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與背叛心得體會學生黨員
觀賞完影片《忠誠與背叛》,讓我們的心靈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短暫的解脫,心中的黨性再一次得到了陶冶和昇華。下面是帶來的,歡迎欣賞。
一:
人社工作,事無鉅細,都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無論是發展順利的時候,還是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們都要堅守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高尚節操,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幹好每一項工作。要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群眾的監督,自覺接受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為一名人社幹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核心價值觀應當是我們的一種態度、一種品格、一種修為,一種信仰。這個“人民”包括所有沒有掌權的老百姓和普通職工。我們不能空喊口號,要將忠誠、公正、廉潔、為民的價值理念切實貫徹到各項具體工作中來,加強對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實踐和認同,鑄就健康的人格,帶來心靈的充實、思想的深刻、行為的規範,讓人民群眾真正體驗到幹部的忠誠、公正、廉潔、為民服務,這就是我們應該做的!
人生起伏如群山。有高峰,也有低谷。人的一生,不管是偉人,還是平民百姓,起點和終點幾乎都是一致的。只是過程不一樣罷了。我要說的是,在人生之低谷,倘若你不能堅守,放棄了崇高的理想,不再去實現人生追求,得過且過,高枕無憂,過著“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世外桃源生活,這也許是一種境界。倘若你想事業有成,不甘心寂寞,想出山去,做偉丈夫,那麼你會乘勢攀登,你的人生就不再是沉寂的潭水,而會衝波激浪,滿是傳奇的故事。抑或你有登上巍峨之巔的願望,也有不怕吃苦、百折不撓的精神,那麼你就會日夜兼程,朝預定的目標攀登,不達目標不罷休。這樣的人生,即是激越而雄壯、充滿哥倫布似的探險精神的人生。悲觀嘆氣者永遠會在人生之谷底;怨天憂人者最終孤獨地虛度一生;不擇手段爬升者,因是踩著他人的肩膀和血汗上去,他會在某個時辰一腳踏空,從萬丈高峰摔下來,豈有不粉身碎骨之理?惟有沉著、踏實、堅定、誠懇的堅守者、爬山者,胸中始終有遠大的目標者,能夠不畏艱辛、排除萬難、堅韌不拔地攀登者,才有可能抵達真正的人生之巔,去領略人生峰尖上的光芒與風采!
二:
《忠誠與背叛》這部電影前期看得我很驚心動魄,因為國民黨分子千方百計地想著除掉共產黨,他們就不惜以各種殘忍不堪的手段廝殺共產黨。那些國民黨惡勢力的殘酷的殺人手段,看得我的心直滴血;後期看得我很心痛也很痛心,心痛的是共產黨為了革命事業的勝利,一直自強不息,卻不得不經受百般折磨,一直在夾縫中成長,革命的幼苗如履盤纏,只能艱難的往上攀巖。革命、革命,革的都是命,這必然是赤裸裸的留血的過程,這樣一個血淋林的過程著實讓我很心痛;痛心的是,一些叛黨分子因為錢財、權力而苟且偷生,而不甘背叛黨,使黨失去了純潔性。他們,在誘惑面前,忘記了自己最初對黨許下的誓言,忘記了曾經的自己是如何忠於黨、奉獻黨的,而使自己淪陷了。
忠誠的他們,或許所幹的事業不能顯赫一時,卻將永遠存在。
忠誠如他,王荷波。一個公會的鄰班,何以會成為第一屆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的主席呢?答案很簡單:他剛正不阿、正氣凜然,不卑不吭,不畏不懼。他是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為人正直,做事幹淨利索;他革命目標堅定,信仰始終如一。面對自己的兄弟——範啊根因賭博欠下1000大洋而被革命黨抓住把柄,並以此把柄成功地使他叛變黨的行為,他沒有因私情而心軟,而是堅決把他清除掉了。他把保持黨的純潔性當成自己的事業,併為之奮鬥,直到生命結束,這難道不是一份永遠會存在你我心裡的事業嗎?
忠誠如他,楊匏安。他於黨,忠誠得實在沒話說。女兒生病在床,身為廣東省區監察委員、黨重要代表的他,不貪不念,樸實勤儉,甚至連帶女兒去看個病,為女兒支付醫藥費的錢都沒有。他一心一意為著黨,一心一意向著黨,他關於在共產黨內部建立一個監察委員會的提案最終在五大通過了,為黨的純潔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他的事業,怎麼不偉大?怎麼沒促進共產黨的邁進?
忠誠的他們,還很多。像影片的唯一女主角——何夢蘭同志。她始終站在黨的立場上,幹著符合自己身份的事。她矜矜業業,服從命令。為了保衛黨的純潔性,她,甚至不惜親手用槍支射殺了自己的叛黨未婚夫。在忠誠面前,背叛射殺了他們倆在晴川閣下許下的攜手餘生的美好願望,而忠誠又射殺了背叛。這是忠誠向背叛射了一支槍,背叛者終會在正義面前流血而亡。俗話說,君子誠之為貴。何夢蘭同志的忠誠是無價的。影片的忠誠者,還很多。像毛澤東、朱恩來、許白昊、蔡以忱,都用一顆忠誠坦蕩的心,照亮了革命的路,使共產黨如一朵出淤泥的荷花一樣,始終保持著它的純潔性。忠誠,源自於共產黨人高尚的情況、堅毅的品格。忠誠源自於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和對共產主義理想崇高的信仰。每一個為了革命默默付出的共產黨員,都是真正的英雄!忠誠的他她,品德是高尚的,紀律是嚴明的,思想是端正的,靈魂是純潔的。正因為一個個靈魂純潔的他們捍衛、守護者黨,黨的純潔才能在動盪中生存。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歷經折磨才開成的中共五大是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工作的光輝起點和偉大開端。王荷波、楊匏安等10位中央監察委員,其中有8人先後犧牲在戰場和刑場上,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清洗了黨內部的黑暗,告誡大家忠誠是容不得背叛,也不容許背叛的。
立身制行,本諸一心,心正則為忠,為直,不正則為奸,為慝。忠誠與背叛是兩個相對的敵人。忠誠守衛了我們的靈魂,保證了我們靈魂的純潔,也保衛了黨的純潔性;但,背叛卻深深地傷害了無辜的人,還使黨的行走之路更加艱難。所謂“革命的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還沒有監察委員會的共產黨難免會被一些奸佞小人攻破,這些就是背叛者。
影片中的背叛者有範阿根,他的背叛可以說是很無奈的。但一旦破壞了規則,一旦踏上了背叛之路,你就已經和忠誠背道而馳了,其他的一切理由都不能使你的靈魂得到寬恕。所以,雖然範阿根是因為賭博欠債,是在面對不還錢剁手指的威脅下,才背叛了黨,他有他的無奈,但屢叛不改的他,因為沒有一顆不畏的忠誠之膽,最終還是妥協了、選擇了背叛。他丟棄了自己的堅貞,忘記了自己口口聲聲對王荷波的承諾,拋棄了自己的忠誠。其實,我在想,在一把刀面前,依然能做到面不懼、心不跳,忠誠於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勇者吧。但現實中的勇者卻不好當,他往往需要我們付出一定的代價。影片的背叛者,還有汪精衛、羅易、林廣順等。
這部電影除了告訴我們忠誠與背叛者的故事外,其實,在影片的最後,他還說了這樣一句話:“回望歷史,追苦惜金,如何永葆黨內純潔,是歷史和時代提出的一個重要課題”。是的,作為國家即將登場的主幹青年力量,更作為大學生黨員的我們,更應該去深入思考、反思如何在新中國、新世紀保持黨的純潔性這一重要課題。或者,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自身反思。這樣,從小一點的方面說,如何做好自己,做符合自己的大學生身份的事,如何保持我們靈魂的純潔呢?我想是忠誠,忠於自己的忠誠。只有自己忠於自己、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步,你才能問心無愧,才能說得上忠誠於組織,忠誠於黨。那如何做到忠誠於自己呢?
電影裡楊匏安同志的一句話,我很同意。他說:“失去了紀律的組織,就像一盤散沙。”是的,無規矩不成方圓,忠誠自己,需要紀律來規範我們的行為;紀律,要靠我們的自律。紀律,定奪了“黑白方圓”;紀律,規範了行為準則;紀律,維護了社會秩序;紀律,保衛了軍隊嚴明。我們都生活在一個有紀律,有秩序的社會。其實,紀律的囹圄給予我們的是不完滿的自由,但一顆自律之心卻使我們能暢遊於天下。所以,紀律,需要自律;紀律,首先要我們自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日常工作中更加需要注重紀律性,這部電影之後,我感覺到肩上的擔子更加沉重,但是從心底卻升出一股豪氣來:我要做一名志向崇高的共產黨員!為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奉獻我的終身。如今,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忠誠與背叛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經濟和權色誘惑面前,我們黨員要拒絕背叛。在建國九十週年大會上,胡錦濤提到“四種危險”,給八千多萬黨員敲響了警鐘。在國際風雲變幻,經濟快速發展,各種思潮湧入的今天,我們黨的的確確面臨嚴峻考驗,不少黨的高階幹部背叛了自己入黨的誓言,背離了人民群眾,背棄了共產主義信仰,嚴重損害了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忠誠作為立身之本,忠誠是一種美德,我們每個人對自己忠誠,對各種組織忠誠,才能發揮出團隊的力量,才能凝成一股繩。除了自律,我們還要有堅定地意志、頑強的拼搏精神,這樣,在面對背叛時,我們才能堅定自己,才能忠於自己。忠於自己,還要養成“事無鉅細”的習慣,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平凡是人類的一種美德,平凡的最高境界,是以平靜之心、平淡之態做著平常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踏實為人,勤勉做事,在平靜中創造價值,在平淡中書寫對黨的忠誠。
另外,要充滿熱情,我們欣賞那些對學習工作充滿滿腔熱情的人,讚賞那些將在學習工作中奮鬥、拼搏看作人生的快樂和榮耀的人。此外,我們要對生活心懷感激之情,講求奉獻,心中常存責任感。
讓我們牢記他們所作的並不顯赫一時卻永遠存在的事業,讓我們從忠於自己這個起點做起,去忠誠於我們的家人、師長、朋友、黨、社會和國家。
三:
小說《紅巖》被譽為“黎明時刻的一首悲壯史詩”,紅巖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最近,著名作家何建明與厲華聯袂創作完成了報告文學《忠誠與背叛———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紅巖》重慶出版社2011年6月。作者採訪了大屠殺中倖存的革命者及其後代,查閱大量解密的歷史檔案,以數十幅珍貴歷史照片,圖文並茂地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紅巖。
《忠誠與背叛》以生動紀實的筆法,大量可信的檔案史料,真實感人地講述了小說《紅巖》中眾多人物的真實生活原型。通過這些真實的歷史人物,再現了一大批共產黨人,在極其險惡的環境下真實的鬥爭和生活,揭示了共產黨人保持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義。隨著白公館與渣滓洞歷史檔案越來越多地被公佈於世,真實的“紅巖”革命鬥爭史裡所發生的故事,遠遠超過小說《紅巖》的精彩與深刻、生動與悲壯,意義也更加深遠。
在書中,何建明用了整整一章共十萬字來寫屠殺,真實目的就是為了再現共產黨員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根據從白公館脫險的郭德賢老人的回憶和相關材料,何建明向我們講述了革命烈士王振華一家四口的故事。王振華的小兒子在1949年11月26日晚上,還因為飢餓向爸媽要吃的,無助的父母只好騙他“明天弄好吃的”。然而可憐的孩子哪知天亮後連發黴的稀粥都不可能再有了,等待他的只有慘遭殺害的命運。作為報告文學,以細節填充歷史的骨架,更便於讓記憶得以飽滿地復原,其意義不亞於小說。
銀行學習廖俊波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