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類開題報告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學了機械類的同學要做機械類的開題報告,要怎麼做更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範文篇1

  題目:四開膠印機著墨機構三維設計

  專業:印刷工程裝置

  班級:印051班

  學生學號:******

  學生姓名:付**

  指導教師:江**

  完成時間:**年3月

  一、畢業設計論文課題來源

  這次畢業設計的課題是根據自己的專業所長和自己的興趣選定的,屬於設計繪圖類題目,在江祖勇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題屬於開發設計型。

  二、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印刷工藝過程是藉助印刷壓力將塗布在印版上的油墨轉移到印張上的過程。作為傳遞油墨和塗布油墨的著墨裝置,無論對哪種印刷機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獲得清晰的印品,油墨塗布要適量、均勻,沒有效能良好、工作正常、結構合理的著墨裝置,任何印刷機都不能印出令人滿意的印品。

  三、本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狀況及發展趨勢

  在早期的膠印機上不存在完整的供墨系統,由人工方式向版面提供和補充油墨,隨著膠印機的不斷改善,供墨系統從無到有,並發展到今天的自動化程度,成為膠印機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目前的目標是在一些基本技術上取得突破,具體是:

  控制方式的智慧化,在高速膠印機上研發遠端診斷功能。提供遠端服務與工作流程,針對具體機器的故障點設計系統解決方案;

  裝置功能多元化,在大環境的變革下多元化、彈性化,且具有多種切換功能的包裝印刷裝置,才能不斷滿足市場的需求;

  結構設計標準化、模組化,利用原有機型模組化設計,可在短時間內轉換新機型;

  機構運動高精度化,通過應用馬達、編碼器及數字控制NC、動力負載控制PLC等高精度控制器來完成,並適當做好產品延伸,朝高科技產品的方向進行研發;

  無軸傳動技術。用“電子齒輪”代替傳統的機械齒輪,去掉傳動軸,其優點在於避免由於傳動軸的扭曲以及齒輪間隙對印刷機張力及套印造成的影響,可實現更高程度的同步運轉,真正實現印刷機組模組化;

  針對特殊應用的混合技術和通過連線生產增加附加值;為了適應上述發展,輸墨機構也必須同步發展。輸墨系統是技術上極其難於解決的複雜部分。

  每一種膠印機的發展其主要內容是設計著墨系統,傳墨系統最好能滿足一下要求:在印刷紙張縱向與橫向上獲得高度均勻的油墨層快速的調節敏感性各個分色影象油墨層之間的分裂要小,也就是對分裂影響的低敏感性對油墨和溼潤溶液的數量具有大範圍的控制變數滿足經濟效益要求等。

  四、本課題主要研究內容

  1、畢業設計內容

  根據印刷工藝原理及印刷機操作程式的要求,膠印機必須把油墨均勻地適量地傳給印版表面,並根據需要進行離墨和著墨。為此本設計要求採用合適的機構來完成離墨動作,選擇適當的著墨時間引數。

  設計內容

  1分析膠印機的著墨工作過程,選擇合適的時間引數;

  2選擇合適的驅動機構;

  3根據結構選擇合理的結構引數;

  4設計著墨詳細結構;

  2、主要引數

  最高印刷速度:10000/小時;

  最大紙張尺寸mm:750*520;

  最小紙張尺寸mm:285*200。

  五、完成論文的條件和擬採用的研究手段途徑

  1、通過搜尋相關的中外文資料,瞭解著墨機構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撰寫綜述;閱讀並翻譯外文資料,並藉助查閱相關的專業文獻完成開題報告。

  2、通過在自主學習並在指導老師的指點和引導下,形成自己的設計思想,確定設計方案,完成設計計算,繪製三維機構,並完成著墨機構的電子圖稿。

  六、本課題進度安排、各階段預期達到的目標:

  第1—5周:調研、收集資料,擇寫綜述,閱讀、翻譯外文資料,對著墨機構動作分析,確定著墨、離墨時間,對結構型別進行分析,選擇合適機構,並確定合適的引數時間,設計計算,完成開題報告。

  第6—7周:設計結構,校核。

  第8—12周:繪製三維機構。

  第13周:在計算機上對所有設計機構進行修改和調整。

  第14周:根據三維圖繪製工程圖。

  第15周:編寫設計說明書。

  第16周:編寫設計說明書,編寫PowerPoint電子課件。

  第17周:編寫PowerPoint電子課件,總結、答辯。

  七、指導教師意見

  對本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和對設計論文結果的預測:

  指導教師:

  八、所在專業審查意見

  負責人:

  範文篇2

  1、課題名稱: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產品設計

  2、選題理由

  製造技術是各國經濟競爭的重要支柱之一,經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先進的製造技術,而機床是機械製造技術重要的載體,它標誌著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機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先行部門,擔負這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現代化技術裝備的任務,以1994年為例,全世界基礎的消費額達261.7億美元。其中美國的消費額56億美元、中國33.6億美元。所以,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機床工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機械製造業中,大批大量生產時採用專用機床、組合機床、專用自動線等並配以相應的工裝,這些裝置的初期投資費用大、生產準備時間長,並且不適應產品的更新換代。單件小批生產時,由於產品多變而不宜採用專用機床,特別是在國防、航空、航天和深潛的部門,其零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幾何形狀也日趨複雜,且改型頻繁,生產週期短,這就要求迅速適應不同零件的加工。書空機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自動化機床,它較好的解決了小批量、品種多變化、形狀複雜和精度高的零件的自動化加工問題。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微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數控機床上的應用,機床數控技術正從普通數控向計算機數控發展。一個國家數控機床的擁有量相對值,標誌著這個國家機械製造業的現代化程度。數控銑床和加工中心因其特有的加工方式及其加工範圍廣在數控機床中佔有重大的比例,因此研究《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產品設計》具有重大意義。

  3、國內外研究現狀

  當今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對機床工業高度重視,競相發展機電一體化、高質量、高精、高效、自動化先進機床,以加速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歐、美、亞在國際市場上相互展開激烈競爭,已形成一條無形戰線,特別是隨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數控機床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加速發展,各方使用者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為四大國際機床展上各國機床製造商競相展示先進技術、爭奪使用者、擴大市場的焦點。中國加入WTO後,正式參與世界市場激烈競爭,今後如何加強機床工業實力、加速數控機床產業發展,實是緊迫而又艱鉅的任務。數控機床出現至今的50年,隨科技、特別是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而不斷髮展。美、德、日三國是當今世上在數控機床科研、設計、製造和使用上,技術最先進、經驗最多的國家。

  例如:在19世紀初時是1mm級,到20世紀初時提高到了0.01mm級。而近30年來,普通機械加工的精度已從0.01mm提高到0.005mm級,精密加工的精度已從1um級提高到0.02um級,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已從0~0.01um級進入奈米級。在表面粗糙度方面,日本用螢光碳素泡沫拋光劑和細微SiO2粉末拋光工作,成功獲得了小於0.0005um的表面粗糙度。過去們只注意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紋理等表面特徵,忽視了表面之下0.38mm範圍內的內部效應,即次表面效應對零件可靠性的影響。這方面尚需深入研究,採取相應措施,方能提高產品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及可靠性。

  中國於1958年研製出第一臺數控機床,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在1958~1979年間為第一階段,從1979年至今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中對數控機床特點、發展條件缺乏認識,在人員素質差、基礎薄弱、配套件不過關的情況下,一哄而上又一鬨而下,曾三起三落、終因表現欠佳,無法用於生產而停頓。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盲目性大,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第二階段從日、德、美、西班牙先後引進數控系統技術,從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奧、韓國、臺灣省共11國地區引進數控機床先進技術和合作、合資生產,解決了可靠性、穩定性問題,數控機床開始正式生產和使用,並逐步向前發展。在20餘年間,數控機床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有較大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培訓一批設計、製造、使用和維護的人才;通過合作生產先進數控機床,使設計、製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通過利用國外先進元部件、數控系統配套,開始能自行設計及製造高速、高效能、五面或五軸聯動加工的數控機床,供應國內市場的需求,但對關鍵技術的試驗、消化、掌握及創新卻較差。至今許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動化刀具、數控系統依靠國外技術支撐,不能獨立發展,基本上處於從仿製走向自行開發階段,與日本數控機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缺乏象日本“機電法”、“機信法”那樣的指引;嚴重缺乏各方面專家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少深入系統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數控系統不配套;企業和專業間缺乏合作,基本上孤軍作戰,雖然廠多人眾,但形成不了合力。

  4研究內容:

  1.按圖紙要求制定真確的工藝方案

  2.選擇合理的刀具和切削工藝引數

  3.編寫數控加工程式

教學樓設計開題報告範文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相關知識
機械類開題報告
機械類學習報告範文3篇
關於金融危機論文開題報告
金融危機論文開題報告
機械類實習報告範文
計算機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計算機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計算機論文開題報告
機械類實習報告***2***
機械類實習報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