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提琴的握弓技巧
想要學習小提琴就必須掌握小提琴的握弓技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小提琴握弓技巧
例如:上半弓分弓主要要依靠小臂進行活動,自然跳弓則是以手腕為主,配合手指來運動,而全弓,則需要手腕,小臂,肘關節和大臂的協同運動。所以右手運動按照不同的部位的配合分為兩種結構運動。肩臂和指腕運動。
肩臂運動
由於右手部分的生理結構造成了右手肩臂只能進行下列三項有限的運動:
1、小臂的開合運動;
2、小臂以肘關節為中心的轉動;
3、大臂的轉動這三項運動的共同特徵是槓桿架構。同時分為兩大槓桿架構:以肩部為的大臂槓桿,它不單支撐,控制大臂的主要活動,同時還通過手臂的關節來影響小臂,手和手指的許多動作。以肘關節為支點的小臂槓桿,除了起到調節和傳承力量之外還承擔著運弓的主要動力。
指腕運動
同樣也是由兩個槓桿構成。一個是以手腕支點為主的手掌槓桿,兩一個是指根關節位支點的手指槓桿。由於關節多,結構緊密,協同合作時要求的協調性很強。指腕的運動有5種動作:
1、換弓換弦時的垂直動作;
2、弓根,弓尖換弓時的水平動作;
3、弓杆靠近指板或琴馬的縱向轉動;
4、直接影響弓弦角度和接觸的垂直轉動;
5、弓根換弓時的水平轉動。
稱之為右手永遠的蹺蹺板。這些蹺蹺板的協同共同的構成了通常所說的“右手舵式運動”。
小提琴持弓能力
小提琴握弓一般有三種方法,分別是:德國式、法比式與俄國式。
德國式:食指較前的第一,第二節之間平壓弓杆,拇指和中指相對所有手指緊密排列。
法比式:食指第二節最後端斜壓弓杆,食指和中指有間距,拇指對著中指。
俄國式:食指二節,三節寫壓幷包住弓杆,食指中指間距很小。卡爾弗萊什本人認為俄國式的持弓方法是最效率的。一方面保持弓子的最大平穩,另一方面最為省力。因為他們的爭論重點集中在拇指,食指,小指的接觸位置上。充分詳細毫無爭議的說明了右手手型和握弓技術的關鍵在於這三個手指。
1,對於弓杆本身重量的支撐幾乎完全來自右手拇指。當弓離開弦的時候是什麼給了弓向上的託力?是拇指!是什麼在承受整個弓杆的重量?是拇指!在此同時小指則是起到平衡的作用。
2,離開了拇指的支撐,任何握弓動作都會土崩瓦解。在運弓過程中除了弓本身的重量,還有大部分的壓力來自手指,手掌,手臂的下壓。而在練習或是演奏中,右手拇指對不同音色,音質,音量的變化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3,在運弓時。握弓的四個手指對弓杆的施壓是在變化的。在下弓時運弓方向朝下,至上半弓,手指對弓杆的壓力偏向食指和中指;而上弓時運弓方向朝向弓根食指和中指對弓杆的壓力就要減少,同時為了弓杆的平衡,握弓的重新要稍微偏向小指和無名指。右手拇指支援了這種手指握弓的壓力。
4,右手食指是槓桿上的重要力點。食指會影響弓對弦的壓力。而食指位置和姿勢平壓,斜壓就會改變弓杆上力矩的變化。會對運弓質量產生很大影響。 5,小指。主要是體現在下半弓和弓根的作用,其作用是保持平衡。
沒小指的的作用,弓子沒法拉到弓根
手工小提琴與機械小提琴有什麼區別
手工小提琴與機械小提琴的區別在於,手工小提琴製作使用簡單的機械協助製作,而機械小提琴是基本上都是用機器製作而成的。機械小提琴價格比較便宜,在材料上和製作的品質上沒有手工小提琴出色,一般初學小提琴者認為使用機械小提琴合適,本人不是很贊同。
機械製作的小提琴每天可以生產幾百把琴,這如果讓逝去的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和耶穌·瓜爾內裡兩位製作大師知道了就麻煩了。這兩位大師的一生好像都沒有製作上千把琴,而現在的製作只需要幾天就可以製作完成,可想而知這樣的小提琴是多麼的粗糙。
一般搞外貿的大型工廠做普及琴使用機器製作比較多,因為國外需求量比較大,都是採用薄利多銷的方式,採用人工製作效率低成本高。
手工小提琴與機械小提琴的原材料在於,機械製作的小提琴背板好像都不是用楓木製作的,就算是用楓木製作的,背板都是一些沒有花紋的那種材料。面板好像是松木製作的。像這種原材料如果使用手工的方式製作,就連手工的費用都要搭進去。因為原材料太差用手工的方式也製作不出音質好的小提琴。所以使用機械製作的優點就是可以以多盈利,減少手工製作的成本。
製作的工藝不同在於手工小提琴都是採用人工的方式製作,期間會用到簡單的機械裝置協助完成,都是一些對音質外觀沒有影響區域。而機械小提琴完全就是機器生產,期間也可能使用到人工都是些打磨或粘合上工作。機器製作的提琴比較單一,體現不出人工製作的風格在裡面,看上去就像標準的飾物。而手工製作的小提琴每把琴都是不一樣。製作出來的琴也能體現出提琴製作師個人風格。
總之手工小提琴與機械小提琴的主要區別就是原材料的不同、製作的品質不同
如何鑑別小提琴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