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學年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6日

  統計學教學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模組組成,通過理論教學使學生掌握統計學的理論知識和統計方法,培養學生形成統計學的思維方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加強企業統計工作 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

  【摘要】統計工作是對企業實行科學管理,監督整個企業活動的重要手段,是企業制定政策和計劃的主要依據。然而,當前企業統計工作卻存在一些問題,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現代化管理的發展,我們必須加強統計隊伍建設,提高統計人員素質,進一步改進工作方法,健全統計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統計管理模式,真正體現統計的“資訊”、“諮詢”、“監督”三大職能。

  【關鍵詞】統計工作 問題 意義與作用 思考

  在現實的企業經營執行中,談到企業管理,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企業管理體制、經營方式、組織形式、執行機制等,而統計的重要性往往被企業管理者所忽視。的確,企業管理體制、經營方式、組織形式、執行機制的有效與否,對企業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但假如沒有科學的統計依據,從企業本身而言,各項管理就如空中樓閣,虛而不實,管理過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點。從政府巨集觀調控來說,也難很好地找到著力點。因此,強化企業統計,無論是對企業的經營,還是對政府的巨集觀調控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前企業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自5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正規的統計制度和指標體系。在生產企業,以產值產量統計為核心;在流通企業,以商品購銷調存統計為核心。從班組起,就建立了規範的登統制度,嚴格地按統一規定的口徑、範圍、計算方法進行核算。但近年來,我們在調查研究和統計執法檢查工作中發現,企業統計基礎工作明顯減弱。一是統計工作得不到企業領導重視,認為統計只不過是資料的加加減減或彙總,填幾張報表完事,把統計工作簡單化。企業重會計而輕統計的現象普遍存在,認為會計核算、收支把關重要,是為"我"所用,統計工作主要是為上級統計部門所用。因此,統計員兼職多,專職的少,且變動頻繁,在企業改革、重組、調整中,統計機構和統計崗位也被首當其衝地撤銷或合併,統計人員精簡、下崗的較多;二是企業統計臺帳和原始記錄越來越不健全,填報統計指標的隨意性加大,統計資料質量下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所有制形式由單一的國有、集體發展到包括私營、個體、股份制、外商投資等多種形式並存,經營方式與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樣化,許多新企業應運而生。在這些新成立的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像老企業那樣建立規範的企業統計制度,甚至沒有明確設立統計職能部門和統計工作崗位,國家統計報表由財會人員或其他部門的人員代填代報,一些統計指標也難以準確按照統計制度的具體要求來計算填報。三是統計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如射洪縣現有企業統計人員除幾個大中企業配置專職人員外,多數企業統計人員為兼職,以會計或其它工作為主,統計工作為輔。這些人員或學歷較低,素質較差,或因事業心不足責任感不強,因此對統計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就遠不及專職人員,也沒有多少自覺性擠出時間去學習統計理論,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有的只懂會計知識而不懂統計知識和統計業務,有的既不懂會計又不懂統計,只是被動應付填幾張報表而已。實際工作中,往往憑經驗或運用不正確、不恰當的統計方法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彙總和加工,造成統計資料的差錯、失誤,很少甚至不向企業領導及有關部門適時提供針對本企業經營管理所需要的簡單有效的內部統計資料,更談不上進行統計調查、分析與預測,提供統計諮詢,實行統計監督。

  由於企業統計工作存在諸多問題,所以統計對企業經營管理者決策的參考作用就有所減弱,或者說就沒有發揮過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視,越得不到重視就越難以有效發揮作用。之所以陷入這樣一個怪圈,筆者認為主要在於企業管理者和部分統計人員或是對統計工作的內容瞭解不夠,或是對統計工作的性質認識不清。這些“不夠”與“不清”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一是認為統計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產物,是反映計劃完成情況、為計劃而服務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統計的地位和作用應該弱化;二是認為統計是為政府統計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服務的,只是為了完成上報任務,工作越多企業負擔越重;三是認為統計對企業而言,主要是在總結工作時充實一下工作報告,對經營決策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四是認為統計僅反映生產經營的規模,而當前企業經營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盈利為目的,這隻有依賴於財務與會計的工作,統計無能為力。

  二、統計工作的意義與作用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與認識,我們有必要明確,對企業來說,統計工作是通過蒐集、彙總、計算統計資料來反映事物的面貌與發展規律。統計資訊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數量性。即通過數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時間特定方面的數量特徵,幫助我們對事物進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正因為如此,統計資訊正越來越多地和其它資訊結合在一起,如情報資訊、商品資訊等;而諸如此類資訊,尚能以統計數字顯示或以統計數字為依據,則可利用程度也大為提高。二是綜合性。世間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聯絡。統計資訊從整體上看,涉及國民經濟各個行業,社會、文化、科技各個領域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也涉及巨集觀與微觀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利用統計資訊,不僅可以對事物本身進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對不同事物進行有聯絡的綜合性分析,既可橫向對比,也可總結歷史預測未來。由統計的特性所決定,如果一個企業建立或完善了統計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統計管理模式,提高了統計人員的素質,強化了統計管理,對企業而言,將具有以下作用:

  既可以反映企業在某一時點上的現狀,也可以反映企業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的動態。從現狀看,它可以反映企業目前的各種社會與自然屬性,反映企業的機構、人員、資產、負債等各方面情況。從動態看,它可以反映企業的生產發展情況,產品質量狀況,以及科技開發、經營銷售或稱市場營銷財務盈虧等方面的情況;還可預測未來趨勢。

  既可以反映企業的規模,也可以反映企業的結構。從規模上,它可以反映企業的資產規模、人員規模、生產規模、營銷規模和盈虧規模,等等。從結構上,它可以反映企業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人員結構、技術結構和質量結構,等等。既可以反映企業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業的效益與效率。在速度方面,對物質生產部門而言,主要反映生產包括產值產量等的發展和增長情況;對非物質生產部門而言,主要反映勞務服務投入的發展與增長情況;不論任何企業,都還可以反映人、財、物的投入及盈虧增長或下降的情況。在效益與效率方面,不論何種型別的企業,都可以以人、財、物、時間諸方面的投入與生產和勞務方面的產出成果進行比較。

  既可以反映企業的諸多數量特徵,也可以反映企業的一些質量特性。在數量方面,包括了企業產供銷、人財物投入與產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質量方面,則主要是反映企業的產品質量、維修質量、設施質量和服務質量。既可以反映本企業的情況,又可以反映與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方方面面。本企業的情況,前面已經明確。與本企業有關的情況,則範圍很廣、內容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內外範圍內,與本企業有聯營、合資或者協作、配套關係的企業的情況;二是國內外範圍內,與本企業生產同類產品或提供同類服務的競爭對手的情況;三是國內外範圍內,本企業產品或服務的使用者、消費者的基本情況及資訊反饋;四是國內外範圍內,本企業產品或服務已經佔領或將要開拓的市場的各種資訊;五是國內外範圍內,對本企業經營將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有關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資訊。

  三、加強企業統計工作的幾點思考

  企業統計工作是對企業實行科學管理,監督整個企業活動的重要手段,是企業制定政策和計劃的主要依據。當前,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現代化管理的發展,我們必須加強統計隊伍建設,提高統計人員素質,進一步改進工作方法,健全統計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統計管理模式,真正體現統計的“資訊”、“諮詢”、“監督”三大職能。

  一、建立健全企業統計的管理體制與執行方式

  長期以來,在不同型別的企業中,各種統計業務分別由不同的部門負責,分別向主管領導呈送並對外報出。這種管理體制及執行方式存在著諸多弊端。如沒有一個專門的部門從企業適應市場競爭的多側面多角度、從經營管理的全方位來綜合考慮企業需要的各種統計資訊,更談不上對企業目前蒐集彙總的各種統計資訊進行更高層次的配套綜合分析,即使企業各部門之間也難以實現有效的資訊交換與共享。至於部分近年來新成立的企業,根本就沒有考慮建立統計制度,僅是由財會或業務人員代報統計報表,當然更難以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發揮統計工作的作用。針對這些問題,加強企業統計工作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設立綜合統計部門並明確其職責。筆者認為,不論何種行業的大中型企業,都應設立綜合統計機構。如果企業從精簡機構提高效率的目的出發,不設獨立的統計機構,那麼也應在其他機構中設立綜合統計崗位,明確其職能,並使其保持相對獨立性。綜合統計機構或綜合統計崗位應具有以下職能:

  設計並制定本企業的統計指標體系及統計資訊的報送要求。要充分考慮企業經營與管理的需要,考慮企業面向市場、參與競爭的需要,把政府統計部門、企業主管部門的要求同本企業的實際相結合,提出完整的指標體系並分解到各個部門、單位,明確其報送或提供的時間、內容及方式。明確各部門的統計責任。

  收集、稽核、彙總、提供各種統計資訊。一是要對應由綜合統計部門負責且由各級單位層層上報的資訊進行稽核,而後加以彙總;二是要收集稽核本企業其他職能部門負責彙總的資訊;三是要蒐集分析本企業以外但對企業生產經營有參考價值的各種統計資訊。在此基礎上,該部門一方面應完成各種統計報表的對外報送任務,另一方面應負責向本企業領導和各有關部門提供其所需的統計資訊。

  利用各種統計資訊進行綜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種資訊進行簡單分析,如分析生產進度情況;二是利用多方面資訊進行綜合分析,如利用生產、盈虧、質量、銷售、市場行情等多方面的統計資訊分析產銷增減原因;三是利用各種統計資訊對企業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測。分析研究的方法、形式可因研究內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結果應以分析研究報告的形式體現。企業綜合統計人員應具有較高素質,不僅掌握統計理論與分析方法,還應熟知本企業業務工作流程和各部門職能,掌握一定的經濟理論和計算機知識、現代管理知識。在有條件的大型企業,可考慮設立總統計師崗位,以領導綜合統計部門並使其有效發揮其職能,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

  第二,明確各個職能部門的統計職能及責任。在現代企業中,無論是直線職能制還是事業部制,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統計資訊都決不僅限於計劃統計部門內部。如勞資部門掌握機構人員數字,基建部門掌握投資數字,技術部門掌握技改數字,營銷部門掌握銷售數字等。因此,為確保企業統計資料的系統性完整性,應該在各部門的工作職責中明確相應的統計責任,要求其按統一確定的口徑、範圍及時間提供相應的統計資料及分析報告,要特別重視一些被忽視的部門的資訊。

  第三,將統計資訊自下而上的單向執行變為上下左右之間的多向執行。這種資訊執行方式應該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各種基礎資訊由各基層單位如班組、櫃檯向各職能部門執行,滿足各職能部門的彙總需要;二是各職能部門的專項資訊向綜合統計部門橫向執行,滿足其綜合對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經過加工、分析的各種綜合資訊由綜合統計部門向企業領導、各職能部門及基層單位多向執行,分別滿足其管理決策、研究問題和了解情況的需要。

  二、科學設定和完善指標體系,規範企業統計工作,使統計資料實現為企業經營管理所用與為統計部門所用的有機結合。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企業的所有制形式不斷豐富,原有的統計指標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適應企業自身的發展要求。科學設定和完善指標體系,已成為企業統計工作的當務之急。我們必須根據企業管理需要設計企業統計報表和指標體系,要克服貪大求全的作法,處理好巨集觀與微觀、需求與可行的關係,刪繁就簡,講究高效務實。如大中型科技統計中,科技人員按職稱學歷分組中再按性別分組,科技專案按專案統計人力、物力、財力等這類指標企業微觀管理都不需要、巨集觀管理又無多大作用的要堅決刪除。企業增加值核算,從生產法角度核算,核算很完備的大型企業都很難滿足其核算要求,改成分配法核算於企業核算有利,於統計數字質量有利。

  在具體設定和完善指標體系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既滿足國家巨集觀的要求,也要滿足企業微觀的要求。一是全面性原則。指標體系的內容應包括企業業務發展狀況,企業運營收入、效益和投資情況,企業人力資源以及當地社會經濟等方面的資訊,並且儘量使指標按市場要求細化;二是規範性原則。指標體系應從指標名稱、指標概念、統計口徑、稽核關係、取數來源等方面進行統一規範和要求,力求指標設定更加科學化;三是及時性原則。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新型業務的不斷出現,市場競爭格局不斷變化,要對指標體系及時進行調整。統計指標的設定,應以滿足整個企業特別是業務發展部門的需求為主,堅持適度超前,並不斷擴大統計指標規模,力爭以規模效應為企業決策提供服務支撐;四是客觀性的原則。指標體系要能客觀有效地反映本企業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效益、市場競爭能力、主要業務的發展前景等重要資訊。

  三、以科技為手段,加快統計資訊網路建設,強化企業統計資訊決策功能。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資訊網路時代已經進入到各行各業,併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統計應充分利用資訊化技術的優勢,建立健全統計資訊網路,實現主要統計資料的及時更新,加快企業統計資訊網路與部門統計網路的連線,實行企業聯網直報,使統計資訊既可及時地為政府和行業統計部門提供必要的統計資料,滿足國家和行業的統計需要,又可立足本企業,建立適合本企業特點和市場需要的資料庫與內部報表,及時反映本企業的業務發展和經濟效益情況。這就要求企業統計資訊系統必須做到規範、統一。總之,企業應充分運用現代科技管理水平和計算機技術,廣泛收集資訊,加快資訊處理、傳遞和反饋速度,進一步提高統計資料質量,加快統計資訊的傳遞與應用,強化企業統計資訊決策功能。目前,政府統計部門的資訊網路和企業的資訊網路建設都很快,但現在還是兩條互不交叉的平行線,即使有交叉也只停留在報報表的單向交流上,政府統計網站為巨集觀決策考慮的多,為企業服務的少,如何利用政府統計網站為加強企業間的資訊交流、資訊釋出、資訊查詢是統計部門應高度重視的問題,如果企業與政府之間真正實現互聯互通和資訊共享網路,企業所需的大量資訊,能從統計渠道取得,政府統計服務於社會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企業統計的功能也會增強,地位也會提高。

  四、加強統計隊伍建設,提高統計人員素質

  在計劃經濟時期,企業統計人員的主要工作是填制上級佈置的報表。簡單的工作任務,使不少企業安排業務素質不高的人員擔任統計,時過境遷,他們面對市場經濟之波瀾,或無動於衷,或望洋興嘆。有些統計人員,雖是科班出身,卻因統計工作的簡單化,而被慣成方法滯後,成為缺少創意的少有作為者,面對市場經濟所賦予的新任務,他們又難以適應。

  然而在市場經濟時期,全面系統的統計工作卻需要具有一定統計業務基礎、專業技術和相對固定的統計人員來完成。相對穩定的統計隊伍,可以積累經驗,為企業管理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貢獻。如果責任心不強、上進心不足、業務素質低下,勢必貽誤正常工作。統計人員要善於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才能勝任本職工作。同時,企業單位,行業系統,尤其是企業集團需要具有責任心、富有時代感,並有開拓創新精神與較高業務素質,能帶領同事一道學習與工作的統計負責人。

  在這種情況下,統計人員應自尊,要自信、自強,方能自立。統計人員務必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爭取創新,多出成果。與此同時,企業領導和有關部門,也應為統計人員創造機會,組織他們學習統計知識及相關的業務知識、法律制度和微機知識,支援他們參加統計工作會議,鼓勵統計人員參加業務水平和技術職稱的考試,引導他們積極提供統計資料,主動參與企業管理,對工作積極並有較大貢獻或較快進步者,應該及時給予表彰。在主觀上能勤奮者,加上客觀條件之改善,統計受重視,將水到渠成,必將使企業管理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

  篇二

  《 關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貿易統計制度方法的巨集觀思考 》

  我國的貿易統計工作,伴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和商品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經過了20餘年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績,也基本適應了形勢發展的要求。但同時又必須承認目前的貿易統計工作是相對被動和落後的。認真反思近些年我們走過的路,我認為必須進一步轉變觀念,要有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舉措來指導我們的工作,尤其在貿易統計制度與方法的改革方面要有新的突破,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擺脫被動和落後狀況。

  一、關於貿易統計指標體系的改革與完善

  統計指標體系是開展統計工作的“龍頭”。關於貿易統計指標體系問題,3年前有過一場討論,國家統計局也召開過專題研討會,形成的共識為:貿易統計既要反映全社會商品流通和商品市場執行全貌,又要反映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行業的發展變化狀況。一方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要保留,因為它是反映全社會商品市場執行的唯一指標,許多地區還將其納入政府工作的計劃考核指標,儘管這一指標具有計劃經濟色彩,而且也不符合國際慣例;另一方面,為滿足國民經濟核算的需要,並有利於與國際接軌,貿易餐飲業行業統計要儘快建立和完善起來,這方面的工作隨著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流通產業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工作量和難度都將大大增加,貿易統計工作重心必然要轉向貿易餐飲業行業統計。

  近年來,貿易統計指標體系圍繞上述兩條主線,進行了不斷充實和完善,目前基本框架已經成熟或基本成型,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1、對當前經濟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反應不靈敏。例如,對政府關心的商品市場總量平衡狀況、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糧食、棉花、石油、鋼材等供求資訊反應得不夠;同時反映流通產業現代化程序的指標和分組過於簡單,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反映商業連鎖經營和現代商業業態狀況的統計制度。2、貿易統計指標體系不完善.目前貿易企業生產資料銷售量僅佔社會銷售量的20%左右,不能反映生產資料市場全貌;同時價格資訊是商品市場最為敏感的資訊,但目前商品價格統計與流轉統計為“兩張皮”,按不同的統計方法從兩個渠道自下而上地統計,難於科學、全面和及時的分析商品市場全貌。3、現行的貿易餐飲企業的統計限額標準缺乏科學性和實用性.目前貿易餐飲業統計限額標準過高,能夠達到限額標準而進行全數調查的企業數量太少,從而形成了與其他專業統計“抓大放小”截然相反的結果,貿易統計必須“抓小放大”,因為按現行限額標準,限額以下企業和個體戶的商品流轉量所佔比重很大,影響市場趨勢。而目前受多重因素的影響,限額以下企業和個體戶又難於抓住和抓好。這是目前貿易統計資料質量下降的重要因素。4、目前貿易統計非調查或派生指標很少,從而直接影響和制約了貿易統計資料的深度開發。加之現行統計資料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導致貿易統計資料的利用程度很低。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建議:

  一貿易統計指標的設計應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為目的,採取務實和相對靈活的原則。貿易統計指標體系應隨著經濟和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而相應調整,不應當是一成不變的。目前首要的是恢復居民購買力平衡統計和主要商品產銷平衡統計核算制度。因為在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品流通領域,絕大部分商品處於買方市場,市場環境相對寬鬆,政府的注意力必然轉向如何啟動內需以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如何確保商品總量平衡以防止市場波動、如何保護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國家安全等。在從事這方面的分析研究時,居民購買力平衡統計和主要商品產銷平衡統計資料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些資訊在很大程度上對國內市場起著預警的功能。可考慮僅要求在國家和省兩級統計局利用相關資料進行編算,並不增加基層負擔。

  二儘快制定科學合理和實用的貿易餐飲企業統計劃型標準。貿易餐飲業企業劃型尚無國家標準,但統計上有一個限額標準,目前這一標準作為貿易統計開展目錄抽樣的依據,即對限額以上企業實施全數調查,限額以下企業和個體戶實施抽樣調查。筆者認為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企業限額標準對貿易統計工作尤為重要,它直接影響著貿易統計工作的格局和今後的發展方向。根據目前的限額標準批發企業年銷售額2000萬元及以上、零售企業500萬元及以上、餐飲企業200萬元及以上,年末從業人員分別為20人、60人和40人,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的銷售額佔全部批發零售貿易業的47%,其中零售企業僅佔26%;企業單位不足3萬家。建議將目前的限額標準降低,也就是要提高限額以上企業的比重,其銷售額應該提高到70%以上,其中零售額比重應提高到60%以上。屆時限額以上企業約達到7萬家,足以反映商品市場的總規模和發展變化趨勢。今後貿易統計只要緊緊抓住這7萬家限額以上企業,工作就會變得較為主動,資料質量也有一定的保障。也可減輕限額以下貿易業抽樣調查工作的壓力。同時現行的許多貿易統計資訊如限額以上企業財務統計指標也會“身價倍增”,變得很好用了。

  三要在“十五”計劃期內取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從而完成貿易統計核心指標的過渡,並完善貿易統計指標體系。我國即將加入WTO,貿易統計必須象其他專業統計一樣,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現行的貿易統計核心指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由於其自身存在許多弊端和目前資料採集方面的制約,資料質量不斷下降,已經難以為繼;從現在開始,必須統一認識,逐步弱化這一指標,相應突出和加強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可能的話應含服務業的商品零售額統計,因為它涵蓋了90%以上的商品零售額,目前可考慮同時公佈以上兩個指標,2年以後用後者取代現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同時完整的商品市場是由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兩大市場組成,生產資料流通總規模的發展變化,反映社會再生產的規模和水平。要在國家和省兩級統計部門,主要依據工業統計報表和貿易統計報表有關指標,按季度測算社會中間產品銷售總額或稱社會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從巨集觀上反映生產資料市場的發展變化,這項工作對於貿易統計來說也是責無旁貸的。

  四要從巨集觀上研究商品流轉統計與商品價格統計的配套問題。這個問題目前比較複雜,因為涉及到現行統計體制問題,但現在必須認真的研究。在現行統計體制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可以設想將目前商品零售價格統計基層的採價過程與目前基層商品流轉統計過程有機的結合起來,確保商品價格統計和流轉統計基礎資料的配套,然後按現行統計體制,在縣級統計局“分家”,分別按貿易統計和價格統計的不同渠道逐級上報。這樣綜合資料和許多結構性資料就能配套使用了。

  二、關於目前貿易統計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統計制度是政府統計部門對調查物件、調查內容、調查表式、調查方法、報送時間及方式等內容進行的專門規定,它既是對統計指標體系的具體體現,又是對具體統計調查工作的綜合要求。統計制度的改革相對於指標體系改革而言,既有從屬性,又有相對獨立性。就目前貿易統計制度的改革來講,筆者認為要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貿易報表制度修訂要遵循“進度側重反映趨勢、年度側重反映總量與結構”的原則。目前貿易餐飲業報表體系中,必須精簡進度報表內容與工作量,以利於上下都能輕裝上陣,快速反映商品市場發展變化動態。進度統計只要反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貿易企業商品銷售總額及其主要構成情況;年度統計則必須全面反映貿易餐飲企業基本情況、流通總規模及其結構狀況、企業財務狀況及其經濟效益等,為深入分析研究流通產業發展現狀、為巨集觀決策以及為國民經濟核算提供基礎性資料。

  二要強化商品類值統計、弱化現行行業統計。目前國民經濟行業分組標誌越來越難以反映貿易企業真實狀況,因為按現在許多企業的實際經營範圍,己經無法準確地界定和將其劃歸為某個行業,流通企業在一定範圍內經營的情況己不復存在。年度統計中的按企業登記註冊型別分組統計應加強,因為它反映企業所有制結構;而行業分組目錄要大為壓縮,僅區分為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即可,因為再細分既難於操作,也缺乏經濟分析意義。同時要強化對貿易企業商品經營類值的統計,因為詳盡的商品分類資訊,對處於上游的生產環節和處於下游的消費環節均具有導向作用。建議將目前我國商品分類目錄由37個增加到60個以上。

  三要加強對商業經營方式和零售業態的統計。我國即將加入WTO,外資開始搶佔我國零售市場。這樣一方面加快了零售市場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另一方面又極大地改變了我國商業傳統的經營方式和單一的百貨商店零售業態,目前國內零售市場可謂“百花齊放”:連鎖經營迅速發展,連鎖企業達1500餘家,連鎖門店超過26000家,銷售額突破了1500億元,超級市場和專賣店亦應運而生。我國商業尤其是零售商業已步入重組時代。但目前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涵蓋全社會的商業經營方式和零售業態的統計制度,既不能為政府提供零售市場翔實的結構資料,也不利於我國零售業的國際比較研究。因此建立完整的連鎖經營和零售業態統計制度,無論是對探索其發展變化規律,還是引導和規範市場行為,都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

  四要進一步完善商品交易市場定期統計制度。商品交易市場即有固定交易場所、進行經常性常年交易、並設有專門管理機構的現貨交易市場。這種我國特有的商品交易形式近年發展很快,目前全國較為規範的市場近6萬家,年成交額突破2萬億元,商品零售額己佔全社會的20%。對繁榮經濟、方便生活、安排就業均作出了貢獻,這種交易形式將在今後很長時間記憶體在和發展。我局在1999年進行了商品交易市場基本情況快速調查基礎上,於2000年起建立了重點商品交易市場成交情況的的季報制度,目前已基本走上正軌。今後主要從報表運作方式、完善統計指標上進行規範和完善。

  五要儘快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統計制度。我國目前的商品市場己處於買方市場,大家關心的己經不是哪些商品好銷,而是哪種品牌的商品好銷,因而商品的品牌資訊己經成為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共同關心的資訊。統計部門必須順應市場形勢的變化,適時地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統計制度。可考慮將目前“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庫存”年報表設計改造成“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主要商品品牌統計”年報表,選擇與人民生活和生產建設密切相關的30種商品進行品牌資訊的年度統計。

  三、關於貿易統計調查方法的改革

  我國的貿易統計抽樣調查工作是隨著商品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而提到議事日程上的。從小型貿易企業開始,到目前己經擴大至包括個體經商戶在內的全部限額以下貿易餐飲業;由於多方面因素,前期推進的速度慢一些,而近2-3年推進的速度明顯加快,目前各地區普遍完成了小型貿易餐飲業和個體戶的抽樣調查試點工作,近10個地區經過連續抽樣調查的觀察和驗證,己經達到國家規定的抽樣調查精度,具備了用抽樣調查資料替代全面統計資料的條件。這項工作的成績應該肯定,但影響這項工作整體推進和深入開展的問題仍很多。除具有與其他專業抽樣調查工作相同的問題如受分級經濟管理模式的制約而使抽樣調查工作的推廣困難重重、各種干擾因素影響抽樣調查資料質量、受傳統統計調查模式的影響和束縛而使統計系統自身缺乏調查方法改革的內在動力等之外,目前貿易抽樣調查工作還受調查方法、調查體制以及保障條件等因素制約。所以必須從整個統計設計和理順統計體制的全域性出發,統籌考慮和合理安排,才能使貿易抽樣調查工作深入和紮實地開展下去,真正發揮出統計調查方法改革“突破口”的功能。

  從近期工作看,各地區已普遍開展了貿易餐飲業抽樣調查的試點和探索工作,只是工作的深度和廣度不同而己。目前必須儘快結束全面試點,將工作重點轉入抽樣調查成果的應用,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在2-3年內使各地區的貿易抽樣調查工作達到具備用抽樣調查資料替代全面調查資料的條件,並在經費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在儘可能多的地區實現資料替代。資料替代及其相關工作的完成,即貿易抽樣調查工作基本到位。當前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必須儘快對全國的貿易抽樣調查方法和樣本戶調查指標進行規範和統一。對貿易抽樣調查方法的採用,國家未作統一規定,只提供了參考方案,由各地區結合實際靈活運用。但目前這項工作進入應用階段後,改變各地調查方法的多樣性以利於調查資料的開發利用就成為一項重要的前提條件。經過多年的實踐,可以按“小型企業採用分層等距抽樣、個體戶採用整群抽樣”的思路來規範和統一全國的貿易抽樣方法。各地區根據這個原則並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確定抽樣總體和樣本量,只要對本地區有足夠的代表性即可。國家只要求達到一定的調查精度和按一定要求與格式上報抽樣調查資料。同時對樣本企業戶的調查指標和相關要求如調查頻率、資料採集方式等也應統一,以利於抽樣資料地區之間的可比和全國抽樣調查成果的利用。

  二是積極而又穩妥地做好資料替代工作。用抽樣推斷資料替代全面統計資料,是貿易抽樣調查的工作目標。但實現目標必須積極而又穩妥,因為一旦替代,傳統的調查渠道即告中斷,還須做好與歷史資料的銜接,實現平滑過渡。所以實現資料替代的首要條件是調查方法趨於成熟,調查資料經過連續觀察和驗證基本符合實際情況;其次是資料替代的後續經費保障條件要從根本上解決,必須納入預算科目。目前小型貿易業的資料替代技術條件基本成熟,大部分地區具備了替代條件;而個體戶由於受總量與結構不清、調查方法的不完善與不統一等因素制約,目前僅有約三分之一的地區具備替代條件。而後續的調查經費保障條件機制目前也尚未形成。

  三是要切實加強貿易抽樣調查的基礎工作。要建立和規範基層樣本企業和樣本戶的原始記錄和統計臺帳;加強對各級貿易統計人員尤其是基層調查員的抽樣調查知識的培訓等。

  從今後發展看,由於目前貿易抽樣調查資料佔總量的比重過大,而貿易抽樣調查工作的難度又很大,客觀上形成了對這項工作的巨大壓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貿易統計資料質量。因此今後貿易抽樣調查工作的深入開展必須與調整貿易餐飲企業的限額標準結合起來一併考慮,要降低限額標準,增加限額以上企業比重,從而減輕貿易抽樣調查工作量與工作壓力,從根本上扭轉目前貿易統計資料質量下滑的局面。如果這一設想實現,下一步就需要從理順整個統計調查體制的全域性考慮,將商品銷售額佔總額約30%的限額以下貿易餐飲業的抽樣調查工作移交調查隊,並定期向貿易統計專業提供限額以下貿易餐飲業的資料,以便於合攏。這樣調整的依據是因為目前調查隊的體制是垂直管理,自上至下均有專門隊伍和專項經費保證,同時也有利於發揮其靈活機動的特徵,從而提高整個統計調查工作效率和質量。

有關推薦:

學校安全總結範文
統計學學術論文
相關知識
統計局工作小結範文
統計局工作彙報範文
統計局工作總結範文
統計局工作報告範文
統計局個人總結範文
統計員崗位職責範文
財務統計員工作總結範文四篇
統計月工作總結範文3篇
統計月工作總結範文3篇
統計學學年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