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際金融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從某種意義上講,金融創新的廣度和深度對於國際金融中心能否建成以及未來的良好發展至關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歡迎瀏覽。

  篇一

  《 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林業專案績效評價 》

  最初我國林業啟用世界銀行貸款是在1985年,到現在已經近三十年了,在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專案中我國林業貸款專案的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大,同時我黨中央、國務院對提高國際金融組的林業貸款專案績效高度重視,全社會也給予了廣泛的關注,因此穩步、積極的開展國際金融組織林業貸款專案績效評價工作不但是新形勢下與國際金融組織合作的重要內容,同時還有助於對績效評價領域中國際先進經驗的學習,同樣,我國在這一工作方面積極探索的成功經驗也可以為其他國家建立本國績效評價體系提供參考經驗。

  1我國與國際金融組織的基本合作情況

  1.1我國與國際金融組織的基本合作情況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與國際金融組織的合作成為我國改革政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至2009年年底,我國累計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金額達745.61億美元,共支援建設了511個專案,專案的建設規模已超過10000億元人民幣,同時我國引進了建設資金和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還培養了大批的管理人才與技術人才,這為推動國內體制改革與創新機制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林業專案績效評價工作的開展

  1.2.1對績效評價工作開展調查研究,制定工作計劃。伴隨著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專案的開展,我國林業功能地位也在發生著變化,通過選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國際金融組織在華建設的林業貸款專案,圍繞著專案監測和評價框架、設計和實施、指標內容、指標資訊來源與收集、結論與作用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同時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制定工作計劃。

  1.2.2借鑑國際經驗,加強制度建設。每一個專案的開展,都需要相關的制度建設來約束,想要做好專案績效評價工作,強化制度建設是重中之重。近年來,通過相關部分的積極配合,已加大了專案績效評價的制度建設,初步形成了《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專案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等業務指導檔案。

  1.2.3有序的開展試點,已取得初步的成效。由專業的評估機構選取具有典型性及示範性的專案作為試點工程,由林業相關領域部門經過研討,提出一些對專案管理的意見及建議,試點取得了預見的初步成效,同時也在實踐中鍛鍊了林業相關部門系統的績效評價隊伍。

  2開展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林業專案績效評價工作的基本思路及主要目標

  2.1績效評價工作的基本思路以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要求與全國林業工作會議精神為前提,堅持從國情出發,合性的借鑑併發揮其優勢,注重運用方法,最終追求成效,逐步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林業專案績效評價工作體系。

  2.2績效評價工作的主要目標

  2.1重視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第一,績效評價要為提高貸款林業專案的管理科學化水平服務。第二,績效評價還要在貸款林業專案管理水平的精細化程度中起到應用的作用,包括重點加強各個環節的監控與管理。

  2.2規範化、機制化績效評價工作高度的重視績效評價工作在林業專案開展中的實際作用,有序的推動今後的績效評價工作實踐,使績效評價成為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專案管理中的重要程式。

  3今後林業專案績效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首先要做好基礎工作,逐步建立起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林業專案整體過程管理的績效評價制度體系,同時加強林業相關領域的績效評價機構能力與幹部隊伍的建設,有序的推進對在建專案與竣工專案的績效評價,建立運用評價結果的機制,充分實現變績效評價為績效管理。

  3.1進一步推動林業專案績效評價工作面臨的挑戰我們應該看出,要做好林業專案的績效評價工作還面臨著許多的困難,比如人員方面,有些地方的工作人員對開展績效評價工作的認識應進一步提高,相關制度還有待健全,績效評價機構的能力以及績效評價工作的隊伍建設也有待加強,同時,運用績效評價結果是的機制還應作進一步建立與完善等等。

  3.2今後開展林業專案績效評價工作的機遇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髮展,對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視及強化已是大勢所趨,林業相關部門已將績效評價工作貫徹到實踐中,並對這項工作給予高度重視,並大力支援工作的開展,另外,在與國際金融組織合作了近三十年之後,已經培養起了一支能力強、經驗豐富且具創新精神的隊伍,並建立健全了一套基本的績效評價工作體系,同時國內其他的相關部門又特別給給予了大力的支援,為我們開展績效評價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在這些有利條件的基礎上,我們一定會盡快的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林業專案績效評價的工作體系。

  4對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林業專案績效工作的幾點建議

  首先,可以每年選一批正在進行的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林業專案來開展績效評價,重點評價其進展情況及管理情況,及時發現林業專案的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根據地績效評價的結果,由林業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對績效較差的專案組織展開專項調查,促進各地整改以及專案的順利實施。其次,藉助上海國際發展評價培訓專案成功實施的優勢,進一步優化培訓的內容與方式,為國內開展林業專案績效評價工作培養更多的專業開型人才。最後,結合國際金融組織開展的林業績效評價與國內進行的績效評價於一體,並建立起林業部門內部的資訊共享機制和相關部門之間的資訊共享機制,試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林業專案績效評價結果的通報制度,進一步強化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更好的為政府的決策服務。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林業專案績效評價工作的開展已成必然趨勢,在提高林業專案建設績效的同時,還汲取了國際上績效評價領域中的先進經驗,為我國林業方面績效評價體系提供有益借鑑。

  篇二

  《 精準扶貧與國際金融組織合作 》

  精準扶貧是指標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合規有效程式對扶貧物件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由於自然、地理、文化、歷史等原因,甘肅扶貧開發週期長,常規扶貧手段難以奏效,扶貧開發任務艱鉅。2013年底,按照國家新的扶貧標準,甘肅省仍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92萬,貧困面33.2%,貧困發生率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西藏。全省14個市州中,有10個市州的58個縣分屬六盤山區、秦巴山區、藏區三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此外還有17個“插花型”貧困縣,共75個貧困縣。目前,甘肅省出臺了“1+17”精準扶貧的組合拳配套措施,但在實際操作層面,如何運用國際金融組織資源,撬動貧困基礎、實現滴灌式扶貧,本文進行了初步探析。

  一、當前甘肅省扶貧重點及成效

  近年來,甘肅省深入實施“1236”扶貧攻堅計劃,即:一個核心,就是始終突出增加貧困人口的收入這個核心。兩個不愁,就是無論豐年災年,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都有可靠保障,基本實現家中有餘糧,手頭有餘錢。三個保障,就是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六個突破,就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易地扶貧搬遷、金融資金支撐、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素質提升六個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貧困人口由692萬減少到412萬,減少280萬人,年均減幅20.3%;貧困發生率由33.2%下降到19.8%。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由4507元增加到5736元,扶貧物件年均純收入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兩年建成通村道路20786公里,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比率由50%提高到70%;解決了貧困地區4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貧困地區自來水入戶率由62%提高到75%;貧困村動力電覆蓋率由48%提高到80%;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41萬戶,農村磚混、磚木住房結構比例由76%提高到84%。二是富民主導產業持續壯大。草食畜牧業、設施蔬菜、優質林果、馬鈴薯、中藥材、鄉村旅遊等特色主導產業收入佔到貧困農戶家庭經營性收入的50%以上。三是易地扶貧搬遷步伐加快。制定出臺了《甘肅省易地扶貧搬遷實施規劃2013-2018年》,完成6.1萬戶30.5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佔規劃任務的27.2%。四是金融支撐力度明顯加大。

  支援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在貧困地區延伸服務網點、加大信貸投放、強化金融服務。全省金融機構對貧困地區貸款累計2517億元,同比增加27.4%。五是公共服務水平有效提升。農村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從84.9%提高到87.2%;建制村標準化衛生室覆蓋率從31.4%提高到55.5%;新農合參合率從97%提高到98%。六是勞務輸轉培訓不斷加強。兩年完成職業技能培訓88萬人,有61.7萬人獲得了職業資格證書。同時積極推進勞務輸轉,與16個省區市建立了勞務合作關係,累計輸轉城鄉富餘勞力1078.4萬人次。2015年6月,甘肅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對全省精準扶貧工作做出了總體部署,同時出臺了關於飲水安全、動力電、交通、危房改造、易地搬遷、生態環境、富民產業、電商、教育、衛生、鄉村文化場所、社會救助、小額信貸、勞動力培訓、幹部人才支援計劃、駐村幫扶工作隊整合、貧困縣考核辦法等17個配套檔案,這“1+17”精準扶貧方案,是一個一攬子的政策框架,是“1236”扶貧攻堅行動的深化和拓展,貫穿了精準性的要求,突出了組合拳的特色,強化了配套化的措施,是各地各部門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任務書、作戰圖和時間表。

  二、國際金融組織與甘肅省扶貧合作情況

  對國際社會影響較大的國際金融組織貸款主要有世界銀行世行貸款和亞洲開發銀行亞行貸款。世行和亞行貸款通過長期貸款的支援和政策性建議幫助會員國家提高勞動生產力,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其貸款具有貸款週期長20-50年、利率優惠利率水平與國際金融市場利率水平比較接近的特點。世行和亞行長期致力於幫助全球發展中國家開展減貧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在國際減貧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積累了豐富經驗。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銀行與中國政府開展了扶貧領域的合作,提供了資金、經驗和技術方面的支援,取得了顯著扶貧成效。

  1997年初,經國務院批准,甘肅省實施了第三期世行貸款扶貧專案———西部扶貧世行貸款專案。專案涉及甘肅省天水、平涼、定西、隴南4市的19個縣。該專案注重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科技、文化素質,通過各種培訓,使專案區農戶掌握了1—2門農業實用技術,為廣大專案農戶全面脫貧致富提供了保證;通過基礎設施和農產品加工專案建設,提高了專案區基本條件和農業產業化水平,幫助330萬人擺脫了貧困,促進了專案區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了投資環境,引進了先進管理經驗和方法,培養和鍛鍊了一批外向型和實用型相結合的技術、科研和涉外專案管理人才,起到了創新、示範和帶動作用,有力地推動了甘肅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西部扶貧世行貸款專案是甘肅省首次利用外資進行的跨行業的大範圍、大規模的到村到戶扶貧專案,在各方努力下,專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專案設計方法和管理方法為今後實施外資扶貧專案和國內扶貧專案創造了經驗,在扶貧模式、體制創新、科技培訓等方面為農村扶貧工作進行了有益探索。

  2012年,國務院扶貧辦又選定甘肅省實施六期世行貸款產業扶貧專案。專案區涉及甘肅省定西、慶陽等6市16縣區的55個鄉鎮、240個村,1767個自然村,總戶數10.25萬戶,其中貧困戶4.98萬戶,總人口42.5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1.66萬人,貧困人口22.76萬人,貧困發生率54.63%。專案目標是探索在貧困片區培育和建立現代、高效、可持續發展農業產業扶貧的模式;探索提高貧困人口組織化程度、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方式和方法;探索建立貧困片區產業化扶貧市場和技術支援體系的具體方法;對專案建立的產業扶貧模式在更大片區範圍內進行示範和推廣。專案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綜合產業鏈發展、公共基礎設施與服務支援、產業扶貧機制研究與推廣、專案管理與監測評價。目前,專案正在按照規劃有序推進。

  三、新時期甘肅省精準扶貧與國際金融組織合作與思路

  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力爭實現消除絕對貧困、減少相對貧困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甘肅省除了繼續加大各級財政投入,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工作外,充分利用國際機構的智力資源、資金資源和多邊機構的國際平臺優勢,圍繞扶貧開發工作主要任務,深化與國際機構的減貧合作,積極借鑑國際扶貧經驗、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資金開展扶貧工作也大有可為。

  一進一步擴大合作範圍和深度雙方合作要更加註重創新性、示範性和可推廣性,藉助世行、亞行平臺,使世行、亞行支援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和發展模式注入甘肅元素,共同為推動甘肅精準扶貧事業做出貢獻。在做好傳統合作專案的基礎上,甘肅省應與世行、亞行加強知識合作,拓寬合作範圍,重視難點問題研究,借鑑外省成熟經驗,為精準扶貧提供有力突破點。

  二重視扶貧戰略研究重點開展面向2030年的扶貧開發戰略轉型研究;城鎮化程序中扶貧政策與戰略的調整,統籌考慮城鄉貧困問題和扶貧政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提高貧困地區公共服務能力。也可研究實踐經驗,如重慶借勢“一帶一路”,轉變沿海的加工貿易發展方式,推動整機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體化,在內陸發展大規模加工貿易等,這方面的戰略研究可作為甘肅省與國外金融組織知識合作的研究重點。

  三積極支援農民合作社發展目前中國農業經營主體已經呈現多元化趨勢,而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其重要形式之一。截止2015年3月,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有131萬家,是2010年數量的3倍多。雖然甘肅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有較快增長,但存在規模小、實力弱、市場競爭力不強,名為合作社實為個人或股份制公司,沒有“聯合社”的法律地位,農民要求拓展合作領域等問題。世、亞行在支援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支援農民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合作前景。

  四支援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甘肅農村金融服務水平遠遠不能滿足農業和農村地區日益發展的金融需求,農戶貸款、融資難與金融機構難貸款現象並存,需要進一步完善體制、改善監管與管理。世行、亞行在支援小農戶間合作性金融的建立和發展方面,具有很大優勢。推進金融產品創新。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國際金融資金參與精準扶貧的作用,與金融機構做好對接,創新金融扶貧產品,支援貧困地區全產業鏈建設,提高特色產業的規範化、標準化。如在用好風險補償基金政策的同時,大力發展村級互助資金和抵押擔保,建立和完善市場化、可持續的信貸渠道,促進信用文化資源、人力資源、自然資源等多種生產要素貨幣化、資本化、市場化,努力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促進貧困人口收入穩定增長。

  五促進低碳、綠色扶貧與發展用活財稅、保險政策,促進社會資源與市場要素精準服務於扶貧事業。支援生態脆弱區和生態保護區貧困人口發展可持續生計,把防災減災和扶貧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可學習借鑑安徽等地實施精準扶貧、科學扶貧的創新舉措———光伏扶貧。安徽省財政從2015-2020年,每年新增安排2億元、統籌扶貧資金2億元,每年4億元專項支援31個扶貧工作重點縣自主開展光伏扶貧試點,發揮產業扶貧的造血作用。光伏電站併網發電後,貧困戶家裡的“錢袋子”就會有一筆長期、穩定的收入。

  六大力支援智力扶貧加大專案區農民文化素質、科技技能、市場經營風險意識等綜合素質培訓,為提高產業化精準扶貧效用奠定良好的人文素質基礎。緊密結合市場的多樣化崗位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貧困農民產業技能培訓,大力實施新型農民培養工程。使貧困農戶及其未升學的子女掌握一兩門實用技術,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就業創業的能力。如貴州的實踐就表明,低保兜底、產業扶持、移民帶動和就業增收等,都是可以重點扶貧的手段,尤其教育、衛生等扶貧就是斬斷窮根的根本性的扶貧。

  七提高基層治理能力通過把貧困村規劃、專案管理、產業發展和與農村社群基層治理結合起來的方式,實現精準識別、精準幫扶,把扶貧與產業開發結合起來、扶貧與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探索“特色基地/規模園區/專業村群+扶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鏈式扶貧”新機制,擴大農戶參與、選擇扶貧專案的自主權,把扶貧資金真正落實到每村每戶的產業專案上,解決農村發展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八分享國際減貧經驗建立減貧與發展國際合作經驗分享平臺,促進國際經驗本土化與中國經驗國際化。如可以嘗試借鑑重慶的地票制度,加快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機制,便於農戶以土地使用權的形式入股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土地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如學習借鑑廣東的“靶向療法”,以建基地、籤合約為主的區域經濟協作幫扶、以發展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為主的農業產業化幫扶、以發展休閒農業生態旅遊為主的特色旅遊幫扶、以入股分紅增收為主的入股經濟專案幫扶、以擔保和小額貸款為主的金融信貸幫扶、以技能培訓和助學為主的智力幫扶,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為主的基本生活保障幫扶,以建移民新村和整體搬遷為主的移民搬遷幫扶等,解決“如何去扶貧”的問題。通過政策對話、經驗交流、成果分享、專案實踐等多種方式與國內國際社會交流、分享,共同促進減貧,開展務實合作。

有關推薦:

關於金融危機的論文
淺談國際金融學研究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國際金融論文
淺談國際金融論文範文
淺談國際金融學研究論文
國際金融論文參考文獻
國際金融論文電子版
國外金融論文
有關國際金融類論文範文
淺談國際商務談判技巧論文範文
淺談農村金融市場論文
歐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