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算機資料庫運用方面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計算機資料庫技術在企業的資訊管理中的高效應用,可以提升企業資訊管理的工作效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時間效能資料庫的運用 》

  1背景介紹

  將資料庫中的資料和時間屬性進行特殊處理的必要性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被理解和提出.支援這種處理的資料庫被稱為時間資料庫.快速資料恢復和更新即線上訪問即時資訊的可能性是資料庫管理系統最重要特徵之一.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的二十年中,時間資料庫已經被非常詳盡的研究,但還沒有一種廣泛應用的商業資料庫管理系統支援時間屬性,而且將時間屬性工具加入到結構化查詢語言SQL標準中的嘗試也失敗了.時間屬性工具的缺乏造成了人們對時間資料功能的研發與執行的不完善,其嚴重缺陷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對完整性約束的應用,複雜且效率低;

  *對開發者來說執行查詢的邏輯有模糊的連線,有些資料庫管理功能在應用中才能被實現;

  *由於缺乏明確的設計模式,使程式的執行產生多樣性,甚至在同一個應用中就顯示出不同;

  *同樣的功能被重複執行.需要注意的是,幾乎所有關於時間資料庫的研究都存在著對支援時間資料的手段已包含在資料庫管理系統中並被執行的假設.雖然這樣的假設保證了查詢語言所必需的功能可以使用,但是時間屬性在資料庫管理系統水平上全面執行的代價非常昂貴,且沒有現成可用的解決方案.

  本文將論述如何在廣泛應用的商業資料庫管理系統構架中區域性實施時間功能.因為不能對已確立的資訊系統程式設計和已開發好的程式做出重大的改變,所以提出了一種在構架中利用現有技術工具來實施的方法,這項課題的主要目的闡述如下:

  *提供在傳統關係或物件關係的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構架中使用時間屬性手段;

  *對在應用程式設計和資料庫已確立的方法中進行細微改變的限制;

  *執行程式不能降低系統中沒有使用時間資料的那些部分的效能;

  *不對使用傳統方式來保證資料完整性的控制造成妨礙;*執行程式的成本必須低廉.

  2基本執行法則

  2.1對於歷史資料的要求

  歷史資料的儲存是系統的需求,這一需求可能對應用的各個領域至關重要.系統的主要事件邏輯模組可以在應用程式的時間層面上進行獨立的設計與開發.從本質上講,支援歷史資料更改同支持事務完整性和經授權的資料訪問,都屬於系統的基本功能.在本文中,使用的是區間時間的資料表達形式.假設一實體,它的任何歷史改變都必須儲存下來,並同這實體的當前狀態即事物物件的普通狀態一起,表現出這個實體的表達形式.當表達形式有效時,除普通屬性外,它成為了一個被用於研究區間時間的抽象概念.在物件級別上,有效和時間的表達形式之間的關係通常取決於執行程式.時間屬性的支援不會影響到系統事物邏輯分析和設計,並且不需要任何特殊的開發程式.需要儲存歷史資料的應用程式的設計必須包括下列步驟:

  *設計系統的事物邏輯;

  *增加對保留某些事物實體的歷史變化的要求.

  因此,設計步驟須指定實體以及之間關係.對於這些實體及關係,必須保留修改歷史.統一建模語言UML模板便是例子之一.應用程式必須能夠處理歷史資料,這就要求開發特殊的介面來進行資料訪問,開發圖形介面向終端使用者呈現歷史資料.應用程式的程序邏輯在時間面上的疊交狀態,僅意味著概念上支援歷史更改要求的資料模型可被獨立地進行設計.包含系統實體有效狀態的資料模型稱為基本模型,對於歷史更改的基本模型來說,新增屬性的資料模型稱為時間模型.在本文中將就關係資料庫中的時間表達做出詳細的描述.支援歷史資料的方法不需要附加編碼.儲存歷史改變的表和表中更新資料的觸發器可以從基本模型的模式中自動生成.

  2.2對於歷史資料的表達

  我們對實體及其關係進行定義以便建立時間模式,這些實體和關係的歷史更改必須被儲存下來.在基本模式中,這些實體及其關係是與關係表相關聯的.對每一個這樣的表,我們用與基本模式同樣的檔名建立一個附加表,並加以H字首.例如,對檔名為EMPLOYEE的表,我們建立了以HEMPLOYEE為名的表.這個新的表包含了與基本表同樣的列,以及兩個額外的列——時間區間的開始與結束,在這一區間中,表中每行的數值都是有效的.這兩個額外列的名字分別由基本表中的名字加以FTS實施時間標記字尾和XTS終止時間標記字尾來構成.每一個H表都具有主鍵和外來鍵.主鍵由基本表的主鍵和FTS列構成.例如圖1表HEMPLOYEE,主鍵為:PrimarykeyID,EMPLOYEE-FTS基本表的主鍵則被用做H表的外來鍵:ForeignkeyIDreferencesEMPLOYEEIDH表中的資料自動更新,因此,時間模式裡不存在完整性約束.

  2.3對於更改歷史的更新

  現在來考慮在H表中插入和更新記錄重要的規則是應用程式不可直接更新這些表中的資料,H表應進行自動更新.自動更新可由觸發器執行或者作為應用程式構架中的功能.以下是資料更新的規則:

  *當一個記錄插入到基本模式表中時,同樣的資料也被插入到相應的時間模式H表中FTS欄位的數值被設成當前的日期和時間,XTS欄位的數值設成一個遠離的時間點.

  *當一個記錄在基本模式表中被更新時,在H表中相應的記錄具有同樣的主鍵和XTS欄位等於ENDDATE也隨之更新.之後,這一記錄將不再有效,同時XTS欄位被設為當前時間.一個具有當前欄位值的新記錄隨即插入到H表,FTS欄位設成當前時間,XTS欄位重新設成ENDDATE;

  *當基本模式表中的記錄被刪除時,H表中相應的記錄XTS欄位為ENDDATE也隨即進行更新,將XTS欄位設為當前時間.H表保留了所有資料更改的歷史.每一個H表中的記錄在區間[FTS,XTS]中都是有效的.更改歷史是連續的,前面描述的帶有同樣主鍵的記錄的FTS欄位值與XTS欄位值在同一時間進行改變.H表的主鍵由基本表的主鍵和FTS欄位構成.由於時間是離散的,上面描述的模式不能保證主鍵的值是唯一的.

  這一問題可以通過附加檢查得以解決.如果另一個具有當前FTS值的記錄已經存在,那麼至少在新的記錄中FTS有一位有效值會被增加.儘管基本模式中的所有資料在時間模式中都存在,基本模式仍是有用的,理由如下:

  *完整性約束在時間模式中沒有定義,並且可以不被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核實;

  *時間模式表可能比基本模式表大很多;

  *對於一些查詢,時間模式中的資料連線不如基本模式表中的連線有效.

  以上提出的執行方法對於其他型別的冗餘也進行了假設,冗餘的程度經過了選擇,從而更易實行有效查詢.很明顯,為了能夠有效執行查詢,資料庫需要進行細微的調整.特別是時間表上應選擇一組索引.不過,這一問題超出了本文論述的範圍,在此不詳敘述.我們強調不同的完整性約束可以在基本模式中儲存當前資料的值,以確保建立高度可靠的資料庫.

  3資料庫查詢執行

  3.1包含時間條件的查詢

  基本模式中的資料查詢提供了資料的當前值.由於時間資料的支援使得在過去一定時間區間裡獲得的有效資料、實體更改的歷史、帶有時間謂詞的執行查詢以及生成各種報告均成為可能.例如我們可以找出一個員工在任職經理時工資的改變,或者這一員工在一定時間區間裡的平均工資.在本文中,將對以下查詢進行探討:

  *快照查詢可獲得在過去某一時間上實體及其關係的狀態.例如我們可以查詢到某個員工在2000年12月31日的工資是多少;

  *跟蹤日誌查詢可以追溯實體更改的歷史例如可以查詢員工在過去5年中工資變動的情況.

  下面分別論述歷史資料表達如何應用在以上的查詢中,從而在結構化查詢語言SQL中對查詢進行表達.

  3.2快照查詢

  實際上,快照查詢是帶有附加引數的普通查詢,也就是追溯查詢資料有效時的時間.為了將一個普通查詢轉換為快照查詢,需要執行以下步驟:1將基本表中的參照替換為相應H表中的參照.2對每個與查詢相關的H表,在WHERE語句中新增附加條件:snapshotdate>=FTS和snapshotdate<XTS.然後,將特定時間裡的記錄從每個H表中選擇出來例如選擇當前某位員工工資的查詢為:SELECTE.SALARYFROMEMPLOYEEEWHEREE.ID=100這種在特定時間裡對那位員工工資的查詢被轉換成下面的查詢:SELECTE.SALARYFROMHEMPLOYEEEWHEREE.ID=100ANDEMPLOYEEFTS>=:snapshotdateANDEMPLOYEEXTS<:snapshotdate由於同一位員工的時間區間是不會重疊的,兩個查詢產生同一個記錄需要注意的是,有效資料在H表中被複制,因此,最後一個查詢也會產生有效資料例如,當snapshotdate=currentdate.

  3.3跟蹤日誌查詢

  現在我們來論述追溯歷史更改的查詢.這種查詢的複雜度取決於與查詢有關的時間表的數量,所選記錄有效的時間區間在不同的時間表中必須吻合.為了建立一個跟蹤日誌查詢,需要兩個帶有不同引數的函式.一個產生最大自變數,另一個產生最小自變數.在查詢中會用到下列表達式:

  *maximaltable1fts,…,tablenfts從自變數列表中選出最大的自變數.我們將其代入所有與查詢有關的H表的FTS值.為了簡潔起見,這一函式產生的值記為MAXFTS;

  *minimaltable1xts,…,tablenxts從自變數列表中選出最小的自變數.我們將其代入所有與查詢有關的H表的XTS值.同樣,這一函式產生的值記為MINXTS.為了將查詢轉換為跟蹤日誌查詢,需要執行以下步驟:1將基本表中的參照替換為相應H表中的參照.2將表示式MAXFTS和MINXTS加入所選欄位的列表中.3將附加條件MAXFTS<MINXTS加入WHERE語句中.4下面的步驟可能需要操作:對歷史更改進行追溯的區間進行界定.在WHERE語句中加入條件MINXTS>SANDMAXFTS<E,其中S和E分別是區間的開始值和終止值.假設查詢一位員工及其部門的資訊:隨著時間的變化,這位員工的工資、所在部門甚至姓名都有可能改變.在一定時間區間裡選擇同樣資料的跟蹤日誌查詢為。

  4結論

  本文所論述的對於時間資料的區間表達的執行並不新奇,類似的執行程式已被很多商業軟體包和開發小組所用.然而人們對於效率的問題,完整性約束的支援,應用程式開發以及查詢的設計都應更深入的思考.

  本文提出的技術考慮了上述所有因素,因此,保證了高效和可信賴軟體的開發.文章也僅描述了在非時間資料庫管理系統中支援時間屬性的基本方面.許多重要的課題還有待研究,其中包括:

  *應用程式的額外功能[例如撤銷Undo功能];

  *執行並使用基於事件的表達方式;

  *與事務支援機制的相互作用;

  *對於有效時間的表達和使用相對於事務時間.

  篇二

  《 長尾理論的外延及運用 》

  根據CNNIC中國網際網路中心最新的調查指出,我國民眾有84%曾使用過Internet的經驗,說明Internet已經深入國人的生活之中,而民眾對於Internet的依賴性也越來越深。由於網路上使用者間互相交流的資料量十分龐大,搜尋引擎的興起,更是帶領網路使用者進入另一個潮流。CNNIC在2007年2月的調查中發現,過去一週有84.14%的網友,曾經有過搜尋行為。隨著網路的普及,網友們對於網路上的資訊依賴程度日益加深,搜尋行為也成為網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本篇論文通過將長尾理論應用在搜尋關鍵詞中,說明如何將其有效運用在高校文獻資料庫瀏覽量管理上,通過對長尾關鍵詞的運用,增加文獻的瀏覽量。

  一、長尾理論的內涵與外延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者帕列託發現了80/20法則,即20%的人口享有80%的財富;80%的收穫,來自於20%的付出;80%的結果,歸結於20%的原因。如果能找到關鍵的20%,並分配多數資源,那麼就可以花最小的力氣,賺到最多的錢。“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並不能解釋現實世界中大部分的情況。這樣的不平衡,出現在幾乎所有的工作領域與生活範圍:在工作方面,大部分的員工對公司的收益來說是沒有正面幫助的,少數的顧客為公司帶來大部分的利潤,少數居高位的人拿走了大部分的酬勞。集中精力在20%的成效上,就能發揮最大的效益。2004年10月,《連線》雜誌主編ChrisAnderson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長尾理論:只要途徑夠多,非主流的、需求量小的商品“總銷量”也能夠和主流的、需求量大的商品銷量抗衡。長尾就是80%的過去不值得一賣的東西,長尾實現的是許許多多小市場的總和。由此可見,長尾理論的適用物件,是瞄準“超途徑”,例如Internet、超市、大型書店、連鎖店,有點像是用亂槍打鳥的方式來平衡收益。

  二、長尾理論的應用

  通過文獻探討可以得知,長尾理論的基礎即80%的效益是由20%的產品所達成的,在圖書館中也存在這樣的狀況。以超星電子書庫為例“,長尾關鍵詞”總是帶起流量的關鍵點,換句話說80%的流量是由20%的文獻所創造,但是我們也不可以忽視其他80%的文獻,因為他們未必沒有閱讀效果。文獻的多樣性符合長尾理論的應用,後面許多不熱門的文獻雖然不能帶來高人氣,但是尾巴一拉長,其他80%的關鍵詞所能帶來的效益,未必少於前面20%的關鍵詞。並且站在讀者的角度分析,其餘80%的文獻,由於數量豐富,也能夠豐富讀者的選擇,拓寬他們的知識面。由於熱門文獻在讀者管理資料庫中往往有非常龐大的資訊量,圖書文獻業界基於提高文獻流通率,便於有效運用長尾理論。這將有助於教育部門降低文獻採購成本,以較少的經濟成本完成較好的教育效果。以長尾理論來描述文獻型別與文獻瀏覽量的關係,便得出下結論:80%的瀏覽量是由20%的熱門文獻帶來的,而剩餘20%的瀏覽量則是由佔據80%的非熱門文獻帶來的。

  1.關鍵詞選擇搭配技巧。根據潛在讀者或目標讀者在搜尋引擎中需要輸入相關詞語找到相關文獻,就產生了關鍵詞的概念,是我們通過搜尋引擎提高文獻瀏覽量必須圍繞的技術核心。首先確定核心關鍵詞,再圍繞核心關鍵詞進行排列組合產生關鍵片語或短句。筆者認為選擇關鍵詞有以下技巧:①站在讀者的角度考慮問題;②將關鍵詞進行多重排列組合;③不用意義太廣泛的關鍵詞;④不用與自己無關的關鍵詞;⑤控制關鍵詞數量。在這裡還要談到關鍵詞密度,即關鍵詞在網頁中出現的頻率,就是在一個頁面中,佔所有該頁面中整體的文字的比例。

  2.長尾關鍵詞的設定。熱門文獻的關鍵詞在搜尋結果產生後,資料量非常的龐大,冷門的關鍵詞在搜尋結果後,資料量也會減少。我們將中間的主關鍵詞假設為熱門的關鍵詞,兩邊的延伸關鍵詞設為較為冷門的關鍵詞,也就是長尾理論的尾巴部分,通過排列組合,當讀者搜尋時設立的條件縮小時,就容易讓文獻流通率增加。長尾關鍵詞一般有這麼幾種形式:一是定位精確度高的詞語,此類關鍵詞針對一些有明確目標需求的讀者,這類人群對文獻內容有著明確的認知程度,但是這部分人群是讀者流量的一小部分。二是擴展出來的關鍵詞,這是對文獻內容有模糊概念的訪問人群設計的關鍵詞。三是即將有可能成為讀者使用並且找到相應文獻的關鍵詞,這類關鍵詞語可以理解為比較長尾性關鍵詞語,可能是周邊相關的延伸詞,或是與網站內容擴展出的相關詞。一般讀者閱讀資料的管理不管在技術上、時間上及相關連線上或許都比較不足,我們通過概念設計,將我們分析取樣的主要樣本假設為熱門文獻,其他分析樣本設為較為冷門的文獻,也就是長尾理論尾巴的部分,通過排列組合,當分析讀者的文獻選擇的時候所設立的條件縮小時,就可以統計分析出針對性的結果。

  三、分析過程

  1.資料分析。筆者利用所在單位的文獻流通管理系統歸納出較為熱門的文獻類別,以本單位的超星資料庫部分文獻瀏覽量資料為來源,挑選“玄幻小說”“、古典文學”和“人物傳記”作為長尾關鍵詞,使用關鍵詞分析工具

  2.影響文獻瀏覽量排名差異的因素。影響文獻瀏覽量排名差異的因素很多,因為本研究的資料是由所在單位的文獻管理系統所提供,所以在硬體、軟體架構都一樣的情況下,做比對較為客觀。經過觀察,大致分為以下三種因素:①文獻名稱。文獻的名稱是搜尋引擎機器人在檢索時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點,名稱設定的好壞將影響到檢索排名的差異,適度地將文獻內容的關鍵詞設定在文獻名稱中,會有助於文獻瀏覽量的排名。②文獻內容的分佈。文章內容的關鍵詞對於排名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在文獻探討中有提到,關鍵詞的分佈原則堪稱無所不在、有所側重。文獻最吸引注意力的地方、超連結、圖片ALT屬性都是可以設定關鍵詞的地方.尤其是圖片ALT屬性,現在越來越多圖文並存的文章,如果沒有設定圖片ALT屬性,搜尋引擎在檢索的時候就不能瞭解此張圖片的內在涵義,所以設定圖片ALT屬性,不僅可以讓使用者清楚地瞭解圖片的說明,也可以順利讓搜尋引擎檢索。③文獻的時效性。與其他類似的文獻相比,先發布的文獻比較快得到檢索,自然在資料庫裡比其他文獻多一些曝光的機會。

  在上文分析中,我們所討論的是長尾關鍵詞的排名分析,而所觀測的長尾關鍵詞都是設定在文獻標題及文獻關鍵詞中,這兩項是影響排名重要的因素。文獻標題的適切與否將會影響搜尋結果的排名,所以資料庫內容廠商在釋出文獻時,要好好思考文章標題的寫法,適度地將關鍵詞設在標題中,以利於搜尋引擎最佳化;而文章關鍵詞的位置及密度也很重要,在文獻探討中都有提及,才可以達到提升排名的效果。

  經過實踐結果分析,適切的標題在文獻搜尋中會得到較好的排名,在下標題時一定要深思熟慮,而不能隨心所欲,不僅可以提高搜尋排名,更可以吸引讀者的點閱。在文章中,關鍵詞可說是無所不在、有所側重,擅用超連結、圖片的Alt屬性及內文標題的用法,達到加強關鍵詞的效果,但是切勿過度堆砌關鍵詞,對讀者而言,過度的關鍵詞會造成閱讀上的反感,即所謂廣告過頭的意思。所以在尺度的拿捏上需要小心、謹慎,也需要靠長時間的觀察調整,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四、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

  通過搭配關鍵詞與延伸關鍵詞的組合,觀察文獻搜尋流量收錄的狀況,並且觀測其排名的位置及變動狀況,我們的成果是:熱門文獻對於文獻搜尋流量的排名提升有巨大作用,長尾理論應用在關鍵詞上得以驗證。本論文利用長尾理論應用在搜尋關鍵詞上是一個新的想法,更能幫助文獻資訊業界和資料內容提供商以最小的成本達到最大功效。本研究可再延伸的兩個方向:一是關鍵詞精準設定。由於關鍵詞在搜尋引擎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精準的設定文獻的關鍵詞成為主要問題。例如百度最近推出關鍵詞廣告服務,宣稱只要使用關鍵詞廣告後,可以大量增加曝光度、網站知名度迅速提升,帶來更多的商機。所以,在未來可以針對這個部分再做更進一步的分析研究。二是關鍵詞語意分析。在搜尋引擎中,搜尋字詞的語意分析是一門學問。在中文的環境中,我們如何去斷詞、如何知道使用者想要查詢的字詞都與查詢結果息息相關。這個部分不僅與搜尋引擎的人工智慧有關,更是資訊搜尋中重要的一環,所以在未來可以朝這個方向去研究。

  篇三

  《 資料庫課程的革新研討 》

  一、建構主義內涵、學習理論及其意義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獲得過程是由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藉助他人幫助及學習資料,通過自身感悟而構建相關知識的過程,其獲得或學習的質量取決於學習者構建知識意義的能力。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環境具有四大要素: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其中意義建構是能夠使學習者對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間聯絡有較深入的理解,它是學習過程的目標;情境則要求在教學設計中通過創設學習情境來達到有助於學習者實現意義構建的目標,而會話和協作能使得學習小組的成員之間通過合作學習和彼此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教師在意義建構過程中充當促進者和參與者。

  當前,我國在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提倡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是人類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也是國家和民族最根本的核心競爭力,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建設與發展的承擔者,加強對其創新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傳統教學方式中,學生這一認知主體始終處於被動狀態,學生採用教師的思維和心理獲得知識,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大大減弱,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效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採用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學的方式,老師只作為他們建構知識的輔助者,起到促進學生髮揮自主性的作用,這也是建構主義的核心思想。

  二、課程的建構性、建構主義教學方法和設計

  一課程的建構性

  基於構建主義的課程觀可以概括為:課程是一定情境下過程的、整體的、創新取向的社會存在[1]。課程的建構性表現在四個方面:以學生和教師為活動主體;以學科、個體經驗、問題為相對起點;以體驗、理解、交往等為主要方式;以課程意義重構為目標。需要說明的是,課程建構的相對起點不僅包括以往的學科積累和個體經驗,還包含了有待發掘和創新的問題。在對課程意義的建構過程中,通過教師引領和輔助,學生深入體驗和交流,激發其對課程意義的創新性重構,又會進一步解決問題並衍生出新的問題。

  二建構主義教學方法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目前比較成熟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三種: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In-struction、拋錨式教學AnchoredInstruction和隨機進入教學RandomAccess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學是借用建築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作為形象化比喻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在從一個水平到達另一個高水平時,其原有能力與所要解決的問題之間可能存在差異,需要教師幫助其創造最鄰近發展區,支撐學生能夠順利完成認識構建。拋錨式教學要求以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為基礎,確定該類事件或問題的過程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學生要想完成對相關知識的意義建構,需要在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和體驗,而不能僅僅侷限於他人經驗性地描述。隨機進入教學是為了對帶有複雜性和多面性的事物進行全面而深刻意義建構,在教學中針對同一教學內容,從不同時間、情境、教學目的、方式加以呈現,從而使學習者通過不斷重複,獲得對事物認識上的飛躍。

  三建構主義教學設計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課程的教學設計可以包括以下內容及步驟見圖1:

  三、基於建構主義的課程改革

  一資料庫課程教學目標、內容及特點

  資料庫技術是計算機技術的重要分支,資料庫系統已成為資訊系統的核心和基礎[2],因此,《資料庫系統概論》成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和資訊類專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其教學目標是通過該課程學習,使學生系統地掌握資料庫系統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術。要求在掌握資料庫系統基本概念的基礎上,能熟練使用SQL語言在某一個數據庫管理系統上進行資料庫操作;掌握資料庫設計方法和步驟,具有設計資料庫模式以及開發資料庫應用系統的基本能力。該課程的內容包括資料庫系統的基本概念、資料模型、關係資料庫及其規範化理論、標準語言SQL、資料庫設計方法和步驟、資料庫安全性、完整性等。該課程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在理論指導下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即理論要與實際應用密切結合;第二,完成開發資料庫應用系統的任務需要以小組為單位分工與合作,因此,在日常上機練習時就要進行相互交流,培養團隊精神;第三,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該課程具有大量新技術、新進展有待拓展,教師不能將該課程定位在工具或產品層次上,而要引導學生從設計資料庫管理系統的角度掌握課程內容,並對資料庫的未來發展趨勢有所理解。

  二建構主義在課程改革中的應用

  根據資料庫課程的特點,依照建構主義教學設計步驟,通過案例說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該課程改革中的具體應用。這裡給出的兩個案例分別是:對資料表主從關係的意義建構、對檢視的意義建構。

  1.教學目標分析

  對於不同的教學主題單元,應通過分析決定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在案例1中,資料表主從關係的學習單元較為抽象,涉及到表的建立、主鍵及外來鍵、參照完整性等知識點,而在實際應用中,掌握這些知識點又非常有用,如表與字典表的設計就是以上知識點的典型實際應用。在改革前的教學過程中,雖採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在講解理論後,通過具體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平臺SQLServer加深學生的理解,但學習效果並不理想,一是因理論較抽象,二是SQLServer本身是新知識需要消化,另外在展示時又不夠直觀。針對上述問題,可以採用支架式和拋錨式教學法相結合的方法。在講解基本理論後,先引入Of-fice套裝軟體中的ACCESS軟體作為最鄰近發展區,通過支架式教學法理解和建立表的主從關係,接著給出一個實際問題和最終的解決效果,採用拋錨式教學法激發學生提出解決方案,完成對資料表關係實際應用的意義構建。在案例2中,針對檢視的意義建構,採用隨機進入教學法,就此同一問題在多個關係資料庫管理系統平臺中包括ACCESS、SQLServer2000、SQLServ-er2005進行對比,通過講解ACCESS中的檢視查詢物件,並引導學生對比不同系統平臺中的該類物件的應用,總結規律,實現舉一反三的意義建構。

  2.情境設計、資訊資源設計及自主學習設計

  情境設計是根據主題單元,在理論課和上機練習中設計出要學習主題的儘可能真實的情境。資訊資源設計使學生可以進行自由和主動探索,達到意義建構的目的。如在資料庫課程中,教師給出教材、主要參考書、國家精品課網址、多媒體課件,同時要求學生查詢、瀏覽網上電子書、相關論文、與資料庫技術相關的BBS網站,擴充套件學習者獲取資源並利用資源的能力。在自主學習設計中,分別根據上述三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給出學生學習時不同的自主學習設計。採用支架式教學,在講解了資料表、主外來鍵及參照完整性的抽象理論後,進入ACCESS系統,這時,只介紹表、關係圖所具有的功能,並給出資料表建立關係後效果而不介紹實現過程,因ACCESS具有Of-fice軟體易學、易用的特點,而且關係效果圖使得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和簡單化,因此上述做法形成有效支架,配合學生上機練習,通過自主學習完成意義建構。採用拋錨式教學法,給定一個實際問題,說明資料表關係的作用。如當面對多條人員表中記錄的輸入時,通過人員表與字典表如民族、政治面貌、文化程度、職務、職稱間關係圖略,就會方便快捷地完成人員新增。同樣,教師在此環節中,只對查閱欄位、檢視的功能進行介紹,具體實現過程仍由學生自主學習完成。採用隨機進入教學,針對檢視查詢物件,首先在ACCESS環境下進行講解,然後進入SQLServ-er,由學生通過對比,進行自主學習,完成意義建構。進而,引導學生以資料庫管理系統設計者的角度,總結檢視的功能、作用以及設計要素。

  3.協作學習環境設計

  將學生以小組團隊的形式組織起來進行學習,每組指定一名組長。在資料庫課程的日常實驗中進行問題討論、互幫互學,組長了解小組成員的水平和能力,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在課程最後的開發系統大作業中,組長負責分派任務,並對小組成員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無論是討論問題還是解決問題,既可以採用面對面的方式,也可以採用基於Internet的線上方式如BBS或E-mail方式。

  4.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作業和考試是溝通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重要手段[3],在資料庫課程中,作業體現為實驗報告,教師通過學生提交的實驗報告完成情況及小組組長對其表現的評價,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自身有待改進的方面。學生可互評實驗報告,進行交流並尋找差距,瞭解自身的薄弱環節進行補充學習。建構主義理論在資料庫課程中改革的實際效果表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增強,考試成績也有較為明顯的提高。

有關推薦:

電大計算機行動網路專科論文
關於計算機病毒防護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計算機資料庫運用方面的論文
關於計算機資料庫技術方面論文
關於計算機資料庫發展的論文
關於計算機資料庫管理研究畢業論文
關於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相關論文
關於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論文開題報告
關於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的論文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方面的論文
關於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計算機資料庫安全管理研究的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