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朱元璋的傳奇故事
作為一個王朝的開創者,朱元璋的故事在坊間流傳甚廣,他身上籠罩著重重傳奇的迷霧。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近三十年來,朱元璋出生地之爭主要經歷了“嘉山說”、“盱眙說”、“明光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盱眙說”開始興起。
朱元璋16歲之前生活在盱眙。在中國封建帝王史上,唯一出身微賤的皇帝朱元璋少年時代的神話故事,在盱眙農村廣為流傳,充滿傳奇色彩。
朱元璋出生
朱家在元朝初年是淘金戶,由於繳納不起官府的金子,丟了房屋田地,逃到泗州盱眙縣墾荒。這年,農曆十月,一個秋風瑟瑟的黃昏,當一家人走到盱眙境內太平鄉二郎廟時,好心和尚收留了朱家人。
是夜未時,小廟紅光騰起,直衝霄漢,映紅了半邊天空。鄰居都以為小廟著火,紛紛跑去救火,到了近前,未見有火,只聽見屋裡傳出一陣洪亮的嬰兒啼哭聲,一個男孩在破廟中降生了,取名“重八”。重八降生時,找不到一塊裹身的布片。萬事巧為真。這天早晨朱五四到小河中提水給妻子陳二孃做飯,到河邊一看,一塊“紅羅幛”漂浮在河中,將河水映照成一片紅光。朱五四心中大喜,把“紅羅幛”從河裡撈起,給剛剛出世的孩子當裹身衣。
明萬曆年間《帝裡盱眙縣誌》記載:朱無璋出生時出現“二郎移廟之異,紅羅浮水之奇”的祥瑞之兆。
篇二
朱元璋出生後,由於營養不良,體弱多病,不吃不喝,啼哭不止。一天門外來了一位長老,朱元璋父親對長老說:“前日賤內生下孩兒,三天三夜啼哭不停,請長老看看吧!”這位老和尚接過孩子說:“莫哭莫叫,為何當初發笑;前路遙遠,日月併到,到時候還個哈哈笑。”長老又說:“莫急莫躁,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時刻一到,雙曲來保,何必哭鬧。”
道長說後,孩子不哭不鬧了。道長對朱公說:“這個孩子將來一定要到我的寺院,否則小命難保,你們切記!”朱公說:“一定還長老的心願。”
1344年朱元璋16歲時,因瘟疫、蝗蟲和旱災奪去父親、母親、大哥、大姐一家四口人生命。朱元璋走投無路,次年投靠皇覺寺。一是求得生存,二是完成父親許下的心願。
《御製皇陵碑》中記載:“兄弟異路,哀動遙蒼。汪氏老母,為我籌量,遣子相送,備禮馨香,空門禮佛,出入僧房”。此記載證實朱元璋入寺為僧。
篇三
朱元璋十二歲那年,經鄰居介紹,給盱眙太平鄉孫家崗劉財主放牛。放牛中結識了周德興、湯和、徐達等小夥伴。就是這幾個草根孩子,日後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馳騁沙場,為大明王朝立下了萬世戰功,榮耀一生。
一天,朱元璋和徐達、湯和、周德興一起上山放牛。中午時,黑雲密佈,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孩子們跑到山洞裡避雨,到了後半晌飢餓難忍。朱元璋說,我們把小牛犢殺了烤著吃。接著他扯來一片草葉子,吩咐小夥伴們拽住牛角,他拿著草葉在小牛的脖子上輕輕一劃,牛頭就齊刷刷地掉了下來。夥伴們找來柴禾,把小牛架在石頭上,一邊烤一邊吃。少了一頭小牛,沒法向東家交差,孩子們害怕了。朱元璋說,不怕,我有辦法。孩子們在朱元璋指揮下,將牛尾巴埋在石頭縫裡,把現場打掃乾淨,回去交差。
回家後,朱元璋對劉財主說,小牛犢被山神拽去了。劉財主不信,拉著朱元璋去看個究竟。到了山上,劉財主拽住插在石頭縫裡的牛尾巴往外拖,竟然小牛“哞……哞……”地叫起來。從此往後,那座小山被稱之為“牛頭山”。
朱元璋在放牛的日子裡,最愛玩“當皇帝”遊戲。他把棕櫚葉子撕成細絲,紮在嘴邊做鬍鬚,用塊木板頂在頭上做皇冠,然後把石頭壘成堆,當成金鑾殿。做遊戲時,小夥伴們輪流坐在“金鑾殿”上,其他的夥伴們跪成一排,行大禮,呼萬歲。當小夥伴們一個個上去後,朱元璋行大禮時,石頭堆塌了,“金鑾殿”倒了。輪到朱元璋坐上“金鑾殿”,“金鑾殿”不倒了。小夥伴們排成一行,一字跪下,高呼萬歲,萬萬歲。
1368年,朱元璋實現當皇帝的美夢。
詩句的經典謎語及謎底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