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程安全管理論文
安全管理是指生產過程中,組織安全生產的全部管理活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煤礦工程安全管理
摘要:長期以來,由於我國在煤礦工程安全管理存在一系列的漏洞,煤炭安全生產的嚴峻形勢並未從根本上得以消除,特別是一些危險性較大、波及範圍較廣的煤礦安全事故的出現,對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對於煤炭工程安全管理研究問題,有必要基於安全工程學原理的角度,綜合分析與評判煤炭安全管理結構體系的主要結構與發展趨勢,對煤炭事故管理體系問題進行系統地分析與研究,建立起一個科學、有效、全面的煤炭安全管理體系,從而為煤炭工程安全管理研究者提供些許參考與建議。
關鍵詞:煤炭工程安全;管理研究;參考與建議
1.前言
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來,我國煤炭產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產業結構、產業規模以及產業發展路徑方面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截至2013年,我國的總體產煤量已經達到了世界總產煤量的20%,但總體死亡率卻達到了世界煤礦安全事故總人數的80%,這也顯示出了我國煤礦工程安全管理形勢的滯後性。目前,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特別是中小煤礦安全生產條件較差,管理工作存在諸多的漏洞,內部職工安全生產意識、安全生產素質較低,這是造成煤礦傷亡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我國的一些煤礦事故發生的較為頻繁,造成後果十分嚴重,總體安全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管理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煤礦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的投資力度還需加強。煤礦安全生產的核心問題必須要始終堅持安全管理與安全技術兩手抓,堅持煤礦安全與職工素質為主體,堅持改善煤礦安全施工環境,最大程度防止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
2.煤礦安全管理體系概述
2.1安全管理與煤礦安全管理體系
對於煤礦工程安全管理研究問題,首先要對安全管理的定義進行簡要的概述,安全管理的基本定義是指管理者在對安全生產進行的計算、組織、指揮、協調以及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動,主要是涉及保障員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保證與提升企業的基本經濟利益,從而促進整體工程專案的順利實施與發展。煤礦安全管理體系主要是在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目標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系統及全面的方式方法,對煤礦安全管理中的各階段、各環節進行組織與明確,從而形成一個具有相當職能許可權及任務組合的有機體系。從本質上而言,安全管理的目的要實現總體環境的和諧與統一,達到降低安全責任事故及維護工程安全的根本目的。
2.2事故管理的模糊與風險性
由於煤礦工程安全管理問題涉及環境的複雜、多變以及不確定等因素,一些意外事故的風險性時刻存在著,由於缺乏對複雜環境的科學、系統的認知,在探知理論與事故的原因上不能簡單地以事故發生、發展以及破壞的整體過程,難以從根本上總結安全事故發生的癥結所在,從而導致在事故調查結果上存在較大的侷限性。綜合考慮事故所涉及的風險性問題對於解決煤礦工程安全管理問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與作用,特別是近年來有關部門通過對安全管理體系框架的研究,制定與完善了我國煤礦工程安全管理體系,有效地降低了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為今後解決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提供了良好的借鑑意義。
3.煤礦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3.1安全資訊與監控系統的建立
上文提到,正是由於煤礦安全狀況的複雜性與模糊性,再加之安全事故發生的過程中往往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與突發性,因此,傳統的安全管理手段安毅從根本上適應市場經濟形勢下煤礦安全管理的完善。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安全資訊與監控系統,首先要研製與開發出一整套安全資料系統,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建立起相對的傷亡事故資料庫,對事故發生率進行可行性預測。同時,在安全監控系統方面,需要將先進的計算機系統應用其中,以便較好地建立起安全框架資訊,從而及時監控安全資訊隱患。此外,安全管理部分還需要提供準確無誤的安全資訊服務,進一步完善資訊網路系統框架,通過靜態管理、動態管理以及過渡管理,逐步掌握與預測安全資訊的彙總趨向。
3.2重大隱患問題的監控與管理
改革開放之初,由於我國工業生產的需要與工業實際發展水平的限制,在煤礦工程的安全監控方面存在諸多的問題,尤其是一些私營中小煤礦企業由於資金、技術以及監管的欠缺,往往不能達到對於一些重大事故隱患的及時監控與管理。因此,需要從經濟與技術兩個角度綜合進行投入,加強對重大安全事故的辨析與控制,加強對重大事故的控制與技術分析的研究,根據煤礦事故相應的特點,加強對重大危險源頭的控制與監管。同時,需要採取多種有效措施,督促企業切實開展安全評估責任檢測,防止因事故源監管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隱患。
4.煤炭安全管理的主要解決對策
4.1加強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建設
對於煤礦工程安全管理問題,各級政府、企業及工程技術人員需要嚴格按照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規定與技術規範,嚴格按照煤礦安全有關規定,堅持從安全與技術的角度加強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的建設。在具體制度舉措上,需要加強安全檢查工作的落實,將事故隱患責任明確到個人,將安全生產與企業的經濟利益進行掛鉤,充分發揮群眾對於安全隱患的監督作用,同時,對於一些關鍵崗位、特殊工種需要定期進行崗位培訓,明確安全生產責任,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操作流程,認真將安全生產工作作為企業重點工作狠抓落實。
4.2事故風險管理
一般而言,事故風險管理需要將原有的一般應用管理運用到另外一個相對完整的資源或組織中,以便最大程度上合理降低管理成本,減少事故損失及後續不利的影響。只有在先進的管理模式的指導下,才能最終將事故的風險發生率控制在最小的範圍。綜合而言,事故發生的主要因素包括事故的原因、概率及模式,要對其進行深入地研究就需要將事故發生的概率模型進行結果預測。對於煤礦工程安全管理的事故風險管理可以運用結構相對可靠的評價性模型進行定量預測,以便對其引數變化進行總體決策。對於事故的本身而言,需要進行更為完善的風險管理,需要進一步提高事故安全風險控制的投入,這一過程的實施有利於提高決策水平及減少決策發生的風險性。
4.3安全管理的程式化與法律化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條件下,不斷加強重大傷亡事故的分析、調查、評價以及分析等工作,有利於從市場的角度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在制定安全管理程式化的過程中,首先要對安全監察責任體制進行調整,要對安全監察機構進行管理,進一步強化基層安全監察工作,有關職能部門需要從責任管理的角度出發,加強煤礦的基層安全監察工作,特別是對於一些中小私營煤礦企業,需要重點對其進行安全監察。此外,為了從事故的源頭解決與排查事故隱患,需要對一些不具備安全生產基本條件的煤礦進行堅決關閉,對一些長期不進行事故隱患排查的煤礦從法律上制定嚴厲的處罰措施,堅決從源頭上消滅事故隱患,切實保障企業與員工的基本利益。
5.小結
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必須要始終堅持管理與技術並重的措施,始終堅持對技術與管理工作的重視,從源頭上抓起,建立起風險管理機制,從法律與制度的角度規範煤礦工程安全管理機制。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事關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事關國家安全減災水平的提升,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各級監察部門及有關煤礦企業必須要切實加強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升煤礦安全管理水平,建立起良好的企業安全體系,建立起高效的安全監察監督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少事故的發生。本文對於煤礦工程安全管理問題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對其基本概述、形成的機制及解決措施提供了探索,對預防與控制煤礦安全管理事故具有一定的參考與借鑑意義。
參考文獻
[1].煤礦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暫行辦法[J].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報,2013,22:18-22.
[2].煤礦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暫行辦法[J].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公告,2013,09:3-10.
[3]喬國厚.煤礦安全風險綜合評價與預警管理模式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3.
篇2
談建築工程安全管理
摘要:當前,建築安全生產受到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但隨著施工量急劇增加,安全事故仍不斷髮生,嚴重威脅著廣大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和工程質量,只有重視施工安全,按安全生產的要求嚴格控制,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施工現場建築安全事故並建造出優質的工程,從而造福於人類。本文針對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表述以下己見。
關鍵詞:建築工程安全管理管理措施
建築工程是一項繁瑣的工程,其不可預見的因素很多,特別是在工程安全問題上。要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就要把握好工程的所有細節,加強工程薄弱環節的監控。只有對整個工程系統完整的掌握,才能對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危險因素提前預見,並能準確把握控制,才能切實保證工程的施工安全。那麼,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建築業安全事故?仔細分析其引發的原因,主要是人的行為因素和物的安全狀態。
一、建築業專案安全管理的現狀
一建築業的安全事故絕大部分發生在施工現場,可以說,施工專案是事故發生的發源地。
因此,我們必須對我們的專案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滿足安全管理的需要、是否符合專案管理的特點、是否滿足國家和行業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認真分析,從而,達到改進或更新專案安全管理模式的目的。
二安全管理事故的原因分析
1.人的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所謂人的原因,是指由於人在生產過程中認為客觀上安全,主觀上的不重視和無知,造成了安全事故的發生,即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現象,引發了事故。具體不安全行為有:操作錯誤啟動操作不給訊號、忘記關裝置、奔跑作業、送料過快、以不安全的速度作業;使用不安全裝置;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物體的擺放不安全;冒險進入危險場所;在起吊物下停留作業;機器運轉時加油、清潔、修理;有分散注意力的行為;未使用防護用品;不安全著裝;工作時說笑打鬧、帶電作業等。
2.物裝置的不安全狀態,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對建築行業來說,“物”包括施工過程中所涉及的裝置、材料、半成品、燃料、施工機械、機具、設施等。不安全的情況有:施工電梯的限位失靈,造成冒頂;塔吊的鋼絲繩脫絲;未及時更換,造成鋼絲繩斷裂,掉物墜落;電鋸等用電裝置電線老化,造成電線失火等。
3.不良的生產環境對人的行為和物的狀態產生負面影響。
事故的發生都是由於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直接引起的。但不考慮客觀的情況而一概指責施工人員的“粗心大意”、“疏忽”也是片面的,有時甚至是錯誤的。還應當進一步研究造成人的過失的背景條件,即不安全環境,如照明光線過暗或過強導致作業現場視物不清;作業場所狹窄、雜亂;地面有油或其他影響環境的東西等。與建築行業緊密相關的環境,就是施工現場。整潔、有序、精心佈置的施工現場,事故發生率較之雜亂的現場肯定低。到處是施工材料、機具亂擺放,生產及生活用電私拉亂扯,不但給正常生產、生活帶來不便,而且會引起人的煩躁情緒,從而增加事故隱患。當然,人文環境也是不能忽略的。如果某企業從領導到職工,人人講安全,重視安全,逐漸形成安全氛圍,更深層次地講,就是形成了企業安全文化,那麼這個企業的安全狀況肯定良好。
4.管理的欠缺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有時甚至是直接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都與管理有直接的關係,因此,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間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為可以通過安全教育、安全生產責任制以及安全獎懲機制等措施減少甚至杜絕。物的不安全狀態可以通過提高安全生產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裝置保養制度、推行文明施工和安全達標等活動予以控制。對作業現場加強安全檢查,就可以發現並制止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常見的管理缺陷有制度不健全、責任不分明、有法不依、違章指揮、安全教育不夠、處罰不嚴、安全技術措施不全面、安全檢查不夠等。
由此看來,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證良好的施工環境,保證人和物的安全狀態,這些都需要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並通過安全管理模式的正常執行來達到目的。
二、控制建築工程安全管理預防措施
1.主管部門要嚴格市場準入,把住關口、管住源頭,對那些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一律清出建設市場,從被動防範向源頭管理轉變。
2.企業組織安全生產全部活動場所就是集中在施工現場,因此抓好現場的管理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現場裝置的管理,特別是塔吊、物料提升機、樁機等各類大型機械裝置,以及施工用的鋼管、扣件等構配件一定要現場查驗其廠家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和合格的檢驗報告;二是施工現場用電的管理。三級配電是否規範、各類機械機具是否已經重複接地、各種配電儀器要求的引數是否匹配等等;三是現場秩序的管理。秩序井然是安全的保障。
3.安全管理,首先要管人,管理的目的最根本的也是為了人。建設工程現場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只有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及時有效地應對,確保對安全生產實行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管理。主要有企業領導一把手負總責的安全責任制;現場管理安全的人即專案經理和安全員,必須是現場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現場施工面上的操作工人必須經過培訓的持證上崗人員。
4.針對目前建築安全生產的實際狀況,需要加大安全宣傳教育的力度。安全警鐘要時時敲,宣傳教育要深入企業,深入民工。搞好建築安全培訓教育,僅企業的自覺性還遠遠不夠,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建築安全監督管理機構必須依法加強對安全培訓教育的監督管理,加大對培訓教育的監管力度,從根本上保證安全培訓工作有效落實。
安全生產的方針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第一”是從保護生產力的角度和高度來看的,表明在生產範圍內安全與生產的關係,肯定安全在施工生產活動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5.建築專案施工管理作為一個複雜的、開放的、動態的系統工程,其管理資訊系統的建立和完善也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作,必須高度重視並充分發揮管理資訊系統在大型建築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和管理手段,進一步提高施工安全的有效性和科學性,確保工程施工過程的安全。
結論
安全生產水平是一個國家政冶、經濟、文化多方面的綜合反映,涉及到國家、社會和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關係到國家聲譽、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各個層面,是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當前,頻繁發生的安全事故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建築企業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領域,必須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實現安全生產目標。施工專案作為建築業安全生產工作的載體,必須履行安全生產職責,確保安全生產。安全生產直接關乎生命與健康,安全生產不僅僅是保障生產、生活順利進行的必然要求,更是促進生產、發展經濟的必備條件。建築安全管理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提高職工的安全執行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程海英.建設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建築,2004,4.
[2]高勝躍.建築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的探討[J].建築安全,2001,10.
[3]黃如寶.建設專案投資控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5.
建築安全管理論文最新版