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育問題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小學音樂課程中開展好音樂賞析教學是做好小學音樂審美教育、提高小學生音樂素質、全面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最佳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歡迎瀏覽。

  篇一

  《 蘇教版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

  一、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使學生髮揮音樂學習的主動性

  音樂興趣是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動力所在,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積極調研,在初步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音樂需求的前提下,積極整合和優化教學內容,建立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例如,小學音樂曲目《螃蟹歌》的教學設計,可以通過做遊戲、猜謎語的方式引出螃蟹這一動物,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有效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意識。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螃蟹歌》的理解,從而使學生在音樂演唱的過程中可以融入更多活潑、健康的演唱技巧。

  二、加強師生間的教學互動,點燃課堂教學氛圍

  由於小學生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且小學生的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較強的模仿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授方式上要多變靈活,滿足小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一方面,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採用提問、討論、思考、表演、分組競賽等方式,調動課堂氛圍,加強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對於專業性較強的音樂教學內容,要學會引導學生思考和參與,例如,對於節奏方面的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尋找三連音、休止符,從而提高學生對音符的鑑別能力。

  三、優化教學方法,發揮“圖、講、演”三位一體教學的優勢

  教學方法的優化、改進和創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由於傳統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的固定化,教師的側重點為音樂作品的演唱能力的提高,忽視了演唱前期情境匯入的推動作用。音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音樂駕馭能力和音樂欣賞能力,還要重視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情感培養和道德培養,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構建“圖、講、演”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對提高小學生的藝術素質具有重要作用。所謂“圖、講、演”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是指在小學音樂作品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欣賞歌曲插圖,從而在視覺上建立審美意識,其次讓學生熟讀歌詞,理解歌詞所塑造的意境,鼓勵學生髮表對歌詞理解的感受,然後在播放歌曲的過程中,綜合運動聽覺和視覺來同步感知、欣賞音樂作品,最後為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駕馭水平,鼓勵學生進行課堂表演,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來塑造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多媒體教學能夠實現音樂作品畫面、文字、圖片和聲音的立體展示,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多媒體裝置的輔助教學作用,一方面可以快速地實現教學情景的匯入,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例如,在《小雨沙沙》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配備教學畫面,從而使學生在一邊演唱一邊想象的過程中,體驗著春天細雨綿綿的清新景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欣賞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熱情。

  五、加強小學生音樂教學與德育教學的有效融合

  隨著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發揮音樂教學與德育教學的合二為一作用,一方面可以健全學生人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學好音樂課的信心,從而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學理念是提高學生情感表現力的重要手段,是增強學生的社會使命感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樂觀生活態度、提高學生思想覺悟的關鍵步驟。

  六、積極開展音樂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舞臺

  加強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不僅能夠展示學生的個人藝術魅力,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舞臺控制力和爆發力。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作為課程教學體系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進行自我檢驗的重要平臺,是教師教學成果評定的重要環節,因此學校應該積極為學生提供展示舞臺,鼓勵全員參與,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小學音樂教學的長期性發展既要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下,保證教學質量,又要在完善教學體系的要求下,重視教學實踐,從而在歡快的學習氛圍之中,完成教學目標,促進音樂教學的穩步發展。

  篇二

  《 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論文 》

  一、民族音樂啟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知

  民族音樂是我國勞動人民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共同創造的音樂文化,它是勞動人民對生活的感情表達,通過此種方式表達出自己的心聲和願望,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和鄉土氣息,由於貼近勞動人民的生活,所以為他們所接受和喜愛。中華民族音樂作為民族精神的支撐,激勵著國人在民族文化的指引下堅強前行,已成為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在音樂教育中,向中小學生講解和傳授民族音樂的過程實質就是對民族文化進行宣揚的過程,也是讓小學生對它認知的過程。例如,現在我們在音樂課中,安排有“民族文化”主題,向學生介紹中國各地的民歌,為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提供了平臺。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民歌的興趣和效率,學唱前可以讓學生了解這首歌的社會背景、創作背景、藝術特色及相關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如唱《茉莉花》時,我就先向學生介紹其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讓學生在歌唱時更能體會此民歌的獨特魅力。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域都有各自獨特的絢麗文化,通過不同的民族音樂讓學生感受各個地域豐富多彩的文化。此外,我國民族音樂中還包括一些傳統的民族樂器,如琵琶、嗩吶、笛子、胡琴、笙等,小學音樂課中,加強對這些我國民族聲樂知識的講解和演奏,對於學生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民族音樂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

  在我們的民族音樂中,蘊藏著民族氣魄、民族氣概、民族感情等,它凝結了各族人民的智慧。民族音樂中蘊含的民族精神對於中小學生有著一系列積極意義,它促使中小學生在堅韌頑強、自信向上的民族精神的指引下燃起愛國情懷,在青少年時期增強自身的民族意識。當前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應將民族音樂和民族精神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感知民族精神的魅力,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如在演唱《黃河大合唱》時,可以通過講解、觀看視訊等方式,讓學生如臨其境般感受到船伕們與大風大浪搏鬥的激烈場面,感受到我國人民艱苦頑強的精神;在演奏《狼牙山五壯士》時,先通過電影片段給學生還原一個當時的情景,讓學生在演奏時,用自己的真情去演繹出五壯士英勇善戰、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節,從內心深處表達對先烈們的敬意。總之,在民族音樂的學習中,要讓學生從內心覺得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讓學生從這其中深刻體會到一種無法抗拒的中華民族精神;理解歌曲中所包含的中國華夏兒女的民族感情,讓學生自己去認識作品的內涵;在音樂作品的學習中,讓學生理解中華民族的偉大氣魄,學習我國中華兒女視死如歸、前赴後繼、英勇頑強、為國捐軀的英雄氣概。將音樂作品與培育學生民族精神緊密聯絡在一起,增強學生向先人學習的動力,使之懷有拼搏向上、不怕困難、熱愛祖國的堅定信念,讓他們具有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三、民族音樂樹立學生積極的人生觀

  當前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顯得更加頻繁,在教育學生汲取他國優秀文化元素的時候,也會被一些不良因素干擾,讓他們無法分辨“好”與“壞”,不能積極有效地對待周圍的事物,缺乏正確的人生觀。我國民族音樂以其豐富的內涵被認為可以“正身行”。因為高尚優美的音樂蘊含著一定的高尚情操和情懷,它獨特的聲情並茂藝術形式對於塑造小學生的靈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夠對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昇華的作用,對學生的心靈起到淨化的作用。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感受美和鑑賞美的能力,還能夠讓他們具有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此外還能夠提高他們對“美”與“醜”、“真”與“假”、“善”與“惡”的分辨能力,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此外,高尚的音樂對於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陶冶高尚的情感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例如:在教學生《我的祖國》這首歌曲時,通過獨唱、混聲合唱、男生合唱、女聲合唱等多種演唱方式,去表達出氣勢磅礴、展現出我們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精神,流露出愛國主義的光輝形象,給人一種嚮往真善美、戰勝苦難的信心和力量。讓民族音樂以其超強的正能量去感染學生,讓他們產生一種正義的、高尚的、積極向上的情感,充滿了對人生美好的嚮往,對生活和整個世界充滿了摯愛,增強自己為之不懈奮鬥的力量。

  四、結語

  如今,新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已經明確指出,小學生需要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這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傳承和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各大高校和美體已開始重視這一問題,眾多社會學者也呼籲社會要給民族音樂更大的支援和發展。但是普通基礎音樂教育才是民族音樂發展的基石,所以,發展民族音樂,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應從小學基礎音樂教育做起。

有關推薦:

小學音樂教育分析論文
小學音樂教育本科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小學音樂教育本科畢業論文
小學安全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小學音樂教育問題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小學音樂教育工作總結範文五篇彙集
有關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論文
小學音樂教育分析論文
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相關論文
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論文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