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3日

  心理健康是人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礎,是一個人全面健康發展的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強化思路

  摘要:文章對網路環境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概述,並根據表現形式分析了成因,最後指出網路環境下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探討其教育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筆者認為網路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挑戰,又是一種有利的環境,只要學校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能夠善用網路並且聯合學校和社會各方的力量,在網路環境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夠發展得更好。

  關鍵詞:網路環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網路時代的到來使社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人際交往,都可以通過網路輕易實現。但是,網路的發展使正在成長的青年一代受到了巨大的影響,那些學校層出不窮的教育事件的背後,總能找到一些與網路有關的因素。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他們在網路環境下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及心理髮展狀況值得我們關注,探討如何在網路環境下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網路環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1.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的模糊

  網路環境的一大特徵就是虛擬性,儘管目前很多網路活動都要求匹配身份證和相關資料才能進行,但是網路間的人際交往和網路社群的發展仍是虛擬的。大學生很容易在網路環境中獲得一個“虛擬身份”,而經營這個“虛擬身份”比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要簡單。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常常會把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間的界限模糊掉,因而產生各種發展矛盾和不適的問題。例如,某學生在網路中是個“萬人迷”而在實際生活中卻不能做到這些,這種失調很容易引起學生在正常的社會交往中的一些問題。

  2.網路成癮問題嚴重

  網路環境提供給大學生一個更加廣闊的、充滿吸引力的空間,遊戲和網路社群活動比學習以及學校生活看上去精彩很多,加之學生有大量的自由、空閒時間,因此,很多大學生的網路成癮問題嚴重。在網路環境建立之出,網路成癮表現為社交成癮和遊戲成癮等幾種形式,而目前,網路成癮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學生無論課上課下,無論吃飯走路,都在刷朋友圈、看微博。

  3.網路不良資訊影響大學生心理髮展

  網路環境除了虛擬性和空間廣闊之外,其中的言論也十分自由,這是網路資訊傳播特徵所導致的。大學生能夠在網路中接觸到來自社會各個角落的資訊,有些資訊足以影響他們的個人發展,影響他們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的形成。充斥於網路的消費資訊和廣告使學生重視物質、愛攀比;很多對“官二代”“富二代”資訊的傳播,使大學生喪失努力拼搏的動力;還有一些不良資訊,甚至影響他們對社會制度的看法;更有甚者,使大學生形成了某些“反社會”思維。

  二、網路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1.大學生自身發展的原因

  從表面上看,網路環境是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但是,任何一種心理問題的成因都是來自個體本身的某一方面。每個大學生都享有自由使用網路的權利,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會沉迷於網路,或者引起自閉症及人際關係焦慮問題。受到網路影響而導致自身發展問題的學生,往往本身就缺乏自信,很容易受到外界資訊的影響,甚至缺乏客觀的判斷能力,對自身的人格和心理髮展缺乏明確的認識,因此更容易受到網路環境中不良因素的影響。

  2.大學教育的原因

  大學教育也應該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心理髮展問題負責。現階段,我國高校教育模式是強制學生修滿學分,缺乏學生個人發展培養,學校在學生心理成長方面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這是因為大學教育預設學生已經擁有了自我發展的能力和一定的自控意識。但實際上,大學生在高中畢業之前所接受的教育都是“強制”和“管控”性的外部控制力,學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發展意識比較弱,到了大學突然“自由”了,很多學生都會產生適應不良的情況。

  3.網路監督的原因

  在學生自控力弱、判斷能力不足的情況下,網路環境中的不良資訊成了導致學生心理問題、阻礙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罪魁禍首。儘管公安部門對不法網站和虛假資訊進行了嚴肅處理,但仍避免不了一些不良資訊的流傳。而這些資訊往往是靠誇大、煽動和掩蓋事實等方法,使資訊的表象“符合大學生的胃口”,而實際上這些不良資訊使大學生受到了嚴重的腐蝕和侵害。網路監督力度弱,大學生接受到的不良資訊太多,自然比較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三、網路環境下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積極開展大學生人格心理健康教育

  在校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有著不同的教育和家庭背景,其中很多人存在心理髮展不足的現象,與他們的人格成長過程有很大關係。心理學研究認為,個人的人格發展存在幾個關鍵期,大學期間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階段。我們無法對學生以前的心理髮展產生有效的影響,但是可以通過積極開展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為他們在大學期間的人格發展指引道路。心理諮詢的宗旨是“助人自助”,即在有效解決心理健康問題之後,使人們獲得應對心理問題的措施,以此來維持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強化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實,可以防範大學生心理問題,使大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客觀分析網路社會生活、主動選擇健康的網路資訊。首先,建議各高校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全校必修公共課,使每個學生能夠充分接觸心理學知識。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課所使用的教材應該是那些活潑的、對學生實際幫助比較大的,而不是心理學專業典籍;其次,除了學校的心理諮詢教師之外,日常與學生接觸最多的年級輔導員,應該具備比較完善的心理諮詢知識,以便有效發現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問題;第三,建議學校定期進行與學生人格發展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支援學生主動建設與心理髮展相關的社團,使“關注人格發展、關注心理健康”成為每個在校大學生所重視的問題,使內省和總結自身的發展成為每個大學生的“成長習慣”,久而久之,這些習慣會成為他們重視自身人格發展和心理健康的一種方式,學校也更容易給予他們必要的支援和幫助。

  2.以團體心理健康輔導作為主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個體諮詢因為缺少類似的情境,導致諮詢效果無法遷移,在停止諮詢後,具有很高的複發率。在高校中,藉助團體心理諮詢幫助想要搞好人際關係與人際關係不佳的大學生,可以增加團隊成員間的互動與交流,加深學生對人際關係的認知並且提高自我認知水平,學習人際交往技巧,進而構建良好的人際交往模式。在團體心理諮詢中,團體可以為個體提供一個被尊重、被保護、被接納、被肯定的環境,實現個體精神的放鬆。大部分學生所遇到的問題,根本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嚴重,只要進行正確的情緒宣洩,就可以解決壓抑的情況。在團體心理諮詢中,學生可以講述自己的困惑與苦惱,通過情緒宣洩,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在實踐工作中,筆者藉助“20個我”“優點大轟炸”“我的生命線”“我的自畫像”等活動,讓學生體驗被人稱讚與稱讚別人的感覺,進而深入瞭解自己,對自己進行客觀、全面的認識,充分接受自己的優缺點,明確自己的想法,進而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通過藉助“價值大拍賣”等活動,引導學生展開深層次的探討,實現自身的快速成長。在完成團體心理諮詢之後,予以相關報告:“通過團體心理諮詢,我能夠很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缺點。”“我從來沒有想到我自己還有這麼多優點!”由此可以看出,通過團體心理諮詢活動的展開,可以幫助學生更積極地融入現實社會團體,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能夠預防並改善學生在網路生活中形成和麵對的各種心理髮展問題。

  3.合理利用網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校園網路化的發展使學生通過網路解決心理問題,不再只是通過直接面對教師解決心理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問題解決途徑,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此形勢下,學生自我教育意識不斷提高,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機遇。在此過程中,必須進行積極的引導和管理,實現由無序到有序、由消極到積極、由自發到自覺的過渡。一般而言,網路平臺中普遍存在著很多虛假資訊、違背倫理道德等資訊,此時,一定要抓住這一機遇,開展一些網路活動,指導學生正確運用網路,達到良性教育的效果。首先,構建符合學生實際要求,並且具有吸引力的網站。心理健康教育網站應該成為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要平臺。在設計網站欄目和內容的時候,需對不同年級學生需求進行考慮,保證設計合理、科學。同時,通過網路活動與網路心理測試的開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對學生心理進行科學測評,用活潑的頁面設計與豐富的知識內容吸引學生,進而提高網站利用效率。其次,進行網路心理諮詢。網路心理諮詢指的就是心理諮詢師或心理諮詢人員藉助計算機網路開展的綜合資訊服務活動,向現實身份與虛擬身份的來訪者提供一些心理諮詢服務的資訊互動過程。第三,建議學校通過校園網的建設,對學生能夠訪問的某些不良網站進行限制,從根源上杜絕學生訪問非法網站或者從網站上接收到不良資訊的可能。例如,學校可以選擇控制訪問IP,控制學生的上網時間等方法,使學生的網路生活時間縮短,並通過一系列有益其心理髮展的社團活動,吸引學生遠離不良網路社群。

  四、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

  在心理諮詢領域,判斷個體是否存在心理問題以及心理問題的嚴重性,有明確的社會化程度指標以及個體自我判斷指標。因此,對大學生的心理髮展狀況或者心理問題進行判斷,也應該遵循科學的指標,而不是依照學校對學生強制制定的指標或者教師、社會希望學生髮展的那些內容作為指標。這就意味著,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基礎是充分尊重學生髮展需要和發展意願,這就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注意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用理解、尊重、熱心和耐心,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服務。

  2.積極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

  雖然“心理諮詢室”已經覆蓋了我國全部高校,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高校的心理諮詢室都有能力完全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全國各地各高校每年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教育事件,從根本上看,都是因為學生心理髮展不完善,心理問題未被重視、沒有積極解決而造成的。因此,在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負責這項教育工作的教師應該重視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例如,將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上報給學生家長,做到學校和家庭合理開展教育;也可以向當地心理諮詢機構、醫院等尋求幫助和指導,做到積極應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綜上所述,在網路環境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似乎表現得更為突出,但是,並非大部分心理健康問題都是由於網路而引起的,網路環境只是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受到的重視度更強。因此,在網路環境下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從大學生個人發展和學校教育本身入手,對大學生心理髮展予以整體規劃及指導,其內容主要有大學生健全的人格發展教育、使用團體輔導等方法等。同時,學校還應該重視網路平臺的應用,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不管使用什麼方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都是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參考文獻:

  [1]任獻華.網路環境下“90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11:68-69.

  [2]冷震北.構建網路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現代企業教育,201424.

  [3]鄧彩豔,黃奎林.團體心理諮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衡水學院學報,201402:74-76.

  [4]李雪嬌.大學生心理危機應對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4.

  [5]伍佳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6]朱九芳.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建議和措施[J].青春歲月,201419:159.

  [7]魏長波.網路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10:208-209.

  [8]趙偉.網路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11:76-79.

  範文二:大學生心理健康音樂課程干預的影響

  摘要:在社會轉型程序不斷加快的形勢下,在校大學生作為一類特殊的青年群體,隨著心理、品質、意識逐漸趨於成熟的重要階段,逐漸開始顯露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給予及時的調節與疏導,就會轉變成心理障礙或者嚴重的精神疾病。目前,心理問題與精神疾病已經成為了阻礙年輕一代發展的主要屏障,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研究當代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闡述音樂對其心理健康的除錯作用。

  關鍵詞: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

  近些年來,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評價已經成為了各高校乃至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話題,其焦點話題就是高校中有多少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1]。但是,不同學者通過實踐研究後得出的結論卻各不相同,其比例變化範圍從5%-64%[2-3]。此種差異不僅引起了大眾的困惑,也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員深感棘手。所以,一定要深入分析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從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研究物件與方法

  一研究物件

  選取某高校2014級本科在校大學生314人,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50人,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n=195、研究組n=119。兩組學生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二研究工具

  課題小組通過自制調查問卷瞭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以此制定相應的音樂課程,通過對調查中的119名同學用音樂課程干預的方式,對其進行為期3個月的音樂課程心理干預每週2次。

  三方法

  1.音樂節奏練習在整個音樂中,節奏是骨架,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4]。音樂節奏能夠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的和諧共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微妙的細胞按摩作用,有利於消除不良生理反應與心理反應。在音樂節奏中,儘管形態多樣,但是其基本形態並不複雜。不同的節奏具有不同的音效,如切分型可以改變節拍強弱規律,增強音樂的起伏感;帶休止型具有活潑、輕快的作用等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奧爾夫教學法與柯達伊教學法,用肢體活動與節奏練習等課程干預對學生心理進行調節。2.鼓圈鼓圈並不是一種普通的擊鼓表演,其是一種集體音樂治療方法。其主要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圍成一個圓圈,並且在引導下予以演奏打擊樂器[5]。通過擊鼓,不僅可以減輕壓力,促進交流,還可以提高自我尊重意識,為個人和團體注入了新的活力。3.歌唱很多學生因為自身內向、靦腆,不敢在人前唱歌,此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踴躍表現自己,可以先帶領學生集體練習,逐漸提高膽量,從而自然的在人前歌唱。在自己練習的時候,要注意呼吸、發聲等方面的訓練,確保吐字清晰。4.音樂欣賞因為音樂可以影響人的生理活動,尤其是情緒。所以,人們可以通過對音樂的欣賞改善與調劑自身的生理功能與心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療與增強健康的目的。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用語言對音樂進行講解,引領學生進入音樂的意境中,以此調節學生的情緒。比如,播放《小夜曲》、《彩雲追月》、《喜相逢》等,讓學生充分放鬆精神,感受生活的美好,消除焦慮、抑鬱等情緒,釋放壓抑的情感;播放《蘇武牧羊》、《漢宮秋月》等,抑制學生易怒、煩躁的情緒,調整紊亂的思緒。通過為期3個月的音樂課程干預,再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詳見表3,以此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及音樂療法的作用。

  四心理健康評價

  採用症狀自評量表SCL-90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予以評分,採取1-5分的5級評分標準,1分代表無症狀到5分代表症狀嚴重,依次遞進。評分越低,症狀越輕,表明心理健康狀態越好。

  五統計分析

  採用SPSS22.0統計學軟體對調查資料予以處理,資料資料表示為x±s,並給予t檢驗,若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研究結果

  一調查問卷結果

  發放314份調查問卷,收回314份,有效率為100%。調查問卷結果詳見下圖。通過音樂課程干預之後,可以顯著改善學生的心情,使學生更加積極、樂觀,為今後的學習與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兩組學生SCL-90評分比較

  在音樂課程干預前,兩組學生心理健康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後,兩組學生的心理健康評分均顯著降低,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並且研究組評分明顯低於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圖3所示。

  三、結論

  一當代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當代在校大學生隨著擺脫了高中階段教師的束縛式管理,有了完全自我發展與定義的空間,正處於人生的第二次“斷乳期”,此時大學生充滿了朝氣蓬勃、充滿競爭力與想象力,給人一種向上、年輕的力量。進入了相對自由的大學校園,在生理、心理層面均會產生一定的變化,許多學生都會出現一定的不適應狀況[6]。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與世界觀在此階段開始形成,然而在社會新觀念、中西文化的碰撞之下,很多大學生均會產生一定的迷茫,無法予以良好適應。除此之外,由於大多數學生均是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經常會產生很多的不習慣,從而對其心理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無法有效宣洩的情況下,就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如一些學生存在部分交流困難、神經抑鬱,部分學生出現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學生結交異性朋友的想法油然而生。在此過程中,一些學生也會有失敗的經歷,部分學生可以正確對待,而有些學生難以擺脫心理影響,甚至做出一些傷害性行為。根據有關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隨著心理問題的日益突出,超過20%的學生已經嚴重製約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必須予以高度重視[7]。

  二音樂課程干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與作用

  通過大量研究表明,對大學生進行音樂課程干預,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可以有效改善大學生的不良情緒,培養健康情感。在某種程度上而言,音樂可以改變人的情感與心靈,激發人們的生理與心理活動,進而產生不同情感、情緒。通過音樂干預,可以增強大學生調適情緒的能力,進而穩定大學生情緒,以免出現一些不良行為。二是,可以消除人際障礙,促進自我表達。在集體音樂活動中,大學生可以通過音樂語言、非語言因素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情緒。由此可以看出,音樂能夠有效調適大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其可以充分表達自我,進而適應集體生活。三是,可以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通過音樂活動,可以有效調動大學生參與相關活動的積極性與熱情,並且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從而在適應集體生活的基礎上,提高了彼此的團結協作能力。綜上所述,大學生正處在心理轉型階段,音樂教育對調整其情緒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要正確定位音樂,以此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功能,合理調整大學生的心理狀態,以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在大學校園中注意音樂氛圍的營造,構建多種音樂心理調適途徑,如校園音樂廣播、校園文化活動、音樂講座、音樂講壇、音樂類社團等,讓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體會音樂、感受音樂,以此陶冶大學生的情操,舒緩大學生的情緒,從而實現大學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汪立夏,舒曼.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負性事件及求助行為趨勢分析——基於江西省十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教育學術月刊,2013,05:24-27.

  [2]馬珺.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成就動機及自信的關係研究[J].重慶醫學,2013,26:3151-3153.

  [3]張力.“90後”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12:82-83.

  [4]趙華偉.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APH模型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以魯東大學為例[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5]劉劍斌.“80後”與“90後”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以東華理工大學為例[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003:268-271.

  [6]孫慶瑤.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定的影響[J].卷宗,2014,07:232-232.

  [7]周愛萍.甘肅省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1305:15-17.


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議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考試論文
相關知識
大學生心理論文
戀愛心理相關的大學生心理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的文章
大學生心理的文章
小學生心理論文精選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論文
論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報告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