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意義及對人口遷移的影響
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整合的一些關於人口問題的論文,歡迎借鑑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6年4月19日,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在新聞釋出會上透露,全國範圍內已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國務院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之後相繼出臺了具體的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因此,落到今年的首要任務便是讓全部省份出臺落實國務院戶籍制度改革的具體做法和政策。依據國家版的戶籍改革意見,一方面,需要全方位解除小城市和建制城鎮落戶的限制,有秩序地放寬政策使其打破中等城市的落戶束縛,合乎規範地將大城市落戶條件確定落實,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化得以嚴格管控。另一方面,大城市的落戶條件,國家頒佈的戶籍改革意見對大城市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有嚴格規定,即不超過5年,其中安徽縮短到不得超過3年,河南縮短為不得超過2年。
此次的戶籍制度改革,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多年以來,國家主要的行政管理手段是以戶籍制度為前提,由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上層建築。目前實施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基礎與改革開放和全面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經濟基礎並不適宜,充滿矛盾。而現行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基礎又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所以基於此種情況,戶籍制度改革便變得勢在必行。
1戶籍制度改革及其意義
1-1戶籍制度改革
一切社會的管理的重要基礎,都是戶籍制度這一項基本的人口管理制度。其中包含人口登記資訊和人口遷移管理。同時,戶籍制度作為一項與資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密切相關的制度,在如今中國現實社會中,不僅執行登記與人口管理的職能,還能與福利優惠密切相關。包括就業、教育、住房等一系列的公民所享有的社會福利。長期固定模式的戶籍制度形塑了二元勞動力市場,外來勞動力通常很難有機會獲得較高層的工作崗位,而只能從事層次比較低、工資較少的工作,這都是源於對外來人口的就業保障、就業機會以及就業待遇的排斥與歧視。
特別是在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教育和住房方面,城鄉戶籍制度一直成為廣大居民?P注的社會問題。戶籍制度的改革從深層次上解決城鄉二元體制的問題,最終使農村和城市人口都能獲得相對來說平等的公民權利。
2016年戶籍改革政策出臺,戶籍藩籬在被政府拆除了之後,城市或農村,農業與非農業戶口不再特定區分,人口流動也變得不受限制。戶籍制度改革“取消‘身份’限制,打破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二元結構,以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和合法生活來源為基本落戶條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相適應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然而,拘泥於古老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早已在大眾的意識形態領域根深蒂固,在社會形態也形成了制度性的約束,其已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各個角落,甚至依附於穩定的利益集團。在觸及到各個階層利益的同時,也不免遭到利益受損集團的反對。
1-2戶籍制度改革的意義
人口的流動實際上恰恰被我國目前實行的戶籍制度很大部分地限制了人口流動性。第一,現行的戶籍制度在中國社會造就了人們事實上的不平等,諸如:城鎮戶口與農業戶口在求學和求職上的不平等對待受限於因戶籍制度承載的太多的附加功能。第二,現行的戶籍制度使現實社會的繁榮發展變得不那麼適宜。由國家統一分配戶口遷移計劃指標的做法,難以滿足全國各地區需求,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戶籍管理制度,戶口遷移政策顯得機械化,很多群體社會身份和地位不能得到確認,比如:投資辦廠、經商的農民和到城市城鎮務工人員,購房人員以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引進人才等。通過人口學專家研究證明,合理的人口流動能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人才交流和勞動力資源配置。國家正在採用多種措施鼓勵機制,引導並支援人口正常又合理地流動。而未來中國的人口管理制度將變得更加理性、靈活,更加符合現代經濟發展需求。
當今,我國流動勞動力被現存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所牢牢控制,我國的經濟發展活力也受到很大影響,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主觀能動性被抹殺。有失公平的戶籍藩籬制度,就是農村與城市之間人為樹立的。特別是在經濟蛻變的特殊時期,戶籍藩籬使得在市場經濟中的勞動者沒有一個公平的競爭地位,無形掠奪了屬於農村戶口的眾多勞動力。而恰恰這些農村戶籍的勞動者都是被企業或者社會淘汰的人力資源,這會對從生產環節到消費環節、從產業結構調整到企業創新突破都造成極其不好的影響。拆除戶籍藩籬,改善有失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扭轉畸形發展的經濟動向,才可能有序流動勞動力,並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完美轉型。
2我國城鄉人口遷移狀況
城鄉人口遷移隨著越來越深入的改革開放,以及諸多因素影響,已經開始進入了新的階段。中國城鄉人口遷移逐步推進,意在不斷突破“城鄉分治”體制,人口遷移在不同的時段,也呈現不同的特徵。自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口的城鄉遷移雖有一定程度的波動,但依然呈總體上升趨勢。21世紀以後,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國內城市機械人口直線上升、城市交通設施逐漸完善、產業佈局空間轉移以及城市中心區的房價不斷攀升,大城市遷移人口的居住地在空間上突出表現為城郊化的特徵,但仍舊沒有打破城鄉二元體制。
3戶籍制度改革對人口遷移的影響
3-1改變城鄉戶口的兩元結構
戶籍改革最首要的便是需要廢除沿襲了數十年的通過是否吃商品糧來劃分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這種既過時又不科學的標準。根據我國現實國情狀況以及多年來的實踐決定,今後將執行兩個標準戶口登記:根據居住地來劃分農村人口與城鎮人口以及根據職業來劃分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依照標準戶口登記,如實具體地體現公民的身份以及居住現狀。想要徹底更換戶口二元結構,需要參照這樣明確科學的標準,詳細準確的人口資訊為政府各種巨集觀政策提供支撐依據,這是必然邁出的第一步。打破戶籍制度的壁壘,使農村人口能夠更加容易地流向城市,特別是青壯年人口,最終可能成為城市的主導勞動力。人口流動給城市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為城市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促進了城市商業的繁榮,增加城市的收入;改變城市的經濟結構,為城市經濟結構體制改革深化發展做出貢獻;使得城市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城市周圍地區的農、牧等副業得以發展。而城市的發展會進一步吸引農村的青壯年人口來到城市,並可能在促進我國城郊化的發展。從而形成一個不斷迴圈的生態鏈條。
3-2戶籍改革引起的教育變革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我國的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這就造成人口流出地戶籍上的義務教育適齡兒童的總數比在當地實際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的總數多。對於人口流入地來說,則恰恰相反。在此次戶籍制度改革之前,國家對跟隨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遷往流入地但卻並未獲得流入地戶口的義務教育適齡兒童的教育實行“兩為主”的政策。這次戶籍制度改革,不再區分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打破了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的壁壘。此次改革考慮到中國兒童入學的現實情況,政府可能會採取措施使所有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均有一筆固定的國家人均義務教育經費,使城市和農村兒童能夠享受到同樣的教育福利。
在人口向大城市大規模遷移的同時,實現新型城市化的一個重要前提基礎就是提高小城市的吸引力。解決農民工的落戶問題以及新型城鎮化的加快發展,都使得提高中小城市的吸引力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國家相關部門接下來應致力於改善交通條件,進一步打牢中小城市的產業基礎,促進大城市人口向中小城市遷移。中小城市的就業使其穩定和擴充,中小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逐步增強,優質教育和醫療機構以及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在中小城市築建分支機構給予一定指引,從而使我國的人口遷移進入一個相對平衡的良性迴圈。
江蘇省人口老齡化現狀及特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