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導遊詞必備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各位女士、先生,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我很榮幸能當大家的導遊,希望我的導遊服務能給大家"湘西之旅"留下美好的印象。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與我省的張家界市、懷化市、貴州銅仁地區、重慶黔江開發區和湖北的鄂西州接壤。總面積1.5完多平方公里,約佔全省的10%。總人口260多萬,人口以少數民族為主,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70.1%,其中土家族戰70.1%,苗族佔32.5%。湘西是我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也是我省唯一被列人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地區。歷史上,這裡交通閉塞,偏僻落後,與世隔絕,給世人的印象是非常神祕的。

  湘西州屬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民風純樸,州內山巒疊嶂,林谷深幽,溝壑縱橫,溪河交錯,自然風光奇特,歷史遺存眾多,是一處集山水風光、民俗風情、古城風貌、歷史文化、名人故里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湘西州歷史悠久。秦屬黔中道,宋為湖南路辰、澧地,元為湖廣行省辰州路、澧州路,明置永順宣慰司、保靖宣慰司,清置永順和鳳凰、乾州、永綏直隸廳。民國時,1938年前為湘西軍政府,1938--1949年為第八、九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初,為沅陵、永順專區。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轄吉首、瀘溪、鳳凰、古丈、花垣、保靖6縣,代管永順、大庸、桑植、龍山4縣。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轄上述10縣。1988年大庸、桑植劃歸新成立的張家界市。現轄7縣1市,從北往南,依次為龍山縣、永順縣、保靖縣、古丈縣、花垣縣、吉首市、鳳凰縣、瀘溪縣。龍山縣是湖南省委書記楊正武的家鄉,有皮渡河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太平山宗教旅遊區。永順縣是我州旅遊大縣,山水風光奇特,名勝古蹟眾多,有被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社會活動家費孝通譽為"天下第一漂"的猛動河、千年古鎮芙蓉鎮、把五百年土司王朝故都老司城、國家自然保護區小溪原始次森林生態旅遊區等,保靖縣是奧運舉重冠軍楊霞的家鄉,有國家重點工程碗米坡水電站、毛澤東同志國文老師袁吉六先生墓和酉溪園風景區等。古丈縣為我省十大林業縣直一和茶葉之鄉,同時也是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家鄉,有棲鳳湖省級風景名勝區、高望界原始次生林生態旅遊區、坐龍溪"中南第一大峽谷"。花垣縣是我省的猛礦、鉛鋅礦之鄉,錳礦儲藏量居全國第一、全國第二,花垣縣民族中學是國務院朱少年就讀的學校,有古苗河風景區和一腳踏三省,即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吉首市是州府所在地,是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重鎮和中西部地區接合部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也是湘西州旅遊集散中心。鳳凰縣是全國百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文化豐厚,人傑地靈,名人輩出,中華民國首任民選熊希齡,鴉片戰爭中犧牲於定海保衛戰的民族英雄鄭國鴻,一代文豪、鄉士文學巨匠沈從文,著名畫家黃永玉均出生在這裡,中國南方長城主體部分也在鳳凰。瀘溪縣有沅水風光帶和盤瓠洞、辛女巖等。

  改革開放以來,湘西州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群進步。特別是州委州政府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和落實國務院朱關於"發展旅遊業是湘西最大門路"的重要指示,將旅遊業作為全州經濟發展的六大帶動戰略之一,旅遊業已成為全州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州目前擁有旅行社11家,星級賓館13家,旅遊車隊4家。有枝柳鐵路、209、319國道和1801、1828省道高等級公路橫貫州域,南有距鳳凰28公里的貴州銅仁機場,北有距猛洞河60公里的張家界荷花機場,陸空交通便捷,形成北依張家界,南連梵淨山,猛洞河--吉首--鳳凰"三點一線",以名水、名情、名城為特色的旅遊業發展格局。大家來湘西旅遊,若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點,那都不是完整的"湘西之旅"。這三大景區特色各異,猛洞河景區以山水風光、土家族歷史文化為主,它的主題是與水對話,演繹激情,釋放自我。德夯景區以情見長,是一個以奇特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原始古樸的苗族風情溶為一體的民俗旅遊勝地,這裡濃郁的民族風情在省內 "唯我獨有"。鳳凰竟區側以歷史文化厚重,被稱之為"夢裡水鄉,遠去的家園"。三者共同組成內涵豐富的"湘西之旅",與張家界優勢互補,構成"大湘西之旅",形成"張家界-猛洞河-吉首-鳳凰-銅仁"黃金旅遊線。"大湘西"的旅遊資源有著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優勢。這次大家來到湘西,我們給大家提供的服務是完整的"湘西之旅"。今天前往鳳凰遊覽,宿吉首市內。明天遊德夯,再乘車去猛洞河,後天遊猛洞河,晚餐後返程。

  現在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湘西獨特的地域文化。年代久遠的土司制度,造就演繹了土司文化,使湘西這塊地方至今保持了古樸的民風和古老的習俗。清雍正七年1729年實行"改土歸流",結束了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特殊歷史和特殊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特殊環境和特殊文化的派生與衍化。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始祖崇尚的固我性和獨尊自賞的排他性。所謂土司制度就是酋長制。"改土歸流"就是"改土官"為"流官",即朝庭委派官員來統治。"改土歸流"對湘西的文化和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湘西的巫儺文化又是土司專制統治的強大精神支柱,他的實質就是自始至終保持著初蒙性和原生性。因上述原因,湘西的很多神祕現象,奇異習俗深深地烙上了湘西地域文化的痕跡。

  說起湘西,大家的第一反映恐怕就是湘西剿匪記與烏龍山剿匪記,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恐怕土匪就是湘西的"特產"。湘西曆史上貧窮落後,匪患不斷,這是歷史事實。以致於有些人來湘西之前還打聽,是否現今還有土匪?其實湘西土匪只是湘西土司文化的派出生物。《湘西剿匪記》與《烏龍山剿匪記》是新中國成立後才拍攝的。文學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兩部影視所描寫的是民國年間,官、匪、霸勾結,魚肉百姓的一個畫面。土匪並非湘西"特產"歷史上許多地方比比皆是,湘西這種土匪只是他們的縮影罷了。作為湘西的土匪有兼職和專職之分。專職土匪是地方惡霸豪強與舊軍隊散兵遊勇的混合物。兼職土匪則是一些貧困農民或一些遊手好閒之徒。當土匪的農民農忙時忙農活,農閒時上山為匪。就像自然界裡一樣,"土匪"。"土匪"這種行為實質上是湘西人受土司文化固我性和排他性的影響的典型代表,是土司制由族系族姓聚合的酋長制的體現。就如沈從文所說,他們只要領導很好,就能在國家或民族需要時,衝鋒陷陣,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來。大家可知道?在明朝的抗倭鬥爭中,由湘西"土匪"組建的抗倭軍隊就立下了汗馬功勞。

  大家看過沈從文《大山裡的人生》嗎?看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沈從文描寫了很多湘西神奇的現象如:趕屍、放蠱、落花洞女等。這些現象是沈從文耳聞目睹的,並非捏造。它是巫儺文化的體現。趕屍、放蠱、落花洞女是至今未解的湘西三大之迷。趕屍即人死在外地後,請巫師唸咒語,鞭趕殭屍回家的現象。說起來大家都會覺得不可思議,人死了豈能走路?確實能走,這種現象與泰國的"降頭術"差不多。據說殭屍在巫師的咒語控制下能從外地走回湘西,走十天半個月,走斷幾個腳趾頭呢。趕屍一般在夜間進行,若途中見人,巫師則念"大家讓路、牲口來了"。這究竟是何祕訣?至今無從考證。據說這是將殭屍原生化,將其化成牲口行走。放蠱是怎麼回事呢?當地人稱放蠱人為蠱婆或草鬼婆。飛禽走獸,植物人類,一旦被放蠱,就會生病,若不請放蠱人取蠱就會死去。蠱婆放蠱並非所願,是她自己身上有蠱,必須放掉,才能免其痛苦。人被放蠱之後,數日內,受害人會找蠱婆取蠱,蠱婆取蠱後,病人痊癒。

  落花洞女則是大齡未婚女青年一種變態現象。由於愚昧落後,人們認為萬物間一草一木、一山一洞都有神附身,並且大齡未婚女有可能被某種神物看中,娶去為妻。如某一天,一大齡未婚女,路過一棵大樹或一個山洞或一塊不尋常的石頭等,回家後就生病發癲,家人就以為她是被樹神或洞神或石頭神看中了,所以也不給她找醫生治病,更不會把她嫁人。病久之後,大齡未婚女就會含笑死去,家人不哭,認為她是歡歡喜喜地嫁給了樹神等。實際上此女有人稱這種病態叫 "花癲",只要嫁人,就會痊癒,更不會致死。

  一個作家的文學創作離不開他初蒙人世生存的載體,作家品性的形成和作品的風格又與這個生存載體的特異環境和地域俗趣有著極重要的聯絡。著名鄉土文學作家沈從文,是專門從事鄉土文學創作的大師,他的大量作品凝結著濃郁純樸的民風和散著鄉土氣息,無不取材於他出生的土地和生長的故鄉。沈從文及其作品享譽全球,特別是在國外,美、日、法、英、德等國還成立了沈從文鄉土文學創作的專門研究機構。之所以給沈從文鄉土文學創作大師的稱號,是因為他的作品風格有別於其他作品,打破了當時文學作品專寫城市紳士階層的創作格局,為文學作品多渠道、多品位、多形式的創作風格開創了一代新風。他筆下所表現的都是原始的美、樸實的美,他所寫的現象未摻有任何政治色彩。當然他之所以的影響所致。所以很多人說要了解湘西,先得讀沈從文的作品,先得了解沈從文,這樣你所瞭解的湘西將是客觀的不帶任何偏見的原本就很美麗的湘西。為了更好的瞭解沈從文,現我們前往住他的家鄉--鳳凰。

  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故以此而得名,鳳凰古稱鎮竿,位於我州的西南邊,總面積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萬,是以一個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鳳凰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地,秦屬黔中郡,唐設渭陽縣,元、明設五寨長官司,清舌廳、鎮、道府,成為湘西軍事政治中心。鳳凰的旅遊資源主要是厚重的歷史文化。這裡特殊的歷史留下了眾多的古蹟,特殊歷史文化塑造了一群名人。

  鳳凰風景秀麗,名勝古蹟眾多,歷來是人們遊覽的勝地,自古就有東嶺迎暉、南華疊翠、龍潭漁火、山寺晨鐘、奇峰挺秀、溪橋夜月、蘭徑樵歌、梵閣回濤等八大景。有譽滿天下的古城風貌,有唐代留下的最完整的石頭城--黃絲橋、苗漢隔絕的歷史見證苗疆邊牆--中國南方長城有被譽為華夏洞王的奇樑洞等。

  鳳凰古城,位於沱江之畔,群山環抱,關隘熊奇。碧綠的沱江從古城牆下蜿蜒而過,疊翠的南華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漁舟遊船點點,懸崖上吊腳樓,鱗次櫛比,碼頭邊手拿棒槌洗衣的姑娘笑聲朗朗。沱江河畔的東門和北門古城樓雄偉壯觀。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四通八達。明清時代木質結構的房屋,錯落有致。這一切使得古城猶如一副濃墨淡彩的中國山水畫。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遊鳳凰之後說中國有兩個最美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長汀,一是湖南的鳳凰。

  鳳凰的美不僅在於它的自然景觀,它的風土人情,它的文物古蹟和它的美麗傳說,而且還在於它的光榮傳統,它的鬥爭精神。用沈從文先生的話說,即個人的浪漫情緒與歷史的宗教情緒結合為一的遊俠精神,鑄成了這地方人格與道德的另一種典範。這種遊俠精神一旦與愛國主義相結合,只要領導得當,就能在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衝鋒陷陣,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來。確實如此,試看我國近代發生的一些大事,無不有鳳凰人蔘加,而且往往總是站在鬥爭最前列。第一次鴉片戰爭捨身報國的定海三總兵鄭國鴻,第二次鴉片戰爭青巖、開州教案中正氣凜然的貴州提督田興恕,辛亥革命光復南京組織敢死對血戰雨花臺被孫中山先生授予陸軍中將的田應昭,抗日戰爭中血戰嘉善、會站長沙衝鋒陷陣的都有鳳凰"竿軍"。這裡地方雖小,卻出過中華民國的第一人民選熊希齡,出了被稱為鄉土文學之父、影響遍於世界的沈從文,還有著名畫家黃永玉等等。

  現在我們沿著石板路,來到中營街10號,這裡就是我國著名作家沈從問2先生的故居。這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正中有一小天井,天井四周是木瓦結構的古屋,正屋三間,廂房兩間,前庭三間。這座古員雖然沒有雕龍畫鳳,但顯得小巧玲瓏,古色古香,特別是那些帶有湘西特色的雕花木窗,格外引人注目。

  沈從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就誕生在這裡,並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1917年,沈先生15歲,因家道中落,參加湘西土著部隊,離開了家鄉,展轉於沅、酉水流域,幾年的部隊經歷,使他目睹了水深火熱的生活,親歷瞭如火如荼的戰爭,從而激發了沈先生的創作慾望。1922年,沈先生隻身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從文的艱苦生涯。 1928--1930年,沈先生在傷害中學任教師,兼《大公報》、《益世報》文藝副刊主編。1930--1933年,在武漢大學、青島大學任講師。 1934--1939年,在被獎主編全國中小學國文教科書。1939--1949年,在被獎大學任教授。在二十七年的創作生涯裡,沈先生先後用嶽煥、上官碧、甲辰、小兵、窄而黴齋主任等筆名,創作了《邊城》、《鴨子》、《神巫之愛》、《一個女演員的生活》、《湘西散記》、《湘西》、《沈從文自傳》、《黑鳳集》、《長河》、《八駿圖》、《沈從文散文集》、《沈從文文集》等一系列文學作品,鑾聲中國文壇,幾乎與比他年長20多歲的魯訊先生齊名。五十年代之後,沈先生就任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潛心於中國文物的研究,寫出了填撲我國空白的驚世之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以及《唐宋銅鏡》、《明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等一系列文物論著。沈先生的作品與人品表現了強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謙遜、勤奮、博大而凝重。

  沈先生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也給後人研究中國和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獻。

  1982年,沈先生和夫人張兆和重返故鄉,看望家鄉的父老鄉親,隨知竟是與故鄉永遠的告別。1988年5月10日晚8時35分,這位世界文學巨匠在京逝世,享年86歲。

  我們現在到達的地方是朝陽宮,又叫陳家祠堂,是鳳凰24家祠堂的代表之一,它坐落在古城區的西門坡,民國4年1915年由鄉紳陳氏發動族人所建。民國 12年1923年,湘西王陳渠珍又率族人擴建。那時,每年的祭祖族儀均在此舉行,當然也議過集資修路架橋以及處理家族中違規之事。

  陳家祠堂分正殿、戲臺、左右包廂等,組成具有濃烈地方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尤其是進門處的古戲臺,更是別具特色。一幅"數尺地方可家可國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賢有愚有神仙"的對聯和戲臺上的八幅戲曲壁畫,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絲半懷古之情呢?鳳凰有名的地方戲叫儺堂戲,古老而濃郁,具有神祕色彩,表演細膩,純樸逼真,人們稱讚有"土、俗、純、細"四大特色。代表劇種主要是"三女",即《孟姜女》、《龍王女》、《龐氏女》,演出時以鑼鼓伴奏,節奏明快,曲調優美流暢,內容原始古樸,情節簡潔有趣。

  順著小巷紫紗石板小道,我們從大成殿--孔廟的桃簷下經過,有到了文星街10號,這裡是中華民國第一任民選熊希齡先生的故居。

  熊希齡,號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這裡,熊希齡少年時代就有湖南神童之名,15歲中秀才,21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蔗吉士俗稱點翰林。

  熊先生少年時就具有憂國憂民之心。9歲時,他的私塾老師出了一幅上聯:"載數盆花,探春秋訊息",熊先生立即對出下聯:"鑿一池水,窺天地盈虛",一時傳為佳話。中舉之後,新科舉人作畫以言志,一時間,牡丹、芙蓉、金菊等紛爭鬥豔,而熊先生只畫了一幅不起眼的棉花,但熊先生"此君一出天下暖"的題詞,卻使四座皆驚。

  熊先生成名之後,積極主張維新變法,曾開辦《湘報》,時務學堂,常德西路師範學堂,是湖南與譚嗣同齊名的唯新派中堅。我國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林伯渠、滕代遠,國民黨左派宋教仁,武漢起義總指揮將翌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學生。熊先生後出任過東三省理財官、熱河都統、財政總長等職。民國二年1913年就任民國內閣,當時的這一任政府被輿論界稱為"才子內閣"。後來,因熊先生反對袁世凱獨裁,被袁世凱逼迫解散內閣,辭去職務。從此,熊先生的慈幼院收養了一大批孤兒,現任我國人大副委員長的雷潔瓊就是慈幼院收養長大的。我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就義後,其妻兒也被隱藏在該院。民國 14年1925年,鳳凰縣遭大旱,絕大部分田土無收,熊先生知道訊息後,送來賑災款大洋10萬元其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捐款大洋4萬元,救助了很多災民。

  晚年,熊先生就任我國紅十字會會長,積極投身抗日戰場戰地救護,其功德可昭日月。

湖南蘇仙嶺導遊詞
江埡導遊詞
相關知識
湘西導遊詞必備
瀋陽故宮導遊詞_必備寶典
北海公園導遊詞必看
湖南湘菜導遊詞
陝西導遊詞的範文精選
關於陝西導遊詞的範文
陝西導遊詞精粹
關於廣西導遊詞的範文
廣西導遊詞如何寫
河北的導遊詞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