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與政策有關中東局勢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中東動盪歷時一年多,導致該地區多國政權更迭,並迅速擴充套件到敘利亞,敘危機已成為這場動盪旋渦的中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中東劇變與中東軍火貿易的發展》

  摘要:本文從剖析中東地區軍火貿易的產生及發展入手,重點分析了2010年以來中東變局對地區軍火貿易的發展格局、商品結構、供需市場等多方面產生的影響。由此得出結論:在中東變局的影響下,該地區極有可能掀起軍備升級狂潮、再攀軍火貿易高峰。從一定程度上看,軍火貿易是軍備競賽的“晴雨表”,中東地區軍火貿易的不斷擴大反映了地區軍備競賽的升級加劇,會導致地區安全形勢惡化、經濟發展延緩、恐怖主義活動猖獗,將對阿拉伯一伊斯蘭地區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造成極大衝擊,中東地區的軍備控制依然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中東地區;軍火貿易;軍備控制;中東變局

  文章編號:1673-5161201205-0109-12

  中圖分類號:E92

  文獻標碼:A

  中東地區戰略格局特殊、利益關係複雜,因其特殊的政治、軍事、宗教、民族和地緣環境,軍事衝突與區域性戰爭頻發,局勢長期動盪不安。2010年以來,該地區又經歷了自冷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衝擊最廣、影響最深的大變局,安全形勢惡化、武裝交火頻發、軍事儲備銳減。各方歷史矛盾與現實利益交錯縈繞,主要大國的利益角逐與國際社會的調解壓力相互碰撞,使得各國“不安全感”持續加深。

  在此背景下,部分國家將購置武器、升級軍備作為安身之本,某些大國為謀求經濟利益,實現多重戰略目標,又極力兜售武器裝備。中東劇變後,該地區達成了多筆大規模的軍火貿易訂單:沙特同美國於2011年12月29日簽署了294億美元的鉅額軍事裝備銷售協議;敘利亞自局勢動盪後投入數10億美元購買了俄羅斯最先進的武器系統,著力提升空中和海上作戰能力;伊拉克計劃今年從美國進口110億美元軍火。在中東變局的影響下,該地區極有可能再度掀起軍備熱購的狂潮、再攀軍火貿易的高峰。

  一、中東變局前地區軍火貿易發展現狀

  軍火貿易是指直接用於戰爭的武器裝備在國際市場上的買賣,是貿易雙方或多方通過買賣方式把軍品從賣方讓渡給買方的行為,貿易主體是武器及武器系統。軍火貿易作為國際間的一種間接軍事鬥爭手段,在調整多邊關係、改善戰略態勢、平衡戰略力量等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具有政治、軍事、外交多方面的重要意義。中東地區的軍火貿易歷經從無到有,從萌芽、發展到高漲的演變過程。幾十年的軍火貿易過程,牽動著中東政局的脈搏,同時還伴隨著連綿不斷的武裝衝突和區域性戰爭的血雨腥風,其產生及迅速發展的主要過程是:

  一在“地區衝突”的激化下產生。中東國家竭力擴充軍備的原動力始於1948年5月以色列國建國後阿以矛盾的激化。第一次中東戰爭初期,阿拉伯國家佔據戰爭主導權,但以色列充分利用停戰良機,向西方國家購進了大批先進的航空及裝甲兵器,打造了一支機動能力強、打擊威力大的正規化軍隊,對後來幾次戰局的演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阿拉伯國家為打破和消弭以色列的軍事優勢,歷年來一直把振興軍備作為優先追求的目標,力圖通過大規模進口先進武器以確保自身安全、奪回軍事優勢,但這一舉動進一步刺激了以色列爭取軍事平衡的慾望。阿以雙方在軍事領域的對抗成為了中東地區軍火貿易產生的最主要動因。

  二在“石油美元”的支撐下攀升。中東地區堪稱世界“石油寶庫”,石油與中東地區的軍火貿易能力緊密相連,許多國家的軍火貿易都是以“石油美元換武器”的形式進行的。而且,不僅中東產油國驚人的軍費消耗依賴石油美元,就連部分阿拉伯非產油國,其採購武器的費用,有相當一部分也是用產油國的軍援資金支付的,如沙特國民衛隊曾出借過F-15S戰鬥機、M1A2坦克和“狂風”戰鬥機,供埃及等阿拉伯國家軍隊使用。2010年,歐佩克中阿拉伯國家的石油出口達到了創紀錄的4510億美元。鉅額的石油收入為中東地區的軍費提供了充足雄厚的資金保障。目前,中東已成為世界上軍費增長最為迅猛的地區之一。中東各國軍費在保障自身軍事力量的正常運轉之外,最主要的用途之一就是進口武器裝備。據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間中東地區軍費資料顯示,2010年軍費開支較十年前增長了35%以上。

  三在“大國之爭”的刺激下升級。大國的利益爭奪對中東的軍火進口起到了極大的刺激作用。對美國等軍火出口大國而言,軍火貿易意義重大。不僅可以獲取超級豐厚利潤,還可以支撐和促進本國強大的軍火工業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本國經濟。最為重要的是,通過軍火貿易,大國可對國際和地區局勢施加影響,使之服務於本國的全球戰略利益。美國資深國際問題專家安德魯·內森和羅伯特·羅斯指出,對於軍事大國來說,“軍火貿易是和平時期維持軍工生產的重要收入來源和對武器進口國施加影響的工具”。中東地區一直是眾多軍售大戶不斷進行“肉搏”的軍火大市場。2006至2010年5年間,美國約有28%的武器出口去向是中東地區,主要物件是阿聯酋、以色列和埃及;俄羅斯約有8%的武器銷往中東,主要物件是敘利亞及北非國家,2005至2009年5年間,俄羅斯對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的武器出口分別佔兩者進口量的92%及78%;歐盟成員國作為一個國家集團,約有9%武器出口去向是中東國家。未來,這些國家仍將是中東武器進口的主要源頭。

  四在“安全困境”的桎梏下加劇。世界大國對中東軍火貿易的發展影響巨大,但是真正決定當地軍火貿易發展趨勢的是處於“安全困境”下地區各國做出的外交和戰略選擇。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理論認為,每個國家為了自身安全,都會從最壞的情況出發,想盡辦法擴充軍備,企圖以此方式提高自身安全,最終卻陷入螺旋上升的軍備競賽中,成為無法擺脫的“安全困境”。中東地區的幾個大國——以色列、伊朗、埃及、沙特等國都曾經或正試圖成為地區主導,由此而導致了多次戰爭發生以及各方敵對程度加深。目前,阿以衝突根深蒂固、經久難解;伊以之間針鋒相對,相互難容;伊阿之間缺乏信任,互相提防;阿拉伯國家內部存在領土、資源爭端,矛盾重重。中東國家之間這種“互為威脅”的恐懼感及歷史積留的多方矛盾,驅使相關國家通過軍火貿易的方式進口先進軍備,意圖牢牢佔據優勢地位,其結果卻更加深了他國的不安全感,導致地區軍火貿易的不斷升級。在此影響下,中東地區成為世界軍火貿易中最為重要的買方市場,軍火進口密集而頻繁,進口比例遠遠高於同時期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中東地區武器庫幾乎囊括了所有門類的頂尖常規武器,裝備總量幾乎處於飽和狀態。2005至2009年五年間,北非國家主要常規武器的交易量環比增加了273%。2006年至2010年五年間,在世界主要常規武器進口國排名前五十位中,中東國家就佔據了五分之一,包括阿聯酋第6位、阿爾及利亞第8位、以色列第12位、埃及第16位、沙烏地阿拉伯第22位、伊拉克第24位、伊朗第30位、約旦第38位、敘利亞第39位、阿曼第45位等10箇中東國家均躋身於其中。

  二、中東變局對地區軍火貿易的影響

  縱觀中東地區軍火貿易的發展軌跡,可以看出,在相關國家內在“不安全感”的刺激和外界大國的利益追逐的影響下,當地軍火貿易保持著幾十年“長盛不衰”的歷史。從新世紀以來的發展形勢來看,該地區各種矛盾絲毫沒有緩解,仍然紛繁複雜,尖銳激烈,很多國家仍在竭力擴充軍備,不斷尋求有效威懾手段獲取相對戰略優勢,由此造成了地區軍火貿易“愈演愈烈”的局面。而2010年底開始的中東大變局,不僅改變了當地原有政治程序,更使國際力量對比日趨失衡,國際體系轉換進一步加快。在權力與資本擴張日趨藉助暴力手段的大背景下,中東地區變得更不太平。不管敘利亞和伊朗未來是否會遭受西方軍事打擊,但可以肯定的是,利比亞戰爭絕不是中東地區的最後一場戰爭。

  在戰爭陰霾的籠罩下,中東國家普遍認為,在強權政治、霸權主義依然存在的國際政局中,“達摩克利斯劍”仍然高懸,軍事力量始終是爭取強國地位的基礎和條件,是實現國家意志、維護國家安全的有效手段,武器裝備的數量和質量仍然是決定軍事力量強弱的重要因素。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12年3月釋出的全球軍火交易最新資料顯示,中東變局開始後,2011年的中東地區軍火貿易額有所上升,佔全球軍火進口總量的17%,遠遠高於其人口比重、領土比重以及經濟比重。中東變局使各國更加重視軍事力量在綜合國力和國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會對地區軍火貿易的發展格局、商品結構、供需市場等方面產生深層次的影響。

  第一,中東變局將會影響地區軍火貿易的發展格局

  此次中東變局是阿拉伯世界政治、經濟、社會各種矛盾日積月累到一定程度的總爆發,對地區安全域性勢、科技發展等方面造成巨大沖擊,可能會對未來地區軍火貿易發展格局產生如下影響:首先,安全域性勢的惡化將造成持續的貿易需求。目前,中東局勢進一步惡化,阿拉伯國家分化嚴重,沙特與伊朗矛盾加深,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地區影響力增強。中東和平程序、敘利亞問題和伊朗核危機等熱點問題進一步複雜化。地區局勢的惡化加之美國政府“伊朗威脅論”的不斷炒作,致使陷入“安全困境”的中東國家紛紛開始重調軍品編制、武器購買清單。包括以色列、沙特、伊拉克、卡達、科威特在內的幾個中東國家,近期同美、英等國已經達成了相當規模的軍事訂單,如阿聯酋在2011年接連丟擲大筆軍事訂單升級軍備,其中已簽約的合同金額高達11億美元。可以預見,未來幾年中東地區的軍費開支仍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軍火貿易額將迅速增加,極有可能出現一輪新的地區武器裝備競賽;其次,自主軍工科技發展的滯遲仍將強化其依附地位。中東變局之前,許多當地國家尚未形成獨立的軍事技術體系。就研發基礎而言,基本上沒有自行研製、開發武器裝備的能力。很多國家的國防工業發展基礎十分薄弱,對自行生產缺少一個完整、清晰的長遠發展戰略規劃,缺少發展軍事工業所急需的高素質科技人員,依賴自身無法完成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必須引進國外先進的武器裝備。除以色列、埃及等少數國傢俱備一定出口能力外,其他大部分國家均屬純粹的武器進口國。目前,中東變局造成的動盪已對當地國家造成了深遠並具有持續性的內在影響。利比亞前“全國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就曾表示,利比亞戰爭使該國的經濟、文化、科技狀況比戰前落後50年。可見,目前中東相關國家的軍事體系在短期內很難通過自身能力“造血”而充分發展。因此,中東地區在未來的軍火市場中仍將處於依靠大量“輸血”提升軍事能力的買方地位;最後,更新換代週期縮短促使二手市場升溫。從歷史發展看,中東地區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結束後都曾進入一個軍火貿易的高漲階段,兩次戰爭相隔時間較短,引進的新式武器功能還未等完全發掘利用就已成為更新換代的物件。目前,中東各國的武器均處於比較飽和的狀態,共包括裝甲戰車約7萬輛,各種火炮超過6萬門,各式飛機5200餘架,直升機2000餘架。龐大的數量、無休止的進口使得原有武器的解決就成為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在退役的裝備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可為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利用。這些被稱為“二手”武器的軍火,價格相對便宜,使用價值並不低,很有吸引力。因此,若中東地區依然以這種勢頭大量進口武器的話,該地區在未來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武器交易市場。

  第二,中東變局將會影響地區軍火貿易的產品結構

  中東變局引發的利比亞戰爭呈現出不對稱戰爭樣式,呈現出以空襲作戰為軍事幹預主要打擊手段、以精確制導為空襲毀傷手段的顯著特徵。高技術武器裝備在戰場上顯出的威力將會進一步促進軍火貿易結構的調整,在此影響下,中東軍貿市場的產品結構將隨之發生一定改變:首先,空中力量的發展將成為重中之重。空中打擊是利比亞戰爭的主要作戰手段,由於作戰半徑的侷限,傳統上由地面炮兵完成的任務在這次戰爭中幾乎全部成為空軍的專利。很多中東國家都更為清醒地認識到現代戰爭的重點在於現代化的空軍,這無疑為全球戰鬥機市場注入了強心劑,2011年沙特就與美國簽訂了154架F-15SA作戰飛機的鉅額訂單。因此,在未來一個時期,軍用戰機的市場份額將位居中東地區軍貿市場的主導地位:其次,精確打擊能力將不斷予以強化。從國際武器裝備技術發展看,無人控制技術、精確打擊技術和隱身技術迅速發展,已經成為軍事裝備的關鍵評價要素。利比亞戰爭中聯軍第一週使用的武器全部是精確制導武器,包括巡航導彈、空地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在解除被攻擊方的防空能力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少中東國家已經將精確打擊武器如近中距空空、空地導彈、智慧炸彈、導彈防禦系統列入優先採購專案。美國政府在2011年11月公佈的軍事援助計劃中表示,將出售給阿拉伯國家4900枚精確制導炸彈;最後,防空體系建設將提上議事日程:從以前的中東武器市場格局來看,防空系統的進口只是整個武器進口的“零頭”。目前,中東各國的軍事攻擊能力不斷增強,但防禦能力偏弱。特別是近些年,伊朗在導彈技術上突飛猛進也給其他中東國家造成巨大壓力,迫使其加快防空體系的建設。阿聯酋2011年已經計劃引進俄製“鎧甲S-1”系統,並升級已部署的美製“愛國者”系統,還計劃引進美國“末段高空區域防禦”先進反導系統,僅這一項就可能耗資約70餘億美元。

  第三,中東變局將會影響地區軍火貿易的供需市場

  從買賣雙方來看,中東變局前的地區軍火貿易市場分佈不均衡,買賣雙方都很集中。買方市場中,進口最少的國家與進口最多的國家相差甚遠,且買方地位變化較快,以2009年為例,沙特從昔日中東最大的武器進口國降至第四位;而阿聯酋則突飛猛進,佔據榜首。就賣方來看,主要集中在世界大國,尤其是美、俄、歐洲部分國家,其他國家少有參與。結合各國國家安全戰略選擇及最近的局勢變化,中東變局後,未來五年地區軍火市場中的買方和賣方將會出現一定變化:就買方市場而言,可謂有升有降。葉門等國由於國內局勢不穩及自身經濟實力的抑制,在軍火市場上的份額可能會下降;伊朗由於聯合國對其實施武器禁運等干涉因素的影響,也很有可能減緩前幾年軍火貿易的高額勢頭。以色列作為美國打入中東的一支“楔子”和戰略“棋子”,仍將會在美國的支援下繼續保持軍事優勢;伊拉克已重新進入世界軍火市場,軍火購買能力逐步恢復,利比亞的未來也可能類似伊拉克,二者未來的貿易份額將逐步攀升。埃及目前每年從美國獲得約13億美元軍事援助,相關援助將持續到2018年,重新整合過的政權預計會繼續尋求獲得美援。對於目前正處在動盪之中的敘利亞而言,阿薩德政權自從反政府抗議爆發後,就花費巨資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近期敘利亞的軍火貿易份額仍將保持高漲。此外,在周邊局勢動盪的刺激下,“財大氣粗”的海灣阿拉伯國家所佔市場比重也將會越來越大;就賣方市場而言,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優越性、國際能源市場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巨大的市場利潤的吸引,註定了現有的中東武器供應國都會緊緊抓住這個市場,並試圖擴大市場份額。未來幾年各國的競爭很有可能不會打破這一格局,即美國扮演重要角色、歐盟不斷謀求擴大影響,俄羅斯等其他國家積極介入。可以預料,在中東變局的影響下,隨著各軍火供應國爭奪力度的不斷加大和買方市場的活躍,爭奪中東軍火市場的戰鬥必將趨於“白熱化”。

  綜上可見,在中東變局的影響下,當地不少國家對軍火的需求更加旺盛,軍火出口大國也將繼續死死咬住中東市場這塊“肥肉”,地區軍火進口產品型別將繼續以高、精、尖武器為主,武器殺傷力將不斷增強。日益興旺的軍火貿易將會加劇武器擴散和軍備競賽,對本身矛盾重重的中東地區而言,更無異於“火上澆油”,會對各國發展、地區乃至全球範圍的和平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三、中東變局後地區軍火貿易的負面效應

  軍火貿易所帶來的影響效應十分複雜,就積極方面來而言,中東國家的軍事力量增長的確從一定程度上有效鞏固了國家獨立、維護了社會穩定,為國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相對積極影響,中東變局後,地區軍火貿易的升級加劇帶給當地國家更多的則是消極作用,各種高、精、尖武器的擴散將會對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中東地區的穩定、全世界的安全等方面造成重大沖擊。

  從國家經濟層面看,中東國家大力擴充軍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以及先進的技術支援,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延緩甚至阻礙一些中東國家綜合國力的發展進步。目前,許多中東國家依然揹負著相當沉重的軍事負擔,以2007年為例,包括沙特、以色列在內的多個國家的軍事開支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的8%甚至更多,阿曼甚至達到了10,6%。而一般發展中國家的軍費開支水平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一般為4,7%。超出正常防務需要的軍事開支會對國家經濟建設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影響政府提供完善的社會福利,致使科研技術的發展滯後,還會造成失業率升高和通貨膨脹,從而影響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

  從地區穩定層面看,軍火貿易使中東軍備競賽得以長期持續進行。由於缺乏強大的現代工業基礎,大部分中東國家的武器供應嚴重依賴進口,而隨著武器技術含量的不斷提高和生產難度加大,這一趨勢還將繼續。在某種意義上看,軍火貿易是中東軍備競賽的“生命之源”,離開了外部供應,中東軍備競賽就難以長時間進行。軍備競賽的長期存在會使固有爭執更加複雜、危險,致使該地區的國家生活在戰爭的陰影之下,大大削弱安全係數。本已十分脆弱的中東軍備控制機制會面臨新挑戰,地區安全環境將愈加惡化。

  從全球安全層面看,中東地區軍火貿易的不斷加劇,為恐怖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提供了方便。長期的軍火貿易使中東地區積累了大量武器,由於管理不嚴格及其他因素影響,致使大批武器流落民間,為恐怖主義活動的產生提供了條件。特別是中東變局中,卡扎菲政權的垮臺導致大量武器在混亂中流失,它不僅加劇了阿拉伯社會的動盪,更成為恐怖主義滋生蔓延的物質基礎。一旦恐怖分子掌握先進軍備或相應制造技術,將可能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後果。這不僅威脅著特定地區安全,而且還使國際社會處於不斷加劇的恐怖主義威脅之下,對國際安全造成重大隱患。

  從國際軍控層面看,國際軍備控制的形勢將更為嚴峻。如前所述,中東變局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刺激了軍貿需求,對新一輪的國際軍備競賽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持續進行的軍備競賽將日益成為國際和平、安全甚至人類生存的威脅,將是人類為追求發展目標而付諸的努力的威脅,也是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障礙,並妨礙了人類面臨的其他關鍵問題的解決。

  四、結語

  從14世紀以來,軍火貿易一直是破壞性力量的主要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東地區頻繁爆發的衝突、戰爭及恐怖主義事件,無不與逐漸上升的軍火貿易有著密切的關聯。長時期軍火貿易引發的軍備競賽使中東地區囤積了大量武器,整個地區成為一個“火藥庫”,隨時都可能爆炸。這不僅阻礙了中東地區和平與進步,還累及了整個世界的發展與穩定。

  自2010年開始的中東變局引發了阿拉伯世界的大動盪,西方大國不斷插手干涉地區事務,致使各方的歷史矛盾與現實利益不斷碰撞,不僅打破了地緣力量的平衡、推動了地區格局的“大洗牌”,還嚴重衝擊了當地政治、經濟秩序。不斷惡化的地區安全環境促使各國大量進口先進武器裝備,對本就十分旺盛的軍火貿易起到了“火上澆油”的刺激效應。軍火貿易的不斷攀升帶給中東地區更多的是消極作用,它惡化了國家間關係,致使地區局勢長期緊張,還給西方大國插手中東事務提供了機會;大量寶貴的資金、人力投入軍火貿易,擠佔了有限的經濟資源,阻礙了經濟和社會發展;武器的泛濫又導致恐怖主義活動猖獗;還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對可持續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在此背景下,推動軍備控制對實現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就顯得尤其重要,通過削減軍費開支和武器進口,建立相互信任措施等手段,可以有效緩和緊張局勢,增進國家間理解,推動中東和平程序、地區矛盾的解決和實現共同繁榮。但就目前局勢而言,中東地區的軍火貿易依然興旺,軍備競賽的勢頭依然強勁,軍備控制的任務依然任重而道遠。因此,中東地區要想全面、徹底地實現軍備控制,就必須首先改善地區政治、安全環境,減少、消弭中東各國之間的猜疑與敵視,增進各國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各方只有在堅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基礎上,保持耐心、剋制的態度,尋找並擴大利益遇合點,加強相互信任與理解,才能真正實現軍備擴散的有效遏止與軍備控制的全面落實。

生態環境怎麼治理的形勢與政策論文
中東問題聚焦的形勢與政策論文
相關知識
形勢與政策有關中東局勢的論文
形勢與政策有關環保問題的論文
形勢與政策有關中國夢的論文
形勢與政策有關生態文明的論文
形勢與政策有關亞投行論文
形勢與政策有關城市公共安全的論文
有關中國教育的論文
有關中美教育的論文
大學形勢與政策相關範文
有關教育政策法規若干思考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