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造假防範與治理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會計造假的具體表現主要有賬目來源造假、成本費用造假、虛假確認收入與虛增利潤等,其原因主要在於利益驅動、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督體系不完善等。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會計造假的防治分析

  1 會計造假的現象分析

  1.1 隱瞞銷售收入,賬外設賬,有的盈利企業為掩蓋真相以肥私囊,亂列亂支,私設小金庫,非法獲取鉅額收益,經營情況較差的單位隱瞞收入以達到多留多分的目的;還有的企業明明盈利,卻在賬上人為製造虧損,將應在本年計人的收入掛賬,轉到下年結收,以使稅金更小化;還有的企業可能採取虛假髮票,在費用中增加資本化支出,多提折舊和壞賬等,甚至開設兩本賬,採取設賬外賬、收入不入賬、多列費用支出等手段,偷漏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所得稅等。

  1.2 亂列成本費用,利潤鉅額沖銷。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形式:原始憑證失真;利用資產掛賬調節利潤;通過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變更調節利潤。

  1.3 虛假確認收入,追求利潤最大化。有些公司不遵循收入實現原則來確認收入,而是根據需要提前甚至虛假製造收入,如“鄭百文”和“瓊民源”等都屬於這種情況。虛假確認收入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提前確認收入;通過不具有產權的資產進行交易虛構收入;在不轉移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下確認收入;通過迴圈轉賬來製造收入到賬的假象;確認一年中的部分費用,但確認全年的收入以提高利潤。

  1.4 會計科目混亂,業務處理不規範。有些企業在會計賬簿設定和會計科目的使用上,沒有嚴格按照財政部的有關規定來設定,會計核算缺乏系統性,賬目混亂,賬證、賬賬、賬表、賬實嚴重不符。在會計核算時,由於確認、計量、記錄等方面出現的失誤使得會計工作違背了真實性、準確性等原則。

  1.5 高估資產,虛擬資產大量滲透。賬面資產與資產本身的實際價值背離,資產負債表中的虛擬資產大量滲透。實際上往往只有在企業最終清算時虛實差別才充分顯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一遇到清算、重組、改制時就會出現“大窟窿”的原因。

  2 預防會計造假的措施

  2.1 加強內部監督

  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核心,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起到事前監控的作用,減少犯錯的機會,降低財務造假機會。健全的內部審計機制,可及時發現企業會計制度在執行中出現的漏洞,避免差錯和舞弊行為,減少企業損失。

  2.2 完善會計師制度

  加強對註冊會汁師行業的監督力度。本著“誰出資誰受益”的原則,由股東出資,註冊會計師提供服務,審計的結果應對股東負責。然而由於公司治理結構的不斷複雜化,董事會和經理的角色日益複雜,最終導致審計業務的聘任權由企業的經營者掌管,形成了原本是廣大股東審計經營者卻變成了經營者自己審計自己的現狀。註冊會計師的一切費用均由被審計單位支出,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如何要求註冊會計師們保持獨立性呢?

  2.2.1 強化註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獨立性是註冊會計師審計的靈魂與生命,是其能否發揮防範財務報告粉飾作用的關鍵所在。儘管我國具有證券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已完成脫鉤改制工作,為保證註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時保持獨立性創造了條件,但我們仍需採取一定措施來強化這種獨立性。從根本上說,有效的財務資訊需求市場是最為有力的保證,有研究表明,對高質量的財務資訊需求的缺乏是導致當前我國審計質量不高的最重要原因。

  2.2.2 加強註冊會計師審計的法制建設,近年來,註冊會計師審計的法制建設事業已取得很大成績,但由於這一行業在我國屬於一種新興行業,也由於我國證券市場的迅猛發展,其發展之快速是人們所始料不及的,因而為使註冊會計師能夠切實履行防範財務報告粉飾的職責,尚須進一步加強該行業的法制建設。

  2.2.3 加強對註冊會計師審計的監管。政府有關部門對註冊會計師審計的監管,有利於提高審計質量,縮小在這一方面的公眾期望差距。必須指出的是,業務監管工作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而非一項突擊性的事務。同時,還應儘快制定監管工作規則以及有關的懲戒辦法,建立對監管者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2.2.4 重新審視會計市場準人制度。在當前會計市場上,競相壓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存在是註冊會計師審計健康發展的重要障礙。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認為必須重新審視會計市場的準人制度。為抑制會計市場惡性競爭而出現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應通過提高市場準入門檻的辦法,促使具有證券期貨從業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兼併,達到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淨化執業環境,提高執業質量之目的。

  2.3 提高財會人員素質

  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素質,加快會計誠信體系建設。會計人員是處理加工會計資訊的操作員,應選拔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遵守職業道德的優秀人員擔任會計工作;加強會計人員培訓,準確掌握新會計準則,按要求進行會計核算;還要經常對財會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明確職業道德標準;同時,對會計人員採取激勵措施,不斷吸取優秀的人才加入會計隊伍,進一步提高會計隊伍的整體水平。從專業角度觀察,企業會計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與企業改制相輔相成,涉及面廣泛,內容豐富,新舊轉換和會計改革中,廣大財會人員的專業理論和實務能力面臨新的挑戰和考驗,面對新的形勢,廣大財會人員要加強知識更新,緊跟時代步伐,努力提高業務能力和會計理論水平,以確保在從事會計實務操作時能準確應用規則,使會計報告披露的資訊科學、可比、客觀和真實。

  2.4 強化政府管理

  加強政府部門對市場合理而有效的監管是減少虛假財務報告的重要手段,在防範虛假財務報告問題上,政府有關部門不僅應扮演國有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角色,還應作為證券市場的守夜人,本著一種社會責任,加強對這一問題的監督。通過對市場的有效監管,將違規者繩之以法,以警示潛在的違規者,用足夠的懲戒來提高違規者和潛在違規者的違規成本,以維護市場的公開、公平和公正,從而提高市場效率、改善市場環境。

  此外,政府有關部門應理順對證券市場中介機構的監督體制,由於諸多因素的干擾,政府監督體制不是十分順暢,也導致了政府對財務報告粉飾監督不力。例如,目前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監管的部門有財政部門、審計部門、證券監管部門,而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同時監管會計師事務所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它實際上是多年以來財政部門與審計部門爭奪對社會審計管理職能的遺留問題,可能導致註冊會計師無所適從等不良後果。因而,必須對這樣的監督體制進行改革。綜上所述,財務報告的虛假是全球企業所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即使財務報告的虛假情況難以計量,但大多數人仍認為虛假情況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虛假髮生的數量以及因財務報告的虛假而造成的損失金額都在日益增長。所以,我們要尋找治理虛假財務報告的方法,從而減少虛假財務報告的危害。

  小結

  虛假財務報告已不是某一個方面、某一個企業或某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治理虛假財務報告應根據其形成原因,採取綜合措施,通過社會各方面的努力逐步實現。在治理虛假財務報告的過程中。積極的做法是從整個社會的誠信抓起,防患於未然。通過前文敘述的治理方法,我們知道制度能改變人及社會的一些行為,但永遠沒法左右所有的行為。制度的這種有限性,可部分地由文化、道德等一些非正式制約因素彌補。因此,僅僅對公司治理和會計、審計進行改革,仍不足治理會計舞弊和審計失敗,還應當深刻反省扭曲的文化氛圍和淪喪的職業道德,並加以矯正、修補,多管齊下,綜合治理,才能從根本上治癒會計舞弊這一市場經濟的頑症。

  篇2

  淺析會計資訊造假的防治措施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會計制度日臻完善,社會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即便如此,目前仍有一些虛假、歪曲的會計資訊讓眾人觸目驚心。財會資訊的真實、可靠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保證。本文通過對會計資訊失真的概念、表現形式、危害和成因等方面的分析,闡述了治理會計資訊失真的對策,希望能對防治會計資訊失真有借鑑作用。

  關鍵詞:會計資訊;造假防治;措施

  財會資訊是國家巨集觀經濟管理部門、企業經濟管理部門及其它方面進行決策的依據。會計資訊的真實可靠是會計工作成敗的關鍵,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保證。而當前會計資訊失真情況屢禁不止,不僅直接侵害國家利益擾亂國家經濟秩序,導致巨集觀經濟決策紊亂,而且加劇了整個社會的誠信危機,已經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

  1.會計資訊造假的危害性

  會計資訊失真是指財務會計報告所反映的資料、情況與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實際狀況和結果不一致,而且這些不一致是由於對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等規則的蓄意違反造成的。其主要表現形式為:會計核算資料失真、資產計價失真、往來款項失真、收入失真、成本失真、經營成果失真,最終都會體現在會計報告的失真上。會計資訊失真造成的危害非常嚴重,主要體現在:造成國家資產流失,影響和破壞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巨集觀措施的執行;致使有關部門不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做出科學的判斷,在巨集觀管理上使企業陷入被動;為經濟犯罪活動開啟方便之門,助長了腐敗行為。

  2.財會資訊造假的原因簡析

  2.1 業績考核不完善

  我國企業基本上是以財務性指標來考核企業管理業績。這種財務性指標業績評價方法,只注重最終取得的財務性指標是滯達到預期的標準,是否比前期或同行業標準有進步,而不去探求根源,忽略對企業經營質量的分析。業績評價對企業的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在業績評價中,過分倚重於當期的財務性業績評價指標,勢必導致企業管理人員只注重眼前利潤而忽視長遠利潤,甚至誘使企業管理人員投機行為的發生。計算財務性評價指標的原始資料主要來源是會計資料,當即使通過以犧牲長期利益也無法使財務評價指標達到預期標準時,這種投機行為發展到極端就演化為直接提供虛假會計資訊,編造資料以達到預期的業績評價標準。

  2.2 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堅決

  會計崗位設定和人員配置不當,業務交叉複雜,職責不明;事前稽核、事中複核和事後監督流於形式;有的企業沒有建立內部控制,或者已建立的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援。

  2.3 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

  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是我國會計資訊失真現象氾濫的根本原因。雖然,在巨集觀經濟執行中,政府能夠作為經濟制度的制定者和經濟執行的監督者,甚至參與到不應該的具體經濟執行中去,但在微觀經濟執行中,政府卻顯得無能為力,作為國有企業的所有者,對企業的具體經濟活動進行控制和干預的程度十分有限。這樣國有企業的經營者對剩餘索取權的控制就會擴大,於是產生“內部人控制”。這時企業管理人員就有動機提供虛假會計資訊,導致會計資訊失真。

  2.4 懲處力度不夠大

  儘管我國會計法規的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對違反會計法規的處罰力度不夠,使得違法的機會成本很小。違反會計法規的巨大利益誘惑與低廉的違規成本所形成的反差,使得會計資訊失真現象屢禁不止。

  2.5 監督體系不健全、監督機制不完善

  各種監督的功能交叉、標準不一,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橫向資訊溝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不規範的職業環境和不正當的業務競爭,以及註冊會計師的監督不到位,也是外部監督不力形成的重要原因。

  2.6 部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不高

  新會計制度增大了會計處理的選擇空間,許多方面需要會計人員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濟進行職業判斷,而有的會計人員專業水平有限,難以對企業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恰當的處理。還有的會計人員受權勢和偏見的影響以及追求個人私利,會計資訊失真成了他謀利的工具。

  3.如何保證財務資訊真實

  3.1 建立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的公司治理結構

  通過健全的管理與控制,正確的引導和激勵,減少會計資訊失真發生的可能,提升會計資訊質量。解決“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問題,構造多元化的公司股權結構,加強董事會的決策與監事會的監督職能,建立和完善企業監控機制。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的宗旨就是在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合理配置許可權,公平分配利益,明確各自職責,建立有效的激勵、監督和制衡機制,從而實現公司的多元化目標。

  3.2 加大對違反會計法規的處罰力度

  對會計資訊失真的治理,應當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大對違反會計法規的處罰力度,增加違規成本,使後來者不敢重蹈覆轍。如通過民事賠償責任的追究對會計資訊失真形成日常的監督機制,這是我們目前懲罰手段裡所缺乏的。加大對會計資訊失真的法律處罰中民事法律調節的力度,提高民事賠償額度,增加會計資訊失真的經濟成本,還需要明確民事責任人,讓承擔法律責任者確實得到懲罰。

  3.3 改進企業業績評價體系

  企業業績評價體系應當注重過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科學性,考核方案設計和業績評價指標的選擇中應加強對會計資訊產生全過程的考核,避免對於結果狀態的偏愛,以正確引導會計工作的執行,保證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資訊。

  3.4 貫徹新《會計法》,強化內部會計控制

  首先要按照全面性、可操作性、相互制約和繁簡適中等方面的原則設計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然後努力改善會計控制和內部環境,努力提高企業領導人對內部控制必要性的認識,強化對內部控制制度實施情況的檢查與考核,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使內部會計控制能較好地防患於未然。

  3.5 加強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

  廣大會計人員肩負著深遠的歷史使命,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流砥柱,這也就決定了會計職業道德是既源於又高於一般的社會道德規範和道德意識的,必須要求會計人員樹立崇高的會計職業道德。會計人員要提供高質量的專業服務,除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品德外,還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業務能力,要不斷接受後續教育,加強業務學習,熟練掌握相關的標準與實務,提高職業判斷能力。還要著力提高自身的政策法律水平。

  3.6 加強外部監督

  主要是證券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以及外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的監督。首先建立良好的資訊溝通系統,使各種審計進行有力的結合。其次,證券監督管理部門進一步完善資訊披露的格式與內容,充分披露除財務資訊外的其他決策所需資訊,儘可能傳出公司的真實價值和風險,並對違規的公司進行嚴懲。再次,加強對社會審計機構審計責任的管理和監督,使註冊會計師對會計報表發表的審計意見,成為資訊使用者判斷企業會計資訊的合法、公允的可靠可信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陶大新.會計賬冊造假行為分析及其防範[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2

關於會計造假論文
關於會計造假方面論文
相關知識
會計造假防範與治理論文
關於會展場館經營與管理論文
會計電算化資訊處理論文
論中國上市公司會計造假的有效防治措施
會計人員防範風險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略論我國金融會計風險防範體系的完善論文
有關會計造假參考論文
關於會計造假論文
關於會計造假方面論文
關於會計造假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