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3日

  

  中元、佛歡喜日與盂蘭盆節是漢字文化圈一個傳統節日,道教稱為中元節、地官誕,佛教稱為佛歡喜日、僧自恣日、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在漢字文化圈不少地區都有相關的節日活動,近世以來的習俗是佛教的佛歡喜日、盂蘭盆節,道教的中元節,加上東亞巫覡宗教及民間信仰習合而成。

  節日的日期在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華南,是七月十四日,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一些地區改為格里曆7月15日,另一些則改為格里曆8月,接近農曆原來的日子。

  起源

  佛教徒在佛歡喜日供養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稱為盂蘭盆法會,後來這天就有了盂蘭盆節的名稱。道教的中元節在同一天,這天在道教中又是地官誕,是地官赦罪的日子,有祭祖的習俗,並祈求地官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道教為祖先及亡魂祈求赦罪與佛教做功德令累世父母祖先解脫的儀式目的相似,且同樣符合東亞傳統的孝道,於是佛、道的習俗結合起來。

  由於道教的地官赦罪日同時也是祭祀一切亡靈的日子,佛教法會中的施眾僧又演變成施餓鬼儀式,後來民間就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開啟,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基於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惠及眾鬼的思想,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施孤”佈施活動,以普遍超渡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民間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同時結合佛教、道教思想和儀式,稱為盂蘭盛會、盂蘭勝會、中元法會、中元建醮等。

  佛歡喜日

  依照舊時佛教的制度,僧侶每逢雨季時,會集合在一起修行,稱為結夏安居,南傳佛教此節日開始於佛曆中的第11次滿月後,大約相當於陽曆的十月,稱為供僧衣節。由於中國的氣候與印度不同,漢傳佛教的結夏安居就改為農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經過三個月的修行精進後,僧侶向佛陀報告修行成果,佛陀為此感到歡喜和欣慰,所以七月十五日這天稱為佛歡喜日或僧自恣日。[3]佛教徒會在這天以盂蘭盆供奉佛、法、僧三寶,濟度六道苦難眾生,以功德迴向累世父母,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傳揚孝親的美德。

  目連救母

  主條目:目連救母

  釋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喚目犍連簡稱目連,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稱,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以神通看到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飯菜拿給母親食用,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焰灰,目連大聲向釋迦牟尼佛哭救[6]。佛陀告訴他,必須於七月十五僧自恣日時,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集合眾僧的力量,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濟度[7]。目連依佛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8]。

  盂蘭盆[編輯]

  主條目:盂蘭盆會

  據《佛說盂蘭盆經》的記載,“盂蘭盆ullambana”是梵語उल्लम्बन,“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9]。

  道教說法

  道教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認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別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的誕辰。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是天官生日,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是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是水官生日,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地官誕是農民慶賀豐收、酬謝土地的日子之一,也是為亡魂赦罪的日子。

  民間信仰

  參見:三教

  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佈施餓鬼為始,因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與道教中元節的祭祀亡者靈魂、儒家祭祀祖先等活動及各地巫覡宗教如中國巫覡宗教、日本神道教、朝鮮巫教、琉球神道結合,構成漢字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動。

  民間相傳農曆七月是“鬼月”,是地獄大門開放的月份,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到陽間接受人間的供養。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度”佈施的祭祀儀式,希望好兄弟得到安撫,保佑家宅平安,俗稱為“鬼節”。

  “普度”活動有公普和私普之分,公普是以地方鄉團祠廟為中心的大型祭祀活動,私普是個人和公司行號自行進行祭祀的活動,活動可長達一個月,盂蘭盆會或中元普渡就是為亡魂減輕罪孽,希望他們早日安息的祭祀活動。特殊的日子在七月初一開鬼門、七月十五地官大帝誕、普度、七月廿九大眾爺誕和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薩誕、關鬼門,其他七月的神誕並不結合在普度的祭祀活動。

  盂蘭盆會

  佛家盂蘭盆法會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

  部派佛教時期,印度就常興辦盂蘭盆會而在中國,《佛說盂蘭盆經》在西晉時由竺法護譯出,因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興盛,官民共樂。

  道教中元法會

  道教方面,中國北方盛行太乙救苦天尊之類的法事,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專責救度亡魂的大神,道教超度科儀中以太乙救苦天尊為主神者,名目繁多。如:《太乙救苦天尊說拔度血湖寶懺》、《靈寶鍊度》、《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九幽燈儀》等等。南方則流行諸多道教懺法,各地不同,如:《三元滅罪水懺》意義在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大帝生日,請得地官赦罪赦免先人罪孽;《三元賜福寶懺》是為先人求取冥福;廣東一帶則有《呂祖無極寶懺》,是全真道儀式,藉由度人無數的孚佑帝君呂純陽祖師威力,廣度死者入道,安生定冥。

  如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為例:由一道長扮演太乙救苦天尊,端坐高臺正中。諸道士扮演眾仙弟子,立於兩側。天尊道長飾用團扇扇三下,以寶劍或鐵柺杖、玉如意等法器敲三下,義為天尊滅地獄之火,以法器破地獄之門,引鬼魂出離地獄,後開始為眾仙、地獄鬼眾與悠遊人世之亡靈講經說法,天尊說法畢,則遣眾仙跳下虛空飾演的道士們各持法器,跳下高臺滿場跳躍,意是拯救四方鬼魂與信徒之祖先。此時天尊作法,並用柳枝或桃枝等,蘸金瓶中的甘露法水灑下也有改為丟擲糖、餅,供信徒拾取,代表著施食餓鬼眾並超度其出離地獄。

  民間盂蘭盆會

  現時民間的盂蘭盆會或中元普渡大都是糅合佛、道、巫覡宗教、民間信仰而成,除了原來的普渡意義外,還增添了娛樂成份,變成廟會形式的祭典,有歌舞、戲劇等娛樂活動。例如華人的盂蘭盆會常有神功戲演出,近年也有當代流行表演的“歌臺”、電子花車。日本、琉球則有盆踴,朝鮮半島有農樂、假面舞等。除了祭祀、娛樂外,一些盂蘭盆會還有團結地區、族群的社會功能。

  祭祖與超度法事

  日本家庭的盂蘭盆節祭品

  民間信仰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但祭祀活動一般在舊曆七月底之前進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某些地區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祖先靈魂回家,稱為迎祖靈。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送回時稱為送祖靈,華人、朝鮮族、越南人和琉球人會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區和日本本土,中元節是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

  各地習俗

  華人地區

  主條目: 華人

  華人地區的習俗主要是祭祖以及祭祀孤魂野鬼又稱“好兄弟”,廣東、港澳稱為燒街衣。近代至今部份人常把視為陰森恐怖的鬼節,有不少禁忌,例如不要貼牆走、不要在七月搬家或結婚、晾衣服不能留到半夜,但部份禁忌如晚上不要外出等並沒有傳統文化基礎,因為傳統上地官誕不少祭祀和慶祝活動都是晚上進行,與傳統習俗有矛盾。

  香港

  主條目:香港盂蘭勝會

  香港人通常稱這節日為盂蘭節,人們會在七月十四在家中祭祖,並且會燒街衣。各區於七月皆有舉辦盂蘭勝會或中元建醮,離島坪洲便是其中一個地方舉辦中元建醮。坪洲中元建醮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二至十五日舉行,一連四日,最熱鬧的一天為七月十五日,當日的儀式包括走午朝、走龍船、放水陸燈、擺天席、爭奪祭品及化大士王。

  臺灣[編輯]

  主條目:臺灣中元法會

  在臺灣,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日,無論政府機關、公司行號、社群住宅、神壇廟宇,都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好兄弟臺灣人對遊蕩鬼魂的尊稱,並祈求全年的平安順利。

  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地區[編輯]

  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人地區中,中元節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傳統習俗之外,還有一項特別的表演活動以娛樂鬼魂,當地福建人閩南人稱之為“七月歌臺”或簡稱“歌臺”。這些歌臺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臨時舞臺,加上音響裝置以及燈光等裝飾,並在臺下觀眾席擺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預留給“好兄弟”鬼魂的。歌臺表演通常安排於夜晚時分,臺上表演包括詼諧短劇、魔術、勁歌熱舞等,而且整個農曆七月都有表演[16]。作為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歌臺表演常因過於喧譁遭到部分周圍居民的投訴而遭到警方警告。此外,歌臺上常出現的一些橋段如愛說黃色笑話的主持人、穿著暴露的女表演者,等都讓星馬兩地許多人對七月歌臺產生誤解[17]。但這幾年馬來西亞慶贊中元理事會已經禁止表演歌手穿著暴露的服裝以及控制歌臺音量以免產生誤會與摩擦。

  日本本土

  主條目:日本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在飛鳥時代由隋唐時期的中國傳入日本,俗稱“お盆”おぼん、發音:O-bon,盂蘭盆會簡稱。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農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進行。十三日前掃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禮物的習慣,民俗上也會眾人聚集,跳一種名曰“盆踴”的舞蹈,專注於手部動作。

  日本人對盂蘭盆節很重視,現已成為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企業、公司一般都會放假一週左右,稱為“盆休”,很多出門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選擇利用這個假期返鄉團聚祭祖,此時像大都市如東京、大阪等街道多顯冷清,有點類似中國的清明節。

  朝鮮

  主條目:朝鮮中元節

  朝鮮半島的中元節又稱“百中節”、“百種節”、“亡魂節”等,是朝鮮的一個傳統節日,來自中國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盂蘭盆節,然後發展出朝鮮族特色。相對於中國、日本的中元節較著重於祭祖及普渡,朝鮮的中元節則保留較多秋季農夫慶豐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儀式則其次。

  越南

  主條目:越南盂蘭節

  越南盂蘭盆節除了祭袓、普渡之外,還有感謝母親、對母親表達孝心的意義,這是人們仿效目連救母故事中目犍連對母親盡孝的精神,因此這天也是越南傳統的母親節。這天人們會一家團聚,一起表達對母親的敬愛。日間一起拜祭祖先、迎接祖先亡魂回家團聚,體現越南傳統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精神。晚上則祭祀孤魂野鬼,並且會放水燈。這天人們會茹素,各佛寺也會舉行普渡儀式祭祀孤魂野鬼,佛教徒會到寺院聽僧人講法,父母健在者會在胸前別上紅花,父母已去世者則別上白花。

  琉球

  主條目:琉球御中元

  琉球的中元節有迎彌勒彌勒迎け的祭禮,琉球人將彌勒信仰融入到了琉球神道的龍宮信仰ニライカナイ之中,在迎彌勒的祭禮中祈禱豐收。在傳統彌勒節迎彌勒祭禮上,人們戴著布袋和尚的面具,唱著民謠《赤田首裡殿內》,期待彌勒的“世果報”太平盛世的到來。彌勒節一般在農曆七月十六舉行,現在改為最接近農曆七月十六日的那個星期天舉行。

  在一些農村地區,人們會跳一種稱為哎薩的舞蹈,現時這種舞蹈已傳播至整個沖繩本島。

中元節和盂蘭盆節
中元節吃餃子麼
相關知識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中元節和盂蘭盆節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教學視訊
高考狀元:高中學習方法與心態調節視訊
中元節的來歷與習俗
中元節的來歷與傳說
中元節不能出門的生肖
中元節燒紙怎麼寫
新加坡怎樣過中元節
中元節如何網上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