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架輕軌對城市景觀的影響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關鍵詞】景觀,影響,城市,研究,輕軌,空間,高架,高架橋,協調,環境
1引言
現代城市因人口過度集中而產生了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而輕軌交通憑藉其投資少、運量大等優勢應運而生。高架輕軌交通在有效緩解城市交通問題的同時,其巨大的體量及線性關係卻破壞了城市原有景觀和城市風貌。高架輕軌在設計時過分地強調建築的形式由其功能所決定,而忽略了其對城市外部空間的影響及控制而造成城市空間的無序與失衡,也給城市景觀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2輕軌
2.1概念界定
輕軌交通LRT是一種中等運量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系統,它的客運量介於地鐵和公共汽車之間。它是在傳統的有軌電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快速軌道交通系統,由於其造價低、無汙染、建設週期較短而被許多國家的大、中城市所接受,近年來不斷得到發展和推廣。根據我國《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工程專案建設標準試行本》,用輕軌來命名中運量的地鐵包括地面和高架鐵路。武漢市輕軌一號線一期工程則採用的是高架鐵路式的輕軌。
2.2高架輕軌的空間組合模式
高架輕軌所形成的街道空間要素主要包含高架線路、地面道路及兩側建築。根據高架線路與地面道路、兩側建築的位置關係,可將其空間組合模式分為道路中央、道路單側、道路側邊和單獨通道四類圖1。
3武漢市輕軌一號線一期工程專案概況
武漢市輕軌一號線位於武漢市中心城區的漢口商貿區,線路高架於解放大道和京漢大道之上。匯流排路西起東西湖吳家山,東至江岸堤角,全長28.9km,沿線26座車站。一期工程於2004年8月正式建成通車,一期線路西起解放大道的宗關車站,東至京漢大道的黃浦路站,全長10.27km,是一條全封閉的高架線路,沿線共設宗關、太平洋、礄口路、崇仁路、利濟北路、友誼路、江漢路、大智路、三陽路、黃浦路10座高架車站圖2。平均站間距約1km。根據車站與道路的相對關係和道路交通狀況,設計為7座三層高架站,3座二層高架站,其中宗關站為島式站臺車站,其餘均為側式站臺車站。由於線路利用原京廣鐵路這一交通用地建設而成,並考慮到京漢大道地處漢口中心城區,為減少高架線路運營對兩側密集建築物的影響,線路主要走行與道路中央的綠化帶上空。
4武漢市輕軌一號線一期工程存在的景觀問題分析
4.1自身形象突兀
受交通功能導向性的影響,輕軌高架橋體的造型手法具有明顯的理性化傾向。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高架橋體有著敦實的橋墩、質感粗糙的橫樑,這種由功能決定的形態卻忽略了對城市外部空間的影響。橋體幾乎均以混凝土材質的本色示人,其灰色的外觀無疑加重了橋體的厚重感和體量感,使空間氛圍變得沉悶,影響到人的視覺和心理感受。
4.2空間尺度失調
凱文·林奇曾指出:“一個巨大的標誌物會使它所在地區的其他建築物相形見絀,失去尺度。”輕軌高架橋身體量大,距離長,一出現便成為城市中無與倫比的人工構築物,這一特徵令其成為城市空間的主體。周邊建築與之相比在尺度和體量上都有相當大的差距。又由於輕軌線路是在原有道路佈局的基礎上建設完成的,中心城區的道路拓寬和建築後退均存在一定的侷限,因而,當高架橋體以巨大的體量出現時,便必然會與周邊的城市景觀缺乏整體上的尺度協調。高架橋體所經之處多數都緊貼著原有建築,違反了實體空間的最佳比例,也喪失了原有的尺度感圖3。
4.3造成城市景觀破碎
輕軌交通高架線路所在空間作為廊道,同時具有屏障和通道的功能,處理不當便會割裂此處的城市空間,造成城市景觀的破碎。城市空間破壞的表現之一就是形狀的破碎 ,高架橋身像藩籬一樣穿越、切割著城市,使城市空間成了孤立的、互不聯絡的各種尺寸碎片的集合體,城市景觀也隨之碎裂。街道輪廓線是體現城市景觀的重要元素之一。而高架橋體的出現破壞了街道輪廓線的完整性,它將高層建築攔腰斬斷,將低層建築無情淹沒,完全喪失了原有街道輪廓線所具有的韻律與節奏感圖4。
4.4使空間失去可識別性
高架橋體由於其自身的特性,使得沿線空間特徵趨於雷同。冗長的橋面板和粗壯的橋墩連綿數十里,始終反覆強調這一主題,無疑使城市空間失去可識別性。
5協調對策
高架輕軌交通的規劃與設計應在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沿線區域的實際情況,以不破壞原有的特色景觀和城市風貌為原則,使輕軌高架線成為新的城市景觀元素,為城市空間作出貢獻。解決輕軌高架線帶來的景觀問題可從軌道高架橋體自身的協調和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兩方面入手。
5.1選線
輕軌交通的高架線路選擇應對城市不同區域的土地利用情況作充分的調查,使得規劃線路與地區景觀能充分融合。對於存在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蹟的地方,線路規劃時應離保護區有一定的距離,避免造成線路對環境的破壞。
5.2高架橋體自身的協調
5.2.1線形
高架橋體的平面線形、縱斷面線形要與地形、城市區域特點及土地利用方式相配合。平面線形往往是高層俯瞰的一種優美景觀,而縱斷面線形與橋下景觀的關係最為密切 。設計時應使橋下有開放感,並儘量減輕對空間的分割,結合功能的要求,使縱斷面高度有韻律的變化。
5.2.2樑型
高架橋的樑部結構是視覺中引人注目的部分,應通過樑型選擇儘量降低樑部的建築高度,使側視顯得秀氣。樑部的結構型式主要有槽型樑、下承式脊樑、T樑、板樑和箱梁等。比較而言箱梁的景觀性和整體性較好,且樑高較低,樑型較輕盈,宜採用。
5.2.3墩柱
高架橋墩柱的選擇除應具備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外,還應特別注意美學設計,使上下部結構協調一致,美觀輕巧。墩柱的型式通常有T形墩、倒T形墩、Y形墩、單柱墩、雙柱墩等基本型式。若與箱梁配合,宜採用單柱形墩和變形單柱墩,景觀性較好。
5.3高架橋體與周圍環境的協調
輕軌高架橋體與周圍環境協調主要體現在形態、尺度、色彩等方面的協調處理。
5.3.1形態的協調
在橋樑美學中,處理其形態與環境的協調有三種方法:消去法隱蔽橋樑的存在、強調法突出橋樑的存在和融合法橋樑與環境按基本相同的格調互相融合。在視覺上,當橋樑的存在有損於環境或景觀時,可採用消去法,儘量將橋樑處理得不引人注目而掩蔽在環境之中;當橋樑具有支配環境、引起標誌作用或象徵作用時,可採用強調法;處於上述兩種情況之間,即環境對橋樑的存在既不否定,也不需要強調時,則採用融合法 。高架橋在造型上應以簡潔為基本原則,採用融合法和消去法,使之從屬於環境。
5.3.2尺度的協調
空間尺度關係的協調與否主要是通過人的視覺特性來判別的。人們常用視線距離D與建築物的視平線以上高度H之比D/H來描述空間比例關係,普遍的結論是:建築高度與道路寬度的比值適宜在1:1~1:3之內。當D/H<1時,空間有接近感和壓迫感;當2
5.3.3色彩的協調
高架橋體的巨大體量使其成為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色彩在環境中產生的效果和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色彩協調的原則是指將色彩中不同的色彩與相似的色彩有機地統一在一起,創造出和諧的色彩。一般來講,具有高彩度的橋體易使人產生類似於一堵牆的感覺。而得當的顏色可以增加橋體的美感,削弱體量,使橋體與環境達到協調。輕軌高架橋的色彩通常以簡單、淡雅為宜,以弱化視角效果,用小面積的色塊作對比來突破總體的單調,起補充、強化空間的作用。
5.4車站建築的設計
輕軌車站作為高架線路景觀視覺的節點,應特別引起重視。設計應遵循建築美學的原則,結合地區特色、環境因素,力求做到明快、輕盈而富有城市特色。車站規模宜小,風格應與周圍環境協調。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宜優先採用“橋建分離”的結構形式,以簡化建築物的結構;對“橋建合一”結構,宜採用單層獨柱墩形式,車站站廳、裝置及管理用房等儘量獨立佈置於車站一側以減少車站體量。
6結語
高架輕軌作為新的城市景觀元素,應從巨集觀到微觀對其進行層級控制。其選線應與城市總體規劃相結合,規劃上提供足夠的高架走廊。同時,高架輕軌設計也應成為城市設計的一部分,使之真正融入城市的整體環境之中。
參考文獻:
[1]田銀生,劉紹軍.建築設計與城市空間[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13.
[2]熊廣忠.城市道路美學:城市道路景觀與環境設計[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0:383.
[3]楊士金,唐虎翔.景觀橋樑設計[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4.
[4]許慧華.城市軌道交通的高架景觀處理[J].都市快軌交通,2004,174:30-34.
論城市交通規劃對城市規劃的促進
公交優先助推城市交通向大眾化轉型
1引言
現代城市因人口過度集中而產生了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而輕軌交通憑藉其投資少、運量大等優勢應運而生。高架輕軌交通在有效緩解城市交通問題的同時,其巨大的體量及線性關係卻破壞了城市原有景觀和城市風貌。高架輕軌在設計時過分地強調建築的形式由其功能所決定,而忽略了其對城市外部空間的影響及控制而造成城市空間的無序與失衡,也給城市景觀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2輕軌
2.1概念界定
輕軌交通LRT是一種中等運量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系統,它的客運量介於地鐵和公共汽車之間。它是在傳統的有軌電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快速軌道交通系統,由於其造價低、無汙染、建設週期較短而被許多國家的大、中城市所接受,近年來不斷得到發展和推廣。根據我國《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工程專案建設標準試行本》,用輕軌來命名中運量的地鐵包括地面和高架鐵路。武漢市輕軌一號線一期工程則採用的是高架鐵路式的輕軌。
2.2高架輕軌的空間組合模式
高架輕軌所形成的街道空間要素主要包含高架線路、地面道路及兩側建築。根據高架線路與地面道路、兩側建築的位置關係,可將其空間組合模式分為道路中央、道路單側、道路側邊和單獨通道四類圖1。
3武漢市輕軌一號線一期工程專案概況
武漢市輕軌一號線位於武漢市中心城區的漢口商貿區,線路高架於解放大道和京漢大道之上。匯流排路西起東西湖吳家山,東至江岸堤角,全長28.9km,沿線26座車站。一期工程於2004年8月正式建成通車,一期線路西起解放大道的宗關車站,東至京漢大道的黃浦路站,全長10.27km,是一條全封閉的高架線路,沿線共設宗關、太平洋、礄口路、崇仁路、利濟北路、友誼路、江漢路、大智路、三陽路、黃浦路10座高架車站圖2。平均站間距約1km。根據車站與道路的相對關係和道路交通狀況,設計為7座三層高架站,3座二層高架站,其中宗關站為島式站臺車站,其餘均為側式站臺車站。由於線路利用原京廣鐵路這一交通用地建設而成,並考慮到京漢大道地處漢口中心城區,為減少高架線路運營對兩側密集建築物的影響,線路主要走行與道路中央的綠化帶上空。
4武漢市輕軌一號線一期工程存在的景觀問題分析
4.1自身形象突兀
受交通功能導向性的影響,輕軌高架橋體的造型手法具有明顯的理性化傾向。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高架橋體有著敦實的橋墩、質感粗糙的橫樑,這種由功能決定的形態卻忽略了對城市外部空間的影響。橋體幾乎均以混凝土材質的本色示人,其灰色的外觀無疑加重了橋體的厚重感和體量感,使空間氛圍變得沉悶,影響到人的視覺和心理感受。
4.2空間尺度失調
凱文·林奇曾指出:“一個巨大的標誌物會使它所在地區的其他建築物相形見絀,失去尺度。”輕軌高架橋身體量大,距離長,一出現便成為城市中無與倫比的人工構築物,這一特徵令其成為城市空間的主體。周邊建築與之相比在尺度和體量上都有相當大的差距。又由於輕軌線路是在原有道路佈局的基礎上建設完成的,中心城區的道路拓寬和建築後退均存在一定的侷限,因而,當高架橋體以巨大的體量出現時,便必然會與周邊的城市景觀缺乏整體上的尺度協調。高架橋體所經之處多數都緊貼著原有建築,違反了實體空間的最佳比例,也喪失了原有的尺度感圖3。
4.3造成城市景觀破碎
輕軌交通高架線路所在空間作為廊道,同時具有屏障和通道的功能,處理不當便會割裂此處的城市空間,造成城市景觀的破碎。城市空間破壞的表現之一就是形狀的破碎 ,高架橋身像藩籬一樣穿越、切割著城市,使城市空間成了孤立的、互不聯絡的各種尺寸碎片的集合體,城市景觀也隨之碎裂。街道輪廓線是體現城市景觀的重要元素之一。而高架橋體的出現破壞了街道輪廓線的完整性,它將高層建築攔腰斬斷,將低層建築無情淹沒,完全喪失了原有街道輪廓線所具有的韻律與節奏感圖4。
4.4使空間失去可識別性
高架橋體由於其自身的特性,使得沿線空間特徵趨於雷同。冗長的橋面板和粗壯的橋墩連綿數十里,始終反覆強調這一主題,無疑使城市空間失去可識別性。
5協調對策
高架輕軌交通的規劃與設計應在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沿線區域的實際情況,以不破壞原有的特色景觀和城市風貌為原則,使輕軌高架線成為新的城市景觀元素,為城市空間作出貢獻。解決輕軌高架線帶來的景觀問題可從軌道高架橋體自身的協調和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兩方面入手。
5.1選線
輕軌交通的高架線路選擇應對城市不同區域的土地利用情況作充分的調查,使得規劃線路與地區景觀能充分融合。對於存在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蹟的地方,線路規劃時應離保護區有一定的距離,避免造成線路對環境的破壞。
5.2高架橋體自身的協調
5.2.1線形
高架橋體的平面線形、縱斷面線形要與地形、城市區域特點及土地利用方式相配合。平面線形往往是高層俯瞰的一種優美景觀,而縱斷面線形與橋下景觀的關係最為密切 。設計時應使橋下有開放感,並儘量減輕對空間的分割,結合功能的要求,使縱斷面高度有韻律的變化。
5.2.2樑型
高架橋的樑部結構是視覺中引人注目的部分,應通過樑型選擇儘量降低樑部的建築高度,使側視顯得秀氣。樑部的結構型式主要有槽型樑、下承式脊樑、T樑、板樑和箱梁等。比較而言箱梁的景觀性和整體性較好,且樑高較低,樑型較輕盈,宜採用。
5.2.3墩柱
高架橋墩柱的選擇除應具備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外,還應特別注意美學設計,使上下部結構協調一致,美觀輕巧。墩柱的型式通常有T形墩、倒T形墩、Y形墩、單柱墩、雙柱墩等基本型式。若與箱梁配合,宜採用單柱形墩和變形單柱墩,景觀性較好。
5.3高架橋體與周圍環境的協調
輕軌高架橋體與周圍環境協調主要體現在形態、尺度、色彩等方面的協調處理。
5.3.1形態的協調
在橋樑美學中,處理其形態與環境的協調有三種方法:消去法隱蔽橋樑的存在、強調法突出橋樑的存在和融合法橋樑與環境按基本相同的格調互相融合。在視覺上,當橋樑的存在有損於環境或景觀時,可採用消去法,儘量將橋樑處理得不引人注目而掩蔽在環境之中;當橋樑具有支配環境、引起標誌作用或象徵作用時,可採用強調法;處於上述兩種情況之間,即環境對橋樑的存在既不否定,也不需要強調時,則採用融合法 。高架橋在造型上應以簡潔為基本原則,採用融合法和消去法,使之從屬於環境。
5.3.2尺度的協調
空間尺度關係的協調與否主要是通過人的視覺特性來判別的。人們常用視線距離D與建築物的視平線以上高度H之比D/H來描述空間比例關係,普遍的結論是:建築高度與道路寬度的比值適宜在1:1~1:3之內。當D/H<1時,空間有接近感和壓迫感;當2
5.3.3色彩的協調
高架橋體的巨大體量使其成為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色彩在環境中產生的效果和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色彩協調的原則是指將色彩中不同的色彩與相似的色彩有機地統一在一起,創造出和諧的色彩。一般來講,具有高彩度的橋體易使人產生類似於一堵牆的感覺。而得當的顏色可以增加橋體的美感,削弱體量,使橋體與環境達到協調。輕軌高架橋的色彩通常以簡單、淡雅為宜,以弱化視角效果,用小面積的色塊作對比來突破總體的單調,起補充、強化空間的作用。
5.4車站建築的設計
輕軌車站作為高架線路景觀視覺的節點,應特別引起重視。設計應遵循建築美學的原則,結合地區特色、環境因素,力求做到明快、輕盈而富有城市特色。車站規模宜小,風格應與周圍環境協調。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宜優先採用“橋建分離”的結構形式,以簡化建築物的結構;對“橋建合一”結構,宜採用單層獨柱墩形式,車站站廳、裝置及管理用房等儘量獨立佈置於車站一側以減少車站體量。
6結語
高架輕軌作為新的城市景觀元素,應從巨集觀到微觀對其進行層級控制。其選線應與城市總體規劃相結合,規劃上提供足夠的高架走廊。同時,高架輕軌設計也應成為城市設計的一部分,使之真正融入城市的整體環境之中。
參考文獻:
[1]田銀生,劉紹軍.建築設計與城市空間[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13.
[2]熊廣忠.城市道路美學:城市道路景觀與環境設計[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0:383.
[3]楊士金,唐虎翔.景觀橋樑設計[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4.
[4]許慧華.城市軌道交通的高架景觀處理[J].都市快軌交通,2004,174:30-34.
公交優先助推城市交通向大眾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