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農村社會實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7日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社會的發展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提出了更高要求。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2016年寒假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廣大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絕大部分農民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農村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都獲得了空前的發展。這些成就的取得,是黨領導廣大農民進行社會主義實踐和改革探索的結果。短短三十年走過的歷程讓中國感到振奮,讓世界感到震驚。但是,我們應當看到,隨著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城市和農村的差距在不斷擴大,相比較而言,雖然農民手中有了餘糧,有了可支配的零花錢,可廣大農民在整個社會生活中仍然處於弱勢,他們在知識構成、經濟地位、社會關係、尋找就業機會、子女接受教育、醫療保健、市場競爭等方面仍然處於弱勢。長期以來,他們的狀況得不到明顯的改善,挫傷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了整個中國社會的穩定,影響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如何幫助農村弱勢群體擺脫困境是我們當前需要研究的一大課題。為增強學生黨員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研究能力,學校開展了“六看六想六教育”寒假社會實踐活動,針對自己本身的特點,我利於業餘實踐對農村弱勢群體進行了一番調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農村弱勢群體的現狀及成因分析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絕大多數,這一群體的狀況如何,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狀況如何。如果我們縱向比,確實感到農村的變化可喜,過去的農民完全依附在土地上,面朝黃土背朝天,終日勞作,卻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而現在的農村,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了,而且還有不少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過上了小康生活,但是大多數農民仍然僅僅是解決了溫飽問題,生存的保障十分脆弱,發展的希望非常渺茫,大部分農民在社會活動中無優勢可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部分農民一直在溫飽線上徘徊。

  中國農村的改革是成功的,二十多年的時間,農民能夠吃飽穿暖了,這是黨的政策在農村的成功。可我們應當到農戶去看看,農民在最低的生活保障解決之後,卻一直很難再向前發展一步,土地利用到了極限,無論再勤勞,有限的土地不可能產生再高的效益來,特別是一些偏遠山區的農民,在風調雨順的年境,解決溫飽稍有節餘,到了災害年境,基本生存問題又擺在了面前。農民面對有限的土地,除精耕細作,科學種田之外,想不出別的出路來,農忙時忙一陣子,農閒時坐在南牆根太陽底下晒暖,“夜裡想的千條計,白天還是眼巴巴地看著兩畝土地”,想不出什麼絕招來。農民面對看似無風險的莊稼活,看不到發展的希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順其自然,在溫飽線上徘徊。

  2、天災人禍使一些農民生存問題受到危脅。

  在溫飽問題剛剛解決之後,農民應對其他風險的能力還很低,特別是在面對天災、疾病時,總是顯得孤立無助,山東濟南市一山區鄉某村,有一家因孩子患白血病而將所有積蓄4萬元花完,另借親友2多萬元,病還沒有治好,在付不起醫療費的情況下,無奈從大醫院將孩子拉回家中等待“奇蹟出現”。這個家庭,本來剛剛解決溫飽,可因疾病使這個家庭一下子又回到了貧困線以下,若依靠自身力量重新富裕真起來,恐怕十年內沒有可能。另外一些農民,因殘致貧、因傷致貧,或因養殖業經營不善致貧,在這些天災人禍面前,一些農民抵禦風險的能力很弱,常常是手足無措,破罐破摔,給農村穩定帶來潛在的隱患。

  3、知識構成偏低,無致富門路而致貧。

  不少農村一個共同的問題是農民的知識構成偏低。多年以來,一些農民總認為“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重複著古老的耕作方式,特別是邊遠山區,仍沿用著老祖先的“刀耕火種”耕作方式,對一些新知識,新的技術,因文化水平低,難以接受。即使有些農民有一點文化知識,也試圖應用新技術,可由於需要投資,且有風險,而不敢去實踐,其結果是越貧越膽小,越膽小越貧,形成了惡性迴圈。

  4、觀念落後,思想保守,小農意識很濃,影響致富。

  農民很容易滿足,越是落後地區,農民的滿足感越強,只要有飯吃,有衣穿,有些零花錢,和以前相比就十分滿足了。一個人只要感到滿足了,就沒有什麼進取心了。我走訪了不少貧困地區的農民,家中人氣很旺,田園氣息很濃,可進到屋裡,家徒四壁,除幾把小凳子和吃飯的方桌子之外其他沒有什麼東西了。但這些農戶顯得十分滿足,他們圍著小桌子一家人招呼呼地喝著糊塗飯,或者與親朋好友弄兩杯劣質酒對飲一番,顯得十分愜意。如果與其談到今後有什麼打算問題,他們會提出一大堆困難,面對困難,有些是無力克服的困難,有些是可能克服的困難,可是無論大小困難,都不願去克服,目前有吃有喝就行了,況且往前跨一步是要擔風險的。

  5、惰性思想嚴重,失去發展機會。

  我走訪的不少農村,無論是城市近郊或是偏遠農村,一到農閒季節,大家都聚在一起閒聊,或喝酒,或打牌,其樂融融。而農閒時節,好多事情需要做,比如,房前屋後,可以將荒地開墾一下種些菜,解決一年的吃菜問題,可是,眼看地荒著,而不願動手。有一次,我到一農民朋友家吃飯,正值夏天,青菜很多,然而飯桌上只有幾根鹹菜和稀飯配饃。我吃了他家這頓飯之後,心裡很不是味,我想如果這戶人家稍勤快一點,屋周圍荒地裡灑些菜籽,一年就有吃不完的菜。幾天之後,我帶著菠菜籽、香菜籽、小油菜籽等好幾種菜籽,親自幫他家開荒種菜,幾個月後,再去他家時,看著滿院綠色,主人很不好意思地說,幾十年了,為什麼不知道種點菜呢?

  由於惰性思想嚴重,導致了家庭狀況不能有大的改觀,即使有了發家致富的機會,也總是持觀望態度,不願去帶頭往前跑,再加上缺資金,缺技術,缺資訊,不少人有畏難情緒,在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還是感到躺到南牆根晒太陽好。

  二、如何幫助農村弱勢群體走出困境

  農村問題是我們國家整體發展需要解決的大問題,而農村弱勢群體,更需要我們去拉他一把,使他們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給他們提供一個起跑線,讓他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共同去為農村發展做貢獻。我通過對不少農村情況的考察,認為幫助農村弱勢群體走出困境,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幫助其理清思路,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自強,自立是關鍵。

  在廣大農村,我們根據抽樣調查,感到一個嚴重問題就是一些因病等致貧的農戶,精神一個子垮了下來,面對鉅額外債,依靠幾畝莊稼,一輩子也還不清,也就是俗話說的“躺倒一身泥,起來泥一身”,前途沒有什麼希望,再折騰也沒什麼結果,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如“躺著”舒服,徹底失去了進取思想。鑑於此,鄉村幹部要不失進機地給予關懷,幫助其理清思路,找出從新站起來的切入點,幫助其制定近期遠期的發展計劃,使這些弱勢群體看到希望。人有了希望才有信心,才有盼頭,才能夠堅強地站起來,這是內因,這是弱勢群體走出困境的關鍵。

  2、給其必要的扶持,使其能夠站立起來。

  一些弱勢群體,在遭受打擊之後,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是無法站起來的,我們在幫其理清思路的同時,還要給予必要的扶持,比如資金扶持等,應當把一些特困戶登記造冊,時刻關注他們的情況,並幫助其聯絡小額貸款,幫助其尋找專案,幫助其培訓技術,使他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使他們敢於面對現實,使他們感受到希望就在腳下。這樣以來,在鄉村的幫助下,才能逐步走出困境。否則純粹的思想引導是不行的,要雙管齊下,要給其提供一個站起來的支點。

  3、政策幫扶和農村互助相結合,引導弱勢群體走出困境。

  對一些貧困鄉村來講,財力有限,對農村弱勢群體的幫助往往是杯水車薪,難以從根本上奏效。面對這種局面,需要走政策幫扶的路子,並且將政策幫扶與村民互助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幫助他們擺脫困境。所謂政策幫扶,要根據特困戶的情況給予政策傾斜,比如資金支援和就業幫助等,為他們提供儘快站起來的機會。所謂農村互助,就是動員廣大村民伸出援助之手,給特困戶的儘可能的幫助,這種幫助可以是無償的,也可以是有償的,目的是幫助特困戶度過難關。

  三、總結

  綜上所述,農村弱勢群體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群體,他們是我們的兄弟姊妹,他們目前的狀況是由於社會分工和歷史原因等諸多因素造成的,他們替我們承擔了痛苦,所以,關心他們,就等於關心我們自己,農村是整個社會群體的母體,農村弱勢群體是母體的一部分,我們要採取一切措施去幫助他們,使他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這樣,我們社會才會穩定,經濟建設才有後勁,社會各項事業才會健康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才能夠實現。

  篇2

  寒假農村社會實踐

  一、概述: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小學所取得的成績是眾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後,我國農村教育事業駛入了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健康軌道。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建立程序。

  然而,由於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為評價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群眾生活脫節,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農村中小學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逐步浮出水面,並且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為此,筆者對所在的濱州市濱城區堡集鎮農村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

  二、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訪談和問卷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於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於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通過調查,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資訊。然後經過歸納、分析、綜合、整理,得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本次調查我們重點採用訪談法,正是想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探詢我鎮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共謀改進我鎮義務教育的大計。

  在訪談人群選擇上,我們依據典型性、廣泛性原則,採取發散的方式,尋找可以影響到鄉村義務教育的各大主體,分別和一部分學生、教師、家長等進行了訪談。

  三、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及成因分析: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經過分析整理,我們概括出了我鎮義務教育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的嚴重短缺首先體現在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僅佔gdp2%的比例。就這2%而言,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學教育中,等到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經費到了區、縣、鎮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他們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卻充分利用這一經費,在城區大興“示範校”、“視窗校”,不遺餘力地標榜個人政績。筆者在一篇教育調研報告中看到了一個僅有60萬人口的小縣,不顧百姓的反對,不惜斥資近億元將原本就修建得相當不錯的一所重點中學易地重建。這般層層卡扣,最後到達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的幾乎是微乎其微。

  由於教育經費的嚴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員的政績膨脹,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後,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體美勞等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也是繡花枕頭,成了擺設。由於資訊渠道不暢,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不足半數,遠端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為了夢想。

  現狀二:師資力量薄弱

  筆者所處的鄉鎮,六處完全小學中,除了中心小學師資力量相對較為雄厚一點外,其他小學,沒有幾個是個正規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民轉公”。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培訓,大部分是憑藉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通過查閱所在鄉鎮的教師檔案資料,發現全鎮中小學教師平均年齡47歲,其中,50歲以上佔51.8%。不僅年齡老化,而且學歷偏低,知識結構老化,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六處小學中,市、區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幾乎為零;初中學校,稍有改觀。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後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一支隊伍擔負著我鎮中小學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艱鉅的任務,談何容易?!

  造成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和事業人員編制的制約,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招聘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

  現狀三:應試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數十年來,農村中小學教師一直無法走出這一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縣、鎮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學年末,拿中考升學率、非畢業班優秀率、合格率,統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老師的晉級加薪。於是乎老師們也顧不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素質教育”,一味汗水加時間,有道是:“不管黑貓白貓,考得高分就是好貓”。筆者所在地是一處偏僻的農村小鎮,老師們早晨5:30天矇矇亮,就要早起跟班輔導,晚上初中部的老師還要輔導到9:30。一天下來,師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現狀四:德育教育令人堪憂。

  重智育輕德育是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

  在一些學校,有的老師可以公開容忍成績優秀的學生犯錯誤,少數學生家長在自己孩子與同齡孩子發生衝突時,竟然給予縱容和支援。不少學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財物、出入網咖、集結團伙、侮辱師生等現象絕無僅有。記得不久前有報道稱:某地某校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中學生“滅門慘案”。由此可見,造成一些農村中小學生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質敗壞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家庭、社會都沒有對之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嚴重缺失。

  現狀五: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

  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是農村教育的主要癥結。據有關統計資料,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初高中畢業生中60%以上要回到農村,尤其是農業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這一比例更高,達到80%以上。這些學生大多返鄉務農或外出打工。但農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課程設定、教材編寫與農業生產經營、城鄉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相脫節,學到的基礎文化課,就連勞動技能課也都解決不了很多農村產業技術與經營管理問題。畢業後的農村青年不能儘快融入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中,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一些初中畢業後不能升入重點高中的孩子,寧可融入了滾滾打工洪流,也不願到職成教育學校學習深造。因而出現了“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的教育怪圈。

  現狀六:“國有民辦”教育舉步維艱,學生家長選擇處於兩難

  筆者所處的濱城區堡集鎮,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幾年前,一所由多方籌措資金、集九年教育於一體的“國有民辦”實驗學校應運而生了。這所學校,辦學經費和教師工資全部是“公辦”性質,並且整合了全鎮最優秀的師資資源,全部充實到了實驗學校。而收費標準則是“私立”性質的,導致原本並不富裕的當地農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負,為了給予子女較好的受教育機會,而又別無選擇。縱然,這所學校在一定時期受到了應有的關注,也取得了較為突出的辦學效益。然而,舉債千萬元辦學基礎上的高收費教育,一方面給義務教育學校和學生、家長造成了人為的不公平,加重了當地百姓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惡意爭奪了那些名副其實的民辦學校的教育資源,限制或者扼殺了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在國家強制施行義務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這類所謂民辦教育的種種問題。

  農村家長往往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援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並沒有從實際意義上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中一部分家庭的實際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由於農村學校的公用經費撥付不夠及時到位,致使很多農村學校向學生家長等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據調查,筆者所在的鄉鎮實驗學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萬元的不同債務。可見,農村學校尤其是“國有民辦”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學發展。

農村畢業論文
大學生農村題材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寒假農村社會實踐論文
大學生志願者寒假農村社會實踐總結
寒假農村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有關農村社會實踐論文
農村社會實踐論文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論文農村
寒假家教社會實踐總結範文
寒假家教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寒假家教社會實踐報告五篇
大學生農村社會實踐報告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