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專題片解說詞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9日

  就電視專題片的解說詞而言,它是對電視畫面內容的文字解釋和說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電視專題片的解說詞,歡迎參閱。

  篇1

  張家界,地處湘西北,位於武陵山脈腹地,澧水中上游,轄永定區、武陵源區、慈利縣和桑植縣,總面積95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萬,其中,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77%。

  張家界因奇山得名,因旅遊立市。建市二十二年來,張家界市各族兒女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擁政愛民,擁軍優屬,在雙擁建立工作中,更是用熱忱和真情譜寫了一曲曲令人感動的雙擁之歌。

  第一章:紅色熱土 世代傳承

  張家界,是一片紅色的土地,賀龍元帥的故鄉。1935年,任讀二聲弼時、賀龍、關嚮應、王震、肖克率領紅二、六軍團,在這裡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帶領老區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與敵人展開浴血奮戰。同年11月,紅二、六軍團實施戰略轉移,強渡澧水,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傳唱至今的桑植民歌《馬桑樹兒搭燈臺》、《門前掛盞燈》就再現了老區人民當年送別紅軍依依難捨的真情。 七十多年過去,勤奮樸實,堅韌不拔,敢為人先的張家界人民沒有忘記歷史。張家界歷屆市委、政府領導更是將光榮的革命傳統發揚光大,將雙擁工作作為一項事關全域性的戰略任務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武裝建設的總體規劃。建立健全雙擁組織與服務體系,形成了從地方到部隊,從協調機構到成員單位,從領導到基層的雙擁工作網路。新一任市委書記胡伯俊,市委副書記、市長趙小明以身作則,親歷親為,帶頭參加議軍會議、軍地聯絡會議,帶頭參加軍事日活動,帶頭走訪慰問部隊,帶頭為部隊辦實事、解難題,督促落實各項優撫政策。張家界軍分割槽首長經常深入基層檢查落實擁政愛民工作情況,要求部隊積極參加地方經濟建設,為地方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作為地方和部隊聯絡的橋樑和紐帶,張家界市雙擁辦在各級政府和部隊的支援下,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安排了專門的辦公場所,落實了專項預算經費,有效地促進了全市雙擁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二章:六位一體 共築長城

  軍民共建,築牢長城。為使雙擁意識深深地紮根於全市人民心中,張家界市黨政軍創造性地開展了愛國擁軍進基地、進單位、進學校、進景區、進社群、進家庭的六位一體國防教育。地方政府每年投入近千萬元資金支援部隊建設,修建營房,添置裝置,高標準建設國防教育基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每年都要組織開展國防教育,參加軍事活動,進行實彈射擊;各級各類學校開設了國防教育課程,並適時組織軍事訓練,從小培養他們的國防意識、憂患意識;在景區和旅遊接待視窗,都懸掛了軍人優待醒目標誌,並對前來參觀考察的軍人一律實行免票;僅武陵源,每年的免票金額就達500萬元,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還在當年紅軍經過的地方修建了紅軍路。各大社群開闢了國防教育知識宣傳專欄,並配合每年徵兵工作進行專題宣傳,全市還先後開展了雙擁模範家庭和“十佳”復員退伍軍人評選活動。

  20xx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全市成功地舉辦了“祖國好·家鄉美·國防情”大型歌詠比賽和演講比賽。活動歷時三個月,近萬人參加,市委書記胡伯俊、市長趙小明帶頭參加比賽。比賽通過電視現場錄播和直播,在全市迅速掀起愛祖國、愛家鄉、愛部隊的熱潮。今年8月1日,又成功舉辦了“軍民團結一家親”大型雙擁晚會。

  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醒目的雙擁宣傳廣告牌,報刊、電視、網路《國防時空》專欄的開設和六位一體的宣傳教育載體,為全市雙擁建立工作營造了濃厚的氛圍,也築牢了全市人民擁軍愛國的心裡長城。

  第三章: 擁軍優屬 真情無限張家界市委、市政府一直注重對轉業幹部、退伍士兵、軍隊離退休幹部和隨軍家屬的安置和優撫,每年的轉退軍人安置會議,市主要領導都要親自到會,提出具體要求,同時出臺了《張家界市軍轉團職幹部安置暫行辦法》。為讓現役軍人安心守衛邊疆,保家衛國,全市統籌解決了他們的優待金,其中武陵源區每年人平發放1500元,永定區1100元。

  為了讓優撫物件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20xx年以來,全市先後為120戶無房或危房的老復員退伍軍人家庭修建了新的住房。每年的八·一、春節前夕,市五大家領導都要組成慰問組,分別看望、慰問軍隊離退休幹部、老紅軍、困難家屬„„20xx年以來,共走訪慰問5500人次,發放慰問金近300萬元。全市還出臺了《優撫物件醫療保障辦法》,建立了“資助參保參合、門診醫療補助、住院醫療補助、特別醫療補助、慈善醫療補助”五位一體的優撫物件醫療保障制度,15000餘人得到了重點優撫,每年資助金額達690萬。

  全市各級黨委政府注真情,辦實事,重實效,全力支援部隊建設。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單位開展法律擁軍活動,以維護軍人及其家屬的合法權益,法院還專設了涉軍案件合議庭;工商、稅務等單位積極為自主創業的復退軍人及其家屬服務,開設了辦證綠色通道;組織、勞動、人事部門和安置辦認真做好轉業退伍軍人及其隨軍家屬的安置工作。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援和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廣大復員退伍軍人退伍不褪色,自主創業,奮發圖強,成為地方經濟建設的生力軍,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楊生澤,退伍軍人,紅軍後代。20xx年當上桑植縣龍潭坪鎮毛埡村的黨支部書記後,全身心投入到修建通村公路和發展村組經濟。他舉債修路的精神感動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市主要領導現場辦公,幫助解決70萬元資金;20xx年初,通往毛埡村的公路終於被打通,村裡的粽葉、茶葉、水果源源不斷地被運出山界,豐富的水資源也得到了有效的開發利用,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很快由800元提高到5000元。楊生澤也由此成為村民擁戴的好支書、貼心為民服務的好模範。

  慈利縣零溪鎮河塌村黨支部書記曹前貴復員後,帶領全村群眾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將2000餘畝荒山整理成柑桔果園,隨後,自己又帶頭找市場,跑供銷,一舉打開了柑桔銷售渠道。20xx年,他被授予省級科技示範戶,20xx年,被評為慈利縣優秀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

  第四章:擁政愛民 鑄造豐碑

  真心的關愛換來真情的回報。駐張家界部隊官兵牢記使命,不辱使命,堅持“人民軍隊為人民”的宗旨,把擁政愛民工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和工作計劃,積極投身全市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他們利用人才、技術、裝置優勢,積極參與地方建設,為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保駕護航。每逢重大節日和重要賽事活動,部隊都要派出官兵治安巡邏,維護社會治安穩定,軍分割槽、消防、武警多次完成了抗洪搶險、撲滅森林火災等急、難、險、重工作任務,顯示了部隊是不可戰勝的力量,踐行了軍人“愛人民、為人民”的英雄本色。

  人們不會忘記,張家界“四路”改造期間,是消防官兵晝夜值守,用拖水車及時清洗工程車攜帶的泥土和路面的灰塵;人們不會忘記20xx年冬天的冰凍,全市交通中斷,多處停電,地處熊壁巖的村民孤苦無依,是我們的子弟兵冒著嚴寒剷除積雪,疏通道路,在冰雪中鏖戰三天三夜,及時地保證了村民的供水供電;人們不會忘記,20xx年夏天,全市大面積乾旱,莊稼枯萎、人畜飲水困難,是我們的消防官兵,他們運來一車車清冽甘泉,及時幫助受災群眾解決了飲水困難;還有,當洪水洶湧來襲時,是我們的子弟兵第一個衝鋒在前;當傷殘兒童身處絕境時,是我們的武警官兵及時伸出援手;當老人生活陷入困難,是我們的消防官兵及時把溫暖送到他們的家中„„

  建設扶貧,駐張部隊官兵奮勇當先。每一個團以上單位都承擔了幫建一個貧困村的任務,每一名團以上幹部都有一戶貧困戶幫扶對子,都資助一名貧困學生。在積極開展定點建設扶貧的同時,駐張家界部隊每年都要組織衛生醫療、科技服務、文化宣傳等各種服務隊走村串戶,傳播現代科技文化展示知識,幫助老百姓走出大山,走出貧困。

  至目前,駐張部隊共籌措扶貧資金1800多萬元,義務修路300多公里,資助200多名貧困學生,幫助3萬多人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第五章:軍民共建 魚水情深

  軍民團結,軍民共建,軍民魚水情誼深。

  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張家界市投入近3000萬元資金,修繕了賀龍故居、賀龍紀念館、蘇維埃紀念館和烈士陵園。賀龍故居、賀龍紀念館和蘇維埃紀念館被列入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免費向遊人開放,每年接待遊客近40萬;目前,又在運籌修建桑植縣劉家坪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

  軍民大合唱,軍民大聯歡,“祖國好、家鄉美、國防情”紅歌會,“軍民團結一家親”雙擁晚會,將軍隊和人民緊緊地融合到了一起,他們心相繫、手相牽、情相連。雙擁晚會捐資助學的一段現場

  雙擁建立,碩果累累。20xx年,武陵源區被授予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單位,20xx年,永定區被授予全國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市軍供站連續多年被廣州戰區評為先進單位。市長趙小明,常務副市長杜芳祿,永定區委書記劉澤友被廣州軍區授予國防之星;退伍軍人鄒敬善被評為全國優秀復退軍人,軍隊離退休幹部呂唐友被民政部、總政治部評為先進個人„„

  巍巍天門,見證著一個又一個動人的雙擁故事;

  悠悠澧水,訴說著一曲又一曲的軍民魚水新歌。

  張家界,這片紅色的熱土,這座嶄新的旅遊城市,正在用真情演繹雙擁共建的傳奇,朝著世界旅遊精品的目標進發,張家界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篇2

  ——開篇——

  一葉扁舟,載著百越先民,沿著西江、北江順流而下,來到東平河畔,繁衍生息。往來的舟船,引來八方商賈雲集。佛山禪城,逐漸崛起為四大名鎮之一,古灶聖火不息,英雄輩出不窮。我們的先人,因了“敢為人先”的膽識和氣魄,一個榮耀千年的商貿名城得以熠熠閃耀在嶺南大地。

  彈指一揮間,佛山禪城跨入了新的歲月,人們臉上無不洋溢著解放的光輝。一切也在悄然變化。一天,人們新鮮地發現,街道上多了公交車陌生的身影。國營公交時代無疑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禪城公交也在歷史的風霜雨雪中默默發展前行。1996年,承包制的推行將人們帶入了初時的驚喜以及後來的失望。20xx年,新一輪的私營化浪潮亦曾把人們託向興奮的波峰,然而,漸漸地,人們感覺到掉入谷底的絲絲寒意。禪城公交,你該往何處去?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態度決定高度——

  隨著改革程序的逐步深入,我國以往的公交體制問題也開始日益浮現,遠遠不能滿足老百姓出行的需要。禪城公交發展的困局亦是如此:前期的改革因不能以“公益”為核心、以“服務”為目的、以“可持續發展”為手段,其“趨利性”的特徵必將帶來許許多多的問題, 如分擔率低下、線路不合理、候車時間長、服務質量差、票價高、飛站多等等,統而言之,便是在定位、管理、公益、營運四大方面出現了弊端。

  發展是硬道理,但硬發展沒道理。發展的核心,是要擁有科學的態度,唯有如此,才能創新發展觀念、開拓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面對發展的困境,改革迫在眉睫,改革勢在必行。我們看到,佛山市委市政府、禪城區委區政府決策層為了深化公交改革,為了迎接廣佛同城新趨勢的到來,站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深刻審視所處環境變化,深刻分析優勢與不足,深刻反思思想精神狀態”,秉持新思想、新思維、新方法,決定對以往的公交發展模式進行全面大改革,以佛山市中心區域——地域面積153.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8萬的禪城區為試點,實施全國首創的“交通共同體”管理運營模式,迎接“新時代公交”的到來。

  正可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思路決定出路——

  我們說,思想有多遠,行程就有多遠。

  公共交通共同體,英文叫transport community,簡稱TC。這套全新的管理運營模式的誕生,充分展現了禪城區委區政府決策層在面對壓力與榮譽、困境與責任、機遇和挑戰時所擁有的眼光、魄力和膽識,也全面凝聚了禪城區交通局領導實施發展戰略、落實發展戰術、制定發展措施所飽含的激情、力度和速度。

  TC模式是新思路,也是新出路,更是制高點,其起因也許是偶然的,但因其濃縮了世界發達國家成功經驗的核心,具備國際與禪城接軌的要素,加之敢於“先行先試”的禪城人將其結合實際進行本土化改良、豐富和完善,因此,其在禪城的率先培植、開花與結果無疑是必然的。

  TC模式的核心是票運分離,其方法是國際化、標準化的契約式管理,由政府購買服務。

  TC模式由政府行政層、公交管理層和企業運營層三個層次組成, 行政層負責制定政策、購買服務,管理層負責收取票款、監督服務、核定費用、調整線路等,運營層則按合同進行優質服務。簡言之便是,政府主導、專業管理、市場參與,各司其職,各顯其能、各負其責。

  TC,猶如一隻浴火的鳳凰,終將完成一次偉大而輝煌的涅盤。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格局決定結局——

  古人有云:“身心安處為吾土,豈限洛陽與長安。”

  安心,方可安家;家安,則天下安,而提供日益便捷、日趨公益化的出行方式,無疑是真正利民的善舉。

  TC模式使禪城公共交通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格局。正如禪城區交通局局長徐航所言:“TC就像是一副藥,它不僅治標,更加治本。”

  新格局必然出現新局面。TC模式,因其“以人為本、服務社會”的目標特徵,為禪城交通人深刻領會、執著踐行。施行半年來,變化喜人,如客流量明顯增加、IC卡使用率大幅提升、投訴大為減少、運營企業收入得以保障,整個禪城公交面貌煥然一新。

  TC改革是一個新傳奇,更是一個大創意,她卓爾不群的成就是新時代禪城交通人對“傳奇古鎮 創意禪城”之內涵最好的詮釋。

  然而,禪城交通人在改革初見成效面前並未駐足,他們想的更多,想的更遠,想的更深,如何最終達到市民、企業、政府三方互贏的結局,如何全面實現“新公交、新體制、新服務、新形象”目標,如何預防和解決今後可能出現的新問題,一切的一切,都在激勵著他們在深化改革的大路上繼續前行。

  踏歌行,人未停。

  ——展望——

  生命流轉,無法駐足,既然選擇了前方,就要風雨無阻。 TC發展的終極目標就是為民、利民、惠民。

  始終用世界的眼光謀劃未來,喝“頭啖湯”,行“TC路”,這就是禪城人。

  我們彷佛看到,未來TC模式多位一體、成熟而豐富的面貌:公交車、軌道交通、計程車、渡輪、索道等各種交通方式無縫連線,換乘便利,價格實惠、乘坐舒適、服務完善……

  我們彷佛看到,在“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商埠”的佛山禪城,在四通八達的公共交通體系中,東南西北遍佈生命的悠揚,春夏秋冬充滿幸福的歡暢。

  讓我們與TC同行,行者無疆!

  篇3

  這是一片文明的土地,“經始靈臺”,《詩經》記錄了它燦爛的文化,留芳後世。

  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文王伐密,《史記》記載了它光輝的歷史,炳照史冊。

  這裡山清水秀,古蹟名勝,不勝列舉;這裡人傑地靈,賢能之士,數不勝數。

  這就是地處陝、甘接壤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靈臺。 沿涇靈公路驅車南下,映入眼簾的是離山如緞,溪河似練。靈臺一中背靠離山之綿延,面臨溪河之浩蕩。高聳入雲的樓房、寬闊平坦的大道與周圍的青山、綠水交相輝映,既蘊藉著古樸典雅的學府風範,又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名校氣息。

  一風風雨雨六十年

  尚德啟智,造福桑梓,白雲蒼狗。一九四零年,中華大地烽煙四起。民族興亡,匹夫有責,興學育人,時勢所迫。從北平華北大學畢業的靈臺人張國棟先生懷著造福子孫之雄心,振興民族之壯志,與諸多仁人志士創辦了甘肅省立靈臺初級中學靈臺一中前身。張國棟校長克服困難,歷盡艱辛,為靈臺教育事業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幾經磨難,曲折前行。靈臺一中繼續發展。上個世紀六十年代,1963年、1964年、1965年靈臺一中連續三年高考

  成績突出,有57人被高校錄取,成績的背後飽含了全體師生的智慧與汗水。他們為靈臺教育事業又書寫了輝煌的一頁。

  步履匆匆,歲月如歌。靈臺一中不斷進步。二十一世紀的靈臺一中,已是一所擁有二百多名教師,50個教學班,3000多名學生的市級示範性高中、市級重點中學。銳意進取,豪情滿懷,靈臺一中將繼續為全縣教育事業書寫濃墨重彩的華章。有過白手起家的艱難,有過美名遠揚的輝煌,有過櫛風沐雨的歷煉,有著光輝燦爛的今天。六十七年,靈臺一中從步履蹣跚到步伐穩健,再到昂首闊步,現在已經以一個全新的面目呈現在世人面前。

  二謀求發展搞搬遷

  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這是一個高歌猛進的時代。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形成共識,科教興國戰略已明確提出。新時代,新要求,靈臺一中必須做出選擇。2003年,校園僅有二十幾畝,裝置僅有三棟樓房,這既不符合縣級重點中學辦學的要求,也不適應全市大辦教育的形勢。靈臺一中不能作繭自縛,不能固步自封 。群策群力訂巨集圖,同心同德求發展。縣上主要領導深入調研,英明決策,決定擴建靈臺一中。從03年到05年的三年時間,靈臺一中搶抓機遇,擴大辦學規模,

  佔地面積已達到45畝,新建了寬敞明亮的2號教學樓,裝置齊全的學生公寓樓,綠化、硬化、美化了校園。20xx年8月靈臺一中在全市率先過渡為獨立高中,隨之被確定為市級示範性高中。這期間,王耀東、馬學軍等市上領導多次來一中檢查改擴建工作。“風物長宜放眼亮”,為適應新形勢教育發展的需要,靈臺縣黨政領導雄才偉略,高瞻遠矚,決定新建搬遷靈臺一中。 20xx年4月25日,城南高中建設工程奠基儀式隆重舉行。歷時僅一年四個月,一個佔地130畝、投資3700萬元,規模巨集大、規格高檔、設施齊備、功能齊全的新學校已於20xx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聚一流資金、集一流教師、創一流管理、造一流學校、育一流人才”的理想已逐步實現,為爭取五年內建立省級示範性高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溪河有聲抒深情,靈臺巍峨銘黨恩。

  靈臺一中能夠實現按期搬遷,正是“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支教為榮”的具體體現。多年來,省、市、縣各級領導大力支援,悉心關懷。靈臺一中不會忘記,20xx年11月,縣委書記毛文平、縣長蘇克儉親臨工地,視察工程建設情況。靈臺一中也不會忘記,20xx年5月,縣委書記蘇克儉、縣長呂鵬舉走進教室,視查教學工作,慰問全體師生。白雪皚皚,工地上有他們堅實的腳印;赤日炎炎,校園裡有他們忙碌的身影。靈臺人民也不會忘記上海範氏集團總裁範臻出巨資成立範臻獎學金和助學金,惠及一中學子的行為。

  三以人為本抓管理

  20xx年3月,張士才同志在國旗下發表《讓校園充滿愛》的演講,熱情洋溢,飽含愛心。會場傳來陣陣熱烈的掌聲。從此,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基”的德育教育拉開了序幕。

  堅持因材施教,突出目標育人。

  新一屆班子成員研究各年級學生的年齡差異和個性特點,確立了各年級的德育目標,高一級突出“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加強心理素質教育;高二級突出“法制在我心中”,加強法規法紀教育;高三級突出“一切為了祖國”,加強前途理想教育。

  提倡生命教育,突出活動育人。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新生入學前進行為期一週的軍訓,場面壯觀,收效明顯。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校多次邀請校友給學生做報告。李拴科的娓娓道來,馮忠科的諄諄教誨,楊雙紅的鞭策激勵,郭文霞的現身說法,使一中學生眼界大開,感觸良深。他們是指路的明燈,引領學生朝著良性軌道健康成長。

  “事實勝於雄辯。”法制講座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法制副校長和德育輔導員分析的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案例,講述的一件件振聾發聵的故事,讓學生心靈震撼。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每週一次的國旗下講話,提倡真善美,貶抑假惡醜,淨化了學生的心靈。

  建設和諧校園,突出文化育人。

  多年來,靈臺一中在文化陣地建設方面順應時代,推陳出新,費盡心血,要求師生舉止文明,力求教室窗明几淨,力爭創設師生身心愉悅的育人環境;在樓道張貼名人字畫,用以陶冶學生情操;在廣場建造音樂噴泉,緩解學生緊張情緒,減輕學習壓力;一年一次的書法、繪畫、奇石、根雕展覽,提升了學生文化品位和思想品位;大力開展讀書活動,增加學生文化素養;不定期舉辦各種藝術沙龍活動:脣槍舌劍的辯論賽、熱情洋溢的演講比賽、抑揚頓挫的詩歌朗誦、自由奔放的卡拉OK大獎賽,既豐富了校園生活,又張揚了學生個性。

  20xx年2月,我校編導的大型舞蹈《獻血情》被教育部選送赴深圳參加全國第二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並獲二等獎,取得了轟動效應。

  堅持每年舉辦好元旦期間的文藝節、五一期間的科技節、十一期間的體育節。全校師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活動內容豐富,異彩紛呈。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靈臺一中創辦的校報、校刊、社刊,以展示學校風采,提升教育理念,活躍校園文化,發展興趣特長為宗旨,影響廣大,均被中國語文報刊協會評為校園報刊一等獎。立足本校,聯絡實際,由校長張士才主編的

  《讀書〃作文〃做人》和《二十四孝故事》兩本校本讀物,受到全校師生的青睞,也贏得了校外人士的好評。

  目前靈臺一中已經營造了一種文明、健康、高雅的校園環境,形成了蓬勃向上、催人奮進的文化氛圍。

  四加快改革上質量

  更新理念,改革制度,是新一屆領導的共識。從20xx年暑假開始,學校開始推行校長任期目標責任制、教職工聘任制和校內結構工資制,充分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20xx年5月27日,靈臺一中一屆一次教代會在嘹亮的國歌聲中隆重開幕,標誌著一中民主化管理達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同時還修訂完善了《靈臺一中教職工聘任辦法》等二十多項制度,使學校管理向精細、全面、科學邁進了一大步。

  科學地管理,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的教師。這裡有師德高尚、勤奮踏實,教藝精湛的全國優秀教師4人;有經驗豐富,對工作精益求精的省園丁獎獲得者10人;有兢兢業業,滿懷激情與愛心的甘肅省優秀教師3人。

  辛勤地耕耘,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楊雙紅、郭文霞、王蓓……他們均以優異的成績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為學校爭了光,為靈臺添了彩。艱辛之旅沐甘霖,風雨之後見彩虹。一個個榮譽接踵而至:學校被評為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甘肅省交通安全文明學校、平涼市高考先進單位、平

  涼市普通高校中專招生考試優秀考點、靈臺縣文明標兵單位、靈臺縣高考質量先進單位,靈臺縣誠信單位……

  為盤活用人機制、優化教育資源,學校積極實行“三項工程”,即繼續教育工程、名師鍛造工程和青年成才工程。出臺了《靈臺一中青年教師培養辦法》,連續四年培養青年教師260多人次。並多次舉辦青年教師賽教活動,卓有成效。

  勇於探索,大膽實踐,走教研興校的新路子。學校被確定為國家《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實驗專案校。

  “老牛自知夕陽晚,不待揚鞭自奮蹄”,老年教師老當益壯,勤耕不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年教師勇挑重擔,樂於奉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青年教師意氣奮發,熱情澎湃。天未明,你們已經伏案疾書;夜已深,你們仍然步履匆匆。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你們是靈臺一中的精英,你們是靈臺一中的脊樑。

  “人梯巧搭攀登路,心血勤澆棟樑才。”連續幾年,靈臺一中的高考是上樓梯吃甘蔗步步高、節節甜。20xx年二本以上上線178人,20xx年二本以上上線214人,20xx年二本以上上線253人。靈臺一中又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段”。多少飽學之士,朝氣蓬勃,他們的人生從這裡起航,駛向五湖四海;多少棟樑之才,意氣奮發,他們的理想從這兒放飛,翱翔天南地北。

  回首過去,滄海桑田,靈臺一中桃李芬芳。

  放眼現在,國泰民安,靈臺一中燦爛輝煌。

  展望未來,形勢喜人,靈臺一中豪情萬丈。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精神之花奼紫嫣紅,永開不敗;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棟樑之才茁壯成長,層出不窮。


黨建專題片解說詞範文
企業宣傳片解說詞
相關知識
電視專題片解說詞
黨建專題片解說詞範文
學校專題片解說詞
扶貧專題片解說詞
電視專題片策劃範文
經典紀錄片解說詞範文
企業宣傳片解說詞
宣傳片解說詞
央視專題片榜樣觀後感專題片範文
宣傳片解說詞_學校宣傳片解說詞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