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
彈力是高考經常考得一個知識點,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胡克定律,能夠應用胡克定律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實驗,得出彈簧彈力與形變的關係,掌握胡克定律的內容,提高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實驗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組實驗、探究規律的過程,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感受發現規律的樂趣,增強團隊意識,加強動手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探究彈簧彈力的規律。
【難點】
實驗資料的處理。
高中物理彈力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匯入
回顧彈力產生的條件,彈力的方向。從而引出本節新課彈簧彈力大小的探究
環節二:規律建立
提出問題:彈簧形變時的彈力跟它發生的形變有什麼關係?並且做出引導,用懸掛鉤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系統靜止時,彈簧的彈力等於所懸掛鉤碼的重力,彈簧的長度及伸長量可由刻度尺測出。
向學生提問:
1.如何測量彈簧的形變數x?
2.如何測量彈簧彈力F的大小?
3.如何描繪F-x關係最簡潔直觀?
學生討論,並得到實驗方法:將彈簧上端固定在鐵架臺的支架上,下端掛上鉤碼靜止時,彈力大小等於重物受的重力,以此測量彈力的大小F,從固定於豎直支架上的刻度尺上測出懸掛重物時彈簧的伸長量x或總長度。
說明注意事項:
1.本實驗要求定量測量,因此要儘可能的減小實驗誤差,標尺要豎直且緊靠指標以減小讀數帶來的誤差,每次改變懸掛鉤碼個數後,要待系統穩定後在讀數;
2.說明書中以說明彈簧的彈性限度,注意不要超過它的彈性限度。
學生實驗並列表記錄實驗資料。
教師巡視,並展示表格的參考格式可以有多種
根據數學知識,以彈簧彈力為縱軸,彈簧伸長量為橫軸建立座標系,根據實驗資料進行描點連線,找到彈簧彈力和彈簧伸長量之間的關係。
展示學生所化影象,並說一說彈力與彈簧伸長量之間的關係
歸納總結:在彈性限度內,彈力的大小與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
環節三:規律的深化
給出胡克定律的內容:彈簧發生彈性形變是,彈力的大小F跟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x稱正比,即:F=kx。
1.k為勁度係數,大小有彈簧本身的性質決定,單位:牛頓每米N/m。
2.適用範圍:在彈簧勁度係數以內。
環節四:規律的應用
提出問題: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請同學們開放式地討論
1.從形變與彈力知識去思考,撐杆跳高運動員跳得這麼高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2.跳水運動員在空中滯空時間主要由哪方面決定?
環節五:小結作業
總結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要求課下完成:
一個彈簧秤,由於原彈簧損壞,換了一個新彈簧。經測試,不掛重物時,示數為2N,掛100N的重物時,示數為92N,那麼,當讀數為20N時,所掛重物的實際重量是 。
高中物理彈力教學反思
通過執教《彈力》這一課的教學,學生課堂氣氛濃厚,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作了嘗試:
1、因為從學生的知識層面上看,四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和學習方法,也積累了一些日常生活常識,並通過學習,已具備初步的思維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去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在課堂上都放手讓學生自己操作實驗,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
2、從教的方面來說,主要採取開放式教學法,具體分為三個部分。①通過視訊,設定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提出疑問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給每個學生都提供鍛鍊的機會,使學生學有所得。②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在觀察、猜想、驗證、歸納、概括的學習活動中,知道怎樣的物體才具有彈性,以及區分彈性與彈力③通過歸納總結和大量的應用例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
3、從學法上說,分為兩個部分。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一系列的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動腦、動手,運用科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去研究問題,探索新知,得出實驗的結論。
4、建議教師儘可能發揮小組研究學習的機會,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到課堂內。
原畫角色設計三檢視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