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俗語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寶雞歷史悠久,是寶學寶雞之學所在地,有2770餘年建城史,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一

  太太

  西府人說話直截了當,見不得矯情、假洋氣的詞兒。比如“太太”這個詞,寶雞人不愛用,叫起來、聽起來都有點不舒服,在寶雞人的口中,別人的妻子通常被叫作“那家媳婦”“誰的婆娘”等,丈夫叫自己的妻子,一般含蓄地稱“娃他娘”“哎”等,甚至啥也不叫,全靠默契。殊不知,寶雞人牴觸的“太太”一詞,卻是源自寶雞地區的詞彙。

  “太太”原指的是周朝“三母”,即周太王的妻子太姜、周文王的母親太任、周武王的母親太姒。這三位嫁入周王室的女性賢淑聰慧,尤善相夫教子,培養出了周王朝三代數位聖賢,後人希望女效能具有“三太”的性情與品行,養育出優秀的後代,故把婦女尊稱為“太太”。

  俗話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古公亶父就擁有這樣一位女人。《詩經·綿》講述了太姜陪伴丈夫古公亶父在岐陽創業的故事:“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太姜的德行,漢代《列女傳》說得詳細:“太姜者,王季之母……生泰伯、仲雍、王季。貞順率導,靡有過失。太王謀事遷徙,必與。”大意讚美太姜有三方面的優點,首先她性格溫柔、貞靜,尊重丈夫,有淑女風範;而且太姜聰明智慧,古公亶父每遇到國家大事,都會與太姜商議,太姜也總能提出好建議、好辦法;再者,太姜善於教導三個兒子,大子泰伯、二子仲雍三讓王位給三子季歷,季歷也是一代英主,開疆擴土,使周迅速崛起。

  太任最有名的故事,當屬胎教的發明了。近期,寶雞市女子德育學校第一堂公益課就探討了太任的胎教方法,主講人丁璇女士是河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她談到,太任的胎教方法不是讓胎兒聽讀書聲、音樂聲,而是通過母親的言行舉止,去感染腹中的胎兒。太任懷孕後“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丁璇分析,太任這種嚴於律己、以身示範的胎教方法,使得嬰兒在純淨善良的氛圍中成長,嬰兒在她腹中形成優秀的先天之本,最終成長為一名賢德明君。

  周文王姬昌迎娶太姒的故事,《詩經·大雅·大明》把它寫得很美,“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樑,不顯其光。”太姒仁愛賢德,在孃家時生活節儉,對待自己的女老師也很恭敬,姬昌仰慕太姒的美德,就親自到渭水去迎娶她,渭水沒有橋,姬昌命人把舟連線成一座浮橋,將太姒接到彼岸。太姒婚後依然勤勞節儉,遵守做媳婦的禮數,太姒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任的賢德,便常跟長輩學習,在她的撫育下,周武王姬發成長為一位膽識、魄力、品德兼具的明君,最終完成了伐紂滅商的大任。

  這三個女人為祖孫三代,她們如傳遞接力棒一樣,把周王朝的子女們培育為聖賢。難怪《列女傳》作者讚頌“三太”說:“周室三母,太姜任姒,文武之興,蓋由斯起。”認為周朝之所以能夠文武興盛,離不開這三個女人的付出。漢代時,“太太”是對貴族婦女的稱呼,到了民國時期,“太太”的稱呼普及到尋常婦女,這一稱呼是對已婚女性修養和智慧的最高讚美。

  值得一提的是,周朝“三太”把婆媳關係處理得很好,婆婆愛護媳婦,媳婦尊敬婆婆,家庭和睦溫馨,這實在是值得今人學習的地方。家和萬事興,唯有溫暖和睦的家庭,才能給家庭成員帶來動力和幸福感。當然,時代在進步,我們在學習古代女性優秀品德的同時,也不必全盤接納,有損女性個性自由與人格尊嚴的思想,大可捨棄。

  二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扶風自古多人才,一家全是人才的也不少見,比如班超一家。

  班超,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人,他的父親是史學家班彪,長兄是史學家班固、妹妹是史學家班昭。生長在這樣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裡,班超自然也不是一般人,他是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

  年輕時候的班超,幹過他認為沒有出息的工作:與文字為伍,整天抄寫公文。有一天,班超越抄越來氣,堂堂男子漢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立功邊地,爭取封侯,一輩子與這些紙墨筆硯為伍,能有個啥出息!筆一扔,紙一揉,不幹了。這麼一個衝動的決定,給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一個成語——棄筆從戎。

  在古代,武官的地位是稍遜於文官的,也就是以文制武。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比如說在外領兵的大將,有的是先考取進士做文官,後來成為統兵將軍的,這些人既飽讀詩書又能殺伐征戰,不好惹。“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貢獻”從這句史評,我們就可以看出班超的實力。

  其實班超讓我們熟知,源於另一個俗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文言文在這個時候展現了不同於白話文的魅力。《後漢書》載:“超到鄯善,鄯善王廣奉超禮敬甚備,後忽更疏懈……乃召待胡詐之曰:‘匈奴使來數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狀。超乃閉侍胡,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與共飲,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與我俱在絕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貴。今虜使到裁數日,而王廣禮敬即廢;如令鄯善收吾屬送匈奴,骸骨長為豺狼食矣。為之奈何?’官屬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眾曰:‘當與從事議之。’超怒曰:‘吉凶決於今日。從事文俗吏,聞此必恐而謀洩,死無所名,非壯士也!’眾曰:‘善。’”

  故事大意是這樣的,在東漢永平十六年,班超作為使臣出使西域,來到了鄯善國,送上禮物後,鄯善王表示願意脫離匈奴歸順漢朝,賓主雙方都蠻高興的。結果第二天,班超發現鄯善王對他們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細查之下,才知道匈奴也派了使臣到達鄯善,並和鄯善王達成了合作意向。好傢伙,這危險了,萬一鄯善王為了給匈奴表達誠意,很有可能把班超一幫人砍了獻給匈奴使者。一不做二不休,只能先下手為強了。一個火攻匈奴人的計劃就在班超的腦海裡成型了。

  結果大家都知道,班超帶領三十六個屬下,挑了匈奴使者的大營,燒了匈奴使者的帳篷,砍了匈奴使者的腦袋,還把匈奴使者腦袋拿給鄯善王,並質問他為何背信棄義。

  想象當時的場景,估計鄯善王看著當時的班超,後背都是發涼的。之後,鄯善王表示一心一意歸順漢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流傳至今,成為“不經歷最艱苦的實踐,就不能取得最大的成就”的經典濃縮。

  三

  下馬威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 ,金疙瘩銀疙瘩還嫌不夠 ,天在上地在下你娃甭牛。”正如這首歌謠中所描繪的,“老陝”性格豪爽,骨子裡有股不服輸的勁兒。因為這個性格特點,兩千年前的“老陝”班伯先生初次和別人見面時,就把別人給他出的難題成功化解了,他的這次舉動也衍生出了一個詞語——下馬威,今天咱就侃侃這個“下馬威”。

  “下馬威”單從字面上看,這個詞和車馬坐騎脫不了干係。沒錯,古人常用下馬、下車來表示官員到任之意。這個詞語出自《漢書·敘傳》:“畏其下車作威,吏民竦息。”說到這兒,該請出我們故事的男主人公班伯了。班伯,東漢扶風人,稱得上名門出身。他的老爹班況,漢代官拜左曹越騎校尉,是高階武將一枚。而他的兩個兄弟,一個是中郎將,一個為廣平太守,唯一的小妹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漢女文學家班婕妤。

  據史料記載,班伯享年 37歲,雖然英年早逝,他卻留給後人許多故事。翻閱史料不難發現,班伯不但顏值高,而且是一位有膽識、高智商的俊傑。《漢書·敘傳》中講述了這樣的故事:班伯年少時,跟隨駙馬都尉史丹學《詩經》。因聰慧好學,大將軍王鳳對他十分器重,向皇帝推薦了他,漢成帝召見班伯於宴暱殿,見他“容貌甚麗,誦說有法”,授班伯為中常侍。當時,漢成帝喜歡研究學問,命鄭寬中、張禹二位智者入朝講《論語》《尚書》,詔令班伯侍聽。沒想到,班伯不但能對答如流,而且講得頭頭是道,漢成帝便下令封他為奉車都尉。

  漢成帝河平三年,匈奴單于來朝,漢成帝派班伯持節迎於塞下。當時定襄郡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石、李兩大姓因私怨而殺人,官吏追捕凶犯,卻被殺死。班伯將情況上報朝廷 ,請願治理定襄,漢成帝於是派侍中中郎將王舜代替班伯護送單于,命班伯為定襄郡太守。

  定襄民風彪悍,此訊息傳到郡後,人們聽說班伯出身名門,年紀輕輕就自己請願治理這裡,“畏其下車作威,吏民竦息”意思就說,他們擔心班伯初到任時要對下屬和民眾顯示威風,所以有所收斂。班伯到任後,第一時間在所屬官吏中挑選精銳之士,收捕大批犯罪分子,他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震懾了一批不法之人,讓定襄郡的百姓佩服不已。

  說到這兒,“老陝”班伯的膽識和才氣頗讓人歎服。而文中所講的“下車作威”,便被後來的“下馬威”所代替。看來,“下馬威”原先並不是第一次見面就給人出難題的意思,而是指官吏初到任時,嚴格要求下屬處理棘手事務,以立威嚴。後來隨著詞語的轉變,“下馬威”成了泛指“一開始就向對方顯示自己的威力”的意思。加之“下馬威”讀來順口,意思簡約明白,便流傳開來。
 

有關健康的英文俗語
寶寶俗語集錦
相關知識
寶雞俗語精選
立冬節氣的諺語俗語精選大全
經典潮汕俗語精選
北海話俗語精選
北方俗語精選
保定俗語精選
有關馬的俗語精選
飲食烹飪類經典諺語俗語精選
拜年的俗語精選
閩南俗語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