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陪讀孩子易有心理問題及原因
中國式陪讀孩子易有心理問題,“陪讀”是一種特殊的家庭教育形態,家庭記憶體在的陪讀現象極為普遍,從幼兒園、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但是中國式陪讀孩子易有心理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準備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式陪讀孩子易有心理問題
1、父母陪讀是幸福也是壓力
多數的學生都對父母的陪讀心存感激。但除了感激之外,也有部分學生對陪讀表現出別樣的看法,“媽媽陪在身邊我很開心,可有時候也感覺壓力挺大的,尤其是快考試的時候。”今年上初二的姜同學告訴記者,父母在他上小學的時候分開住,從初中開始她就一直跟媽媽住在一起,可以感覺出來從那時開始母親對他就格外上心,恨不得時時刻刻都陪在他身邊,但這過度的關注也讓他備感壓力。
2、擔心誤導孩子依賴父母
每天老師發的簡訊內容都是,請家長輔導、家長指導完成、甚至家長陪伴學習……,我不怕花時間‘被綁架’,我真是擔心誤導孩子,依賴父母,造成他們沒有獨立學習意識。“一年級學生家長傅先生指出:如此陪學一定不要讓孩子在意識上有偏差,現在孩子在課堂打瞌睡都可以,反正回去爸媽還會教。作業也家長看過改過了,那老師怎麼掌握學生的差異實現”因材施教“。再說,並不是每個家長都適合教孩子的,我自己的拼音N、L不分,怎麼教得好,再比如,我們當年都是啞巴英語,要我唱個英文歌也不行啊。
3、中國式陪讀會造成從眾心理
從眾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為現象,家庭作為一個社會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往往會受到它所處群體之中的其它家庭行為的影響,當這個群體中多數家庭都選擇陪讀的時候,從眾性對於他們的行為而言就是一種強大的推動力量。別的家長這樣做,我們也這樣做。從積極方面看,增加對子女教育的投入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家長只是盲目地效仿其他家庭,甚至認為只要按著別人做的樣子做就算盡到了責任,只在乎形式,而根本不管孩子的實際情況和教育發展的規律的話,想要培養人才,那隻能是緣木求魚,不但達不到目的,還很可能讓家庭陷入經濟困境,人才兩空的境地。因此,家長必須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遇事和看待問題時,既要慎重考慮他人的意見和做法,也要考慮家庭實際情況,並以此來決定家庭的行動。
中國式陪讀產生的原因
1、學生自身的原因是陪讀的產生的主觀原因
學生獨立能力差,遇到一點小問題就不知所措,只知道跟父母求救,沒有一點自主能力。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身子女,從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沒有父母在身邊,他們事事都成了問題。學生缺乏是非、善惡的辨別能力,自我約束力和控制力不強,很容易受外界不良習氣的影響,沉湎於網咖、遊戲機室、吸菸、打架、鬥毆、早戀而難以自拔。
2、家長的唯分數論是陪讀的重要原因
一些家長的焦慮直接源於攀比,有時候並不思考自己的孩子適不適合,就盲目跟風,千方百計搶先出發,總是試圖領先於人,於是在無休無止的自我較勁和競爭妄想中,不斷給孩子加壓。這種焦慮也來自”選擇“,即到底是買學區房,還是擇校民辦;是儘早出國,還是參加國內高考,不少家長面對此類教育問題的選擇往往”舉輕若重“,甚至患上”選擇恐懼症“,只好種種路徑都嘗試,從而給孩子巨大壓力。
讓孩子獨立的方法
1、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不要老是把孩子綁在身邊,比如可以讓他獨自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如夏令營,沒有親人的陪伴,在外什麼事情都得靠自己,遇到問題時便會自己想辦法解決,活動結束孩子歸來,你會發現孩子成長了許多,比以前更獨立了。
2、有信心地道別
你的離開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表現得似乎這不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並且你知道自己一定會很快會回來,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平息他們對於你即將離開的恐懼感。用一種容易讓人感受到但也是實事求是的語氣跟孩子說再見,然後徑直走向門口。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嚎啕大哭了,儘量不要讓他看出來他的情緒已經擾亂到你了,平靜地離開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勿讓早教成虐待寶寶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