,嚴重時死亡率達70%以上,直接影響到青蟹的健康生長。

  2發病原因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溫季節水質、底質差,細菌大量繁殖引起。7月~10月晝夜溫差大,加劇了該病的發生。每當春夏季蝦類養殖發病旺季,蝦蟹混養池塘所養的青蟹,雖然能對低劑量的白斑病毒有抵抗力,但出現病蝦大量死亡沉積於池底時,一旦池內鮮活餌料短缺,對原來已感染過"黃水"病菌但還未發病的青蟹,覓食了這些死蝦後,會在大劑量的白斑病毒感染助動下,很快發病,並開始大批量集中死亡。

  3防治辦法發病前半個月用生石灰25ppm或二溴海因0.3ppm進行全池潑灑預防,同時結合內服複方環丙沙星,用量為每天每100公斤蟹體施用3克,連用3天,可預防該病的發生。對已發病的池塘應連續消毒3天,內服複方環丙沙星,每天每100公斤蟹體施用5克,連服5天~7天有較好治療效果。


猜你感興趣:

1.青蟹要怎麼養

2.怎樣養青蟹

清香木的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
澳洲杉有什麼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相關知識
青蟹養殖方法
花葉萬年青的養殖方法
玉樹萬年青的養殖方法與注意事項
萬年青的養殖方法有哪些
花葉萬年青的養殖方法有哪些
植物萬年青的養殖方法有哪些
河蟹養殖方法_河蟹怎麼養
青蛙養殖方法視訊
最正確的螃蟹養殖方法
萬年青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