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和諧心得範文
參加了這次的促進和諧學習活動之後,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抓手,以求真務實的態度來加快發展,以腳踏實地的精神去改善民生,以真抓實幹的作風多為百姓辦實事、做好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今年2月,胡錦濤和、周永康等中央領導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上做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意義,明確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指導思想、基本任務、重點工作。9月份以來,德興市委審時度勢,提出開展“解放思想促發展、創新管理促和諧”這一重要活動,既與時俱進,又體現了市委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必將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社會管理創新的理論基礎,是對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認識的新跨越。學習貫徹好活動要求,必將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推進德興各項事業取得更大發展。
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加快轉型,分配方式、勞動關係、利益格局發生了深刻調整。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中期,改革以來的普惠格局受到挑戰,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逐漸顯現,城鄉差距、區域差距、職業差距、貧富差距逐步拉大,人民內部各種具體利益矛盾大量表現出來。隨著全能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加快轉型,政治與經濟逐步分開,國家與社會的關係
轉變。社會主義制度、市場經濟體制、和諧社會建設共同要求,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係。在國家經濟實力大幅提高、社會財富快速積累的情況下,正確處理這一問題日益迫切。在注重效率的同時,兼顧公平,建立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體制機制,使全社會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是黨執政以來面臨的新考驗,也是從源頭上解決諸多社會問題的關鍵所在。二是把管理目的從管、卡、壓維護秩序向激發活力、追求和諧上進一步轉變。秩序不應是一潭死水。應該是一種為更多人創造生存、發展、彰顯個性的環境。秩序也不是沒有矛盾,恰恰是在不斷化解矛盾中發展,關鍵在於把握規律、有序解決,在過程中提高執政能力。只有社會和諧才有活力,把“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放在“三個最大限度”總要求的第一位。這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我黨追求的最高境界,為我們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指明瞭方向。我們要把維護社會秩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進一步釋放社會活力、推進社會進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巨集偉目標上。三是把管理模式從傳統型向現代型進一步轉變。也就是從短期式、運動式、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中解脫出來,著眼於長期、常態、長效,更多地注入開放、民主、服務等新元素,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依法有序推進,提高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新的佈局--拓展了社會管理的內涵
協調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是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關鍵要處理好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既充分發揮黨領導的政治優勢、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動員能力和我們的群眾工作優勢,堅持黨政統攬、統籌規劃;又適應社會轉型期社會管理的特點,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適應不斷推進的民主法治程序,注重用不斷完善的法律政策,指導和推動社會管理的全面進步。既進一步明確政府各部門的職能定位,加快推進從全能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戰略轉變,形成部門間各負其責、銜接緊密的責任鏈條;又加強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分工、協作以及不同社會組織之間的相互配合,形成政府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凝聚社會管理的強大合力。既注重依法管理、規範管理,加強社會管理基層基礎建設,有效預防和應對各種社會風險,又加強群眾自治組織建設,提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能力,推進行業自律。
篇2
為深入學習貫徹中紀委七次全會精神,進一步推動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形成嚴明的紀律和優良的作風,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根據上級要求,我們學校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了“轉變作風促和諧,廉潔勤政創新業”主題教育活動。
這次學習活動,使我明確了這次活動的目標是要努力樹立學校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新形象,通過第一階段的動員學習,我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當前開展的轉變幹部作風加強行政效能活動關係黨的形象,是新時期黨對幹部的要求,是廣大人民群眾對幹部的期望,是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觀需要。
人的一生不過幾十年時間,真正能夠為黨和人民乾點事的時間是很有限的,所以一定要珍惜時間、珍惜崗位,為民盡責、為國盡力。通過轉變作風,可以樹立團結協作的幹部形象。團結是大局,團結出凝聚力,團結出戰鬥力,團結是各項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能不能搞好團結,是衡量和檢查黨員幹部素質高低、黨性強弱的重要標誌。通過作風整頓,可以樹立務實高效的幹部形象。實幹就是水平,落實就是能力。解決好當前教職工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最根本的途徑就是真抓實幹,最老實的辦法就是一件一件地抓,抓一件落實一件。
二、當前開展的轉變幹部作風加強行政效能活動,有利於全體領導幹部找準各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藥,銳意改革,創新思維,不斷完善自身工作。
作為一名教師,要做倡導和踐行八個方面良好風氣的帶頭人,要經常想一想什麼是“做人”,把學習與改造統一起來,把“立言”與“立行”統一起來,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要經常想一想什麼是“權力”,樹立權力就是服務的意識,遵守權力使用的紀律規定,牢記權力就是責任的理念,確保權力來自於人民又服務於人民。要經常想一想什麼是“考驗”,為人處事要謹慎細緻,凡事多問一個為什麼,堅持慎獨、慎欲、慎微、慎交友,真正做到“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三、當前開展的轉變幹部作風加強行政效能活動,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幹部作風,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幹事”,切實解決工作不實,作風漂浮等問題,有利於創新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和領導幹部,應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即要學政治、學理論,又要學業務、學法律、學科技。要堅持理論聯絡實際,把所學的理論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以這次幹部作風整頓為契機,牢固樹立五種態度:一是共產黨人先進意識;二是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意識;三是真抓實幹,勇挑重擔;四是嚴以待已,廉潔自律;五是服務群眾,奉獻社會。通過樹立和發揚五種意識,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做一名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模範。
現階段進行的動員學習活動,能夠不斷提高領導幹部的政治敏銳性,增強政治鑑別力。通過學習,能夠強化我們的四種意識:“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使我們在工作中做到踏踏實實、認真負責、精益求精,以高度的責任感做最好的工作,用最好的服務為教職工排憂解難,培養學生“四個能力”,努力構建和諧校園。能促使我們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不斷開創學校工作的新局面,使教育真正做到: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人民滿意。
篇3
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中要求全黨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一定要戒驕戒躁、艱苦奮鬥,一定要加強學習、勤奮工作,一定要加強團結、顧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終清醒、政治上始終堅定、作風上始終務實。這是胡錦濤對我們全黨同志提出的鮮明的政治要求,是我們面對複雜環境,面對嚴峻挑戰,成就黨的事業的關鍵所在,是新形勢下共產黨人保持先進性的內在要求。作為最基層幹部,更應該認真學習,深刻認識“四個一定要”的重要意義,身體力行“四個一定要”的政治要求,在謀劃全域性中深化於腦,在灌輸滲透中內化於心,在探索實踐中融化於行,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幹事創業、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為民辦事上來。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抓手,以求真務實的態度來加快發展,以腳踏實地的精神去改善民生,以真抓實幹的作風多為百姓辦實事、做好事。以社群小和諧促社會大和諧,夯實社會和諧之基。
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基層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解決民生,實現民和,確保民安,根本在於做好基層群眾工作。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要切實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維護群眾利益,促進利益關係協調作為重中之中,努力做到靠發展增加群眾利益,靠改善服務鞏固群眾利益,靠協調均衡群眾利益,靠穩定保障群眾利益,真正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基層幹部做任何決策都要尊重群眾的意願、傾聽群眾的呼聲,最大限度地賦予群眾話語權和建議權,把決策的過程變成凝聚人心、統一意志、化解矛盾的過程,確保決策更加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願。尤其要關注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的意見,從各種聲音中找到有益啟示,從不同願望中謀求最佳結合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動;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盼,我有所辦”,在思想上視人民群眾為“主人”,感情上把人民群眾當“親人”,工作中做人民群眾的“僕人”。在關注和解決群眾的切身利益中體現黨和政府“群眾利益至上”的理念。
轉變作風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關鍵。作風是無形的力量,作風好與不好,不是靠“說”來證明,而要靠“做”來體現。人民群眾正是通過廣大黨員幹部的實際行動來感受和認識我們黨的作風的。因此,講作風建設,不能僅僅停留在“說”上,而一定要落實到“做”上。要加強學習,提高理論素養,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升境界,與時俱進,始終保持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要堅持理論聯絡實際,努力做好中央和省、市委精神與本轄區實際結合的文章,努力使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摸實情、講實話、務實事、求實效。基於這一認識,我們探索並實施了“一線工作法”,在工作中堅持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居民家中,深入業戶櫃檯,深入企業車間,做到不了解情況不發言,沒有調研不拍板。特別是注重在聽取群眾意見、瞭解群眾需求的過程中,認真分析查詢自身作風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加以糾正,努力做到以良好的作風贏得社群群眾的理解、支援和配合,推動了社群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解決民生問題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績。考核一個單位、一個幹部的最高標準就是群眾對自身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如在和諧社群評選中,我們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辦事處提出了人人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處處都有好環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體的“五個好”的標準,明確要求辦事處各級幹部做到真情為民,實意幫民,協力安民,多做一些關係民生、群眾需要的實事、好事兒,多做一些駐區單位和居民歡迎、有利於社群資源共享的實事、好事兒,多做一些一時難以見效但促進長遠建設的實事、好事兒;在推進工作中要充分考慮群眾的承受能力,千萬不能以發展為藉口漠視群眾利益,儘可能把群眾的現實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好,安排得周密細緻。如在濟南市整治“八亂”中,我們沒有采取“一攆了之”的做法,而是邀請有關部門、業戶及居民代表共同協商,通過達成共識、集思廣益,確定把社群各路段劃分為禁擺區、控擺區和設攤區,較好地實現了分類管理,規範有序。在此基礎上,出臺了濟南市首個小區規範管理長效機制,不僅改善了環境,方便了群眾,還安置了下崗失業人員100多人。我們還把消除零就業家庭、建立全就業社群、特別是把困難群體就業穩定率作為構建和諧社群的一項重要工作,全力提高下崗、失業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率和就業穩定率,轄區率先達到全省充分就業社群標準。最近,甸柳社群作為我省唯一的代表在全國“促進零就業家庭就業和建立充分就業社群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了典型發言,得到了國務委員華建敏的高度評價。
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領導幹部的威信只有在為群眾真心實意解決問題中才能提高,作風只有在為群眾真心實意解決問題中才能轉變,境界只有在為群眾真心實意解決問題中才能真正得到昇華。
創造模範的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