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會計模式的比較研究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2日

摘要:對會計模式研究的意義在於為國際會計實務的比較提供基礎,為國際會計的協調提供依據。它是由理論基礎、會計目標、會計法規體系、會計執行管理體制、會計監督體系和會計教育體系等構成的一個系統。會計模式具有國家性、國際性、發展變異性和層次性等特徵。本文是通過對幾個有代表性的國家會計模式的研究比較,找出國際會計模式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會計模式  會計國際化  國際會計準則  比較 
        0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迅猛發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必須融入到國際經濟浪潮中去,任何國家如果要脫離世界貿易市場和資本市場而尋求自身的發展是很難實現的。而會計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所以對國際會計模式的研究也是必要的。 
        1 會計模式的基本描述 

        會計模式,是指對一定社會環境下會計活動的各種要素按照一定邏輯進行綜合描述,反映各種要素基本特徵及其內在聯絡與結構形式的有機整體。國際上一般將會計模式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美英為代表的美英模式,第二類是以德國、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大陸模式,第三類是以蘇聯、中國為代表的前蘇聯會計模式(前蘇聯已經解體,目前我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下面就直接以我國為例)。 
        2 三大會計模式的比較 
        2.1 三大會計模式的會計實務比較 
        2.1.1 從會計法律的角度進行比較 美、英同屬不成文法系國家,而歐洲大陸國家屬於成文法系國家,中國也是成文法系國家。在美英會計準則可以不具有法定的強制性而只具有取得相關權力機構支援的權威性,會計準則可以由會計職業界或會計職業界為主幹的民間機構制定釋出。而在成文法系國家,會計準則和慣例以法規形式釋出。這就明確反映了美、英會計職業界具有很強的威望和勢力,而在我國和歐洲大陸等國家,會計職業界相對來說就不夠強大。成文法系國家有寬鬆的環境,會計變革不需要嚴格的立法程式,變革比較迅速。而在不成文法系國家中,會計變革必須通過立法程式,變革自然也就比較緩慢。 
        2.1.2 從真實公允性的角度進行比較 在美英會計模式中為了保護社會公眾投資者的利益,一般對企業財務報表所披露資訊的最低程度作出規定,要求充分披露;而在歐洲大陸模式中,首先必須是“合法”,為了保護公司利益和主要債權人利益,一般對財務報告不要求充分披露,在法律上對財務資訊披露的要求非常有限;在中國會計模式中,為了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要求對企業財務報表做到充分披露。 
        2.1.3 從會計不確定性的角度進行比較 在美英會計模式中只是“適度”穩健,主要體現在“只預計損失,不預計收益”的慣例上,對資產的估價則要求“公允”而不能任意低估;而歐洲大陸會計模式則往往過於審慎,大多不同程度的“任意”低估資產價值,而在中國,在財務報表列報準則中強調了對會計不確定性因素的披露要求,在會計估計中,要求不得高估資產,低估負債,不得計提祕密準備,在我國計提祕密準備是不合法的。
        2.2 三大會計模式的優劣比較 三大會計模式對美英、歐洲和中國的經濟發展都產生了積極作用,但也都有其自身的侷限性。 
        2.2.1 美英會計模式的優劣性 美英會計模式在國際上影響最大,該模式的會計目標主要是滿足投資者和債權人的需要,會計實務處理程式及方法往往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選擇性,注重會計“慣例”,企業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會計處理程式或方法。它要求充分披露其財務報表,而上市公司所要求的會計披露是世界上最嚴格的。 
但是,該模式中會計準則的制定是通過民間機構完成的,因此會計準則制定具有明顯的利益相關者傾向,制定準則時很容易受個人因素的影響,而且其會計準則體系相當繁雜而具體,企業很容易在眾多的會計條款中找出漏洞,並輕而易舉地逃避準則的約束。

 2.2.2 歐洲大陸會計模式的優劣性 該模式在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和日本影響很大,該模式極為重視社會責任會計,會計管理體系框架採用法律條文的形式來規範,這樣在會計政策的確定方面既注意到市場對會計資訊的靈敏性、公司對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也注意到充分保障國家權益,使國家權益不受侵犯。 
        但是,歐洲會計模式出於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需要,會考慮與美英會計模式的國際協調問題。這就可能使歐洲會計的發展變革出現雜亂無章的狀況。再者,公司會計報表既要考慮傳統的債權人利益,又要考慮現代的股東利益,這一雙重目的會導致某些會計準則的矛盾。會計監管體制僵化。該模式缺乏自我管制所具有的靈活性與適應性。 
        2.2.3 中國特色的會計模式的優劣性 中國特色的會計模式既有別於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的會計模式,也有別於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會計模式,具有自己固有的特性。首先,中國的會計法律法規體系比較完整。其次,中國會計準則制定的效率更高。財政部在制定會計準則時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得以充分調動各方獻計獻策,最終由財政部統籌各方意見擬定準則,並貫徹實施。而其他國家許多準則的制定是不同利益集團利害關係的調和、折衷和妥協的產物,往往要經過各方的艱苦談判,耗時耗力。 
        但是中國的財務報告資訊披露內容的不完整,重法律形式而輕經濟實質。我國財務報告的基本要求之一是 “實質重於形式”,即當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和法律實質發生背離時,會計核算應該根據經濟實質進行會計處理。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法律形式”取代了“經濟實質”,並以此指導會計處理。 
        3 完善國際會計模式的建議 
        3.1 妥善處理本國特色與國際趨同的關係 當今世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是大勢所趨,各國要妥善處理本國會計模式與國際趨同的關係,否則會影響本國會計的發展速度。對於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規定,只要與本國經濟環境和法律規定不衝突,同時又能與本國經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就可以在本國會計準則中體現;而對於那些通常在發達市場經濟環境和條件下才能有效運用的規定,該國會計準則可採取“適度引入”的做法。對於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不太符合本國經濟實際情況和監管環境的規定,該國會計準則可採用“暫不趨同”的做法,保留其特色。在處理本國會計模式與國際趨同的關係時要注意靈活運用,不能生搬硬套。 
        3.2 把握世界會計準則變革的動向 要想發展我們要與國際接軌,就必須充分的瞭解世界會計發展的動向,瞭解國際會計準則現在及未來的動向對我們今後的會計改革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加強會計監管、防範會計風險已成為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正確把握國際會計準則發展動向,明確每個會計準則的變遷、制定或改革動因,瞭解和掌握具體操作方法,為我所用,是十分重要的。 
        3.3 注意會計國際化的發展和協調 目前需要加快推進會計教育國際化、會計理論研究國際化、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國際化、會計標準國際化、會計準則制定國際化、會計準則體系國際化以及會計執行機制國際化等的工作。要整體進行,相輔相成,才能更好的促進會計發展。這需要政府的絕對支援和會計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積累。 
        在當今世界經濟加速發展和科技日新月異的背景下,會計模式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是不容迴避的客觀現實。對會計模式研究,可加深理解各種會計模式的演進和利弊,並明智地選擇適合於本國國情的會計模式,有利於本國會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淑萍.《關於中國會計國際協調問題的思考》,《商業會計》.2003.1. 
[2]馮淑萍.《關於我國當前環境下會計國際化問題》,《會計研究》,2003.2. 
[3]毛伯林.《中國會計管理模式研究》,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0.

會計計量模式的現實選擇
現代會計技巧分析
相關知識
國際會計模式的比較研究
淺議我國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構建研究論文
淺談新媒體下新聞傳播模式的轉型研究
高職商務英語課程體系構建與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論文
高職院校自主招生學生與統招學生學習性投入的比較研究論文
我國中小企業管理會計模式探討
國際會計與註冊會計的區別
國際會計與註冊會計的區別
企業會計模式實習心得
國際會計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