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行業論文發表
電力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重要的基礎能源產業,為國民經濟各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支撐,同時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在國民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力行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電力行業論文範文一:電力行業金融風險管理論文
一、電力行業所面臨的金融風險的理論分析
電力行業所面臨的金融風險按照不同的驅動因素可以分為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財務風險。其中匯率、利率等金融市場變數的變化或波動而引起的指的是市場風險,在日常生活中由於電力企業涉及到的原材料和機電等產品是受到進出口業務比較多的,其要更多的關注匯率波動的變化,對此帶來的影響。由於市場利率水平的變動而引起企業未來收益的變化的不確定性是利率風險,很多電力企業都是通過銀行借貸來進行融資,由於很多使用者付款不及時造成了電力企業無法及時讓款項到賬,這就會影響電氣日常現金流的流動,如果這些呆賬、壞賬一旦形成就十分不李雲上游電力企業的經營,進而就會使得整個行業產業鏈爆發行業信用危機,影響和危害巨大。由於內控機制不健全所產生的違規操作行為的可能性指的是電力行業的操作風險,操作風險大部分是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聯絡起來的,虛假的財務報告、不真實的會計資訊、電力專案投標的商業賄賂等各種違規行為是操作風險導致的結果。這又主要是由於相關的監管機制不到位,沒有嚴格、完善的審計監督體制就不能有效形成相關的制度約束,自然在執行上也會存在很多的問題。
二、我國電力行業金融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一沒有在電力行業形成長期的金融風險管理觀念
由於金融類企業的其經營的產品多和金融投資息息相關,但是電力企業作為非金融企業其主要經營的產品與之有十分巨大的區別。在現實工作中,很對電力企業的相關上級和領導沒有足夠的意識到金融風險管理的好壞對企業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中對這一塊就存在一些盲區和不足。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沒有足夠的金融風險防範觀念,對於金融風險對企業實現經營目標的重要影響很多電力企業管理者沒有足夠的認識。在企業風險管理的過程中沒有充分的重視金融風險管理。然後表現在對金融風險的認識能力上,在金融知識的積累方面很多的電力企業管理人員缺乏,從而不能讓相關的專業人士對企業實現有效的金融風險管理。
二在金融風險避險工具方面很多電力企業沒有足夠的瞭解
金融類企業在進行日常管理中主要追求收益,而非金融企業則並非如此,尤其在中國作為壟斷的電力行業,電力企業在金融管理過程中的主要目標是實現保值。目前在電力行業沒有充分的應用用於防範金融市場風險的套期保值工具。一方面電力企業的相關領導對金融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深刻全面,導致自己的認識盲區,從而帶動下面員工也是這種狀態;另外一個方面則是,商業銀行所提供的金融衍生產品過分單一,這又主要是因為我國當前金融市場整體發展不協調造成的。
三信用風險控制工具的可靠性太差
在國內電力企業中目前還沒有進行有效的商賬管理,在國內剛剛形成企業資信評估的觀念,高銷售額是很多電力企業主要追求的目標,在訂單簽署之前並沒有對客戶進行信用狀況的調查,這就會造成收款時的各種問題。另外,只有有限的渠道幫助企業獲取客戶和供應商信用狀況,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還沒有成熟的信用評級體制,沒有完善的評級機制,這樣就會使電力企業在對自己的客戶劃分信貸等級存在一定的困難。
四沒有將電力行業金融風險管理的內控體系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傳統的國有工業企業構成了我國主要的電力支柱企業,改革開放以來的股份制對於我國的制度建設有很強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我國的電力企業在金融風險的評估、審計方面還沒有較強的能力。總的來說,電力企業的內控功能弱化以及內部審計功能弱化造成了風險管理責任的弱化,這樣就無法有效的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其中內部審計部門存在審計人員工作素質不高,能力不強,工作狀態懶散等問題,造就當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功能弱化的主要表現。
三、建設我國電力行業金融風險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通過電力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轉變增強金融風險管理意識
要加強我國電力企業金融風險管理就必須要轉變原有的傳統觀念,應當像重視生產經營風險一樣重視金融風險管理,應當從全域性的角度長期的進行金融風險管理工作。因此企業的管理人員應做好風險管理文化的帶頭作用,通過險管理方面的培訓和溝通來逐步的增強風險意識,這樣能夠使員工不斷的從經驗中吸取教訓。同時在金融風險管理文化宣傳方面電力企業也要加強,企業文化對於員工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任何一個員工都會受到自身企業文化的薰陶。
二對電力行業金融風險管理組織機構的建設進行完善
應當對金融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建設進行完善,主要包括規範相關部門的管理責任,引進和培養合格的風險管理專業人才等,這樣能夠使電力企業管理及時的作出風險控制決策,對企業金融風險管理的具體職責進行明確。
三完善電力企業金融風險管理工具
通過電力企業金融風險管理工具的完善來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人力是很重要的,電力企業應當在與金融企業合作的過程中通過對金融衍生工具的充分應用來規避相應的風險。另外,也需要電力企業相關的領導足夠重視這一塊的建設,堅持對形式的把握,不斷的改進相關的制度完善,加強電力行業金融風險管理的控制制度建設,是金融風險管理部門有效的對電力企業的金融風險進行管理。
四、總結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我國電力企業金融風險管理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應當及時的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在增強金融風險管理意識的基礎上完善相應的金融風險組織機構建設,同時還要完善電力企業金融風險管理工具的運用,同時也要加強對電力企業金融風險的管理和相關的制度完善落實都對電力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電力行業論文範文二:電力行業低碳化進展研討
為了節約能源、增加電力行業的能源利用效率,2007年,國務院下發了《節能發電排程辦法》;國家發改委釋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中要求,2010年時可再生清潔能源在總能源消耗中的百分比從目前的不足1%升至10%,可再生清潔能源是合適的低碳電源,CO2排量極少,並可有望達到零碳排放。所以,全力支援開發可再生能源,可以在發電結構的層面上達到CO2排量的降低;我國的華能發電集團為達到增加發電效率和環保效益的目的,推行了“綠色煤電”方案,漸進式的研發及學習引進先進清潔發電技術和CO2減排措施。
低碳經濟背景下電力發展的新思路
1電源結構向多樣化發展
若要達到電力行業低碳化轉變的目的,需要調整我國現在的能源結構,降低煤炭在電源中所佔比例,綜合考慮電力系統的轉變、能源系統的發展前途、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溫室效應等諸多因素,結合發電費用及對自然的保護,大力開發風能、核能、太陽能等清潔新能源,減少煤炭在電源中的比例,達到電源的多樣化、合理化。
2低碳電力要從技術創新出發
要依託目前的能源結構達到電力行業低碳發展的願景,需要利用低碳技術來增加化石能源利用率及大力發展清潔新能源。相較大多數發達國家,中國能源利用效率還很不夠,但是基於我國目前的能源現狀,現在,也可能在以後的幾十年內,煤炭還會是中國一個主力的電源,因此大力發展與推廣潔淨煤技術意義深遠,另外,也需要大力開發新能源發電技術,尋求能夠替代煤炭的主要發電能源。
低碳經濟背景下電力行業的應對
1優化電力行業戰略規劃及能源結構
目前國內要發展低碳經濟,就需要相應的改變電力行業的戰略計劃,之前的電力行業發展戰略僅是單純由電力供給的層面出發。然而發展低碳經濟需要我們調整以前傳統的戰略規劃模式,一方面要考慮電力供給的方式,利用選擇電力供給投入或者節能投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發電碳排放量;另一方面,也要調整之前只在資源約束下的電力供需增長與電力結構規劃,把減少CO2排量當成滿足電力需求的約束,進而約束電力系統結構的含碳量。在考慮保護環境的基礎上條理、全力的發展以水能、風能為主的可再生清潔能源發電模式,以水電和風電替代傳統的火力發電,每1kW•h能減少約1kg的CO2排放量,將有顯著的低碳效益。
2推廣特高壓和智慧電網
我國的能源產地和需求地分佈非常不均勻,這就導致了以西電東送為代表的遠距離傳輸電力模式,因此電網在該模式中起著舉足輕重的能源傳輸作用。那麼如果採用先進的能源傳輸技術就可以有效的減少電網傳輸中的碳排放量。2008年,國內電力行業的供電損耗率為6.64%,損失的電量為226.6TW•h。而該電量損耗讓電力行業多產生了約1.58億噸的碳排量,已經大於電力總碳排量的5%。輸電電壓等級的逐漸提高和先進輸電技術的慢慢推廣使得電網的輸電損耗量還有很大的降低潛力。目前我國正開發與應用的超高壓輸電方式,理想條件下能使目前輸電損耗減少75%甚至更多,顯示出明顯的低碳節能潛力。
3使用節能發電的排程模式
以前的電力排程通常使用經濟排程模式,就是以電力系統的發電、工作成本最低來進行排程。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排程電力系統的方針要在合理考慮發電、輸電、配電及用電等多個部分的能源消耗和節能減排潛力的基礎上,改變以往的排程方法,大力支援可再生、低耗、高效、少汙染的機組工作,減少高耗能、大汙染、有悖於國家條文的機組工作,採取排程方式的改進。
4變電所的節能
1選擇合適臺數的變壓器;通常變電所都配有2臺及以上的變壓器,只有當最高負荷執行時所有變壓器才一起工作,因此要儘量在低負荷執行時減少一些變壓器能量損耗;2依據經濟約束的方針選擇無功補償容量;4級100kW和更高功率電動機上配置無功就地補償器,降低無功環流造成的能耗;3讓變壓器最佳負載率下工作;因此時效率最大,同一臺變壓器,若負載的功率因數已定,其最大效率也確定。
結論
身處低碳經濟的大環境中,電力系統向低碳化轉變意義深遠。這包含了到電源結構的合理整合、電價低碳政策的確立、低碳技術研發等很多方面,若可以從上述重點方面的研發上創新,電力行業的歷史將會改寫。低碳電力涉及到電氣工程、能源、經濟等很多方面,其研究也要全面考慮,並基於我國具體國情,為我國經濟向低碳化轉變及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添磚加瓦。
關於會計審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